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情况的报告(共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情况的报告(共8页).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情况的报告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全市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一、2006年以来主要工作 去年以来,全市始终把就业再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实践“三个代表”、构建和谐巴中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来抓,列入“十大惠民行动”的重要内容,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以落实国家再就业政策为主线,加大技能培训力度,积极开发就业岗位,狠抓劳务输出,推动了全市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开展,保持了全市就业局势的基本稳定。去年1月到今年5月,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3350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再
2、就业16535人(“4050”等困难对象再就业4474人,1876户“零就业”家庭至少一人实现了再就业),再就业培训12198人,创业培训2040人,培训农村劳动力3222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其主要工作措施是: (一)加大领导力度,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市委市政府把就业再就业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事关全市发展和稳定的大事来抓,相继制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关于落实领导干部帮扶“零就业”家庭及特困下岗失业人员等弱势群体目标责任的通知、关于印发巴中市“十一五”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关于印发巴中市就业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工作职责的通知等5个推动就业工
3、作的重要文件,有效地促进了我市就业再就业工作。一是建立完善了领导责任制。明确了再就业工作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定期研究就业再就业工作,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市政府按期通报再就业工作情况,不断推动就业再就业工作。2006年8月,市政府专门召开全市再就业工作会议,市委书记、市政府市长都亲临会议作了重要讲话,全面部署了我市的就业再就业工作。年底,市委、市政府将就业工作纳入全市“十大惠民行动”,作为专项工作进行安排和督查。二是建立完善了再就业联席会议制度。市、县(区)坚持定期召开再就业联席会议制度,分析研究就业再就业工作,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各再就业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4、能够服从大局,恪尽职守,认真研究就业再就业工作,部门之间经常召开协调会,研究职能交叉、工作配合的问题,初步形成了就业再就业工作各方面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三是建立完善了目标考核机制。自2003年开始,市委、市政府将就业再就业工作中的五个指标纳入了对各县(区)和市级部门单位的目标考核,层层分解和细化到有关单位和责任人员,建立了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完善了就业再就业目标体系。 (二)调整完善政策,发挥政策促进就业效应。一是抓紧完善政策体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36号和省政府12号文件下发后,市政府立即召集相关部门专题研究贯彻落实意见,在组织摸底调查的基
5、础上,结合我市实际,市政府及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劳动保障等相关部门也根据前几年政策执行中的具体情况,迅速出台了八个方面的配套文件,对享受再就业优惠政策做出了详细的规定,明确了有关政策兑现的工作程序和办法,为再就业政策的执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抓好各项政策的兑现。全市紧紧抓住政策这个杠杆,充分发挥政策支撑作用,在兑现政策上做到手续从简、时间从快、服务从优,积极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创造宽松环境。再就业资金筹措上,在加强地方投入的同时,加大资金争取工作力度,2006年共向省上争取再就业补助资金5883万元,今年已争取到位再就业补助资金3860万元,为兑现再就业各项扶持政策提
6、供了资金保障。2006年全市共发放再就业优惠证1609本,兑现职业介绍、社会保险、岗位等补贴资金共计6631万元,有效推动了全市就业再就业工作。 (三)多种措施并举,进一步拓展就业渠道。去年来,特别是“十大惠民行动”开展以来,全市紧紧抓住“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失地无业农民三个就业重点,针对大量人群需要就业、大批岗位无人应聘的现状,采取“四个一批”的分类指导、帮扶就业办法,有效拓展了就业渠道。一是开发岗位安置一批。抓住全市经济发展,民营企业增多,第三产业规模的扩大,社区服务业需要,多形式开发岗位,为广大求职人员提供就业机会。同时加大政府投资开发公益性岗位和机关事业单位腾岗力度,优先提
7、供给下岗失业人员,帮助他们就业、自主创业。二是落实领导责任帮扶一批。对全市896户“零就业”家庭、下岗失业人员、失地无业农民实行部门领导“一对一”帮扶,开展再就业援助,采取送岗位、送培训、送技术、送资金、送信息和不就业不脱勾的办法实行帮扶。三是劳务输出转移一批。全市按照“培训?就业?保障”一体化的劳务派遣模式,加强与发达地区的劳务合作,广泛建立劳务基地,争取各基地企业用工订单。去年以来,两次邀请福建厦门、广东东莞、浙江舟山、江苏太仓等省外企业20余家来我市参加劳务洽谈活动,签订劳务订单,拓展异地就业渠道,创新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模式,有效缓解了全市就业压力。四是现场招聘一批。相继引进来自福建、浙江
8、、广东、江苏41家企业、成都等省内23家企业和市内民营企业,在市内巴人广场及三县城区集中举行用工招聘会16场次,与我市4万余名城镇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者面对面的交流,提供岗位1万余个,专业涉及焊工、电工、车工等近100个,现场求职登记3万余人,达成意向性协议8000多份。 (四)坚持“六联”机制,扎实抓好技能培训。全市始终把开展技能培训作为促进就业的关键性工作来抓,以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为重点,按照“培训基地联企业、定单联供需、中心联学校、职教联普教、就业联保障、城镇联农村”的六联要求,形成政府推动、企业主导、行业配合、学校参与、社会支持、个人努力的技能培训
9、新格局。各级劳动保障行政主管部门加大对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管理指导力度,研究推动培训模式和工作机制的创新。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主动加强与就业服务部门和用人单位联系,根据劳动力市场就业需求的变化,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技能培训,增强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不断提高下岗失业人员、失地无业农民、“4050”等困难群体及进城务工农民的劳动技能,增强他们的市场就业能力。积极开展创业培训,把创业培训与再就业扶持政策结合起来,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成功的企业创办者和自谋职业者,并带动了一批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去年以来,全市62家培训机构共培训各类人员4.46万人。 (五)完善工作机制,切实搞好就业服务。在
10、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中,全市把就业服务和宣传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是抓好服务窗口建设。按照就业服务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要求,全面完善劳动力市场服务功能,市、县(区)基本建立了规范统一的劳动力市场,配备了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实现了失业登记、就业指导、职业介绍、就业培训、再就业援助、劳动保障事务代理等“一站式”服务,今年春节还在劳动力市场开设火车票代售窗口,解决外出民工出行难。在此基础上,还连通了市、县(区)劳动力市场和部分重点乡镇、社区的信息网络,初步建立形成了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营造了公平的竞争就业环境,使广大农村劳动者真正享受与城镇居民平等的就业服务,提高了公共就业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有力
11、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二是抓好再就业宣传。充分利用市、县(区)广播、电视、报刊、信息网络等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再就业政策、宣传再就业先进典型,以手机短信形式向全市人民群众发送最新就业信息和就业服务信息,春节期间在车站、人员相对集中的街头设立宣传站点,现场宣传就业政策,发放就业资料,让更多的人熟知再就业优惠政策,了解掌握可靠的就业信息,引导广大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营造了全社会支持和帮助就业再就业工作的良好氛围。 NextPage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就业压力大,岗位开发难。我市区位劣势突出,经济基础薄弱,没有大企业、大集团、大产业,现有企业发展普遍缺乏后劲,难以提供稳定的就业岗位。同时大批
12、农村剩余劳动力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加速涌入城市就业,使本来紧缺的就业岗位更加难以满足就业的需要。 (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意识普遍淡薄。个体私营企业在加快自身原始积累进程中,普遍缺乏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意识。一是普遍没有实行劳动合同制。据初步统计,个体工商户实行劳动合同的不到9%,私营企业的雇工签订合同的仅占13%。二是绝大多数未依法参保。三是个别私营企业随意延长劳动时间,擅自克扣或拖欠职工工资。四是违反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劳动保护规定,随意使用童工或不支付劳动报酬。这些问题严重侵害了职工的合法权益,成为新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三)国有企业改制遗留问题突出。全市原有国有企业459户,已改制299户,除
13、少部份兑现部份经济补偿金外,大多数下岗职工未兑现经济补偿金。正在改制的国有企业85户,由于严重缺乏资金,有8668名(其中:丝绸等破产企业下岗职工5453人)职工未解除劳动关系,未支付经济补偿金。解除劳动关系按人平1.2万元计算,约需资金1.04亿元,全市已改制299户国有企业,还有3208名职工未支付经济补偿金,约需3850万元,以上共需1.43亿元。这些资金本应由企业支付,但因停产改制,企业根本无力负担,只有靠地方政府解决,增大了财政压力。 (四)小额担保贷款落实难。在2002年和2006年国家两次出台的再就业扶持政策中,为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明确规定由财政贴息担保给下岗失业人员等发
14、放小额担保贷款。我市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自2003年启动后,当年发放了700多万元,走在全省前列,产生了很好的效果。但后来商业银行认为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风险大,成本高,效益低,上级金融部门就停止了巴中的小型企业和下岗失业人员个人担保贷款发放业务,连续三年全市未能发放一笔,影响了困难群体的再就业。 (五)下岗失业人员就业观念尚需转变。目前在我市下岗失业人员中,不同程度存在就业靠政府、依恋铁饭碗,重国有、轻民营、不愿干个体,不愿从事苦、脏、累、险的劳动。 三、下步主要工作措施 (一)扎实开展惠民行动,统筹推进城乡就业。按照市第二次党代会和市二届人代会的总要求,全市已制定了未来五年就业促进
15、惠民行动规划,提出了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加快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做大做强劳务产业、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四大就业再就业工作重点,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在兑现国家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上,一是进一步健全完善城乡统一的就业政策,全面推行城乡一体的就业登记制度,消除就业歧视,实现城乡无差别就业,二是调查研究民营企业的用工情况,建立企业吸纳下岗职工和农民工的激励机制,全面兑现吸纳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以及落实符合条件民营企业的各项扶持政策;三是在落实社区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上,组织社区工作人员搞好政策宣传,对社区灵活就业人员进行实名制登记。研究社区灵活就业人员的规范管理机制。在加快发展经济增加就
16、业岗位上,坚持城乡统筹就业,取消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各项不合理限制,对城乡劳动力实行统一管理。找准并抓住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结合点,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及有比较优势和市场需求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鼓励发展就业容量大的民营、中小型等劳动密集型企业,鼓励服务型企业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积极引导新增就业人员和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以及通过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弹性工作、劳务派遣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实现再就业。在做大做强劳动产业上,在农民工集中的城市建立劳务基地和农民工协会,积极签订劳务协议,建立稳定劳务基地,定向输送农民工,保持农民工就业相对稳定。进一步完善“先培训、后输出、再就业和社保服务”的劳务派遣机
17、制,严格就业准入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2007年至少建立5个劳务基地和2个协会。在提升就业服务质量上。充分发挥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的作用,运用好市、县、乡镇及社区信息资源互通的管理手段,采取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招聘信息互动模式,不断提高就业信息的可操作性和岗位招聘的成功率。在市、县(区)劳动力市场内增设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窗口,把大中专生就业管理纳入日常管理范畴,为大中专生就业提供长期优质服务。加强就业信息发布管理,严格审查就业信息来源及设置的条件,保证发布的就业信息真实可靠。 (二)大力开展技能培训,加快提高劳动者素质。大力加强劳动者的技能培训,认真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
18、、“能力促进就业计划”、“新技师培养带动计划”,促进劳动者队伍梯次发展,增强其就业竞争能力。积极推进农民工劳动转移培训以及技能提升培训,提高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质量和效果。引导复员退伍军人和大中专毕业生回炉技工学校进行职业技能培训,重点开展创业培训,树立一批创业典型,实现“培训、就业、保障”新突破。 (三)加大政策宣传和执法力度,优化全市就业环境。运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宣传工具,大张旗鼓地宣传再就业政策,要让每一个下岗失业人员,每一个用人单位都了解优惠政策,并通过优惠政策扶持和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同时,利用新闻媒体集中宣传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各类自主创业的典型,教育
19、和引导广大下岗失业人员克服传统观念和不良心态,转变就业观念,增强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信心和勇气。加大执法力度,对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特别是对个体私营企业的执法情况开展专项检查,以不断规范个体私营企业执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行为。加大有影响的大案要案查处力度,保护企业的正常用工和打击随意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不断规范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用工秩序,形成自觉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良好风气。 (四)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就业再就业工作落到实处。为了使我市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按照国家和省上的要求不折不扣地得到落实,市政府将按照全市五年工作规划和十大惠民行动五年目标,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各地各部门的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和任务,坚持跟踪问效,定期考核检查,定期通报情况,对工作目标任务完成不得力的,要追究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主要领导的工作责任。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近年来,全市就业再就业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劳动者的愿望,还有很大差距。今后我们将在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按照市党代会、市人代会的总体部署,扎实抓好就业促进惠民行动,保持全市就业局势的基本稳定,为建设和谐巴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专心-专注-专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