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模板(共26页).doc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模板(共2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模板(共26页).doc(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重庆市城口县省道S301坪坝场镇过境公路改建工程建设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提交报告单位:重庆一三六地质队提交报告时间:二一五年八月重庆市城口县省道S301坪坝场镇过境公路改建工程建设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委 托 单 位:城口县交通局 评 估 单 位:重庆一三六地质队资 质 证 书:国土资地灾评资字第()号项目负责人:朱夫特 (高级工程师)报告编写人:朱夫特 (高级工程师)黄 皓 (工 程 师) 技术负责人: 审 核 人: 邓光明 (教授级高工)总工程师: 邓光明 (教授级高工)法人代表: 陈建忠 提交报告单位:重庆一三六地质队提交报告时间:二一五年八月重庆市
2、城口县省道S301坪坝场镇过境公路改建工程建设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内 审 意 见2015年9月9日,我公司组织内审组成员对重庆市城口县省道S301坪坝场镇过境公路改建工程建设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进行了内部审查,在听取项目负责对项目工作及成果的介绍后,经与会人员充分讨论,形成了如下意见:1、报告提交评审资料基本齐备,评估目的、任务明确,野外现场工作获取资料真实可靠,评估报告在收集前人成果资料和现场地质环境调查的基础上编制的,评估方法正确,评估依据充分;2、建设项目依据建设工程重要性属较重要建设项目,评估区分段地质环境为较复杂,将评估级别定为二级恰当;3、报告对评估区现状地质环境问题进行
3、分段现状评估、工程建设可能诱发的地质环境问题进行分段预测评估的工作方法恰当,综合评估及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措施建议合理,预估防治费用符合实际。4、拟建线路里程K0+240K0+340的适宜性为基本适宜,其余段的适宜性为适宜的评估结论正确。5、报告文字表述清楚,图件清晰美观,按内审意见修改完善后,同意送审。 内审人员 主任工程师 重庆一三六地质队 二一五年八月二十日专心-专注-专业目 录附 图顺序号 图号 图名比例尺1 11 重庆市城口县省道S301坪坝场镇过境公路改建工程建设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平面图 1:10002 12 重庆市城口县省道S301坪坝场镇过境公路改建工程建设场地地质灾害危
4、险性评估平面图 1:10003 21 评估纵剖面 1:4 22 评估纵剖面1:5 31 11剖面图 1:5006 32 22剖面图1:5007 33 33剖面图1:5008 34 44剖面图 1:5009 35 55剖面图 1:500附 件 1、评估委托书2、合同3、业主承诺书4、单位承诺书5、个人承诺书6、重庆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项目备案表(区县)7、单位资质证书8、个人资格证书9、现场照片10、评估工作纲要11、斜(边)坡调查表12、野外地质点调查表1、前 言1.1项目由来2015年8月17日重庆城口县交通局委托我公司对新建重庆市城口县省道S301坪坝场镇过境公路改建工程建设场地进行地质灾
5、害危险性评估工作。1.2目的与任务本次评估工作的目的是:通过建设场地地质环境影响评估,避免建设场地遭受地质环境影响,减少因不合理工程活动诱发的地质环境问题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以达到防灾及减小工程建设对地质环境的不利影响目的,为建设用地的审批提供基本的地质环境依据。本次评估工作的任务是:(1)调查建设场地地质环境条件;(2)调查场地区的现状地质环境问题,进行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3)结合工程特征进行工程建设对地质环境影响的预测评估,对工程建设诱发加剧地质环境危害程度作出判断;(4)在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的基础上,对建设场地进行地质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估并作出适宜性结论,提出可行的地质环境恢复与
6、治理措施建议。1.3项目概况拟建重庆市城口县省道S301坪坝场镇过境公路改建工程建设场地位于重庆市城口县坪坝镇场镇,里程为(K0+000K1+346.510)。路线全长1346.51m,该段均为新建公路。拟建线路主要工程为路基和桥梁,项按路基设计路面宽度9.0米,桥面设计宽度8.7米。拟建桥梁为光明大桥,起始里程为K0+.59,终止里程为K1+.26,桥长236.67m。本次设计中,工程总投资2600万元。该拟建线路在里程K0+240K0+270处形成最大挖方边坡,该边坡为岩质挖方边坡,边坡高约3.5m。该线路在拟建光明大桥起始里程为K0+968.59,终止里程K1+205.26两侧将形成最大
7、填方边坡,该边坡为土质边坡,边坡高约57m。由于该拟建工程为省级道路,因此该拟建线路的重要性为较重要建设项目,级别为二级。1.4评估执行的技术标准和依据一、评估工作依据:1、业主提供的1:2000地形图;2、业主提供的1:2000线路设计方案图;3、建设场地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合同书;4、建设场地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委托书。二、评估工作执行技术标准: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规范(DZXXX2008)。2、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2010年9月发布的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规定(试行)。1.5评估范围确定根据本项目特点及地质环境条件,确定评估范围一般为拟建公路征地范围两侧各2530m。1.6评估级别
8、确定拟建工程属较重要建设项目,场地地质环境较复杂(详见表3.8节),根据重庆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程(DZXXX2008)(试行),评估级别最终确定为二级。1.7前人研究程度评估区前人工作主要有:1、1974年,四川省地质局第二区域地质测量队编制了城口巫溪幅1:20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基本查明了该区域基本地质情况;2、197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字七三一部队对该区开展了1:20万水文地质地质调查,编有1:20万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报告(城口巫溪幅);3、2014年,重庆一三六地质队对城口地区进行的地灾全面排查,编有重庆市城口县地灾排查报告;4、2015年,重庆一三六地质队提交的重庆市城口县省道301
9、线坪坝场镇过境公路改线工程(光明大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K1+056.80K1+193.50详细勘察)通过审查。前人工作基本查明了区域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这些资料为本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提供了丰富的基础地质资料。1.8完成工作量我公司接受委托后,于2015年8月17日委派地质技术人员进场踏勘并开展相关的地质调查、剖面测量、地质灾害专项调查等工作,于8月19日收集到了自然地理、水文、区域地质、不良地质等资料,本次评估工作完成工作量见表1.8-1。评估工作采用业主提供的1:2000及1:1万地形图作为底图,依据评估技术规范及规定,对评估区进行了地质及环境地质综合调查,调查了区内地层
10、岩性及水文地质条件,重点调查了拟建项目场区及附近有无不良地质现象、地灾分布。在对现场调查资料综合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依据评估技术规范及规定,进行资料整理、报告编写等工作。评估工作采用工作手段及成果质量符合规范规定,工作程度及精度满足评估技术委托书要求。表1.8-1 完成工作量一览表项目单位工作量备注1:2000地形图套1收集设计方案套1收集1:2000地质调查km20.6 草测剖面测绘km/条1.34651/2实测(1:2000)线路纵断面1.405/5实测(1:500)横断面工程地质观测点个22地质调查点斜(边)坡调查处3稳定性调查2、自然地理2.1交通位置重庆市城口县省道301改建工程(K0
11、0+000K1+346.510),该省道穿越坪坝镇场镇,沿坪坝河左岸布设,终点里程K1+346.510。沿线地形属中低山河谷地貌,由于该省道改建工程穿越坪坝场镇,因此交通便利。具体位置详见交通位置图(图2.11)。评估区区图2.11 交通位置图(1:50万)2.2 气象与水文2.2.1 气象评估区属四川盆地北亚热带山地气候区,系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由于山高谷深,高差大,具有山区立体气候的特征,主要气候特点:气候温和,降雨量充沛,夏季多暴雨,日照较足,四季分布春秋短、夏季较长、冬季漫长。四季不分明,且日温差大。春季气温回长快,但不稳定,常有“倒春寒”天气出现;夏季雨水集中,七、八月多干旱,伏前伏后
12、多洪涝;秋季降温快,多连绵阴雨天气。据城口县气象局观测资料:降水量(以50年统计):年平均降水量1171mm,年最大降水量2012.9mm(1983),年最小降水量827.3mm(1988);月最大降水量566.2mm(1982.7),月最小降水量0.6mm(1996.12);最大日降水量174.1mm(1980.6.23),多年平均最大日降雨量110mm,510月为降雨期,雨量占全年的65%,多集中在69月份,其中尤以6、7月分为主,多暴雨,常发生山洪,大强度集中降水直接诱发了地质灾害的大规模爆发。据气象部门多年统计发现,县内连续34年出现大降雨量的情况极少。冬季雨量稀少。蒸发量:年总蒸发量
13、1133.61533.6毫米,最大蒸发量为78月份。气温:年平均气温13.8,12月最冷。最低气温13.2,一般11月下旬开始下雪,翌年3月断雪。槽谷积雪12个月,时间在春节前后;高山则可达34个月。78月气温最高,夏季最高气温38.9。59月平均气温均大于15,其余月份气温都在15左右。湿度:年平均相对湿度72.1776.25%,月平均相对湿度6284%。霜冷期:10月下旬次年3月为霜冷期。本区最多风向为西北风,盛行偏西风,平均风速2m/s,最大风速12m/s,瞬间最大风速达19m/s。2.2.2 水文拟建场地属中山河谷地貌,场地外南北侧为高山,场地位于中间河谷地带,地形较平缓,地形坡角一般
14、小于10。评估区地表水位坪坝河,坪坝河一般水深0.52.0m,在评估区段测时水位561.00m,评估区段坪坝河20年一遇洪水位为565.80m,50年一遇洪水位为566.80m。由于评估区临近坪坝河边,拟建场地局部高程低于坪坝河20年及50年一遇洪水位。因此评估区局部受地表水体影响中等。3、地质环境3.1 地形地貌拟建场地属中山河谷地貌,场地外南北两侧为高山,场地位于中间河谷地带,地形平缓,地形坡角一般010,拟建场地南侧为一斜坡,地形坡度一般2530,斜坡中部及顶部坡度可达2035。拟建场地高程561.50577.60m,相对高差16.10m。 3.2 地质构造及地震3.2.1 地质构造评估
15、区位于乌坪断裂带(F1)东侧,。基岩中一般发育2组构造裂隙。1组:产状30-3570-75,张开13mm,裂面较平直,较光滑,延伸长一般35m,裂隙间距12m,属结合较一般的硬性结构面;2组:产状260-26580-85,张开13mm,裂面较平直、无粘土充填,延伸长一般24m,裂隙间距12m,属结合一般的硬性结构面。基岩为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j ),岩层呈单斜产出,岩层产状3535,属结合较一般的硬性结构面,岩体中主要发育两组裂隙:J1:13580,张开13mm,裂面较平直,较光滑,延伸长一般35m,J2:23480,张开13mm,裂面较平直、无充填,延伸长一般24m,裂隙间距12m,属
16、结合一般的硬性结构面。图3.2 构造纲要图(1:50万)3.2.2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路段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35s。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本工程区抗震设防烈度6度。3.3地层岩性根据现场调查,线路区地层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坡残积层(Q4dl+el)粉质粘土、冲洪积层(Q4al+pl)卵石土及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j)组成。 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Q4ml)素填土:杂色,稍湿,松散密实,主要为卵石土夹少量砂岩、页岩碎石,石质含量6080%。为以前临近建筑平场时抛填,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质灾害 危险性 评估 报告 模板 26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