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跨地区并购动因分析(共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企业跨地区并购动因分析(共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中国企业跨地区并购动因分析 2012年12月21日 14:37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第3期 作者:于剑南 李小军 字号 浏览量 111内容摘要:关键词:作者简介:摘 要:并购是企业扩张和发展的有效手段,也是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被越来越多的企业 所采用。企业以资本为纽带,通过跨地区并购可以在市场上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在回顾企业并购理论的基础上,对企业跨地区并购的动因作了进一步的分析。关键词:企业并购,跨地区,并购动因引言并购(M&A)是对兼并与收购的简称,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出于一定动机而采取特定方式获得目标企业产权的过程。并购(
2、M&A)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名词,包括含股权转让、资产置换、债务重组、吸收兼并等若干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概念。目前中国跨地区并购尚处于初始发展阶段,国内对跨地区并购并没有明确的定义,笔者认为,跨地区并购实际上应是并购企业与目标企业不同属同一地方政府管辖,而地方政府的定义精确到省级。中国企业并购和产权转让活动最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上市公司并购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了。每年的兼并次数持续增长,交易额也日益庞大,对中国乃至世界经济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国务院为加强产业资源整合,鼓励、支持企业跨地区重组并购。国内不断涌现出大量跨地区并购活动,且保持增长的势头。种种迹象表明,跨地区并购已经成为目前和
3、今后一段时间内中国企业改革的重要方向。 一、文献回顾1.新古典综合理论。该理论认为,并购活动都围绕着利润最大化而进行。其并购理论以三个假定为前提:一是不存在代理问题;二是资源利用是完全有效率的;三是股市是有效率的。规模经济理论、股东财富最大化理论、技术决定理论、市场势力理论、垄断利润理论都是以该理论为依托,该理论能够较好地解释某些现象。但是,新古典综合并购理论建立在三个理想的假设前提下,而现实中每一个假设都难以实现。这就决定了它对企业并购实践的指导作用和解释力是有限的。 2.协同效应假说。由Weston提出的协同效应理论认为公司并购对整个社会而言是有益的,这主要通过协同效应体现在效率的改进上。
4、所谓协同效应,是指两个公司实施并购后的产出比并购前两个公司产出之和要大,即112。对于并购公司而言,112的效应主要体现在经营协同效应、财务协同效应、管理协同效应等方面。 3.代理理论。Mueller(1969)认为,代理人的报酬决定于企业的规模。因此,代理人有动机通过收购使企业规模扩大,而忽视企业的实际投资收益率。Jensen和Meckling(1976)认为,部分代理问题使管理者容易丧失工作积极性,或导致其额外的消费,因为这种代理成本将由其他大多数的所有者承担。Fame and Jensen(1983)认为,通过报酬安排、经理市场、有效股票市场以及将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的机制,可以减缓
5、代理问题。 4.新经济制度学理论。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并购的动因在于对并购后公司潜在效率的追求,包括节约交易费用、效率最优化等。Coase(1937)提出的交易费用理论为理解公司并购提供了一个较有解释力的基础。Williamsion(1951)进一步发展了Coase的理论,深入研究了企业“纵向一体化”问题,认为纵向一体化有效地削弱了人的机会主义和有限理性,克服了环境的不确定性。 二、中国企业跨地区并购现状本文通查询过国泰安CSMAR数据库中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研究数据库发现,2006年1月1日至2011年3月1日中国沪、深两市发生跨地区并购重组事件共666起,其中2006年57起、2007年155
6、起、2008年171起、2009年114起、2010年151起、2011年第一季度18起。从数据中不难看出,上市公司跨地区并购在2009年之前兼并次数持续增长,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跨地区兼并数量增长趋势有所放缓,2009年至今跨地区并购重新回温。 就并购行业分布来看,近年来跨地区并购主要集中于房产开发、电子科技、医药保健和商贸投资等行业。一方面,高房价和房地产行业的巨大发展空间促使众企业纷纷涉足房地产领域;另一方面,国务院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支持电子和医药等行业加强产业资源整合。与本地区并购相比,跨地区并购按双方所从事业务的相关程度也可以划分为: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1
7、)横向并购。其目的在于消除竞争、扩大市场份额、增加并购企业的垄断实力或形成规模效应等。例如,2009年宝钢集团跨地区重组宁波钢铁有限公司,这是国家钢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出台后国内首例钢铁企业间的重组,也是宝钢继重组新疆八一钢铁和广东钢铁之后又一次跨地区的重组举措。(2)纵向并购。纵向并购是指生产过程或经营环节相互衔接、密切联系的企业间,或者具有纵向协作关系的专业化企业之间的并购。例如,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在20082010年通过资产收购的方式先后11次对行业上下游企业进行跨地区的纵向并购。(3)混合并购。混合并购是指同时发生水平并购和垂直并购,或并购的双方或多方是属于没有关联关系的行业的企业,通
8、常发生在某一行业的企业试图进入利润率较高的另一行业时,一般与企业的多元化经营战略相联系。跨地区混合并购对提高收购公司的形象、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具有立竿见影的作用。 三、中国企业跨地区并购动因分析1.政策支持企业跨地区并购。2005年国务院颁布支持、鼓励和引导非公经济的36条,国有经济正逐渐从竞争领域甚至垄断领域退出,政府推进非公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担当重要角色参与相关的并购活动,也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近年来,国家制定的发展战略和产业规划,激励优势企业资本扩张,促进资本向优势企业流动并从宏观上对跨地区并购给予指导。为吸引民营企业跨地区并购,政府对并购企业开通优惠的银行贷款通道,减税、免税以及财政
9、补贴等。例如,为摆脱中国目前软件业小、散、乱的格局,国务院在研究部署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政策会议中,明确指出:鼓励、支持企业跨地区并购重组,加强产业资源整合。 2.构筑大企业集团。随着中国经济高速成长,中国企业面临着国内外企业强有力的竞争,构筑大企业集团与之抗衡势必成为趋势,并购是实现企业快速扩张的重要途径。企业开展跨地区并购可以在局部形成对市场的控制力,通过并购减少竞争对手,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强企业对市场的控制能力,获得超额利润并增长长期获利的机会。其含义并不等同于规模经济,企业可以通过跨地区并购进入新兴行业,达到市场范围的延伸的功效,为企业实行多元化发展提供条件,一方面企
10、业多领域经营可以分散市场经营风险,另一方面便于企业获得某些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例如,青岛啤酒公司自1995年以来在全国重要区域开展了一系列的横向并购,已在全国17个省市设有50多个啤酒生产分厂。青岛啤酒就是通过不断的扩张扩大市场规模,树立品牌形象,使之处于优势竞争地位。 3.获取资源要素。企业并购是综合资源要素的交易,虽然资源流动较为普遍,但由于中国资源要素市场发展并不完善的情况下,企业想从市场上直接获得所需的资源较为困难,而并购可以解决这一难题。中国并购尚处于买方市场,并购方通常会选取资源丰富的企业作为并购目标。企业通过跨地区并购的方式,可以减少同行业企业在局部资源的争夺,同时跨地区并购还能
11、促使资源在区域间流动,推动地区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譬如东部企业并购西部企业的首要因素就是资源因素,西部丰富的自然资源、廉价的劳动力降低东部企业的生产成本,西部企业得到东部企业的技术和资金,并购双方实现优势互补。近年来,获取被并购方廉价的土地成为跨地区并购的又一动因,是由于中国征地审批程序复杂、交易成本较高造成的。在并购过程中,被并购企业的大量土地因企业亏损而被低估价值,并购企业低成本取得廉价的土地使用权,在并购完成后,并购企业扩大生产或转让土地均能实现可观的效益。但这种投机型并购会严重干扰并购市场。 4.借壳、买壳上市。“壳资源”是指上市公司的牌子或资格,“壳”的载体是上市公司。近年来
12、,我们发现相当比例的跨地区并购事件发生在上市公司身上,在中国特殊的制度背景下,上市公司对于非上市公司有着诸多的经营发展优势。上市额度的分配即“壳”的初始分配,通常是由政府按照类似于计划经济的方法进行分配,这就使上市资格成为一种稀有资源,而上市公司便成为稀有的“壳资源”。目前,A股公司连续3年亏损就要暂停上市,若之后6个月内仍继续亏损就要面临退市危险。亏损上市公司便受到一些难获上市机会的公司青睐,亏损上市公司为保住珍贵的“壳资源”会寻求并购重组来改善公司业绩,买壳上市和借壳上市就是充分地利用上市资源的两种重组形式。一方面并购企业获得“壳资源”这种低成本融资工具,另一方面并购企业通过向亏损上市公司
13、注入优质资产以达到扭亏为盈的效果。例如,2010年2月广发证券成功借壳S延边路,S延边路向广发证券全体股东定向增发万股,以新增股份换股的方式向广发证券全体股东所持有的广发券股按照10.83的比例进行换股,合并完成后S延边路更名为广发证券。 结论本文在国内大量企业并购动因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跨地区并购的现状及存在的障碍进行深入的探讨,并且站在并购方的角度对跨地区并购做了探索性分析,发现跨地区并购与本地区并购动因略有不同,企业为获取政策上的支持、构筑大企业集团、获取资源要素,尤其是土地资源,而选择跨地区并购。 参考文献: 1罗翠华.企业跨地区并购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J.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8). 2刘竹林.对企业跨地区并购的思考J.滁州师专学报,1999,(3). 3许钰川.对中国企业并购的动因及对策分析J.经济管理,2008,(12). 4陈传刚.企业并购动因理论综合J.企业发展,2007,(4). 5李善民.收购公司与目标公司配对组合绩效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4,(6).基金项目: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2010ZC099);云南省教育厅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09Y0271)作者简介:于剑南(1988),男,黑龙江牡丹江人,硕士研究生,从事企业并购理论与实证研究。(作者单位:云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专心-专注-专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