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笔记第十四章(共8页).doc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笔记第十四章(共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笔记第十四章(共8页).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三编 社会运行的宏观分析第十四章 城市化一、 城市的起源、演变与城市化(一)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1. 城市是一种主要有从事非农业活动的人口组成的、规模较大、结构较复杂的地域社会共同体。2. 世界上第一批城市始于公元前4500年前后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出现的。3. 工业革命以前的城市统称为“前工业城市”。(二)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1. 城市化的概念及其历史起点城市化,通常是指伴随人口集中,农村地区不断转化为城市地区的过程。城市化的历史发端于18世纪60年代英国的产业革命。在21世纪人类将最终完成从传统的乡村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的转变。2. 城市化的必然性(1) 工业化推动城
2、市化这是城市化发生与发展的最基本动力或决定性因素。工业化导致了工商服务企业在特定地域集聚,同时由于工商服务业较之农业具有更强的吸收劳动力的能力,必然促进农村人口的城市化。(2) 农业生产工业化的趋势必将改变农村社区的固有特点,从而推动农村地区的城市化。(3) 城市文明不断向农村地区传播,也是导致农村城市化的重要原因。3. 世界城市化的历程(1) 自18世纪60年代英国的工业革命到19世纪中叶,为世界城市化的兴起阶段。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基本实现城市化的国家。(2)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城市化由英国向各国推广,欧美各国城市化基本实现,发展中国家进入城市化的起步与初期推进阶段。(3) 20
3、世纪中叶以后,为城市化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与基本实现阶段。这个阶段的突出特点是: 城市化速度加快。 城市人口稳步增长。 人口继续向大城市、较大城市集中,大城市带开始出现。(三) 中国城市发展与城市化1. 中国城市的产生和发展(1) 中国是世界上城市产生较早的地区之一。进入封建社会以后,城市数目和规模都有了较大的发展。(2) 明清以后,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城市发展的动力发生了变化 城市的功能和性质发生了变化 城市的社会关系发生了变化2. 中国城市化的起步和发展历程(1) 第一阶段 1949-1957 城市化水平达到15.4%(2) 第二阶段 1958-1965
4、城市化水平下降到14%,城市人口大起大落,起伏很大(3) 第三阶段 1966-1978 城市化水平停滞不前,下降到12.5%(4) 第四阶段 1979以后 加速发展,目前近40%3. 关于中国城市化探索(1) 城市化道路:主要是指以什么类型城市为主实现城市化。我国政府对城市类型的划分是: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为大城市,20万人口以下的为小城市,20-50万人口的城市为中等城市。(2) 几种观点小城镇重点论中等城市重点论大城市重点论并举论二、 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变动(一) 城市空间结构的古典模型1. 欧内斯特伯吉斯的“同心环带”模型20世纪20年代,城市社会学的著名派别芝加哥学派的社会学家欧内斯特
5、伯吉斯根据对芝加哥市的研究,提出一个假设,即现代城市空间的扩展是有一定规律的,他把自己的这一发现称为 “同心环带”模型。根据这一模型,城市可以划分为五个区:中心商业区、过渡区、工人住宅区、中产阶级住宅区和通勤者区。2. 霍默霍伊特的 “扇形”模型1939年,美国学者霍默霍伊特提出了一个“扇形”模型。该模型认为,人们从城市中心向外移动是沿着向切开的馅饼状的扇形而不是同心环带的方式展开的。3. 昌西哈里斯等的 “多核心”模型1945年美国学者昌西哈里斯和爱德华乌尔曼提出了“多核心”模型。这种模型认为,在一个城市的发展过程中要形成许多商业、产业和住宅区的次中心,而这些中心都有可能向外扩展。(二) 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学 概论 第三 笔记 第十四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