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大明路站前暗挖段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共15页).docx
《第七章-大明路站前暗挖段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共15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大明路站前暗挖段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共15页).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七章 大明路站站前暗挖段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1 概述车站中间K28+878.142K29+97.542部分采用暗挖施工,施工段长度约219.4m,净宽10.9m,覆土厚度2.36.3m。洞身围岩以粉质粘土层、强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层为主,局部为含卵砾石粉质粘土层。暗挖段为单层三联拱复合衬砌结构,初期支护为钢筋格栅拱加喷射混凝土,超前支护采用管棚和小导管注浆加固。二衬采用纵梁体系,模筑钢筋混凝土结构。初期支护与二衬之间设置防水层。立柱采用800mm的钢管混凝土柱。管棚采用108的热轧钢管,长度18m,搭接6m,钢管沿隧道开挖轮廓倾角23度设置,环向间距500mm,钢管内灌注
2、水泥砂浆,在管棚中间插42的小导管,长度3.5m,搭接长度1.5m,间距500mm,与管棚间隔布置。初期支护采用双层挂网喷射混凝土加钢拱架,纵向间距0.50.75m榀。隧道采用中洞法施工,中洞按CRD法施工。施工采用信息化施工,并遵循“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的原则。2 车站暗挖段施工安排2.1 施工顺序安排及流程图为确保施工安全,车站结构在开挖后尽快形成框架,开挖采用中洞法施工。开挖步序主要为两大块,即把车站断面分为三个洞室,中间为一个大中洞(包含车站主体的拱部、底板、两根钢管柱、两根底纵梁、两根顶纵梁的大部分),和两个小侧洞(包含主体两侧跨的二次衬砌、及顶纵梁的小部
3、分)。施工总体顺序为:两端明挖段第一段主体完成后,凿除隧道开挖面范围内的钻孔灌注桩混凝土,先施工大中洞(开挖、支护、施作梁、柱以及二次衬砌),施工从两端分头施工,中洞施工采用交叉中隔壁法分三层6个小导洞施工,中洞贯通后,对称施工两侧洞(开挖、支护、二次衬砌,凿掉中洞临时支护,封闭二次衬砌),最后施作站台板,完成全部主体结构。施工顺序流程如图7-1-1进洞准备、凿除混凝土中洞各导洞前后施工施工立柱及纵梁贯通中洞后二衬施工分层对称施工两侧洞侧洞二衬施工站台板及墙施工图7-1-1 施工顺序流程图2.2车站暗挖段开挖及支护施工经过认真研究车站暗挖隧道采用中洞CRD法施工。施工方法:施工总体原则:浅埋暗
4、挖法“十八字方针”。(1)管超前:采用超前管棚加小导管注浆加固地层,该车站的预加固为二者联合作用。(2)严注浆:在管棚法超前支护后,立即进行压注水泥浆填充砂层孔隙,凝固后砂土胶结成具有一定强度的“结石体”,使周围地层形成一个壳体,增强其自稳能力,为施工提供一个安全环境。每次注浆前必须对掌子面进行喷混凝土封闭,以防浆液在压力作用下溢出。严注浆的概念是广义的,既包括严格进行拱部导管注浆,也包含拱脚及墙部开挖前按规定预埋注浆管。(3)短开挖:一次注浆多次开挖,当导管长度3.5m时,每次开挖进尺0.5m,先进行环状开挖,预留核心土,预先喷58cm厚混凝土,再架设格栅钢构,挂钢筋网,再按设计喷混凝土。(
5、4)强支护:按照初喷混凝土挂钢筋网 架钢格栅 再喷混凝土的次序进行初期支护施工,采取加设拱脚锁脚锚杆的办法减小地基承受的压力。(5)快封闭:初期支护从上到下及早形成环状结构,是减小地层扰动的重要措施。(6)勤量测:坚持以量测资料进行反馈指导施工,是浅埋暗挖法的基点。地面、地中及地下量测资料每日输入电脑进行信息分析反馈,用以指导施工。2.2.1 中洞CRD法隧道采用中洞法施工,施工时,从两端双层结构进洞,先由上至下开挖中洞,然后对称开挖两边侧洞形成三连拱。由于中洞的宽度和高度均较大,加之拱顶处围岩为粉土及中粗砂层,自稳能力差,采用交叉中隔壁法施工:将开挖的中洞大断面分为6 个小断面并逐个施作,再
6、凿除小断面的隔墙(板),最后形成中洞大断面。待中洞内衬砌完成后,再采用台阶法施工边洞。2.2.2 开挖、支护方法及主要技术措施2.2.2.1开挖方法隧道断面按中洞法施工,中洞断面大,按CRD法施工。开挖前在起拱线以上轮廓线以外设管棚,并辅以42小导管注浆加固土体。管棚采用108的热轧钢管,长度18m,搭接6m,钢管沿隧道开挖轮廓倾角23度设置,环向间距500mm,钢管内灌注水泥砂浆,在管棚中间插42的小导管,长度3.5m,搭接长度1.5m,间距500mm,与管棚间隔布置。在施作完拱部超前预加固后,即进入开挖支护工序,分六部进行,各部之间的步距为3m。开挖以人工为主,配合一些小型机械,开挖时根据
7、地质情况,在掌子面预留核心土或喷射混凝土,以防止掌子面土体失稳。2.2.2.2 纵梁及立柱施工中洞开挖支护完成后,进行基地处理,铺设底板防水层,施做结构底板及底纵梁,底纵梁施工采用混凝土输送泵模筑混凝土,模板采用大块胶合板。同时预留防水层和钢筋搭接长度。底板及底纵梁达到设计强度后,开始立柱的施工。立柱为钢管混凝土柱,直径800mm,钢管壁厚18mm,管内采用C40微膨胀混凝土。立柱钢管分2节吊装,钢管之间用高强螺栓连接,混凝土输送泵灌注。顶纵梁采用型钢混凝土组合梁(芯梁截面尺寸为12001700mm),组合梁的骨架(即芯梁)每6米一跨分成两片,在工厂预制成型,现场架设并浇筑混凝土。钢管立柱施工
8、两段施工,立柱范围内要拆除部分横隔板,立柱钢管内的钢筋和立柱固定在一起,从下往上斜穿,为保证结构稳定和有效控制地面沉降,拆除横隔板时只限制在立柱范围内,同时在立柱两侧增设临时钢支撑,确保结构稳定。施做顶终梁时,架设多功能可调脚手架作业平台,用50mm钢管以600mm600mm的步距架设。钢管顶设“U”形托柱,在“U”形托柱内放一根15cm15cm方木,方木上铺设钢模板(钢管柱托盘处用5cm厚的木模)作为底模,然后绑扎拱顶钢筋,与顶纵梁钢筋焊接,同时预埋排气孔和注浆管,管口用油纸包住,经验收合格后浇筑混凝土。当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通过预留注浆管压注水泥砂浆(添加适量微膨胀剂),使拱部充填密实。中
9、洞施工完毕,混凝土达到强度后,拆除中隔壁。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支撑体系。施工注意事项:1、施工时,加强支护,及时观测,确保地表及拱顶下沉控制在招标文件要求范围内:2、每部拱脚部位均设置锁脚锚管,注浆加固拱脚,控制拱脚变位。3、缩短分部开挖距离,尽快支护封闭成环,各台阶长度控制在3m左右。4、临时支撑每次拆除6m,并视监测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1.2.2.3 侧洞施工侧洞施工采用正台阶法,开挖分4个台阶进行,各台阶步距为35m。辅以大管棚、小导管注浆加固地层。初期支护和临时仰拱设置与中洞相同。开挖完成后,拆除下部临时仰拱,同时在中板下加临时支撑,铺设底板及中板以下边墙防水层,浇筑仰拱混凝土。铺设防水层
10、和浇筑二次衬砌时留好钢筋和防水板接头。边墙衬砌紧跟其后,采用移动式边墙模板台架,泵送防水混凝土灌注。2.2.2.4 站台板施工站台板在车站框架形成后,在不影响其它工序的情况下进行平行作业,采用胶合板模板,泵送混凝土浇筑。2.2.3隧道施工方法及工艺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工艺流程见图7-2-1。施工准备测量放线拱部管棚、超前小导管注浆施工洞室土体开挖架钢格栅、铺钢筋网喷混凝土封闭成环2号洞室施工土体开挖架钢格栅、铺钢筋网喷混凝土1号洞室施工3号洞室施工4号洞室施工5号洞室施工6号洞室施工工艺同1号工艺同2号工艺同2号工艺同2号图7-2-1“CRD”工法施工工艺流程图2.2.3.1 施工工艺1大管棚施工
11、大管棚施工设专业小组,每组10人,共30人,三班制作业。负责配管、钻孔、下管,注浆,另设技术干部1人,负责解决现场的其它技术问题。大管棚设计参数为:管长25m,管径108mm,布设在拱部150范围内,环向间距500cm,外插角23设置。大管棚采用46m的管节,由对口丝扣联结。管内注浆根据地质情况和地下水的情况决定,压力0.30.4Mpa。当地质为粉细砂时,在无水状态下采用改性水玻璃浆液注浆,对有少量水时用超细水泥水玻璃浆液注浆。改性水玻璃浆液由水玻璃硫酸水玻璃浆液组成,主要参数如下:甲液:水玻璃;乙液:1020硫酸缓凝剂甲:乙(67.5):1有水时用超细水泥水玻璃浆液,超细水泥一般适用渗透系数
12、K5*10-5的地层。(1)钻孔:选用地质钻机 钻机定位移动钻机至钻孔部位,调整钻机高度,将钻杆放入导向管中,使导向管、钻机转轴和钻杆在一条直线上,并用仪器量测这一直线的角度。 钻孔经仪器量测,并在钻杆方向和角度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开钻。钻头从导向管中伸入围岩,钻孔开始时选用低档,待钻到一定深度后,退出、接钻杆,继续钻进。钻孔过程中要始终注意钻杆角度的变化,并保证钻机不移位。每钻进5m要用仪器复核钻孔的角度是否正确,以确保钻孔方向。 偏斜修正钻孔中和压入钢管时的偏斜,可由每隔5m测定的钻孔偏斜而知,钻孔偏斜过大时,采用特殊钻头等修正偏斜的方法进行修正。如:向下偏斜时,在偏斜部分填充水泥砂浆,等水
13、泥砂浆凝固后再从偏斜开始处继续钻进;向上偏斜时,采用特殊合金钻头进行再次钻进。(2)下管:下管前要预先按设计对每个钻孔的钢管进行配管和编号,以保证同一断面上的管接头数不超过50%。由于地质条件较差,因此下管要及时、快速,以保证在钻孔稳定时将管子送到孔底。前期靠人工送管,当阻力增大,人力无法送进时,借助钻机顶进。(3)注浆:管棚施工完成一根,注浆一根,必要时加设钢筋笼,其目的是充填管棚,增加管棚的刚度,同时,通过孔底两节管管壁的孔眼使浆液渗入到管棚周围加固地层。注浆分两步完成,当第一次注浆的浆液充分收缩后,再进行第二次注浆,以使管棚填充密实。2超前小导管施工隧道采用42的小导管,长度3.5m,在
14、拱部150范围内布设,小导管间距环向500mm,纵向间距2m,纵向搭接长度1.5m。软弱地层采用风镐直接将小导管顶入,稍硬地层采用风钻钻孔。注浆采用超细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或改性水玻璃浆液,注浆材料、注浆方式及注浆压力在实际操作时将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超前小导管注浆施工包括施工准备、钻孔、安设小导管、掌子面封闭、注浆、效果检验等主要工序,其施工工艺流程见图7-2-2。小导管制作施工准备小导管运到现场钻孔、安设小导管掌子面封闭注水试验连接注浆管及密封管口注浆检查质量是否达到要求结束是否注浆、拌浆机具检修注浆浆液配制图7-2-2 超前注浆小导管施工工艺流程图3、初支背后回填注浆初期支护超前510
15、m后,即可进行拱背后回填注浆,以固结拱背后松散地层及充填可能存在的空隙,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地层松动和地表沉降。背后回填注浆管每断面布置三根,分别设于拱顶和两侧拱肩部位,纵向间距35m。注浆管采用42小导管,长度50cm,在喷射混凝土前预埋,并与格栅钢架焊接在一起,内端用牛皮纸包裹,外端露出支护表面10cm,用棉砂封堵加以保护。用0.30.4mpa压力注射改性水玻璃浆液或超细水泥水玻璃浆液。具体的选用根据地质情况和地下水情况决定。4、格栅安装及挂网格栅安装、挂网应在隧道开挖并初喷35cm防水混凝土后进行。钢拱架和钢筋网片的钢筋种类、型号、直径和间距等应符合设计要求。立拱时各节钢架联结牢固、位置正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七 大明 路站前暗挖段 施工 方案 技术措施 1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