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水县蔬菜产业现状及可持续发展思路与对策(新)讲解(共11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合水县蔬菜产业现状及可持续发展思路与对策(新)讲解(共1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水县蔬菜产业现状及可持续发展思路与对策(新)讲解(共11页).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合水县蔬菜产业现状及可持续发展思路与对策内容提要本文对合水县当前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和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面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蔬菜产品面临着市场强大竞争的新形势,针对束缚合水县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提出了“十一五”及今后合水县蔬菜产业的发展思路和实施对策。关键词蔬菜产业现状可持续发展思路对策合水县位于甘肃东部,地处陇东黄土高塬,子午岭斜贯全境,森林覆盖率达65%,农业生态环境优良。县内固城川、丑家川、马莲河川、县川等河谷川区的光照充足,热量适宜,土壤肥沃,水源丰富,适宜生产各种北方瓜菜和多种喜温蔬菜。加之区内工厂企业少,无工业“三废”,土壤、水质、空气
2、洁净,决定了合水县是发展优质无公害蔬菜以及绿色有机食品的理想区域。“九五”以来,合水县委、县政府把蔬菜产业确定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生产面积不断扩大,产量持续增加,质量逐步提高,周年供需基本均衡,城乡市场丰富,农民收入增长。“十一五”及今后,面对农业进入新阶段和我国加入WTO后蔬菜产品面临着市场强大竞争力的新形势,蔬菜产业必须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地进行主线调整,即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基本目标,立足区位优势,依靠科技进步,全面提高质量效益,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一.合水县蔬菜产业现状(一特色产品久赋盛名合水县的黄花菜、白瓜籽、板桥白黄瓜等地方传统名优产品已驰名中外,黄
3、花菜品质优良,获全国首届农业博览会银质奖,远销国内外;白瓜籽省内外闻名,1992年获省优质产品证书,在省内外大量销售或出口;板桥白黄瓜已获绿色无公害产地环境认定和产品质量认证,产品已进入省内外大中城市的蔬菜批发市场或超市。店坊村的西甜瓜、肖咀塬的甜椒,固城川的线椒,以独特的农艺生产技术,其质量品质省内盛名,已远销西安、广州、琛圳等中南沿海大城市。(二 基地建设初具规模近年来,根据“黄花菜布塬,地膜菜下川,白瓜籽进山,特色菜进棚”的蔬菜产业优化组合和布局,按照连片开发建基地,围绕产品建基地,突出优势建基地的原则,全县已基本形成了县川、固城川、丑家川、铁李川、肖咀原、西华池原的“四川两原”为主的片
4、带商品蔬菜生产基地,2005年,蔬菜播种面积3433hm2;以东北部子午岭林缘区太白、太莪、蒿咀铺等6个乡镇19个行政村的白瓜籽生产基地,2005年纯(带种面积3053hm2;以西南部前塬区何家畔、肖咀、吉岘等9个乡镇56个行政村的黄花菜生产基地,2005年累计纯(间套栽植面积6900hm2。各类蔬菜全县总计面积13386 hm2,比“九五”末扩大3600hm2,增长率为36.8%,年均递增6.3%。其中,日光温室、春提早秋延后各种塑料大棚等设施蔬菜面积175hm2,蔬菜总产量11.3万t,比“九五”末增加5万t,增长率达79.4%,年均递增9.9%。全县人均年鲜菜占有量609kg,比“九五”
5、末增加51.8%。(三 科技含量明显增加“九五”初开始引进示范一代日光温室,“九五”末又先后引进示范推广了二代、三代节能日光温室、竹杆、钢架、水泥立柱式三种类型塑料大棚的建造及蔬菜栽培管理技术,营养钵育苗技术,滴渗灌、二氧化碳施肥等20多项高新技术;引进推广种植了伊丽莎白甜瓜、绿菜花、樱桃番茄、反季节西、甜瓜,葫芦稼接西瓜,美国全明星草莓以及地膜商品菜优良品种富达茄门甜椒、中椒四号、908线椒等60多个名优特稀及温室专用瓜菜品种。在传统名优板桥白黄瓜种植上,县乡专业技术人员与县川菜农经过多年的试验研究,已试验成功了白黄瓜间作套种玉米、黄豆等立体高效栽培新模式,利用高垄大穴摧芽直播的地膜覆盖白黄
6、瓜保苗新技术,即防春寒又保墒,土壤升温快,使苗齐、苗壮,能提早上市1015天,其技术含量达到了国内同行业的先进水平,使县川白黄瓜种植基地形成了“冬春一川白,夏秋一川绿,夏季一川菜,秋季一川粮”的喜人景像。通过加大科技培训和示范力度,全县蔬菜良种率达到95%以上,设施蔬菜生产面积占蔬菜总面积的6.2%,蔬菜单位面积产量比“九五”末提高31.8%。(四 市场体系得到发展全县现有县城南北2个蔬菜批零市场,有12个乡镇集贸市场,5个蔬菜经销公司,有1280人常年从事蔬菜贩运经销,已初步形成了以批发市场为中心,乡村集贸市场为网点,集体和个体经销为主体的市场网络体系。2005年,全县蔬菜商品量8.59万t
7、,比“九五”未增长2.8倍,商品率提高23个百分点。除满足县内消费外,还有50%的产品销往外省区。(五 产业化经营已有雏形在“市场+农户”、“企业+农户”等松散经营方式的基础上,出现了以肖咀翠峰绿色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为代表的“公司+基地+农户”产、加、销一体化的紧密型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和以蓓蕾金菜有限责任公司、华丰食品厂为代表的订单生产形式。蔬菜生产、加工、贮运保鲜企业已有6户,蔬菜生产开始由传统的生产决定市场向市场引导生产发展,较为完善的产业化经营机制开始出现。(六 产业效益显著提高蔬菜产业经济效益的大幅度提高,主要是基地生产效益突飞猛进的增长。一是每座0.5亩的日光温室嫁接黄瓜套辣椒插播叶菜
8、纯收入8620元,折合亩纯收入17240元,投产比1:6.3;二是每棚0.4亩的早春塑料大棚白黄瓜套种玉米或黄豆,纯收入2130元,折合亩纯收入5325元,投产比1:5.9;三是地膜白黄瓜套种甘兰或大白菜每亩纯收入3250元,投产比1:5.4。所以使2005年,全县蔬菜总产值达到19689万元,比“九五”末增长63.8%,占全县农牧渔业总产值的11.3%,比“九五”末高出5.12个百分点;蔬菜商品产值11.08亿元,比“九五”末增长138.3%。全县农民人均蔬菜纯收入263元,比“九五”末增加98元,增长159%,占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6.6%,比“九五”末提高4.6个百分点。纵观合水县蔬菜
9、产业发展的历程,发生的明显变化是:宏观上,其生产的主要目的已由满足自食需要为主向实现外销增收与自食需要兼顾,以增收为主转变;增长方式已由外延扩大面积为主向内函挖潜与外延扩大同步,以内函挖潜为主转变;市场需求已由数量扩张为主向数量质量并重,以质量为主转变。微观上,经营方式已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种植制度已由春秋两茬生产向四季周年生产转变;生产技术已由露地种植技术向高效设施和菜粮间作套种立体栽培及深加工增值转变;种植种类已由单一大众化向多样优质化转变;投入重点已由增加物质投入为主向提高科技含量转变。二.当前阻碍合水县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一 础设施较差,蔬菜发展受阻一是全县适宜种菜的四
10、个川区,沿河两岸居住的菜农天天往返趟水过河劳动,无一座过水桥,汛期若逢涨河,蔬菜不能及时出售,造成经济损失。二是沿河道没有灌溉用电专线,菜农灌溉时从家中长距离隔河拉线,既不方便又存在着安全隐患,且电价过高(每度电1.2元,菜农负担过重。三是境内仅有的红光、永红两座栏河蓄水坝因年久失修,受水灾破坏严重,目前已不能正常使用,原有的灌溉渠道闲置,发挥不了作用。(二 基地规模虽大,但主导产品少目前合水县种植的常规蔬菜面积达3433hm2,品种有60多种,品种烦多,样样俱有,小打小闹,使一些当地名优特色瓜菜产品基地种植规模小,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不合理,一直在自产自销松散式经营的小圈子里转,造成占领市场的
11、主导产品发展缓慢,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如久赋盛名的板桥白黄瓜,2003年6月银川的菜贩以每公斤3元钱的价格接收,当时本县市场零售价只有每公斤1.3元,结果在两川万亩蔬菜基地定点收购,满足不了客商的需求。(三 产后服务滞后,销售困难较多服务问题有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化服务,分析我县在蔬菜产业全程服务上,主要是产后服务没有跟上,在产后的信息行情,产品销售上各级政府是放任自流,仍其自然,没有花大气力去组织菜农搞促销,没有带领菜农进入市场搞流通,基地发展与大市场不对接,形成卖菜难,挫伤了农民种菜的积极性。形成菜农对政府有怨言,群众说:“开春政府动员我们多种菜,富得快,菜到上市卖不完,就无人过问了”。(
12、四 市场信息闭塞,流通渠道不畅主要是信息服务体系不健全,蔬菜产销信息、行情、价格等未与全国联网,没有建立蔬菜产销信息网,盲目种植时有发生,造成销售渠道窄,产品有积压。其次是各级政府有“重生产轻销售”的经营理念。缺乏集中批发市场,蔬菜销售尚处于自产自销、单打独斗的无序生产营销状态,受价格波动影响较大。(五 生产投入困难,设施发展缓慢目前设施蔬菜生产的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但一些贫困户想发展设施蔬菜因无力支付建棚费用(日光温室土墙结构二代棚1.2万元/座,钢架塑料大棚0.36万元/座而无法生产。限制了设施蔬菜生产扩大规模快发展。对此,政府缺乏优惠扶持的长效机制,由于本县的财政困难,用于扶持蔬菜产业的资
13、金少且难以到位,致使全县蔬菜产业基地建设,加工企业以及设施反季节蔬菜生产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六 企业经营不佳,“龙头”带动较差全县蔬菜加工、贮运企业虽有一些,但缺乏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企业。蔬菜脱水加工,精品包装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小,生产设备落后,机械化程度不高,商品信息不灵,市场销路少,使全县年加工量不足蔬菜总产量的十分之一,未能与菜农签定大面积的种植合同,使订单种植规模小,没有发挥出“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七 产业效益虽高,科技含量却低蔬菜产业效益虽说逐年有所提高,但整体科技含量不高。一是对名优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推广力度不大,低产劣质品种更新换代慢,高新技术引进推广少。二是川区长
14、期连作瓜菜,生产管理滞后,致使土传病害防治难度较大。三是无公害蔬菜生产标准欠规范,少数菜农的无公害意识不强,商品观念淡薄,产品质量较低,没有真正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第一生产力。(八 蔬菜产业经营,运行机制不活全县蔬菜有明显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特征的运行机制虽开始建立,但处于萌芽状态,数量少,规模小。这些业主没有用现代企业制度激活、规范产业经营的各个环节,没有以股份公司来运用和吸收社会闲散资金创办企业,没有动员更多的人才入股分红,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思想不解放,保障措施不完善,没有搞活机制优质运行。三.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思路要突破上述“瓶颈问题”实现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合水县 蔬菜 产业 现状 可持续发展 思路 对策 讲解 11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