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地下综合管廊基坑监测方案修改分解(共17页).doc
《兰州地下综合管廊基坑监测方案修改分解(共1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州地下综合管廊基坑监测方案修改分解(共17页).doc(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兰州新区地下综合管廊一期工程文曲西路基坑监测方案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2016年8月7日目 录 第一章 工程概况1.1 工程概况文曲西路地下综合管廊南起创智中路,北至北快速路,总长2484米,管廊类型:干支线混合型管廊,舱室数:单舱,入廊管线:电力、通信、给水。文曲西路地下综合管廊线路沿道路西侧绿化带布置。管廊截面尺寸(m)3.3*3.2,基地埋深-5.7m,管廊基坑开挖深度约6.3m(相对地面高度),与管线和其道路管廊交叉口位置深度为6.391m9.937m(相对地面高度)。管廊交叉口共计5个,过街支廊2个。本图坐标系统采用1996中川城建坐标系统,高程系统为198
2、5年国家高程系统。1.2 工程名称及地点 1、工程名称:兰州新区地下综合管廊一期工程25条管廊项目文曲西路项目 2、建设单位:兰州新区铁路投资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3、设计单位: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4、工程总承包: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5、监理单位:上海建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6、施工总承包: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 7、工程地点: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 8、工程规模:文曲西路地下综合管廊南起创智中路,北至北快速路,总长2484米第二章 主要技术要求2.1 依据的有关技术标准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J719-2007)3、国
3、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4、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5、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6、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8、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10、业主、设计提供相关资料、现行相关规定、规范及规程2.1 主要技术要求 1、基坑沉降观测按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及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第一等级的要求,采用精密水准测量
4、的方法进行。2、基坑变形监测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建筑变形观测规范(JGJ8-2007、J719-2007)及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的有关规定和相应第一等级的要求,采用极坐标的方法进行监测,控制按平面一级导线,基坑变形监测按二级导线精度监测。 3、监测项目:基坑顶沉降和位移、基坑周边地面及基坑西侧山体位移等。4、监测频率:各项目在基坑开挖前测初值;在开挖急剧卸载阶段,每天进行测量。当变形超过有关标准或场地条件变化较大时,应加密观测;当大雨、暴雨或基坑边载条件改变时应及时监测;当有危险事故征兆时,应连
5、续观测。5、监测网点布设(1)基准点水准、平面基点是整个观测工作的基准,为保证观测值的高可靠性,根据有关规范,在管廊施工区附近(变形范围外)共布设供沉降、平面位移观测使用的六个控制基点,同时也是水准基准点。编号分别为BM1、BM2、BM3、BM4、BM5、BM6为坚实稳固深埋水准点,均具有很好的稳定性。(2)工作基点根据现场情况遮挡物情况设立工作基点,以便在观测过程中实现观测点的覆盖。在一周期位移监测过程中应保持稳定,可选在比较稳定且方便使用的位置。设立在工程施工区域的水平位移监测工作基点采用观测墩,水平位移工作基点亦作为沉降观测工作基点。 (3)变形观测点 1)水平位移观测点根据工程测量规范
6、GB50026-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J719-2007)标准进行埋点。基坑监测点布设原则:监测点间距按每20m设置一组,双侧布点,设置在距离边坡外侧1m处。在支护结构顶部钻孔,孔深100mm,在孔内埋设20钢筋,并浇筑混凝土观测墩,测点端头加工成半球形,并刻十字丝(或加铜芯),在墩的四周增加维护盖板,不使用点时将盖板扣上,以保护测点不受破坏。 基坑监测点位平面布置图监测点位管廊开挖坡顶线 20m 20m 20m2)沉降观测点根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和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J719-2007)标准进行埋点。沉降观测点采取和水平位移监测点
7、合二为一的方式,将点位做的既能进行水平位移观测,又能用于沉降观测。 6、观测周期安排及工作量统计(1)基坑施工前应测得稳定的初始值,且不少于两次。(2)基坑沉降、水平位移监测:基坑水平及垂直位移观测在施工期间根据施工进度原则上每天观测1次,遇有特殊情况,如开挖速度较快、降雨量较大等应增加观测次数。在基坑非开挖期间为2-5天观测一次.7、稳定标准(1)基坑沉降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规范要求:“沉降速度小于0.010.04mm/天,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具体取值根据地基土的压缩性确定,”本工程拟取“0.02mm/天”为稳定停测标准。(2)基坑水平位移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
8、007规范要求:“位移速度小于0.010.04mm/天,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具体取值根据地基土的压缩性确定,”本工程拟取“0.02mm/天”为稳定停测标准。8、本工程基坑变形观测等级采用:二级,垂直位移监测变形观测点高程中误差为0.5mm,相邻变形观测点的高差中误差为0.5mm,水平位移监测变形观测点的点位中误差为3.0mm。9、每次观测时需详细记录天气情况、施工条件变化情况(如停工、降水、雷雨等)等情况,以作为资料整理、分析的一种依据。10、首次观测前,由工程负责人编制“实测纲要”,并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审定,然后向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做到全体作业人员了解各项内容及要求,其后整个工程严格按照
9、规范要求进行监控和作业。另外在首次初始观测时,应适当增加观测量以提高初始值的可靠性。简要分析说明。如有异常,及时通知有关方面,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工程结束后,及时提交总的工程技术报告书。第三章 实施技术方案3.1 基坑沉降观测整个观测工作将严格按照前述有关技术标准中“沉降观测”的二等水准要求执行观测。水准测量采用精密电子水准仪配合钢尺进行观测。1、水准基点的高程测量和限差 (1)水准环线闭合差h4L(L为两水准点间之线路长以公里为单位)。 (2)为确保各水准基点的高程精度,规定各测站的视线长度小于50米视线高度0.55h2.8。 (3)为了确保沉降量有较高的置信度,对已设水准基点的稳定性应定
10、期检测,拟每两个月进行一次。检测时若相邻水准基点间的高差较差小于h6R(R为检测测段两点间距离,单位为KM,小于1KM时以1KM计算),则认为水准基点是稳定的,否则需再次复查,若复查结果证明水准基点确有变动,这时需用统计检验的方法来判定其变动情况及原因,在查明原因后处理之。2、沉降观测的观测措施和限差 以沉降量观测中误差m0.5mm来推算沉降观测点的水准测量的各项限差,具体如下:(1)水准线路闭合差定为:m0.3mmn毫米(n为测站数),高程中误差mh0.15mm。(2)各测站视线长度小于20米,前后视距差小于1米,前后视距累积差小于3米。(3)为确保精度,要求水准尺读数区间应该在0.50米到
11、2.80米之间,超出此范围不得读数,规定要求采用奇数测站方法进行观测。奇数站观测顺序为:1)后视标尺;2)前视标尺;3)前视标尺;4)后视标尺。(4)测站按如下程序观测:1)首先将仪器整平;(望远镜绕垂直轴旋转,圆气泡始终位于指标中央)。2)将望远镜对准后视标尺(此时,标尺应按圆水准器整置于指标环中央),用垂直丝照准条码中央,精确调焦至条码影像清晰,按测量键。3)显示读数后,旋转望远镜照准前视标尺条码中央,精确调焦至条码影像清晰,按测量键。4)显示读数后,重新照准前视标尺,按测量键。5)显示读数后,旋转望远镜照准后视标尺条码中央,精确调焦至条码影像清晰,按测量键,显示测站成果,测站检核合格后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兰州 地下 综合 基坑 监测 方案 修改 分解 17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