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挖孔桩可行性报告样本1详解(共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工挖孔桩可行性报告样本1详解(共9页).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大厦人工挖孔灌注桩可行性论证报告工号: 设 计: 校 对: 审 核:设计院2013年 月 日一、工程概况*大厦位于重庆市16号地块,用地南临*路,北临厂区,西临厂区,东临*路。项目总用地面积 7251 平方米,其中西侧规划道路紧邻项目地块,沿南北向,规划用地性质为商业商务用地。项目结构高度70m,共 层,标准层层高4.2m,底部4层带有裙房,为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抗争等级为三级。总建筑面积为 。二、设计编制2.1 设计依据资料 重庆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提供的*大厦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 施工图审查中心的基坑支护方案可行性评估2.2 设计标准、规范及规程1
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4、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5、大直径扩底灌注桩技术规程(JGJ/T225-2010)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7、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06)9、重庆市建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工挖孔灌注桩管理的通知”(渝建发2012162号)文件三、工程地质条件3.1 地质地貌拟建场地位于*,南侧为高约815m的边坡。场地高程318.
3、27m343.82m,高差为25.55m。场地地貌总体上属剥蚀浅丘地貌。3.2 气象水文拟建场地属亚热带,气候温暖潮湿,雨量充沛,具有春早夏长,秋雨连绵,冬暖多雾的特点。多年平均气温17.518.8左右:一月最冷,极端最低气温-3.1(1975年12月15日);盛夏八、九月平均气温30,极端最高气温达43.0(2006年8月28日)。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81%,绝对湿度17.818.2mb。多年均降雨量1141.8mm,年最大降雨量1544.8mm(1976年),年最小降雨量740.1mm(1982年)。降雨集中在每年5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70%。降雨强度大,与降雨集中季节同步,最大日降水量
4、266.6mm(2007年7月17日),多年平均最大日降水量98.5mm;常年风速较小,年平均风速1.1m/s,最大风速28.4m/s,以偏西北风为主。场区气候全年可施工作业。经调查场地邻近及周边无堰塘、水库、河流等地表水体。3.3 地层岩性据钻探揭露,场地上覆土层为杂填土(Q4ml),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砂、泥岩。现由上至下分述:1、第四系全新统(Q4)杂填土(Q4ml):杂色。松散、稍湿。主要由砂、泥岩块碎石、角砾及粉质粘土、建筑生活垃圾等组成。块碎石粒径一般约2200mm,最大可达250mm,含量约20%,粉质粘土含量约70%,建筑生活垃圾为砖块,白色塑料等,占总含量的
5、10%。为场地邻近建筑施工时抛填,填土时间35年。分布整个场地。本次钻探揭露厚度0.709.10m(ZY9)。(平场后杂填土已基本挖完,大部分场地中风化岩层已外露)2、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砂岩:灰黄、灰白等色。矿物成分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并含云母等。中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泥质胶结。局部含泥质团块、条带。分布于整个场地。为场地主要岩性。本次勘察揭露单层最大铅直厚度15.70m(ZY16)。泥岩:紫红色。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泥质结构,薄中厚层状构造。局部含少许砂质,夹有砂质条带及团块。为场地次要岩性,本次勘察揭露最大铅直厚度12.56m(ZY20)。3.4 地质构造场地位于向斜轴部,岩
6、层呈单斜产出,岩层产状25521,岩层面结合差,属硬性结构面。场内及邻近未发现断层,地层连续,岩层产状稳定。在场地内基岩露头处测得两组裂隙,其特征分述如下:第一组J1:倾向19166,裂面平直,张开13mm左右,无充填,延长13.5m,间距13m,裂隙面结合一般,属硬性结构面。第二组J2:倾向89 51,裂面平直张开13mm左右,无充填,延长12m 左右,间距15m,结合程度差,属硬性结构面。3.5 水文地质条件场地地形总体为北高南低。有利于地表及地下水的排泄,其上覆土层为人工填土,属透水层,下伏基岩为泥岩,属相对隔水层,砂岩为含水层,但其发育的裂隙中多充填泥质,连通性差,不利于地下水富集。地
7、下水类型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场地内及周边无地表水体,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本次勘察钻孔施工结束后均提干孔内施工用水,24h后观测,水位不恢复,所有钻孔均为干孔,表明在勘察期间钻探深度范围内无地下水。仅在雨季,局部可赋存少量地下水,未来基础雨季施工时应配备相应的排水设施。根据分析,雨季大气降水直接汇入场地,下伏基岩中将存在少量裂隙水。根据地下水的补给条件及场地邻近不存在污染源判定,地下水对建筑材料具微腐蚀性。据邻近已建建筑经验判定,场地内土对建筑材料具有微腐蚀性。3.6 不良地质作用根据现场地质调查及钻探揭露,场内及邻近未发现危岩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四、基础布置情况
8、4.1 底层建筑平面图4.2 基坑平面图及桩基布置图注:未注明的柱采用独基,筒体内采用条基和筏板基础。0.000=340.1004.3 典型地勘剖面示意图五、岩土物理力学参数 项目岩土名称天然重度(kN/m3)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MPa)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Pa)抗剪强度指标临时边坡坡率值天然饱和C(kPa)()填土21.0*0*28*1:1.25*强风化泥岩24.5*300*1:0.75*强风化砂岩24.5*400*1:0.75*中等风化泥岩24.96.523.9422821:0.50*中等风化砂岩24.718.3513.0045501:0.50*裂隙结构面30*20*备注:带“*”
9、号的数值为经验值;岩体抗剪强度指标标准值C按0.30、按0.90折减后取整。六、采用人工挖孔桩基础可行性分析6.1、从现场地质情况分析1、根据地勘报告,场地基岩为泥岩、场地平整后大部分基岩埋深较浅,大部分基岩已经露头,其余基岩埋深小于1米。填土层较浅,土体自身稳定性较好,便于开挖后的护壁支护。2、场地内无地下水,贮水条件差,不会发生淹井现象,有较好的施工条件。3、场地内无沼气、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6.2、从场地特点分析根据平场后标高,结合地勘,基础均可采用独基和条基,采用桩基基础数量较少,选用人工挖孔桩主要原因如下:1、场地地坪内不同高差的区域较多,裙房柱桩基主要在地坪高差边坡处,用于满足
10、相邻基础之间应力角大于45度的要求,采用机械施工机械移动不便,且机械对场地地坪边坡会有一定影响。边坡处桩基采用人工挖孔桩施工更灵活,操作更方便。2、场地内有人防洞,采用机械施工困难,机械振动对洞口不利,不宜保证施工质量。人防洞附近的桩基需与土体隔离,用机械桩无法实现。3、场地施工有边坡支护工程,边坡附近桩基采用机械设备不易到位。4、桩顶处基本都在中风化岩层,桩不长,约6米左右,采用人工挖孔也安全。5、场地附近有大量既有建筑,居民区,采用机械施工噪音大,扰民。6、该场地附近既有建筑物基础已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有成功施工经验可供借鉴。8、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有利于本工程桩基质量保证。七、人工挖孔灌注
11、桩设计要求1、相比机械成孔施工工艺,提高最小桩径的要求,本工程最小桩径为1.1米。2、人防洞范围桩基,应先按结构基础施工图要求对人防洞进行回填,再按要求进行桩基施工。2、充分重视边坡附近桩开挖安全。对边坡边上的桩,全高加强桩身护壁要求; 3、桩距小于2.5米时,采用间隔开挖。相邻排桩跳挖的最小施工净距不小于4.5米。4、桩孔施工开工前,必须检测井下有害有毒气体。5、桩身成孔过程中,随时监控桩孔内的空气质量,当孔深超过5米时,向井下通风,加强空气对流,必要时输出氧气。6、切实组织好施工中桩底和地面排水。7、孔口四周设置护栏,护栏高度不小于0.8米。8、孔内设置应急软爬梯供人员上下;使用的电葫芦、吊笼等配设自动卡紧保险装置;电葫芦采用按钮式开关,使用前必须检查其安全起吊能力。9、挖出的土石方及时远离孔口,不堆放在孔口周边1米范围内,机动车辆的通行不得对井壁的安全造成影响。10、严格动态化施工管理,要求施工单位按建质200987号文的要求,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专家论证。八、结论 由于场区内基岩大部分已外露,地下水贫乏,为节约基础工程造价,设计建议:拟建场地内的桩基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专心-专注-专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