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论重要知识及精选题(共8页).docx
《认识论重要知识及精选题(共8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论重要知识及精选题(共8页).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高二政治期末复习 认识论精选与错题集认识论(求索真理的历程)1、实践的特点: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客观物质性。实践的构成要素是客观的,实践的过程和结果受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制约也是客观的主观能动性。指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社会历史性。社会性:指实践的主体总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而不是孤立的。历史性:指历史发展阶段不同,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各不相同。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客体必须借助实践环节才能进入人脑形成认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能不断提出新问题、新要求;提供新的认识工具;锻炼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实践是检验
2、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连接主观与客观的桥梁,能检验认识正确与否。实践是认识的归宿和目的。认识成果不用于指导实践,不为实践服务,是没有意义的。3、真理的特点: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 客观性:即真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注意】不同人产生不同认识的原因(书P47)。条件性:即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具体性:真理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4、认识的特点: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反复性: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原因】:认识受多种条件制约。从主体看,受人的立场、观点、知识水平、实践水平限制,从
3、客体看,客观事物又是复杂、多变的,其本质暴露需要一个过程。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原因】: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实践也是不断发展的。上升性:认识的运动过程不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而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5、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原因:真理具有条件性与具体性;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我们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检验和发展真理。一.单项选择题1古代认为蜾不产子,喂养螟蛉为子。因此,人们以“螟蛉”比喻义子。后来人们发现,蜾把蝮蛉衔回窝中,用自己尾上的毒针把螟蛉刺个半死,然后在其身上产卵。原来螟
4、蛉并非义子,而是被用作蜾后代的食物。人们对蜾的认识表明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只有在实践中获得的队识才具有真理性 认识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A. B. C. D. 2“独行快,众行远”,要想走的远,就要大家一起走,这是因为A. 实践具有能动性 B. 实践具有社会性 C.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D. 实践具有历史性3长期,生产中施肥浇水凭经验和感觉。某教授对传统经验进行系统分析,去伪存真、总结概括,研究、开发出“基于模型的精确作物管理技术”。 “基于模型的精确作物管理技术”实现了传统农业生产经验的升华,说明 模糊性的传统经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认识的升华必须扬
5、弃传统经验的模糊性 模糊性的传统经验是精确性认识的来源 精确性的认识必须全面继承传统经验A. B. C. D. 4“是否自主招生”一直是我国教育界争论的焦点,专家、教师、家长等各持己见,莫衷一是。从认识论角度看,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 ( )不同认识主体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总是不同的 真理总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A. B. C. D. 5根据新时期党建的需要,“主体责任”首次写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并将以往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扩展到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这说明:实践产生的新问题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 认识在推翻以往真
6、理的过程中向前发展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对同一个确定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认识A. B. C. D. 6以前,人们往往认为一切生物的生长都依赖阳光。现在科学家发现,在水深超过6000米的可见光不能到达的海底,在高温、高压、剧毒、缺氧的环境里,仍然存在大量海底热液生物,它们靠海底热液带出的能量进行化合作用合成有机质而生存。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A. B. C. D. 7王夫之的思向录内篇写道:知所不豫,行且通焉。下列观点与该句所含哲理相符的是学至于行之而止
7、矣。行之,明也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则知尚浅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A. B. C. D. 8继上海、浙江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后,高考改革稳步推进。2017年已有30省份公布高考改革方案。未来的高考如何考,学校如何教,高校如何招,引发了人们对于高考的重新审视。这说明高考改革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高考改革涉及方方面面,认识具有反复性关于高考人们难以形成共识,真理具有多样性特征 高考改革的实践是人们对高考重新审视的唯一动力A. B. C. D. 9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洗完头后自然风干比用吹风机吹干更好。英国剑桥大学微电子学博士蒂姆摩尔博士经过长期的科学研究发现,洗
8、完头后自然风干比用吹风机吹干更伤头发,因为头发吸水后会膨胀,如果头发持续肿胀并慢慢晾干会导致头发角质层裂开,形成永久性损伤。这说明实践活动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认识是在推翻已有真理的基础上发展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真理性认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谬误A. B. C. D. 10国企改革先后经历了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抓大放小”、战略性改组、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等阶段。在持续的改革中,国企不断发展壮大。我国国企改革的历程表明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A. B. C. D.
9、 11目前,全球沙漠面积约占土地面积的1/5,且沙漠面积仍有扩大的趋势。土地沙漠化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头号杀手。防治沙漠化,保护地球共同家园,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需要国际社会携手合作。这说明()A. 实践具有社会性,不是孤立的活动 B. 实践具有物质性,受自然规律制约C. 实践的主体是人,人的意识决定实践 D. 实践具有历史性,随着时代而发展12加州理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以及“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的研究人员宣布,他们借助LIGO探测器,直接观测到引力波的存在,爱因斯坦百年前的预测被证实。这有力地证明了()人类对未来的预测引导着事物发展的方向 先进的认识工具可以延伸人们认识的
10、器官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某一特定过程来说的 任何认识最终都要通过实践来验证其真伪。A. B. C. D. 13几个世纪以来,科学家一直就脑容量大小是否决定智商的问题争论不休。科研人员的最新研究发现,脑容量与智商之间的关联微乎其微,决定人智商高低的或是大脑结构而不是脑容量大小。这说明A.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B. 认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绝对的C.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之一 D. 人们过去对人脑的认识是错误的14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推进,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追求真
11、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历史的统一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具体性和条件性A. B. C. D. 152016年2月21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新建住 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 拆除小区围墙,赞同者有,质疑者也有。之所以出现分歧,是因为A. 意识是能动的,不同主体的认识角度一定不同 B. 认识有差异性,会受到主客体不同因素的影响C. 规律是客观的,利用规律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D. 真理无客观性,会因为立场的不同而发生变化16“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概念,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提出过。十六届五
12、中全会所提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则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在全新理念指导下的一次农村综合改革的新起点。这种变化所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 人的认识总是要经历从不正确到正确的过程 B. 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C. 不同的人对事物的认识必然不同 D. 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17转变政府职能、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从最早的强调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首先就要放得开;到简政放权、放管结合,管得好才能真正放得开;再到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服好务市场主体才能助其茁壮成。这个过程中,政策一步步完善,实践一步步推进,确保改革有序进行。由此可见政策的完善程度决定了改革
13、的进程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我国政府具有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品质 客观事物复杂性、多样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A. B. C. D. 18在读到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一句时,小华觉得诗人写错了,应该是“深草才能没马蹄”。小华后经查阅才明白诗人描写的是早春景象,“浅草”是刚生长出来的草,“才能”是刚刚好的意思。由此可见A. 真理总是带有不确定性 B. 纠正谬误是获得真理的基础C.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D. 超越历史条件才能获得真理19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当一个人的大脑回忆真实存在的事情时,眼睛会先向上、再向左转动。而如
14、果去虚构一个画面,即说谎话时,眼球则会先向上、再向右转动。所以,通过观察一个人的眼球运动往往可以判断一个人是否在撒谎。但英国心理学家查德威斯曼教授的研究团队开展的实验显示,通过眼睛来判断人们说谎与否的理论并不成立。这项研究实验证明了()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要在实践中推动认识的深化意识的作用在于能动地认识世界和直接改造客观世界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科学研究实验能成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A. B. C. D. 20习近平强调,要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15、切实抓好。重视智库建设的认识论依据是()脑力劳动者的认识活动越来越具有直接现实性 得到不同认识主体认同的知识才具有真理性不同认识主体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发现真理 任何具体的认识主体总是具有自身的局限性A. B. C. D. 21“医生,不打针,行不行呀?”一句话,道出了多少病人的心声。研究人员公布了一款新科研成果无针头注射器。它是一种喷射注射器,在没有针头的情况下,利用高速压力能够令药物穿透皮肤打进身体内,这颠覆了人们的传统认识,是喷射注射系统技术的重大改进,能让患者告别打针之痛。这一事例说明了()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认识源于实践,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发展 基于实践的认识发
16、展是循环往复的A. B. C. D. 22“不观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巨海,何以知风波之患?”孔子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A. 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B. 实践出真知,正确的认识都是在亲身的实践中获得的C. 正确的认识是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 人们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产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23我国首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发射升空,它填补了我国在温室气体监测方面的技术空白,有助于我国掌握全球气候变暖的变化规律和全球碳排放分布情况,提升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国际话语权。由此可见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具有社
17、会历史性 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A. B. C. D. 24上世纪70年代我国鉴于人口激增确立了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从1980年开始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为应对出生率不断下滑、人口老龄化、劳动力数量收缩等,2013年我国通过单独二孩政策;2015年又进一步决定全面放开二孩。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表明()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的真理具有客观性。A. B. C. D. 二.主观题1实施计划生育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分析下表,完成下列要求。时间政策内容历史背景20世纪70年代定国策,“只生一胎”为控
18、制人口过快增长,缓解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2002年提出“双独二孩” 政策缓解社会养老压力,扩大内需2013年启动“单独二孩” 政策我国人口结构呈现老年化趋势,人口红利加速消失2016年1月1日实施“全面二孩” 政策我国生育率进入超低水平,性别比失衡,老龄化和少子化严重结合材料,从“求索真理的历程”的角度,分析我国计划生育政策是怎样变化发展的。2.对于微公益,人们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博友认为,微公益的最大魅力是自由,轻轻一点鼠标可以传播消息,也可以对有关部门提出建议;有的博友却认为微公益最大的漏洞也是自由,有人打着公益事业的旗号非法牟利中饱私囊。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角度,谈谈对于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认识论 重要 知识 精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