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有效性界说偏失的现状、影响及其纠正(共5页).doc
《课堂教学有效性界说偏失的现状、影响及其纠正(共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教学有效性界说偏失的现状、影响及其纠正(共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一、现状:以“效率论”、“目的论”界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教学改革代写论文的浪潮中,许多教师都意识到课堂教学有效性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于是纷纷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追求有效性。但是,在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由于对课堂教学有 效性的曲解或误解,往往存在以下误区。 1效率论 “效率”(efflciency)更多的是一个物理学和经济学的概念。在物理学中,单位时间内所做 的 功的大小就是效率,单位时间里做功越大效率就越高;单位时间里所做的功小,那么 效率就低。在经济学里,把投入和产出之比称为效率,投入低,产出高,效率就高;投入高 ,产出低,效率就低。教学效率是把教学类比于物
2、理学中的电功率、机械效率,认为 “课堂教学效率等于有效教学时间与总教学时间的比值”1。所谓有效教学时间 是指“在课 堂上教师对学生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有效时间”2,用公式表达即为:课堂教 学效率=有 效教学时间总教学时间100。也有人认为以时间为标准的界定把有效教学时间看成是 教师单方面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如用于讲课、输出信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等的时间,强 调了教师的教,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的因素,因此主张,“课堂教学效率是实际的 教学效果与应有的教学效果之比值”3。但问题是,如果效率、效益、效果是判 定课堂教 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的话,则教学的有效性就与对教学的判定方式,尤其是与课堂教学
3、量化 的程度密切相关。 2目的论 美国学者加里D鲍里奇在其所著的有效教学方法中,指出了有效教学中存在的五 种关键行为。这五种行为是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 和确保学生成功率4。“清晰授课”指的是教师要清晰地向全班学生呈现教学内 容;“多样化教学”是指教师能多样地或灵活地呈现课时内容;“任务导向”是指教师能以 多少 课堂时间用于教授教学任务所规定的学术性知识;“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是指教师致力 于 增加学生学习学术性科目的时间,它与教师的任务导向和内容覆盖面相关;“确保学生成功 率”指的是要让绝大多数学生理解和准确完成练习。 加里D鲍里奇提出的这五种行为只是有效教学
4、的骨骼,确保学生成功率就是教学的 目的。但“任务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等行为都是需要 量化的。 二、影响:教学伦理性与教学双边性的可能缺失 上述两种思路围绕着“效率”和“目的”较好地提出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思路,试图解 决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追逐教学效率以及如何通过“有效教师”的实践来 达成目标的。这些问题涉及到的是人们的“工具理性”。 工具理性最早是由韦伯提出的,霍克海默(Horkheimer,M)在其启蒙的辩证法以及 工具理性批判两本书中对工具理性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工具理性是指反映在计算 、测量、组织、预算等技术行为中的认识能力,其目的在于追求行为的“
5、效率”和功利的“ 最大化”。对此,霍克海默认为,工具理性是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提出的“理性”概念的 蜕 化,不是将“人性解放”而是将“技术控制”作为自己的目的。韦伯也认为,工具理性在现 代 社会的泛滥漠视了人的情感与精神价值,扼杀了人的创造性。工具理性的发展是与人性的丧 失过程相伴相随的,它导致了人的异化。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可以说,“工具理性是教学中介性以及有效教学的基础”5 。所谓教学 中介性就是对教学内容的选择、组织和传递。如果教师不经常借助于工具理性对教学中介进 行质疑和反思,就不可能实现有效教学。追求教学的高效率,克服教学过程中的“少”、“ 慢” 、“差”、“费”现象,是自古以来就
6、有的教学理想,但只能将其看作“一种”可能的选择 而不是“唯一” 的选择。以工具理性为基础的对这两种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解可能会带来教学伦理性与 教学双边性的缺失。 1教学伦理性的缺失 教学的伦理性是指,“不管是教学的意向,还是师生双边互动的形式或教学的具体内容, 都必须符合一定的文化体系中的伦理规范的要求,采取一种学生在道德上能够接受的方式来 进行”5。 教学的伦理性是以“实践理性”为基础的。实践理性是康德在研究伦理问题时提出的一 个 核心概念。实践理性从绝对的总体出发,经过概念(善恶的概念),再到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寻求“道德”的最终根据。康德说:“我们终究被赋予了理性,作为实践能力,亦
7、即作为 一 种能够给予意志以影响力的能力,所以它的真正使命,并不是去产生它意图的工具,而是去 产生在其自身就是善良的意志。”6而所谓的“善良意志”“并不因为它促成 的事物而善,并 不因为它期望的事物而善,也并不因为它善于达到预定的目的而善,而仅是由于意愿而善, 它是自在的善”6。教学伦理的标准是其在教学过程中的“善良意志”,即“人 是目的 , 而不是手段”。如果我们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仅仅诠释为以追求效率为核心的技术活动,视 教学仅仅为知识技能的传递过程,那么学生获得的进步与发展就仅仅是认知层面的教育效果 ,教学本身所承载的道德即无人问津。但我们在试图把教学分解为各个环节、各个流程,然 后再寻找
8、最有效的方法来达到最高的效率以实现对人的教化时,我们似乎应该反思的是,伴 随着教学效率的提高,在换来了学生的“进步”与“发展”的同时,是否以他们的身心健康 的扭曲、独立思想的丧失为代价? 2教学双边性的缺失 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单独的“教”和不依赖于“教”的“ 自学” 都构不成“教学”。教学是师生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 个 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与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教学是一 个发展的、增值的、生成的过程,可以这么说,没有师生之间的交往或互动,就没有教学。 良好的师生关系既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障,也是教学有效
9、性所追求的目标之一。教师在 教学中仅仅关注师生之间的交往或互动的实然性、必要性是不够的,还必须知道师生之间的 交往是如何可能的,这就关涉到“交往理性”。 交往理性是哈贝马斯在研究人们的交往行为和社会进化问题时提出的一个概念。交往理 性强调的是相互理解和沟通,它是语言性的、反思性的和批判性的,它根本不同于那种以满 足个人欲望为目的的工具理性。哈贝马斯通过对交往理性的分析,提出了交往的四个有效标 准:一是说出可理解的东西;二是提供给听者某种东西以供其去理解;三是由此使他自己 成为可 理解的;四是达到与另一个人的默契。对此,哈贝马斯将其分别概括为“可理解性”、“真 实 性”、“真诚性”和“正确性”,
10、并认为“一个交往行为要达到不受干扰地继续,只有在参 与者全部假定他们相互提出的有效性要求已得到验证的情况下,才是可能的”7就教学互动中师生的交往而言,“可理解性”指教师使用的语言必须是清晰的、简明的 和 可理解的;“真实性”指教师提供给学生的知识陈述必须是已经得到验证的;“真诚性”指 在道 德上诚实的态度;“正确性”指学生愿意与教师一起开辟理解的新天地。在此基础上,石中 英 教授提出了“教育性”,即“教师在交往中的言语应具有教育作用,有助于学生身心发展” 5。 教学作为一种师生以课程为媒介的主体间的交往活动,其实际效果取决于师生双方的合作。 诚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研究教师特质、要研究教师的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堂教学 有效性 界说 偏失 现状 影响 及其 纠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