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激光扫描原理的路径检测方案(共9页).doc
《基于激光扫描原理的路径检测方案(共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激光扫描原理的路径检测方案(共9页).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基于激光扫描原理的路径检测方案引言比赛的赛道,由白色泡沫材料及其中心的黑色引导线组成,对赛道信息捕获的效果好坏,直接决定着的速度及控制性能。通常采用的方式,不外乎CCD与光电两种。CCD方案具有先天的优势,不仅能得到赛道的丰富信息,而且可实现远距离的前瞻,对车模重量及稳定性的影响也很小;而光电方案受传感器数量、车模重量及稳定性所限,获得的赛道信息十分有限,前瞻距离也不足,使得使用光电管方案的队伍成绩普遍不如使用CCD方案的队伍。是否光电方案就真的不可能得到连续的、前瞻性好的信息呢?设想如果只用一对光电发射/接收传感器,利用光学装置让发射光线形成一条高速扫描线,就可以得
2、到一行完整的赛道信息,如果有3个这样的装置,即可获得赛道曲率和角度。另外,如果使用能量高度集中的激光作为光源,则检测距离可大大增加。正是基于这种想法,我们想到了利用条码扫描仪中的器。器正是利用快速摆动(或旋转)的镜面,反射能量高度集中的激光束,使激光束的出射角度随着反射镜的运动产生连续的变化,从而投射出一条扫描线。虽然只有一个光电检测器和一个光源,但由于反射镜的高扫描频率,使得扫描器几乎可以同时得到一行的图像信息。当然,我们还需要做许多额外工作,才能将条码扫描器应用于。器检测基本原理器的基本原理与基于红外路径探测的原理类似,但存在如下不同点: 器通常使用波长为650nm的激光管作为光源,能量高
3、度集中,远距离时光束发散角仍然很小,检测距离远且分辨率高,而红外光电检测方案,其光源发射角大,检测距离有限且分辨率低。器增加一个可控的振镜或旋转棱镜,实现动态扫描检测,可以获得一维图像信息,利用多个(通常3个就足够了)一维器,可以获得与CCD方案近似的图像信息,而一对红外光电传感器仅能获得一个“像素”信息,要想获得足够的赛道信息,必需足够多的光电传感器,受规则所限的同时还要考虑到车模重量及稳定性,相对于CCD方案,光电方案获得的信息十分有限。我队所使用器原理如下。光学部分如图1所示,器光学部分包含如下装置:激光二极管、准直透镜、平面镜、凹面镜、滤光片、光敏二极管、振镜。振镜由三部分组成:反射镜
4、、固定于反射镜背面的永磁铁和用于固定反射镜的支架,支架可在一定角度内自由旋转。由激光管发出的光线经准直透镜聚焦后,成为平行光进入平面镜,经平面镜反射后穿过凹面镜中央的小孔,抵达振镜,由于振镜的周期运动改变其角度,故光束由振镜的出射角亦作周期变化,形成扫描线。与此同时,出射光在赛道上的漫反射光线通过振镜镜面,进入凹面镜的聚焦范围,经凹面镜聚焦后的光线,通过中心波长为650nm的滤光片滤除干扰光后,由光敏二极管转换成与光强相对应的光电流,再由后续硬件电路处理。电路原理如图2所示,器包括以下电路。控制电路: 用于控制和和监视各个模块电路工作,若发生故障,则立即关闭激光管的输出,以避免高能量的激光点光
5、源对人眼造成伤害。激光管驱动电路:用于驱动激光管发出激光束。由于激光管的输出功率受温度影响较大,故通常在激光管内部设有一个光敏二极管,以监测激光功率。驱动电路使用此光敏二极管的输出信号构成功率闭环控制电路,从而稳定激光管的输出功率。振镜驱动电路:振镜驱动电路用于驱动电磁线圈产生大小、方向可控的磁力,作用在反射镜背面的永磁铁上,从而控制振镜的往复运行,形成扫描线。同时,振镜驱动电路还输出一个用于指示扫描起始的同步信号,用于后续信息处理。电流电压转换电路(I/V转换电路):光敏二极管所产生的是随光强变化的电流,为便于后续电路处理,设置电流电压转换电路,将光强转换为电压信号。二值化:由光强转换得到的
6、电压信号,经过动态阈值比较器,转换成0或1的二值化数字信号,分别指示了条码中的黑线与白区,最后由外部条码解码系统得到条码信息。硬件电路电路设计目的激光条码扫描器输出的信号并不能直接用于赛道,主要原因如下。 为了准确检测到宽度为mil级的条码,器的光源光斑直径非常小,其二值化输出信号对被测物十分敏感,以至于赛道上的黑斑、破损、缝隙等均可能导致错误输出,给后续的处理带来了困难,也大大降低了可靠性。 出于安全考虑,小型激光条码扫描器都使用小功率的半导体激光管,功率通常不会超过5mW,检测距离有限,并且使用时要求光束尽可能与条码面垂直,以获得足够的反射光。为了使小车获得足够的前瞻,我们希望其检测距离能
7、达到70cm左右(自车头开始计),并且为了稳定重心,希望扫描器的安装位置尽可能低,这势必增大扫描线与赛道垂直面间的夹角,扫描器的反射光将大幅减少,使扫描器的检测距离与要求相差甚远。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仅利用扫描器的光学系统和振镜驱动电路,自行设计其他附属电路,主要设计如下。 直接从扫描器中的I/V转换电路引出光强信号,结合其扫描同步信号,利用自行设计的电路完成赛道检测的硬件电路部分。 将原扫描器上的小功率激光二极管更换成相同波长、同种封装的大功率激光二极管。我们使用的是50mW的激光二极管,但原先的驱动电路不能与之匹配,故自行设计了激光驱动电路,并稍稍调整激光二极管的安装位置,有意使其偏离准
8、直透镜的焦点位置,从而使扫描线适当加粗,降低扫描器对干扰目标的敏感度。赛道引导线的基本检测原理如图3所示,示波器的CH1接扫描同步信号,同步信号一个周期代表着两个扫描周期:高电平部分为从左到右扫描,低电平部分反之。通道CH2为I/V电路输出的光强信号波形,由实验可知,此波形中凹槽的宽度、位置与赛道中央黑色引导线的宽度、位置相对应,改变扫描线与引导线的相对位置,凹槽的位置也相应改变。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同步信号的高低电平变化,凹槽的位置呈水平镜像翻转。实验得出:光强信号的幅值是不稳定的,与赛道的反射率有关:反射率大时,光敏二极管输出的电流相对较大,信号的幅值也相对较高,反之亦然,此外,与引导线对应
9、的波形凹槽部分,其幅度也只有十几毫伏,基于这两种原因,如果简单地使用阈值比较器,不能稳定地检测引导线。通过分析信号波形,我们可以发现引导线信号(即波形中的凹槽部分)的两个特点: 电压变化率(du/dt)最大,分别出现在引导线的两侧; 引导线信号的宽度与实际宽度呈对应关系。 由此,可以利用微分放大电路获得两个大幅度、方向相反的du/dt信号(如CH3所示),再利用两个比较器将两个信号检出(CH4),最后由DG128的输入捕捉模块测量出脉冲的宽度与位置。激光驱动电路大功率半导体激光二极管通常不带有光敏检测管(PD),因此,我们没有使用功率闭环电路,而是采取了一个可调恒流源控制电路,使激光二极管的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激光 扫描 原理 路径 检测 方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