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灾后恢复生产工作方案(共16页).doc





《水产养殖灾后恢复生产工作方案(共1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产养殖灾后恢复生产工作方案(共16页).doc(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水产养殖灾后恢复生产工作方案一、灾情及其影响今年1月10日以来,我国西北东部和南方大部地区出现长时间持续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给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广东、广西等19个省(区、市)的水产养殖业造成不同程度的灾害。截至2月12日,全国19个省(区、市)受灾养殖面积(包括设施渔业等)1455万亩,损失水产品87万吨,直接经济损失68亿元。其中,倒塌生产用房57万平米,损毁温室大棚和苗种孵化车间836万平米、网箱592万平米,死亡亲本340万组、鱼种42万吨和成鱼45万吨。此次灾害的重灾区是我国内陆水产养殖主产区,也是苗种繁育和鱼种供应的主要区域。灾害对上述地区、乃至全国的渔业生产
2、均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亲本和鱼种的大量死亡将会影响今年的鱼虾苗繁殖、大规格鱼种的供应以及58月份的商品鱼上市供给和罗非鱼、斑点叉尾鮰等出口原料供应。二、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一)指导思想按照“轻重缓急、远近结合、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充分尊重受灾养殖场(户)意愿,立足自力更生,一手抓抗灾减灾,一手抓恢复生产,科学评估灾情影响,尽快制定恢复生产方案,明确发展政策,细化技术路线,保障物资供应,切实做好水产养殖恢复生产工作。(二)主要目标恢复重建工作,要早谋划、早部署、早启动,统筹人力、物力、财力,尽快恢复重要基础设施,尽快恢复生产,把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确保大灾之年“不减产、不减收”
3、,确保渔业经济平稳运行。力争在4月底前恢复苗种繁育设施,上半年基本修复受损渔业基础设施,下半年生产能力恢复到灾前水平。(二)主要任务一是灾区与非灾区、长江流域和黑龙江流域调剂亲鱼和鱼种;二是修复苗种繁育基础设施,恢复繁殖能力,抓好春季水产苗种早繁早育工作;三是修复池塘、网箱等生产设施,保证投苗放养;四是做好水产养殖病害监测和防控,防止病害暴发;五是组织落实科技救灾。三、工作措施(一)开展重建和修复工作,尽快恢复损毁设施各级渔业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积极落实各项支持政策,争取增加抗灾救灾和生产恢复资金,帮助受灾养殖场(户)解决重建和修复基础设施的资金等问题。指导养殖场(户)
4、抓紧关键环节生产设施的抢修恢复,在繁殖生产季节之前恢复重建原良种场和苗种场生产设施,恢复良种生产和苗种供应能力。尽快修复因灾损毁的池塘、温室大棚和网箱等渔业生产基础设施,保证正常养殖的需要。在重建和修复的基础设施中,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按照健康养殖的要求,提高建设标准。结合池塘修复,加大标准化池塘改造力度。(二)抓紧种苗培育和调运,确保苗种供应及时清点留存的亲本和苗种数量,核实亲本和鱼种缺口情况,积极组织做好种苗调配工作。本着就近调剂供应的原则,减少运输环节成本,避免长途运输造成的死亡。积极组织各级水产原良种场扩大生产规模,做好亲本和苗种的培育。指导苗种繁殖场加强对现有亲本的培育,扩大繁殖能
5、力,确保鱼苗供应。特别要保证山区和边远地区的苗种供应。受灾鱼种死亡量大、调剂难以满足需求的地区,要鼓励有条件的苗种繁殖场开展早繁工作,提早繁殖,采取大棚暂养技术,快速培育苗种。(三)组织技术服务工作,加强生产管理充分发挥水产技术推广部门、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等组织机构的作用,进场入户查看分析灾情,开展技术服务工作。针对不同养殖品种、养殖方式,因地制宜地指导养殖户做好恢复生产工作,帮助受灾养殖户解决恢复生产所面临的技术难题。推广当年苗当年养成的稀放快养技术,指导养殖户适当降低放养密度,科学投喂,做到循序渐进,少量多次投喂,并随水温的升高逐渐增加投饵量。(四)加强病害监测和防控,防止灾后
6、病害暴发一是及时处理受冻和死亡鱼虾。要及时清除死鱼(虾),以免破坏水质;采取有效技术措施恢复受冻鱼虾体质,降低死亡率。二是进行水体和鱼体消毒。当水温回升到10以上时,要及时检测、调节水质;当水温升至5以上时,可用4食盐水或20ppm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鱼体。三是做好水产苗种检疫工作,加大跨区域苗种调运的检疫力度,防止水生动物重大疫病大范围流行。四是加大水生动物疫病监测力度,特别是做好大宗养殖品种的常规性、多发性疫病监测,加强疫病预防预警工作。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和分工负责制,认真贯彻落实相关的救灾政策、措施,督导开展灾后恢复生产工作,形成上下协调一致的工作机制。
7、(二)制订具体方案各级渔业主管部门要组织有关专家科学评估核实本地灾情,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养殖品种、不同受灾程度和养殖渔(农)民的不同需求,制定适合本地实际的恢复生产工作方案。(三)加强组织协调各级渔业主管部门要主动向当地政府汇报,积极争取民政、财政、发改委、水利、电力等有关部门以及社会力量的支持,加大对受灾水产养殖基础设施和苗种补放等所需的财政补贴投入。(四)加强执法监管各级渔业主管部门要加大执法监管力度,联合有关部门,重点加强对苗种、饲料、渔药等生产物资市场监管,严厉打击乘机哄抬物价、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教育养殖户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禁止使用孔雀石绿等禁用药物,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附件1:
8、水产养殖灾后恢复生产技术措施指导要点附件2:罗非鱼、对虾、河蟹抗灾减灾及恢复生产技术措施要点 附件1:水产养殖灾后恢复生产技术措施指导要点一、检修养殖设施,保障生产正常进行(一)检查大棚等保温设施和充氧、供暖设备,及时清除积雪和结冰,修补被损坏的薄膜,补充加温所需的燃料和养殖饲料,保证温室正常运行。特别是要及时做好繁殖场、工厂化养殖基地等养殖设施保温防冻工作,严防“倒春寒”的危害。(二)抓紧进行冰冻损坏的繁殖设施、电力设施、进排水渠道、渔船及柴油机、网箱、网衣和倒塌房屋等维修和重建工作,做好大水面“三网”养殖设施的防护工作,保障灾后安全开展渔业生产。二、做好亲本调配和繁殖,确保春季生产苗种供应
9、(一)查清亲本存量。及时查清亲本损失数量,根据亲本标准及苗种生产计划,及时补充、调运亲本。(二)强化亲本培育。针对持续低温导致鱼虾亲本摄食不佳的情况,加强亲本饲养管理,加强营养,补充能量,促进亲本正常发育,确保用于春季繁育生产的亲本数量和质量。(三)做好苗种繁育。严格按照苗种生产技术操作规范开展苗种生产,保证苗种质量。三、加强疫病监测,做好疾病防治工作(一)加强灾后疫病监测。提高灾后疫病防治意识,加大疫病监测力度,特别要做好大宗养殖品种的常规性、多发性疫病的监测工作。(二)做好防疫物资储备。预计今年春天水霉病、小瓜虫病和细菌性疾病将加重发生,要做好水质改良调控、消毒和治疗等疫病防治物资的储备工
10、作。(三)落实防治措施。一是及时处理冻伤鱼虾,采取有效技术措施,恢复鱼虾体质,降低死亡率;二是及时清除水体和底泥中的死鱼(虾),可采用撒网检查的办法,发现后及时清除以免破坏水质,可用沸石粉等池底改良剂或采用生物方法清洁底质;三是进行水体消毒,当水温回升到10以上时,要检测、调节水质,预防病害发生;四是进行鱼体消毒,预防冻害后水霉病等病害的发生,可在水温升到5以上用4的食盐水或20ppm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鱼体。越冬鱼池要保持水温相对稳定,有条件的应尽量提高水温,减少小瓜虫等寄生虫病害发生。四、深入技术指导,实施科学养殖管理(一)成立技术服务专家组,主动做好技术帮扶工作。也可将专家组成员名单、联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产 养殖 恢复 生产 工作方案 16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