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课型建构(共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课型建构(共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课型建构广东省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邹立波摘要: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小学三年级至高中新增设的必修课程,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建构起属于该学科的教学课型,为教师确立基本的教学规范。本文探索了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课型建构的设计策略,对综合实践活动课型进行了分类,提出了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系列课型,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课型体系建构将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走向科学化。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课型建构 课型分类 常规课型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现实图景中,教学的随意性、经验性表现为教师常见的教学行为,教学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过程要素和操作程序,课程的教学实施常常
2、被教师理解和执行为学生在课外的资料收集活动、观察活动、调查活动和动手操作活动,从而导致学生活动成果的质量不高,教学的有效性不足。此种教学现象,究其原因,在于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小学三年级至高中新增设的必修课程,在教学实践中未能建构起属于该学科的教学课型,未能为教师确立一个基本的教学规范。课型,作为课的类型和模型,是成功教学实施的提炼与总结,可以为教师提供学习参照的模板和操作标准,因此,建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系列课型将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走向科学化。 一、课型建构:实现教学有效的增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一线教学实践中面对的客观难题是缺乏师范对口培养的专业教师,指导教师多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教师
3、缺乏与该课程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教师在自我摸索中获得该课程的教学专长,教师在教学中的“试误法”使课程实施暴露出许多问题。建构综合实践活动课型,将有助于解决教学的基本问题,实现教学有效的增值。1、解决教师不知如何教的问题。如何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是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困惑的问题。许多教师象学科课程那样采用讲授的方式用教材教,悖离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实施的要求,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目标设置、内容处理、程序推进,方法运用等方面教师缺乏相关的知识与技术。课型建构,可以解决教学的这些基本问题,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操作指南。2、解决教学的课程特征不明确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的综合实践
4、活动课与语文课、思想品德课、科学课等其他学科教学在教学方法、课堂组织形式、学生活动等教学行为方面没有显著的差异,没有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属性和特征。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型建构,就要使每一种课型体现综合实践活动发现域、方法域、活动域和社会域的属性,使教学呈现出综合性、探究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特征。3、解决不能常态实施的问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如何象学科课程那样一课接着一课地进行教学,如何体现教学的连贯性、逻辑性、系统性,是达成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实施的关键。课型建构,要体现出课型的序列,体现课型之间的关联,体现课型的递进,体现不同课型之间的功能耦合,使课型的组合能实现一个主题活动的教学目标
5、和任务。4、解决课程实施低效问题。教学中的实施低效主要源于教师对实施一个主题活动需要完成哪些必备的课型缺乏整体认知和全面设计,在对每一种课型的操作中,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要素不完整、教学的操作程序不恰当,从而使教学的效能折损。课型建构,一方面要确立主题活动实施所需的完整的课型类型,另一方面,建构每一种课型的教学目标、教学要素和操作程序,教师依据课型实施的操作要求实施教学,实现教学有效的保值增值。二、综合实践活动课型的设计策略课型建构的科学性关涉教学实践中课型实施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及有效性。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型建构必须以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属性和特征为基石,符合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实施方式、评价准则
6、的要求,合理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型的基本要素,并揭示每一要素的内涵特质和操作要领。1、设计课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型在教学效能上追求的教学期望。课型建构首先要确立该课型的教学目标,以目标为依据,处理教学内容,选择教学行为。不同的课型,教学目标不同,教学目标是区别课型教学功能差异的要素,不同课型之间的教学目标在某些核心要素上有显著差异。如,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的选题课与选题方法指导课两种课型的教学目标就有明显区别,前者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问题筛选、分析能力,确立研究的主题和课题为主要目标,后者则以指导学生掌握选题的原则和方法为主要教学目标。2、确立课型教学要素。教学要素是课型结构中的一些主要教学
7、行为,这些教学行为与特定的教学内容结合,成为课型结构的组成元素。教学要素的不同,使综合实践活动课型呈现出教学内容、教学行为的差异。教学要素的完整性影响着课型教学的质量,某些必备教学要素的缺失,就会消解和降低该课型教学的有效性,增加某些适当的教学要素,就会达成该课型教学有效性的增值。如,选题课包含四大基本的教学要素:提出选题领域;学生提出探究问题;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筛选、归纳;形成探究主题或子课题并准确表述。这四大要素,在教学中若出现要素缺失,就会影响教学质量。如果教师在提出选题领域之后,在学生提出探究问题之前,教师给出一些提问的方向、引线、铺垫和要求,增加这一教学要素,学生提出的问题就会更有
8、针对性和价值,教学效果就会提升,选题课的教学目标达成度就会更高。3、规划操作程序。操作程序体现课型中教学要素的组合策略、推进次序,各教学要素在操作程序中实施,完成课型的教学任务。操作程序的设计与实施,体现着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智慧,不同的教学程序的设计与实施,达成的教学效果不同。如,项目设计课中,设计要求的呈现时机不同,学生的设计行为和设计作品的质量就不同。4、包含“教”的策略。课型设计需在课型教学要求中包含“教”的策略。由于课型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要素和操作程序三大要素,课型中隐含“教”的策略就成为可能,教师可以依据课型实施要求设计教学目标、完成教学要素、执行操作程序。研究成熟的课型是众多专
9、家教师教学实践经验与策略的提炼与总结,其中包含的“教”的策略就更具普适性和推广性,可以成为教学新手的操作指南。如,项目设计课课型的教学要素和操作程序为: 提出设计主题。学生查阅相关文献,做好相关知识与技能准备。教师呈示设计要求。学生(小组合作)设计方案、图纸。交流、评议设计方案、图纸。修改、完善、定稿设计方案、图纸。教师的设计指导贯穿学生设计过程之中。教学新手依此课型设计实施教学,可以预期能够达成该课型的基本质量。5、凸显学生行为。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在课程实施中的自主活动,课型设计应突出学生在课型中的行为表现。首先,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以学生作为行为主体,目标描述的是学生的行为;其次,教学要素要
10、以学生在该课型中的主要活动、关键行为作为核心要素;第三,操作程序要适合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要有利于学生自主、充分开展各种活动。学生的思考探究行为、操作实践行为、交流展示行为、问答讨论行为、倾听记录行为等在课型中要得以充分体现。6、准确命名课型。课型命名是课型建构的重要部分,课型命名的准确性能揭示该课型的关键特质,也影响着课型在教学实践中的可接受性与推广度,不恰当的课型命名会造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认知误解与操作偏差。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型命名方式一般以核心教学内容结合主要教学行为(教的行为或学的行为)来命名。如方法指导课,方案设计课、角色体验课、技术训练课等课型的命名,就遵循了这一规则,其中,“方法
11、”、“方案”、“角色”、“技术”为主要教学内容,“指导”、“设计”、“体验”、“训练”为“教”的行为或“学”的行为。三、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课型分类综合实践活动以主题活动为主要方式,主题活动的实施包括主题确立方案设计活动实施交流展示活动评价五大环节。主题活动的全程需要哪些主要课型串连?主题活动各环节对应哪些主要课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的专业能力应掌握哪些基础性课型的教学实施?每一种课型要完成的核心教学任务是什么?这些问题是综合实践活动课型分类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环节和阶段,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课型可分为准备阶段课型、实施阶段课型、总结和交流阶段课型三大类;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型在
12、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及课型的形成途径,综合实践活动课型分为常规课型、变式课型及创新课型三大类。1、常规课型。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常规课型是主题活动实施各阶段、各环节不可或缺的课型,推进主题活动实施循序渐进、阶段衔接、环节相扣、逐渐深化,以完成主题活动的各项教学任务,实现主题活动的教学目标。因此,常规课型是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基础课型、必备课型,贯穿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各环节,达成教学的基本质量。常规课型的教学实施能力是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专业结构中的核心能力,决定着主题活动教学实施的有效性。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常规课型分类如下表。课型名称所要完成的主要教学任务适用与对应的活动实施阶段方法指导课对学生在主题
13、活动中所需运用的活动方法、研究方法等予以指导。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和交流阶段答疑课对学生在主题活动中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和交流阶段选题课确立活动主题或子课题准备阶段方案设计课设计活动方案(研究方案)准备阶段开题课对活动方案(研究方案)进行评议、修改、完善。准备阶段活动过程课文献查阅课收集、查阅相关文献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文献整理课对收集的文献进行整理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和交流阶段观察课对特定观察对象进行观察实施阶段问卷调查课实施问卷调查访谈课实施访谈参观考察课开展参观考察活动实验探究课进行实验探究活动设计与制作课围绕设计与制作主题,设计作品与制作作品角色体验课开
14、展角色体验活动技术训练课进行某种技能训练,让学生掌握某种操作技术社区服务课开展社区服务活动劳动课开展劳动活动阶段性交流展示课交流展示阶段性的收获、成果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与交流阶段中期汇报课在活动中期汇报展示取得的成果,研讨下一阶段的活动实施阶段成果整理课对取得的各种研究资料和信息进行整理,形成成果总结与交流阶段结题课进行结题报告,呈现活动成果,开展结题评议总结与交流阶段成果展示课活动完成,展示交流活动成果总结与交流阶段2、变式课型。变式课型即改变、拓展常规课型的某个要素和程序,在原有教学目标基础上,完成新的教学任务而形成的课型。如,在“答疑课”的基础上,为进一步丰富、澄清、深化学生对某问
15、题的认识,拓展学生的思维,就生成了“专题辩论课”这种新的变式课型。变式课型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型的延展性、丰富性,为教师在教学中针对特定的教学情景,合理设置教学目标,恰切处理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历练与释放自己的教学智慧提供了空间。3、创新课型。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课型不能固化与僵化,需要有创新课型来适应教学的变化、发展与需要。创新课型即为解决某个教学难题,顺应新的教学任务、内容,适应学生的变化而研制的新课型。创新课型的研制和建构首先可以从课型之间的连接点去探索,课型与课型的连接之间为课型的创生留有空白地带。二是从学生的能力发展点来寻找。学生的能力发展要素多种多样,不同的能力发展可以有针对性的教学课型来培养、塑造。三是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方法和技术的更新点来突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不断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创新课型的研究为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的产生提供了孵化平台。综合实践活动的常规课型、变式课型和创新课型三者的地位与作用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学生能力的发展以及教学的实际需要,某些常规课型的教学实施可以简约化或者省略。常规课型是创生变式课型与创新课型的基础,变式课型或创新课型随着在教学运用中的普及化,常态化及对学生发展促进作用的增强,也可转换为教学中的常规课型。专心-专注-专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