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地震局地震监测预报工作规则(共16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平凉市地震局地震监测预报工作规则(共1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凉市地震局地震监测预报工作规则(共16页).doc(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平市震发201135号平凉市地震局关于印发平凉市地震监测预报工作规则的通知各县(区)地震局、机关各科室:为了切实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规范市、县(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程序,确保地震监测预报工作持续、稳定、有序的发展,市地震局研究制定了平凉市地震监测预报工作规则,现印发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地震监测预报作为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之首,是防震减灾事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只有切实做好地震监测预报工作才能充分履行防震减灾业务部门工作职责。各县(区)地震局必须把监测预报工作摆在重要工作日程,在今后工作中切实遵守平凉市地震监测预报工作规则,按照规则要求,建立健全地震宏微观观测
2、网,狠抓监测台站建设和管理,强化观测人员业务培训指导,保证地震观测资料的准确连续可靠,促进地震监测预报工作扎实有效开展,为地震应急处置和抗震救灾工作提供快捷、准确的基础信息,充分发挥地震监测预报服务平凉经济建设的作用。二0一一年四月二十八日主题词:科技 地震 规则 平凉市地震局监测预报中心 2011年4月28日印发 共印30份平凉市地震监测预报工作规则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及时捕捉地震前兆信息,密切监视震情动态,为地震应急处置、抗震救灾工作提供快捷、准确的基础信息,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减轻灾害损失,制定本规则。第二条 市县(区)地震局必须把监测预报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
3、日程,纳入防震减灾目标责任考核的主要内容,纳入单位对个人考核,纳入全年工作的行事历。 第三条 市县(区)地震局必须将政治素质高、工作责任心强,专业基础扎实的业务骨干调整到监测预报工作岗位,监测预报工作人员应保持相对稳定,并逐年强化培训提高。第四条 监测预报专业技术人员应具有高度的事业心、敏锐性和责任感,努力学习,不断钻研监测预报新方法、新技术,提高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第五条 地震监测台站(网)实行统一规划,分级、分类管理,市级监测台站(网)由市地震局负责管理、维护、运行与标定,县区监测台站(网)由县区地震局负责管理、维护、运行与标定。第六条 市地震局监测预报中心负责检查、督促全市监测台站(网)
4、严格按照监测规范开展监测工作。第七条 市地震监测预报中心负责全市境内重大宏微观异常的落实,分析预报卡的填写上报,课题项目、监测预报成果的申请、实施与组织管理。第八条 各类地震监测数据应实行互通共享,应及时按照监测资料报送制度规定的范围报送相关部门和单位。第二章 监测台站(网)建设与管理第九条 前兆监测台站(网)规划建设1.县区地震局按市局对前兆监测台站的统一规划积极开展专业监测台站(网)建设,保证本县辖区有前兆或测震类12项监测手段。灵台、庄浪、崇信至少建成1项前兆监测手段,实现监测手段在我市的全覆盖。2.各类监测台站(网)建设、运行应符合地震观测环境技术要求(GB/T19531-2004)。
5、3.各类监测台站(网)的建设与改造须向省市地震局工作主管部门呈报计划书和实施方案,经批准后方可实施。建成后,经审查验收合格,方可投入正式运行。4.监测台站(网)应避开干扰源,选择低噪声环境,有较好的供电、通信、治安和生活条件位址,依本地抗震设防标准设计,应考虑避雷措施并按要求埋设地线。5.监测台站(网)建成后,应按照国务院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条例和甘肃省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规定的有关规定,依法严格保护。第十条 监测台站管理1.各县区地震局应加强地震监测台站(网)及骨干宏观测报点的管理,及时妥善处理地震监测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转,确保监测资料连续、准确、及时、
6、可靠。2.各县区地震局应认真维护监测设备,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3.各地震监测台站(网)及骨干宏观测报点观测人员应按照观测规范要求进行观测,避免出现观测中断。4.地震监测技术系统一旦出现故障,县区地震局应立即向市地震局监测预报中心报告。出现一般性故障,在不中断观测的情况下,县区地震局应立即查找故障原因,及时排除,并将处理结果上报市地震局监测预报中心。出现较大故障,观测中断,县区地震局要立即组织人员检查抢修。必要时联系省地震局专业人员抢修,短期内恢复观测。5.纳入省地震监测台网监测台站(网)的一般性故障,须在2天内将故障原因及可能影响资料质量情况,报告省地震局监测预报处和震害防御处。对
7、于较大故障,应在故障处理后2天内,撰写故障分析和处理报告,分别报省地震局监测预报处和震害防御处。涉及仪器设备更新改造的,应同时报省地震局计划财务处。6.出现故障未及时上报、排除故障,影响观测工作开展的单位,年终不得参加监测工作单项奖评选活动。7.地震监测台站(网)仪器临时停测应按照国务院第409号令地震监测管理条例和中震测函200532号关于加强仪器临时停测管理工作的通知的要求严格执行。纳入省级监测台网的台站(网),需向省地震局报告停测原因,经省地震局批准后,方可停测;市级监测台站(网)的停测,需报市地震局批准后,方可停测。第十一条 台站(网)观测室要求1.观测室的环境须满足仪器使用要求,保持
8、室内卫生,仪器清洁、防潮。2. 观测室禁止无关人员随便出入,严禁不了解仪器性能的人员操作仪器。3.观测室应悬挂监测工作相关管理制度和监测手段简介,建立登记表册。第十二条 台站(网)监测人员工作要求1.掌握仪器的基本原理和观测环境条件,熟知观测规范,正确进行资料处理、填报,能识别较明显的干扰因素和异常变化。2.掌握仪器的使用、维护和技术标定方法,定期定时对仪器进行检查和维修保养,发现故障,及时排除,如故障不能排除,须当日向局领导汇报。3.保证观测数据准确、及时、连续、可靠,不得弄虚作假。4.及时收集观测数据,绘制日均(测)值,五日均值、月均值曲线图等图件,并认真进行分析。5.熟练掌握各种观测资料
9、的分析预报指标,须正确判定出现的各种异常。第十三条 骨干宏观测报点建设1.市地震局统一指导全市骨干宏观测报点建设工作,县区地震局具体负责辖区内骨干宏观测报点的日常管理。2.县区地震局按照辖区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地震构造特点在本县区内布设57个有代表性的骨干宏观测报点,每年3月上旬向市地震局上报骨干宏观测报点布设调整情况。3.确立骨干宏观测报点时,应以有观测价值的井水位、鱼塘、家畜、家禽散养场为主要依托。4.骨干宏观测报点应做到观测人员、观测职责、观测项目、观测经费、观测项目、联络方式五落实。第十四条 骨干宏观点管理要求1各县区地震局对本县建立的骨干观测点要正式挂牌(铜牌),名称为“县地震宏观观
10、测点”,落款为县(区)地震局。2有办公场所的观测点要悬挂地震宏观观测工作制度,地震宏观观测人员工作职责,按观测点动物的种类,悬挂动物异常识别方法等牌面。3每年3月初,县区地震局利用群测群防工作人员培训会对宏观观测员进行业务培训,并统一发放地震宏观观测记录本和地震宏观测报工作手册、地震知识问答等地震知识宣贯书籍。4宏观观测人员培训主要内容:(1)学习领会防震减灾工作的指导思想,了解防震减灾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2)学习掌握一定的防震减灾基础知识,特别是地震宏观前兆知识,了解本区域一定时期内地震活动趋势。(3)掌握、收集、汇报宏观观测点及所在区域内相关的地震宏观前兆信息。比较常见的地震宏观前兆信
11、息有:井水陡涨陡落、变色变味、翻花冒泡、温度升降,泉水流量的突然变化,温泉水温的突然变化,动物的习性异常,临震前的地声和地光,植物多为不适季节的发芽、开花、结果或大面积枯萎与异常繁茂等。5.宏观观测人员的工作职责、任务要求,以及各种报表形式按照平凉市防震减灾群测群防工作制度执行。6县区地震局每季度第一月上旬到各观测点检查指导工作一次,帮助观测点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将检查情况用工作信息或情况反馈的方式上报市地震局。每年12月上旬,结合目标责任考核,对工作认真负责、做出成绩的观测员给予表彰和奖励。7市地震局监测预报中心不定期地抽查全市宏观骨干点的观测工作情况,并将抽查情况及时予以通报8.各县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平凉市 地震局 地震 监测 预报 工作 规则 16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