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地质灾害监测方案(共29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滑坡地质灾害监测方案(共2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滑坡地质灾害监测方案(共29页).doc(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XXXXXX滑坡地 质 灾 害 监 测 方 案建设单位: 编制日期:二零一四年 月专心-专注-专业 录第一章 边坡监测与意义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是地球岩石圈地壳表层,在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和影响下,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发生极大变化,从而给给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的、物质财富造成损失,使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灾害事件。最近30多年来, 我国发生了很多危害影响相当严重的大型崩滑事件。伴随这些滑坡灾害的直接危害,造成:1.对城乡工程建筑产生严重危害;2.对航运、铁路、道路交通及运输具
2、有破坏性影响;3.给城乡居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4.危害厂矿、工商企业、科教单位, 给国家财产带来巨大损失;5.增大国家对工程建设、城镇迁址及移民的直接投入。如三峡库区工程建设中, 因滑坡的防治问题近期专门投入40亿元。除直接的危害以外, 滑坡灾害对人类社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还存在着深远的无形或隐伏的间接影响。包括:增加城乡居民心理负担, 影响社会安定;灾害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间接的影响;水土流失、耕地损失, 城乡居民生存生活环境恶化;贫困山区贫困化加剧;加剧各种自然灾害, 引发次生灾害等。第二章 滑坡概况介绍2.1滑坡立项背景XX滑坡划分的地质灾害高易发区(A1)、重点防治区(I1),为该规
3、划确定的需近期治理的重点防治点,直接威胁着X户居民的安全。滑坡最早发现于年,后因工程施工对滑坡前缘进行了开挖;导致该滑坡体在 年间变形活动加剧,曾多次出现窑洞坍塌、房屋开裂等情况,将其确定为一大型黄土古滑坡,指出该滑坡体处于蠕滑变形阶段,活动迹象明显,危害程度严重;并建议通过设置截排水措施、局部支护等工程措施进行综合治理。目前,滑坡变形活动迹象明显,发育有2处局部滑塌(带)、3条地面裂缝和多处建筑物开裂变形,在天然状态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在暴雨、连阴雨及地震等极端自然条件下处于欠稳定状态;直接威胁当地居民安全,直接受威胁人数约,直接经济损失约,潜在经济损失可达,危害程度属特大级。为了对该地质灾
4、害体进行治理研究,并对该滑坡进行长期监测。2.1.1监测目标及任务总的目标就是采取有效措监测手段提前监测该滑坡的变形,减缓滑坡对当地群众的威胁,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发展。制定本次监测技术方案,具体任务有:(1)阐明布设原则及注意事项(2)基本查明监测项目区变形特点及规律;(3)初步分析滑坡的边界条件及滑坡变形速率;(4)初步查明滑坡的平面分布和剖面形态特征;2.1.2监测意义对滑坡地质灾害进行有效地监测,必将缓解当地群众对此滑坡的恐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宝鸡市金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此举也是贯彻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
5、续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意义深远。2.2滑坡自然环境概况2.2.1地理位置滑坡治理场地位于 ,滑体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070816,北纬342251, 交通便利,场地交通位置见图2.1。滑坡治理场地交通位置示意图2.2.2气象水文1)气象地处中纬度地带,属典型 气候类型。其特点是 冬寒干冷、四季分明。常年主导风向为东风,西风次之,历史最大风速20m/s。气温:区内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平均年较差,平均日较差,气温的时空变化较大。降雨量:区多年平均降水量847mm,最大降水量mm(1981年),最小降水量mm,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全年降水量的6070%多集中在月
6、份,而冬春两季的降水量仅占全年总降水的1015%左右。滑坡隐患所在河谷阶地区降雨量约为mm,滑坡隐患区降雨量等值线见图2.2。暴雨及连阴雨:高新区大部分降水以暴雨及连阴雨形式降落,暴雨多出现在78月份,次数较少,但强度颇大。据气象资料,区内大到暴雨(25mm)年出现日数为21.8天,连阴雨(16天)平均每年出现3.33.8次,且连阴雨总是与暴雨相继出现,每年多集中在夏秋季。大暴雨与连阴雨是区内滑坡、崩塌和泥石流形成的主要诱发因素,因此,区内绝大多数滑坡、崩塌、泥石流均发生在夏秋两季。图2.2多年降雨等值线图2)水文区地表河流属黄河流域渭河水系,区内河流普遍切割较深,新老滑坡前缘形成临空面,诱发
7、滑坡及崩塌,如地质灾害密集分布的宝鸡北坡地质灾害带。滑坡治理场地即位于该地质灾害带中部,是区内最大的河流,发源于,多年平均流量85.8m3/s。洪水多发于79月份,占全年流量的63%。12月至次年3月为枯水期,四个月的总流量仅占全年流量的4%左右。2.2.3地形地貌区位于,受构造控制从而形成南北隆起、中间低平、西窄东宽的河谷断陷盆地景观。按地貌形态可划分为。2.2.4地层岩性滑坡治理场地一带出露的地层主要为新近系碎屑岩层及第四系土层,主要特征分述如下:2.2.5地质构造与地震(1)地质构造区处于 ,区域构造略图见图2.3。滑坡治理场地位于XX断裂。各断裂特征如下:图2.3区域构造略图(2)地震
8、地震危险性,主要来自东部、西部和南部各地震带的强震波。据县志记载,自.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滑坡所在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为 度,设计地震分组为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设计反应谱特征周期为。2.2.6水文地质条件滑坡隐患所在区域的地下水类型按埋藏条件和含水介质特征可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和新近系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1)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分布于。,以潜水的形式存在,含水层为冲积或冲洪积砂砾卵石层。根据现场调查访问,潜水位埋深因地而异,一般 m。潜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有降水入渗、河流侧渗、灌溉水入渗及侧向地下径流;在渭河南岸由南西向北东方向运移。(2)基岩孔
9、隙裂隙水主要分布于新近系碎屑岩层的构造裂隙带、风化壳中,以裂隙水为主。受岩石的结构影响,其地下水补给条件差,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上部松散岩类孔隙水下渗补给,沿基岩风化裂隙、裂隙发育带径流,常以下降泉和渗水点的形式排泄。水量受季节影响较大,遇降雨时水量剧增,排泄点多,直接影响斜坡的稳定。2.2.7人类工程活动滑坡隐患所在塬边斜坡地带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对地质环境影响较严重,人类工程活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道路及居民房屋建设:场地周边公路、居民房屋及坡脚引渭渠建设对塬边斜坡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切坡开挖,工程开挖常形成高度各异的陡坎,成为潜在不稳定边坡,在强降雨及连阴雨作用下极易发生局部滑塌,进
10、而影响整个滑坡体的稳定性。(2)农业耕作活动农业耕作活动主要集中在黄土台塬上,在塬顶地势平坦开阔地带,土壤肥沃,普遍种植农作物和果木等。2.3地质灾害特征及发展趋势2.3.1滑坡体概况1)滑体外部特征滑坡体位于,东西宽约500m,南北垂向投影长约450m,前后缘高差约180m,平面形态呈舌状。受人类工程活动改造,坡面地形起伏较大,呈不规则阶梯状,滑体物质为表面滑坡堆积层和风积黄土层,厚度自上而下递增,一般厚约2065m,体积约621104m3,按滑坡体积划分为大型滑坡。滑坡隐患体变形活动迹象明显,具有典型滑坡的一系列特征见图3.1。滑坡体斜坡地形呈上陡下缓多级台阶状,上部地形坡度约4560,下
11、部地形坡度约1520,滑坡前缘主要为滑坡堆积,呈鼓胀地形;总体地形坡度25,局部地段陡坎发育,可分为三级台阶。第一级台阶为滑坡前缘、第二级台阶位于滑坡中部宝陵公路所在平台,高程介于之间,为居民集中居住区,受人类工程活动改造,平台后方多为人工开挖边坡,高,坡度近直立,西侧北坡公园建设指挥部后方边坡发育有一处局部滑塌HT1;平台外侧与第一级平台之间为缓坡地形,前缘存在一定鼓胀现象,总体地形坡度约20。第三级台阶为滑体中上部上塬公路所在平台,高程介于 之间,切坡修路形成高度 m的近直立高陡边坡,坡面植被稀少,在降雨作用下,坡面不稳定土块塌落呈带状分布于公路内侧,道路外侧边坡拉张卸荷裂隙发育,与第三级
12、平台之间地形坡度约4550。滑坡东侧以主滑方向近正南,约。2)内部特征及物质组成根据本次现场调查,滑坡体上部地层主要为 层,下部地层为 层。3)滑坡区水文地质条件滑坡区地下水类型按埋藏条件和含水介质特征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和新近系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对滑坡影响最大的是新近系碎屑岩层以上的松散岩类孔隙潜水,该层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沿新近系碎屑岩接触面向下游运移,在滑坡前缘以下降泉水的形式排泄。滑坡为一坡基式古滑坡,土质为受扰动的黄土状粉质粘土、砂砾卵石等组成,透水性好,地下水在中前部以泉水形式出露,地下水动态与区域地下水动态一致,1991年后因降水量偏少,水位呈波动下降趋势。局部的上层
13、滞水在接受降雨入渗、灌溉水入渗及侧向地下径流补给后,使坡体上的土体含水量增大,自重增加,强度显著降低,裂隙加大,在土体自重和上部荷载的作用下,造成坡体局部滑塌。同时,上层滞水沿相对隔水层(滑带或蠕滑带)向滑体前缘径流,降低了滑带土的强度,导致斜坡变形加剧,最终诱发滑坡灾害。2.3.2滑坡变形活动特征1)滑塌变形根据本次现场调查,滑坡体局部滑塌变形主要发育在各级平台后方的高陡边坡,以第二、三级平台后方边坡表现最为明显,滑塌变形主要沿高陡边坡坡脚及平台前缘呈带状分布。(1)局部滑塌汛期期间,强降雨及连阴雨导致原教学楼中部后方边坡发生局部滑塌,造成。严重后果。后降雨导致该段边坡再次发生局部滑塌,原支
14、挡结构变形开裂,滑塌范围在原基础上向两侧扩展延伸,目前,仍有滑塌堆积物堆积于滑塌坡脚,坡体残留有局部滑塌形成的沟槽状地形,内堆积有薄层滑坡堆积土,上部被杂草覆盖。局部滑塌影像特征2)滑体及建筑物裂缝根据本次现场调查访问,滑坡体上曾发育多处裂缝,每逢汛期便会新的裂缝产生。目前,可见的滑体裂缝主要有3处,分布于滑体后缘及西侧侧壁;发育房屋等建构筑物开裂6处,均集中分布于坡体中上部。 滑坡发育的裂缝图片 居民房屋及建构筑物开裂主要集中分布于。所在居民集中居住区和滑坡后缘寺庙所在位置,以人字形和之字形开裂为主要变形特征,其影像特征见照片。 照片18公园建设指挥部院墙裂缝 照片19二级平台居民房屋围墙开
15、裂 照片20二级平台东居民房屋倾斜 照片21二级平台东居民房屋开裂 结合滑体及建筑物裂缝发育特征,分析认为滑坡隐患体后缘裂缝为降雨后坡面土体在重力作用下蠕滑变形形成的拉、张卸荷裂隙;建筑物开裂变形是由于地基土蠕滑变形导致地基不均匀沉降所致,在降雨作用下,使得裂缝有所扩展和延伸。2.3.3滑坡稳定性分析滑坡为一大型xx滑坡,古滑坡形成时能量释放较完全,整体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但中前部因坡脚较大陡坎较多,人类降低稳定性活动频繁而不稳定。滑体地形上陡下缓,整体呈缓坡状,植被茂盛,有利于降水沿坡体表面下渗。且后缘及侧壁发育数条裂缝,使滑坡堆积物结构松散,土体粘聚力小,抗滑能力差。在局部滑塌作用下,上部松
16、散物质向前缘堆积,形成上缓下陡的凸形,使得滑体前缘滑体厚度相对较大。坡脚由于人工开挖形成陡壁,增加滑坡前部临空面,在前缘发生局部滑塌后,将继续牵引后方坡体向下蠕滑变形,对坡体稳定性十分不利。如果坡体排水不畅及人类工程活动切坡开挖坡脚等引起该滑坡进一步变形活动的因素得不到有效的控制,滑体将在上层滞水作用下,可能沿已经形成的滑带(面)产生整体滑动,因此该滑坡的稳定性是比较差的。结合滑坡特征及其周边地质环境条件,分析认为:天然状态下,坡体局部滑塌发育,现有裂缝无明显扩展延伸现象,滑坡隐患整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下;在暴雨及连阴雨条件下,雨水从后缘裂隙下渗,使得裂缝加大,将加速滑坡隐患体变形,滑坡隐患整体
17、处于欠稳定状态;在水平地震力作用下,坡面拉、张卸荷必然会进一步延伸和扩展,滑体在重力作用下将不断蠕滑变形,滑坡隐患整体处于欠稳定状态。2.3.4危害程度评价目前,滑坡体上现有直接威胁对象主要有.;滑坡前缘分布有.。同时还对滑坡南侧.等构成潜在威胁;为此,区国土资源局在滑体设立了地质环境监测站,对滑坡的变形活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2.3.5小结综上所述,滑坡体位于东西宽约m,南北垂向投影长约m,前后缘高差约m,体积约m3,按滑坡体积划分为大型滑坡。其变形活动迹象明显,在天然状态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在暴雨、连阴雨及地震等极端自然条件下处于欠稳定状态;直接威胁坡体上分布 .户当地居民安全,直接受威胁人
18、数约.人,经济损失约万元,危害程度属特大级。因而,急需对其进行治理,消除隐患,防止灾害的发生。第三章滑坡地质灾害监测方案3.1滑坡地质灾害现状与拟开展工作滑坡体位于东西宽约m,南北垂向投影长约m,前后缘高差约m,体积约m3,按滑坡体积划分为大型滑坡。目前,滑坡变形活动迹象明显,发育有.处局部滑塌(带)、.条地面裂缝和多处建筑物开裂变形,在天然状态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在暴雨、连阴雨及地震等极端自然条件下处于欠稳定状态;直接威胁坡体上分布.户当地居民安全,直接受威胁人数约.人,直接经济损失约.元,潜在经济损失可达.亿元,危害程度属特大级。因此急需对滑坡体进行实时监测,其意义在于:1. 在施工前,及
19、时掌握滑坡体的失稳区域、滑动面情况,为后续滑坡治理方案设计提供原始参考资料。2. 在施工期,对治理过程进行实时监测,把握治理过程中滑坡体稳定性,辅助治理过程以实现动态治理。3. 在施工后,对处治效果进行监测以及后续长期监测。4. 随时掌握边坡稳定性状况,发生危险时及时预报、预警,避免人员伤亡和降低经济损失。3.1.1 项目概况滑坡治理场地位于.滑体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070816,北纬342251图3.1 滑坡治理场地交通位置示意图滑坡体位于渭河北岸、胜利塬塬边,东西宽约500m,南北垂向投影长约450m,前后缘高差约180m,平面形态呈舌状。受人类工程活动改造,坡面地形起伏较大,呈不规则阶梯
20、状,滑体物质为表面滑坡堆积层和风积黄土层,厚度自上而下递增,一般厚约2065m,体积约621104m3,按滑坡体积划分为大型黄土滑坡。滑坡隐患体变形活动迹象明显,具有典型滑坡的一系列特征,其遥感影像特征见图3.2。 3.1.2 监测目的及依据本次监测工作主要依据以下技术规范和资料:a. 技术规范1、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 T0218-2006)2、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 0219-2006);3、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B50/5029-2004)4、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 8-2007); 5、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 6、工程测量规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滑坡 地质灾害 监测 方案 29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