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知识点梳理(共13页).doc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知识点梳理(共1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知识点梳理(共13页).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知识点梳理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率: 174 添加日期:2010年05月09日社会心理学第一节概述一、1美国心理学家F.H.奥尔波特指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美国社会心理学家G。W。奥尔波特认为,社会心理学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他人的现实的、想像的和隐含的存在所影响。2社会行为及其发展取决于个体与其所处情境的状况。社会心理学之父-勒温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公式:B=f(P,E)。其中,B-行为,P-个体,E-个体所处的情境,f-函数关系。二、1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哲学思辨经验描述实证
2、分析。对应的,这三个阶段也就是社会心理学的启蒙期、形成期及确立期。2围绕着“人性”的哲学争论,可视为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3经验描述阶段是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其特点是:在观察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这一时期,有一些重要的学术思潮对社会心理学起了直接的“催生”作用:达尔文的进化论德国的民族心理学法国的群众心理学英国的本能心理学奥地利的精神分析学派。4实证分析阶段始自20世纪20年代。其特点是:社会心理学从描述转向实证研究,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从纯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5荀子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三、社会心理学研究要遵循价值中立原则,但对一些反
3、社会的价值观和一些引起心理障碍的价值理念,咨询师应该进行积极的干预和引导。第二节社会化与自我一、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由于社会急剧变化,对个体重新进行社会化的过程叫再社会化。我国的劳动教养和劳动改造制度就是一种再社会化的机制。二、1社会化的基本条件:人类有较长的生活依附期;人类的遗传素质提供了社会化的可能性。2.个体社会化的载体:家庭学校大众传播媒介参照群体。3社会化的分类:语言社会化。个体社会化从掌握语言开始,全部社会化是以语言社会化为前提的。性别角色社会化。“性”是个生物学概念;性别表示男女在人格特征方面的差异,是心理学概念;性别角色表示社会对男女在态度、角色和行为
4、方式方面的期待,是个社会学概念。三、社会角色的分类:1先赋角色和成就角色;2规定角色和开放型角色;3功利型角色和表现型角色(工人、农民是功利型角色,教师、咨询师是表现型角色);4自觉角色和不自觉角色。四、角色失败,是最严重的角色失调,角色承担者不得不退出舞台,放弃原有角色。五、1自我是心理学的古老课题。 2自我的概念:自我,亦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镜我,是由他人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罗杰斯认为,自我概念比真实自我对个体的的行为及价格有更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是个体自我知觉的体系与认识自己的方式(积极的自我暗示)。3自我概念的功能:保持个体内在的一致性解释经验决定期待。4
5、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的三个阶段:生理自我(始于出生8个月左右,3岁左右基本成熟)社会自我(大致从3岁到13、14岁)心理自我(这阶段需时10年左右,大约从青春期到成年)。六、1自尊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是一种高级需要。自尊需要的满足会导致自信。2詹姆斯在心理学原理(1890)一书中提出了一个自尊的经典公式:自尊成功/抱负。 3影响自尊的因素:家庭中亲子关系行为表现的反馈选择参与和扬长避短根据相似性原理正确进行社会比较。第三节社会知觉与归因 一、1印象是个体(认知主体)头脑中有关认知客体的形象。 2印象形成的效应: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熟人之间,易出现近因效应;生人之间,易出现首因
6、效应)光环效应,也称晕轮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现象刻板印象(具有社会适应的意义,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但在有限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刻板印象往往具有消极的性质,会使人对某些群体的成员产生偏见甚至歧视)。 3印象形成中的信息整合模式之三四:加权平均模式中心品质模式:真诚、热情是积极的中心品质,虚伪、冷酷是消极的中心品质。中心品质模式更接近于大多数人日常生活中的印象形成的实际情况 4印象管理,亦称印象整饰、印象控制,指个体以一定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 5印象管理是一种社交技巧。其常见策略有:按社会常模管理自己隐藏自我与自我抬高按社会期待管理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角色的社会规范投人所好。二、1归因
7、,指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2行为原因的分类:内因与外因稳定性原因与易变性原因可控性原因与不可控性原因。3控制点理论:一种个体归因倾向的理论。内控者相信自己能发挥作用;外控者,消极的。4个体归因时往往遵循的主要原因:不变性原则折扣原则协变原则。三、1凯利归因理论也称三维理论,考虑三种信息:特异性信息共同性信息一致性信息。2玛莉为什么对小丑笑? 高特异性、高共同性、高一致性,归因于刺激客体(三高,外归因) 低特异性、低共同性、高一致性,归因于行为主体(两低一高,内归因) 高特异性、低共同性、高一致性,归因于情境第四节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一、动机强度与活动
8、效率的关系:倒U型曲线,即中等强度的动机,活动效率最高。二、1.亲合是个体害怕孤独,希望与人在一起,建立协作和友好联系的一种心理倾向。2亲合起源于依恋。依恋的产生有先天因素的影响。3亲合的作用:满足个体的某些社会性需要获得信息减轻心理压力避免窘境。4影响亲合的因素:情境情绪出生顺序。三、1成就动机是个体追求自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善状态的动机。2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目标的吸引力风险与成败的主观概率个体施展才干的机会。四、权力动机是个体希望影响和控制他人的心理倾向。五、1侵犯的构成:由伤害行为、侵犯动机及社会评价三方面的因素构成。2挫折-侵犯学说要点:侵犯强度同目标受阻强度呈正比例
9、关系侵犯的力量与该侵犯可能受到的预期惩罚呈正比例关系如果挫折强度一定,预期惩罚越大,侵犯发生的可能性则越小;如果预期惩罚一定,则挫折越大,侵犯越可能发生。3挫折:既指阻碍个体达到目标的情境,也指行为受阻时个体产生的心理紧张状态。4侵犯的影响因素:情绪唤起水平道德发展水平自我控制能力社会角色与群体(如果社会对一种社会角色较为容忍,那么拥有这种社会角色的个体的侵犯性就会明显增加。在群体活动时,个体侵犯性也倾向于增加)大众传媒的影响。5去个性化和侵犯行为:呈正相关。去个性化是一种自我意识下降,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降低的状态。个体在去个性化状态下行为的责任意识明显丧失,会做出一些通常不会做的行为群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 社会心理学 知识点 梳理 1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