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业的集团化、数字化转型与品牌建设(共4页).doc
《出版业的集团化、数字化转型与品牌建设(共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出版业的集团化、数字化转型与品牌建设(共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出版业的集团化、数字化转型与品牌建设出版业的集团化、数字化转型与品牌建设 数字技术给出版业提供了新的阅读方式与传播媒介,但也形成新的挑战,传统出版业面临生存竞争的大变局。在所有可供选择的方略中,集团化数字转型,品牌建设是所有出版主体创新发展的制胜法宝。 一、出版业的集团化 随着文化产业市场与竞争的日趋国际化,从单体社逐渐走向集团化,是出版业生存发展及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实现的必然选择。集团化给出版社带来的机遇是: 一是可以合理配置资源,产生规模经济效应。集团化后,出版社可以在发行、物流、财务等公共平台进行统一运行,节省成本。于产品生产线而言,可以对出版社的结构进行调整
2、,合理配置各类资源,进行专业化生产,产生规模效应。于子公司而言,可以使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子公司组成高效的复杂系统,实现各生产要素的互动和协同,使系统产生创新和发展的推动力量,实现1+12的协同效应,即范围经济效应。 二是实行现代企业制度,进行资本运作与上市融资。集团化使得出版社取得国有资产经营授权,拥有独立的市场法人主体地位,由原来的产品经营转型为资产经营。出版业作为文化产业的核心部分,天然具有大投入大产出特征,必须通过资产经营,才能实现这个目标。文化全球化,出版业的国际竞争已是大势所趋,动则几亿甚至几十亿的投入,单体出版社往往力不从心,对资金的迫切需要不言而喻。集团化后,可以开展资本运作和
3、企业并购,实现资产扩张。条件合适后,进行上市融资,通过发行股权募集所需资金,实现产品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抢占国内外市场,做大做强。 三是可以提高出版社的创新能力,促进综合竞争。集团化可以促进出版业的内容创新、形式创新、品牌创新、管理创新、经营创新、技术创新与人才创新,降低成本和费用,提供多元个性且有竞争力的产品与服务,形成综合竞争力,挺进国际市场,输出中华文化产品,掌握国际文化话语权,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 二、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是出版业必须面对的挑战,同时又是千载难逢的机遇。信息技术、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促使传统的纸质阅读主导格局朝数字化阅读主导格局转型。移动互联网与社会化阅读
4、的兴起,需要出版业快速占领这两大领域,而前提就是数字化转型。截至2012年9月底,全球移动互联网用户已达15亿。“据中国工信部统计数据,截至2013年3月底,中国共有11.46亿移动通信服务用户,占全国人口的84.9%,其中,有8.17亿用户接入移动互联网,占全部用户的71.34%。社会化阅读是指以读者为核心,强调分享、互动、传播的全新阅读模式,它是相对传统以书为核心,强调内容本身的阅读模式提出来的,它更加注重人、注重基于阅读的社交,倡导共同创造UGC、共同传播和共同盈利,在多方位的互动基础上(读者与读者、读者与作者等),实现阅读价值的无限放大。 基于此,在数字化转型中,出版业的优势也非常明显
5、: 一是具有强大的内容优势,可以说,技术只是改变传播的载体与形式,关键还是要靠内容,靠高质量有价值的内容。譬如人民邮电出版社,目前每年出版各类图书约6000余种,60年出版的图书总量,可以说是洋洋大观了。这些图书资源,先数字化,再碎片化。所谓碎片化,即是把图书资源分门别类,归成不同类型的不可再分资源,既可以供用户直接消费,也可以供用户作为原始素材,进行混搭式生产创作。 二是出版业的阅读定位天然地与社会化阅读进行对接,使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人们在社会化阅读形成的不同圈子中欣赏丰富多元的图书内容,从而牢牢嵌入到出版业的生产价值链条中。 实现出版业的数字化成功转型,关键要做到以下三点: 首先,需要具备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出版业 集团化 数字化 转型 品牌 建设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