《社会心理学纲要(共5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纲要(共53页).doc(5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社会心理学第一章Section 1 What Is Social Psychology1 What Is Social Psychology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 Aronson(1980)说:“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之多,几乎如同社会心理学家的人数之多一样。”(1)在社会心理学内部,就存在所谓的“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两种不同的说法。 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关注互动、群体)v 采用社会学方法,“研究不同水平的交往,即个人与个人之间、组织机构与个人之间、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的交往。”(Kotsmin, 1979)。v 代表人物是G米德,特点是关注群体,并
2、试图通过群体内部的互动来解释人类的社会行为。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 代表人物是GW Allport,注重从个体水平进行研究, 强调研究个人的社会行为, 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 人的社会行为的科学。 At the very heart of social paychology is the phenomemon of social influence: The effect that the words,actions,or mere presence of other people have on our thoughts,feelings,attitudes,or behavior. Socia
3、l psychology is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the way in which peoples thoughts,feelings,and behaviors are influenced by the real or imagined presence of the people (Allport, 1985)社会心理学是探讨人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到真实的和想象的他人存在影响”的科学研究。(2)我们应有的理解 含义:社会心理学是对人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这里所说的人,既包括个体,也包括群体,而所谓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则是指个体或群
4、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对于来自社会规范、群体压力、自我暗示、他人要求等社会影响作出的内隐和外显的反应。研究范围 不同层次的社会心理现象 个体水平的研究 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 群体心理 大众社会心理 应用社会心理学 如环境社会心理学 健康社会心理学2 Social Psychology and Related Disciplinesv 社会心理学是在社会学与心理学之间形成的边缘学科。v 社会学(Sociology)、心理学(Psycholoy)和文化人类学(Cultural anthropology)是社会心理学的母体学科(周晓虹, 1997) 。v 其中,与社会心理学联系最密切的学科是社会学和
5、心理学。(1)社会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 区别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 1普通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人内部的心理活动的基本形式和一般规律,而社会心理学不仅研究社会互动中的个体心理,还研究群体心理以及群体心理对个体的影响,研究人怎样为其他人所影响,注重研究不同的社会情境对人有着怎样的一致影响。 普通心理学在探讨心理形成时总要探讨生理机制,而社会心理学则探讨人行为的社会机制。 普通心理学更多采用观察法和实验室实验法进行研究,而社会心理学则更多采用现场实验、问卷调查、观察法等。(2)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学 两个学科的区分如下: 1在研究取向和侧重方面,社会学着眼于社会本身,注重社会整体以及群体的结构、功能、变化等问题
6、,而社会心理学着眼于社会、群体背景中的个人和群体,注重社会相互作用对人的影响。 2在研究方法上,尽管社会心理学有时也使用与社会学家相同的方法,但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特征是实验科学,强调现场实验和实验室实验方法的运用,注重揭示行为与社会相互作用之间的因果联系。而社会学由于所涉及的问题经常是难以用实验进行研究的社会问题,因而社会调查法在社会学方法中具有特殊地位。由于方法学上的特殊性,社会学研究也较多使用描述及相关性研究,而较少对因果关系进行揭示。Section 2 Research Methods:How We DoResearch1 Research Methods2 Ethical Issues
7、In Social PsychologySocial Psychology:An Empirical Sciencev 有些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结果显而易见,我其实早就知道,所以社会心理学没有什么!v 后见之明偏见(hindsight bias):当人们得知某一事件结果后就会夸大原先对此的预测。v 心理学实验也是这样,一旦我们知道了结果,这一结果就似乎很容易预见v 社会心理学家要做的关键是要在知道研究结果之前对将要发生的事进行预测。v 其实并不是这些“显而易见”的结论都是容易预见的。v 社会心理学是一门实证科学。1 Research Methods(1)观察法 Observational Meth
8、od:Describing Social Behavior 对人的社会行为的有目的、有组织的直接观察 一般观察法Nonparticipant observation (客观、冷静、简便、受距离性限制) 参与观察法Participant observation (深入、被观察者视角) 优点:真实性 缺点:对自变量缺乏控制 有些行为不易观察到 被观察者表现不自然 受观察者主观愿望的影响(2)实验法Experimental Method:Answering Causel Questions(Theory is a good thing,but a good experiment lasts fore
9、ver.) 系统操纵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观察其对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的影响以确定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v The method in which the researcher randomly assigns participants to different conditions and ensures that these conditions are idenntical except for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the one thought to have a causal effect on
10、peoples responses).v 实验室实验法:在特定的实验室中进行,严格控制实验条件 优点:有效消除无关变量 随机安排被试 缺点: 未必真实v 现场实验法:在自然正常条件下进行的实验研究。v 模拟实验:将研究对象置于特意设计的某种模仿真实社会情境的人为情境中进行控制研究的方法。(3)调查法(Surveys) 拟订一系列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 访谈法(口头) 问卷法(书面) 采用调查法应注意:问题要有效度,提问形式恰当;调查对象要有代表性 优点:针对性强 信息量大 缺点:准确性不高(4)档案研究法(Archival Analysis)(文献法) 利用现存档案材料进行分析 优点:时空广阔
11、多角度 缺点:受现有材料的局限 工作量巨大 需较高技巧(5)跨文化研究(Cross-cultural Research) 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进行比较分析,从而获得结论的方法。v 现场调查 心理测验 民俗与艺术分析 2 Ethical Issues In Social Psychology(1) 伦理问题实验性欺骗被试的隐私权问题被试的心身健康问题(2)指导原则应避免那些可能引起极大不安和痛楚的实验最好不使用欺骗手段,可使用角色扮演的方法研究过程中被试的不安情绪如果很强烈,可以退出研究研究后应尽量消除被试的不适情绪研究中的个人材料要保密研究前要征求被试的意见,自愿参加研究Section 3
12、The History and the Developement1社会心理学的孕育时期:社会哲学阶段(1)关于人性的争论v 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人性及人的行为是由社会决定的。v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社会源于人的自然本性,而人性又是由生物或本能的力量所支配。(2)西欧思辨哲学v 康德、歌德和卢梭等人2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社会经验论阶段(1)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相互渗透(2)社会心理学形成的标志v 1859年,德国人M.拉扎勒斯和H. 斯坦达尔联袂主编民族心理学和语言学杂志,并发表民族心理学序言一文,这是描述性社会心理学的诞生之年,由此社会心理学进入社会经验阶段。v 1875年,德国学者A.谢
13、夫勒首先在现代意义上使用了“社会心理学”一词。v 1897 特里普利特在美国心理学杂志上首次发表了一份社会心理学的实验报告这一年被称为美国社会心理学的诞生之年。v 1898年,法国人塔尔德写出了社会心理学研究一书,企图用模仿的概念来解释社会行为。v 1908年,英国心理学家威廉麦独孤(1871-1936)发表了社会心理学导论,美国社会学家爱德华罗斯(1866-1951)发表了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由此走向独立。(3)社会心理学的来源德国的民族心理学:拉扎勒斯、斯坦达尔、冯特法国的群众心理学:塔尔德、迪尔凯姆、勒邦英国的本能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与行为主义学派3社会心理学的确立时期:社会分析阶段(1
14、)F.H.奥尔波特(1890-1978)与实验社会心理学:1924社会心理学出版(2)乔治米德(1863-1931)的社会学传统(3)1938勒温把场论引入社会心理学v 1928年瑟斯顿提了态度测量法,把社会心理学中的态度研究水平提高了一步。v 1934年,莫雷诺了社会测量法,用以测量群体内人际吸引和排斥问题。v 谢里夫从1935 年开始从事对社会规范的研究。(4)由“社会经验论”阶段进入“社会分析论”阶段,主要特征是:社会心理学已从描述转变为实证。 从定性研究转变为定量研究,从理论转变为应用 。 从大群体分析转变为小群体研究。4二战及战后的社会心理学(1)Rapid Expansion Ye
15、arsv 二战期间,社会心理学得到空前发展,信仰、偏见、说服、宣传、态度改变等课题得到很好发展。v 50年代,注重研究群体的影响和群体成员对个人行为的影响,注重于各种个性特征和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2)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危机 Crisis and Reassessment Yearsv 危机原因: 1、理论定向问题个体主义:由于社会心理学研究长期以个人为中心,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忽视个人是社会的成员及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也难以将这门学科应用于社会。 2、研究方法的问题实验法的局限 3、社会期望过高 (3)重新评估后的再兴起 .v 本土化和世界化相统一;实证主义和人文主义
16、并存;各种研究取向相综合v 美国以外的发展:西欧与亚洲v 美国以外的发展:西欧与亚洲(4)未来的几个发展倾向v 社会心理学的分支将更多、更繁荣。v 强调应用这个倾向越来越明显。v 越来越多的社会心理学家在现实环境中进行他们的研究,也就是说他们常常把研究从实验室控制下的环境移向现实生活,现场研究增加了。v 寻求社会心理学的更完整,一般的理论。第二章 社会化 SocializationSection 1 what is Socialization 1定义definition (1)经典定义 弗洛姆(Fromm):是使社会和文化得以延续的手段,它诱导社会成员去做一些事,这些事是要使社会正常运转就必须
17、做的事。 时蓉华:社会化是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中,个体形成了适应于该社会与文化的人格,掌握了该社会所公认的行为方式。 周晓虹:社会化就是人的社会行为的塑造过程。2)我们应有的理解:社会化是个体通过自身与社会的互动,适应并吸收社会的文化,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社会化与个性化是辨证统一的社会化的两条途径:社会教化(社会化的外部动因)和个体内化(内在因素)。注意: 这里的文化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不仅包括文学、艺术、科学、教育等,还包括社会的政治、经济、宗教、风俗、习惯和生产力水平,是社会整体性的产物,它影响到社会的每一个成员。 社会化有时是有意识的,有时则是无意识的。 社会化的主体:社会中
18、未成年的个体,严格地说,是未完成社会化的个体。 社会化的内容:社会经验、规范及由此产生的与之相符的各种心理状态。 社会化的结果 教化个人,使之取得社会成员的资格,成为符合社会规范要求的有一定个性的社会有效成员。2、社会化的种类(1)根据人生的不同发展阶段基本/早期社会化 Primary socialization指个体在童年时期的社会化,主要是让儿童掌握语言,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发展认知能力,还要使其掌握行为规范并学会与周围的人们建立感情,当然也少不了让其确立到得及价值判断的标准。预期社会化 Anticipative socialization是引导人们学习今后将要扮演的角色,主要是在学校进行
19、的。发展社会化 Developmental socialization指个体在成年后的社会化,是在基本社会化的基础上进行的。再社会化Resocialization也是个体成年后的一种社会化,较为特殊,是个体舍弃原有的社会规范和价值标准重新学习新的社会规范、价值标准和行为方式的过程。再社会化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主动的再社会化;二是强制性的再社会化。反向/逆向社会化 Inverted socialization指年轻一代将文化知识、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传递给年长的一代,也称之为“文化反哺”。反社会化antisocialization:把个人接受与主流文化相偏离的亚文化的过程称之为不完全社会化或顺应不
20、良;而把个人接受与主流文化相对立的亚文化的过程称为反社会化。 反社会化主要有两种类型: 无理性型。这类反社会化的结果是有害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接受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是与社会公认的规范相对立的,并且其行为也直接危害到社会大多数成员的生活及整个社会的进步。 有理性型。结果不利于社会上少数人而利于社会上的多数人或者表面看不利于现在却有利于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的社会化,是有理性型反社会化。(2)以社会化的内容为标准生活技能社会化包括生活自理技能和谋生技能。政治社会化是个体学会现有政治制度所接受和采用的规范、态度和行为的过程,或者说个体形成某一特定社会所要求的政治信仰、态度和行为的过程。道德和法律社会化就
21、是将特定社会所肯定的道德、法律准则和道德、法律规范加以内化,形成合乎社会要求的道德行为、法律行为的过程。 社会角色社会化社会角色是由于人们的社会角色不同而产生的符合于一定社会期望的品质特征。性别角色社会化包括男女两性所持的不同态度、人格特征和社会行为模式。性别角色是由社会模塑的 。父母及社会对男女儿童的差别对待和儿童本身对符合自己的性别角色模式的认同,是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关键所在。民族社会化 把个体形成本民族大多数人共有的特性,使之具有本民族的民族性的过程。(民族文化、生活方式、共同心理特征)是什么因素决定个体的社会化?关于天性与教养之争 : Nature Vs. Nurture “我们的个性和
22、社会行为究竟是遗传的产物还是学习的产物?” 这场社会科学家们旷日持久的争辩持续了一个多世纪。 天性决定论 19世纪20世纪初:天性论占主要地位。这一观点的理论就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对社会科学领域的渗透,发展成为社会达尔文主义。由于遗传的作用,不同的阶级、国家或种族也有优劣之分。许多心理学家罗列出他们设想中的“本能”:战争侵犯本能;社会群集的本能; 资本主义贪婪的本能。 高尔顿:运用名人家谱调查法,从英国的政治家、法官、军官、文学家、科学家和艺术家等名人中选出977人,调查他们的亲属中有多少人成名。结果发现,名人的亲属中有332人也同样出名。而对照组中是人数相等的普通人,他们的亲属中只有1个名人。
23、 在随后进行的对名人的孩子与教皇的养子进行比较调查还发现,教皇养子成名的比率不如名人之子多,高尔顿认为教皇养子的环境条件与名人之子相仿,因而名人之子成名更多的原因在于遗传而不是环境。 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教养决定论20世纪:教养论的观点占主导地位。理论基础来自巴甫洛夫的关于“条件反射” 。美国心理学家华生论证人的行为和个性完全可以改变,可以朝任何一个方向熏陶和训练。 关于天性与教养之争的结论 如今,人们一致认为天性与教养之争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它将两个密不可分的因素完全对立起来,我们并不是单纯的遗传或学习的产物,而是这两者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的产物。 生物学上的因素提供了一种可能,
24、而实现这种可能性要靠后天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生物的和社会的因素正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彼此相遇并融为一体。 Section 2 Factors affecting socialization影响社会化的因素遗传因素 文化 家庭 学校 同辈群体 大众传媒1、遗传因素(社会化的自然前提和生物基础)人能被社会化的核心原因: 人脑有以千亿记的神经细胞,其形成各种联系和网络的可能性几乎是无限的。 社会化的本质是社会经验的传递,语言是传递的中介 人类童年的长期依赖性的生活阶段,为家庭和社会发挥对儿童长期而系统的影响提供了可能性。社会化的生物基础 婴儿的生物需求与情感需求 婴儿从诞生之日起,便与周围的人和环境发
25、生了联系。首先是母亲对他爱护和照料,提供奶汁和食品满足他生理上的需求;以温暖的母爱去抚慰他,满足他情感上的需求。他则以哭声反映饥饿与病痛,以满足生理需求或解除痛苦;以注视与亲人发生感情交往,获得亲人的喜爱。许多研究表明,在婴儿获得生物需求和情感需求的瞬间,便与他人建立了最初的交往关系,并且迈出了社会化进程的第一步。 婴儿的生物需求与情感需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单纯的“接触”(与他人身体的接触或相互作用),既是一种最基本的生物需求,又是一种最基本的情感需求。心理学家哈里F.哈洛的实验说明,这种身体接触的需求是相当强烈的。2、社会文化因素(1)文化 通过文化传承了解前人的社会经验 向个人传递本群体
26、、民族的行为价值准则 使个人能够顺利地与他人极其群体建立社会联系。2)家庭THE FAMILY 儿童期是人一生中社会化的关键时期。 儿童在童年期对家庭的生理和心理依赖最强。家庭同时又能反射各种社会关系。 教养方式 溺爱型 放任型 专制型 民主型 家庭结构是否完整 出生顺序3)学校SCHOOL 学校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向成员系统传授价值观念、规范、生活技能、科学知识的制度化机构。 学校长期的系统教育对儿童的行为模塑在现代社会中无以替代。 学校的重要性还在于它是社会的雏形。儿童在这里进入了社会结构,扮演学生、同学朋友等社会角色,并在课堂和其它公共空间进行各种形式的社会互动。 学校教师与学生的
27、互动:皮格马林翁效应又叫期望效应:教师的期望和看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4)同辈群体PEER GROUPS 同辈群体是由地位相近、年龄、兴趣爱好、行为方式大体相同的人组成的一种非正式群体。 同辈群体在社会化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原因在于:1)同辈群体认同感很强。2)有自己的价值标准和独特的亚文化。3)同辈群体的社会化是非强制的,在对其成员给予安全、尊严、优越感的满足中自然而然地实现。(5)大众传播媒介THE MASS MEDIA 大众传播在现代社会中对人的社会化起作日益重要的作用。 电视 计算机网络Section 3 The theory of Socialization 1精神分析学说
28、的观点(1)Sigmund Freud的观点 按照弗氏的观点,人格是由本我、自我、超我三个部分组成的整体,人的社会化过程就是由这三部分的交互作用所决定的。(2)Eric H. Erickson(埃里克森)的观点Eight stages of development Challenges throughout the life courseStage 1 (0-1): Trust (versus mistrust) 基本信任对不信任阶段 在这一时期,儿童的主要发展倾向是识别信任和不信任,对成人一贯的、可依赖的、可预见的行为产生信任感,否则会产生不信任。Stage 2 (2-3): Autonom
29、y (versus doubt and shame) 自主性对羞怯疑虑阶段 这一阶段开始有独立自主的要求。父母如允许其在安全条件下自由活动,鼓励其在活动中获得成功,对发展自主感自信心有帮助。限制自由和多次失败会造成羞怯和怀疑。Stage 3 (4-7): Initiative (versus guilt) 主动性对内疚阶段 这一阶段,儿童活动性和言语能力发展很快,活动范围大大扩展,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很大,表现出极大的主动性。Stage 4 (8-12): Industriousness (versus inferiority) 勤奋对自卑阶段 这一阶段,儿童智力不断发展,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
30、,使他们提出的问题更广泛、深刻。活动空间的扩大也使得影响他们的人已不限于父母。但在这一阶段,其勤奋行为往往带来不当的后果。因此,若将此看作是捣乱,则易使其自卑。Stage 5 (13-18): Gaining identity (VERSUS confusion) 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 自我意识的确定和自我角色形成是其核心问题。对周围世界有了新的观察与思考方法,经常考虑自己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他们从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中,从自己扮演的各种社会角色中逐渐认清自己。逐渐疏远父母,从对父母的依赖关系中解脱出来,而与同伴建立了亲密的友谊。Stage 6 (19-25): Intimacy (VERSUS I
31、solation) 亲密对孤独阶段 这是建立在家庭生活的阶段。在与他人同甘共苦、相互关怀中建立亲密感。但若不能与他人分享快乐、分担痛苦,不能与他人进行思想感情交流、不能互相关心帮助,就会陷入孤独寂寞的苦恼情景中去。Stage 7 (26-50): MAKING A DIFFERENCE (VERSUS SELF-ABSORPTION) 繁殖对停滞阶段 只要两个人建立了一定程度的亲密性,他们的兴趣就开始扩展到不仅仅限于他们两个人,他们变得关怀培育下一代了。Stage 8 (50-): INTEGRITY (VERSUS DESPAIR) 完美(自我整合)对失望阶段 老年人常对一生进行回顾,想要知
32、道一生是否活得有价值。在这一过程中,他们遇到了最大的失望,即觉得一生未如理想,而岁月不再,已没有机会再过另一种生活了。以厌恶掩藏失望。2.认知发展论的观点感知运动阶段(02岁):主要凭借感知和运动之间的关系获得动作经验,形成一些低级的行为图式,以此来适应外部环境,进一步探索外界环境。其中手的抓取和嘴的吸吮是他们探索世界的主要手段。客体永久性,即当某一客体从儿童视野中消失时,儿童知道该客体并非不存在了。大约在912个月。 前运算阶段(26、7岁):主要特征是把上一阶段中获得的感知运动图式内化为表象系统,具有了符号功能,但还不能很好地掌握概念的概括性和一般性,具体表现为:(1)泛灵论,认为外界的一
33、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2)自我中心,认为所有的人与自己都有相同的感受,不能从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3)思维的不可逆性,只知道AB,不知道BA。(4)未掌握守恒。掌握守恒是指不论事物的形态如何变化,儿童都知道其本质是不变的。皮亚杰(1896-1980)的道德发展理论 皮亚杰认为,认识的发展表现为主体和环境积极互动的过程,儿童的道德判断能力随着他认知结构的变化和认知水平的提高而提高。皮氏认为,儿童的道德判断要经历两个发展阶段。在第一个阶段,儿童根据行为的现实后果来判断是非,道德判断服从权威,以成年人的观点为标准;在第二个阶段,儿童根据行为者的意图来判断行为的是非,并且以自己的观点为道德判断的标准2
34、)科尔伯格(1927-1987)的道德发展理论Lawrence Kohlberg: Moral Development 欧洲有个妇女患了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认为只有一种药能救她,即本城一个药剂师新研制的镭锭。配制这种药成本为200元,但售价却要2000元。病妇的丈夫海因茨到处借钱,但最终只凑得1000元。海因茨恳求药剂师说:他的妻子快要死了,能否将药便宜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帐。但遭到药剂师的拒绝,并且还说:“我研制的这种药,正是为了赚钱”。海因茨没别的办法,于是破门进入药剂师的仓库把药偷走。前习俗水平(Pre-conventional level ):对是非的判断取决于行为的后果,或服从权威
35、、成人意见。A.服从与惩罚定向obedience and punishment driven 偷东西会被警察抓起来受到惩罚vs他事先请求过,又不是偷大东西,他不会受重罚。B.工具性的目的和交换:self-interest driven以行为的功用和相互满足需要为准则 如果妻子一直对他不好,海因茨就没有必要自寻烦恼,冒险偷药vs如果妻子一向对他好,海因茨就应关心妻子,为救她的命去偷药。习俗水平(Conventional level ) :判断是非能注意家庭与社会的期望A.好孩子定向Interpersonal accord and conformity driven:以人际和谐为准 做贼会使自己的
36、家庭名声扫地,给自己的家人(包括妻子)带来麻烦和耻辱vs不管妻子过去对他好不好,他都得对妻子负责。为救妻子去偷药,只不过做了丈夫该做的事 B.维护社会秩序与权威的定向Authority and social order obedience driven 采取非常措施救妻子的命合情合理,但偷别人的东西犯法vs偷东西是不对,可不这样做的话,海因茨就没有尽到丈夫的义务 后习俗水平Post-conventional level :个人考虑可能超越社会法律及其对秩序的需要的权利和原则。A.社会制度和良心的定向Social contract driven 丈夫没有偷药救妻子的义务,这不是正常的夫妻关系契约
37、的组成部分。海因茨已经为救妻子命尽了全力,无论如何都不该采取偷的办法解决问题vs法律禁止人偷药,却没有考虑到为救人性命而偷东西这种情况。海因茨不得不偷药救命,如果有什么不对的话,需要改正的是现行的法律,稀有药品应该按照公平原则加以调控 B.普遍的道德原则Universal ethical principles driven 海因茨设法救妻子的性命无可非议,但他没有考虑所有人的生命的价值,别人也可能急需这种药。他这么做,对别人是不公正的vs为救人性命去偷是值得的。对于任何一个有道德理性的人来说,人的生命最可贵,生命的价值提供了唯一可能的无条件的道德义务的源泉。 3.社会学习理论Social le
38、arning theory 班杜拉是当代社会学习理论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儿童学会的许多行为模式都不是按照早期行为主义提出的强化-惩罚方式学到的,而是通过观察-模仿学会的。观察学习有四个过程:A.注意过程。B.保持过程。C.行为再现过程。D.强化和动机过程。4.正常成熟论 该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Gessell)等提出的,他们认为人的社会化并不单纯是由社会规范、社会压力等外部力量塑造的,而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成熟过程。第三章Social Cognition社会认知Section 1 what is Social Cognition1 定义社会认知是个体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观察、了解他人
39、并形成判断的一种心理活动;是个体通过人际交往根据认知对象的外在特征来推测、判断其内在属性的过程。包括对他人、对群体、对人际关系,也包括对自己的认知。(知人、知面、知心) 就认知对象而言,社会认知指的是对人及其行为的认知,而不是对物以及非人的客观存在的认知。 社会认知是包括感知、判断、推测和评价在内的社会心理活动,而不仅仅局限或等同于其中的某一过程。 包括社会知觉 社会印象 社会判断2社会认知的基本范围elemental range(1)对他人外部特征的认知 对仪表的认知 对表情的认知 面部表情 身段表情语调表情(2)对他人个性的认知(3)对人际关系的认知 对自己与他人关系的认知 对他人与他人之
40、间关系的认知3社会认知的途径approach (1)人的非语言行为nonverbal behavior 表情是反映人们的内心态度、情绪、动机等心理活动的基本线索和外在表现形式,通过对人的面部表情的观察和分析,可能了解到其内心的活动、欲望、意图和状态,借此即可形成对他人的认识。非语言交流的文化差异 (2)人的言语活动verbal behavior 人们说话时的语音、语调、语速及节奏变化能够充分体现一个人的性格及其他心理特征,通过对人的言语活动的分析,也能有助于对人的性格和态度的认识。“我不认识她。” 生气时 讽刺时 害怕时 惊讶时 厌恶时 快乐时(3)人的行为方式 way of act 了解一个
41、人如何行动、怎样行动和有什么行动、表现怎么样,对于正确地认识和评价此人,形成关于此人的一个准确的知觉印象,都会是十分有益的。 4社会认知的基本过程elementary process 社会知觉 社会印象 社会判断(1)社会知觉social perception 社会知觉又称对人的知觉或人际知觉,是社会认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社会认知过程的第一步。它是关于他人和自我所具有的各种属性和特征的一种整体性的知觉,在此基础上人们形成社会印象和社会判断。(2)社会印象impression 社会印象是人们通过与认知对象的接触和知觉,在头脑中形成并留在记忆里的认知对象的形象。 社会印象不象社会知觉那样
42、单一和零散,它具有综合性。 印象整饰:有意识地控制他人对自己形成各种印象的过,称为印象整饰或印象控制。(3)社会判断social judgements 社会判断是在社会知觉和社会印象基础上对认知客体的评价和推论。 评价是人们在对社会事件(人或物或关系)的某些方面的性质、特征、过程、类型、作用等进行测定和评估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总体看法,而推论则是在评价的前提下、运用概念系列进行逻辑推理得出结论的认知过程。 n 重要概念:图式(schemas):是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或者说是人们头脑中的一套有组织、有结构的认知框架和内容。包括对所认知事物的知识、有关该事物各种认知之间的关系以及一些特殊的势
43、力。n 进行社会认知时,图式对新觉察到的信息会起引导、组合的作用。 n 图式从内容上来说包括个人图式、自我图式、团体图式、角色图式、脚本。4 社会认知的基本特征(1)选择性 (2)认知反应的显著性 (3)认知的完形特征Section 2impression and impression management1印象及印象形成 (1)印象impression 人在最初遇到新的社会情境时,主观上以自己旧有经验为基础,将情境中的人或事物进行归类所形成起来的对有关人或事物的概念。是社会知觉过程的结果。 (2)印象形成 对别人或事物进行归类,明确其对于我们的意义,使自己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的过程。2印象形成
44、中的信息选择(1)自然特征 性别、种族、外表吸引力 (2)社会特征 所属群体、社会角色 (3)心理特征 人际关系(真诚 vs 自负)、智力(聪慧 vs 笨拙) 最终形成的印象并不停留在各种具体的特征上,而总是形成对别人的总体印象。3印象形成的一般原则(1)一致性 逻辑一致性和情感一致性(2)评价的中心性 奥斯古德总结出的三个维度:评价 力量 活动 汉密尔顿:提高较多社会特性的判断影响喜欢程度;提供较多智能的判断,会影响尊敬程度(3)中心特性的作用 阿希的研究:对性格的印象形成进行了研究。对于印象形成中的特征,分为中心特征和边缘特征。以“热情”、“冷淡”为中心特征,以“文雅”、“粗俗”为边缘特征
45、。 n 3总体印象形成模式 (1)加法模式 人们的总印象形成,首先遵循加法模式。一个人在肯定评价上的 特征越多,强度越大,则给人的总体印象也越好,越易为人所接纳。相反,一个人在消极评价上的特征愈多,强度愈大,那么他留给人的总体印象就越差,也越难为人们接纳(费斯本 Fishbein ,1964 )。 小李:真诚 机智 3 3小王:真诚 机智 随便 健忘 3 3 1 1 (2)平均模式 安德森(Anderson,1978)研究发现,有些人在总印象形成上,并不是简单地将人们各个特征的评价分值进行累加,而是通过将各个特征的分值加以平均,然后根据平均值来形成对一个人的总体印象。 (3)加权平均模式 对人的总体印象不是依据简单的平均结果,而是首先按在总体评价中的重要性,确定出每一个特征的权数,然后再将权数与每一个特征自身的明显度相乘。最后进行平均计算的结果,正是权数与明显度相乘的积。n 先行信息和否定信息的加重作用 (4)中心品质理论 人们在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并不平等看待各个特征的重要性,某些特征比另一些特征更能影响人们的总体印象。这已经为许多研究证实(Kelley,1950) 。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