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共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共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适用学科(0825)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二、培养目标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二级学科以航空和宇航推进为工程背景,开展相关的理论和试验研究。该学科的显著特点是多学科交叉,涉及学科包括数学、力学、化学、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同时,本学科研究成果对船舶、能源、环境、交通等国民经济相关领域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本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1. 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科研
2、道德和敬业精神。2. 在本一级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所属各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趋势和研究前沿;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在科学研究或专门技术方面做出实用价值的工作成果;能胜任本一级学科或相邻学科的教学、科研、工程技术工作或相应的科技管理工作。3. 具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创业素质。三、培养方向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1、总体性能、结构与优化2、结构强度、振动与可靠性3、发动机控制4、内流气动力学与声学5、旋转换热与冷却6、燃烧与燃料7、火箭发动机四、培养模式及学习年限本学科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主要为一级学科内培养,结合国际联合培
3、养及校企联合培养等模式。采用课程学习、实践训练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实行导师或联合导师负责制,负责制订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指导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遵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本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5年(2年),实行弹性学习年限。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实行学分制,在攻读学位期间,要求在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前,依据培养方案,获得知识和能力结构中所规定的各部分学分及总学分。鼓励研究生从入学起就开始学位论文相关的研究工作;学术学位研究生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至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时间一般不少于8个月。硕士研究生一般用1学年完成课程学习,应在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前修完课程学分,在学术型硕士
4、学位论文答辩前完成全部学分。五、知识和能力结构本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要求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由学位理论课程和综合实践环节两部分构成,如下表所示。知识和能力结构主要体现对研究生业务理论素质、科学及人文素质、实践能力素质、创新意识素质等培养层次,要取得相关学位的研究生必须按培养方案获得表中所规定的各部分学分及总学分。学术型硕士学位知识和能力结构及学分要求结构类型学位理论课程综合实践能力公共课基础及学科理论课跨学科课选修课综合实验学术报告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学分小计61522311总学分32(需同时满足各类学分小计和总学分要求)六、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分为学位必修课、必修环节和学位选
5、修课。1. 学位必修课(环节)学位必修课指获得本学科学术型硕士学位所必须修学的课程,包括:(1) 公共必修课:包括思想政治理论、第一外国语、专题课等。参加非英语语种考试入学的硕士研究生,建议修学英语一外。(2) 学科必修课:包括校级基础理论课、一级学科理论课和专业课。(3) 跨学科课:在导师指导下跨一级学科选课。学位必修环节包括:专业实验、学术报告、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2. 学位选修课导师根据硕士研究生知识背景情况及课题研究需要指导选修公共课、本专业课或跨专业课。第一外国语为非英语(德、日、法等)的硕士研究生必须选修英语作为二外;对缺少本学科本科层次专业基础的跨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
6、导下将若干门本学科的本科核心课程作为选修课程,所修课程记录成绩,不计入总学分。3. 课程设置(见附表)4. 学分要求要求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依据培养方案,于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获得知识和能力结构中所规定的各部分学分及总学分。具体见附表1:学位必修课程/环节设置及学分要求七、主要培养环节及基本要求1. 制定个人培养计划根据本学科的培养方案,在考虑硕士研究生的知识结构与学位论文要求的基础上,由导师或指导小组与研究生本人共同制定硕士研究生的个人培养计划。个人培养计划分为课程学习计划和学位论文研究计划。课程学习计划应在研究生入学后2周内制定,研究生据此计划在网上办理选课手续;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研究计
7、划在开题报告中详细描述。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确定后不应随意变更。2. 专业实验以研究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为目的,开展多元化实践活动,提高研究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研究生根据培养计划、研究兴趣,按照知识和能力结构中的规定,选择完成不少于3学分的专业实验课程或实践项目,由实践指导教师负责考核,记载成绩。3. 学术报告根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关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基本规定,通过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元化的学术交流和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学术及文化氛围,引领前沿、激发兴趣、拓展知识跨度和学术视野。学分规定的学术报告环节执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关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基
8、本规定。要求学术型硕士研究生选听本学科及跨学科学术报告总数不少于10次;提交总结报告和硕士研究生学术报告考核表,由导师负责考核,通过者获得1学分,由学院研究生教务审核后记载成绩。学术报告在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前完成。八、学位论文及相关工作本环节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所进行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凝练科学问题、发挥创新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鼓励硕士研究生选择有重要应用价值的课题,鼓励硕士研究生选择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为目的的研究,学位论文要有新见解;论文研究着眼于“学术继承-批判-创新”,特别鼓励原始创新性的研究。1.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执
9、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关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基本规定。要求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应至少阅读有关国内外文献资料30篇,其中至少精读外文文献10篇,并写出综述报告。开题报告内容包括:学位论文选题依据(包括论文选题的意义、与学位论文选题相关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学位论文研究方案(包括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可能的创新之处);预期达到的目标、预期的研究成果;学位论文详细工作进度安排和主要参考文献等。2.5年学制的硕士研究生一般在第3学期的11月底前完成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评审由所在学院组织公开进行,评审小组成员3
10、5人,由所在学院确定。学术型研究生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至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时间一般不少于8个月。2. 中期检查根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关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基本规定,硕士研究生中期检查目的在于关注论文工作进展,及时给予指导。学位论文中期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检查课程学习的学分是否满足要求,论文研究的进展情况等。对于中期检查不满足要求的研究生,应给予书面警告,并在后期或学位论文答辩中重点督查。要求2.5年学制的硕士研究生在第4学期(6月底前)完成中期检查。3. 学位论文标准与答辩执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位授予暂行实施细则。4. 成果与发表论文要求执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关于研究生申请学位发表论
11、文的规定。九、终止培养执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关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基本规定。* 本培养方案适用于2014年(含)以后入学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附表1: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位必修课程/环节设置及学分要求课程性质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时学分要求学位必修课及环节学位理论课程公共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62必修自然辨证法概论181必修英语一外(硕免)902必修1门英语一外(硕)902研究生日语902研究生俄语902人文或管理专题课181必修1门公共课必修学分小计6基础理论课数值分析A483必修至少1门矩阵理论A483数理统计A483应用泛函分析483必修基础理
12、论课必修学分小计6一级学科理论课粘性流体力学483必修至少1门(限第1学年选课)高等固体力学483高等结构动力学483张量分析322高等传热传质学483高等燃烧学483声学原理483线性系统(1)(选3系)483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总体设计483Applied mathematics322科学写作与报告161必修一级学科理论课必修学分小计3专业课燃气涡轮发动机特性322必修至少3门叶轮机高等气动力学322计算流体力学322非定常气动力学322内流基础322内流实验流体力学322湍流理论与涡动力学322气动声学322计算声学322有限元法及数值分析()322计算结构动力学322可靠性工程322先进
13、航空燃气轮机结构与动力学分析322计算机辅助机械设计322复合材料力学322燃气轮机结构系统动态特性分析322疲劳与断裂力学322信号分析与实验模态识别322航空发动机多学科优化322机械系统诊断理论322发动机状态监视与故障诊断322发动机数字控制系统322航空发动机鲁棒控制322控制元件及伺服系统322科学试验方法161现代测试技术与数据处理322计算传热学322实验传热学322燃烧技术及应用322计算燃烧学322多相流体动力学322进排气系统气动热力学322适航技术与管理322燃气轮机燃烧室322燃烧污染控制322发动机隐身322火箭发动机两相流体动力学483火箭发动机燃烧理论483有限元法及数值分析()483火箭发动机工作过程数值仿真322冲压发动机技术322火箭发动机优化设计322火箭发动机传热与热防护322火箭发动机新技术322火箭发动机试验与测量技术322专业课必修学分小计6跨学科课导师指导下跨一级学科选课1必修跨学科课必修学分小计2学位理论课必修学分合计23综合实践环节专业实验3必修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硕)1必修学术报告(硕)1必修综合实践环节必修学分合计5学位选修课英语二外603一外非英语必修学分总计及说明必须同时满足学分的小计、合计及总学分要求。32备注:根据个性化培养需求,专业课可被基础理论和一级学科理论课取代。 专心-专注-专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