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导则试行(共27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浙江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导则试行(共2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导则试行(共27页).doc(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浙江省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导则(试行)1 总则1.1 为贯彻落实浙江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促进浙江省社会经济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保障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运行,防止污泥处理处置过程产生二次污染,实现污泥处理处置的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根据国家污泥相关政策和规范,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导则。1.2 本导则适用于各类污水处理设施产生污泥的贮存、处理、运输、综合利用及最终处置过程中的技术选择、污染防治和监督管理,可用以指导污泥处理处置设施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环评和验收等工作。1.3 城市下水道、给水厂污泥及河道淤泥的处理处置和污染控制可参照执行。2 规
2、范性引用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主席令第87号)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2004年国务院令第406号)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08年环保部、国家发改委令第1号)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1992年国务院令第101号)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行)(建城200923号)城市环境卫生质量标准(建城199721号)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2001101号)浙江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2006年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4号)浙江省污水处理设施污泥处置工作实施意见(浙环发200867号)CJJ272
3、005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GB8978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189182002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CJ30251993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排放标准GB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1993 GB16297199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45541993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85992001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42841984 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168892008 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2001 生活垃圾焚
4、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2001 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2001 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2348200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5085.(17)2007 GB503372003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HJ/T1662004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CJJ172004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HJ/T 1762005 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规范CJJ902002 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T 2982007 GB502952008 水泥工厂设计规范GB500491994 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
5、范GB67632000 建筑材料产品及建材用于工业废渣放射性物质控制要求CJ/T239-2007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 分类CJ/T309-2009 CJ/T2492007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 混合填埋泥质CJ2482007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 园林绿化用泥质CJ/T 2912008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 土地改良用泥质CJ/T 2902008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 单独焚烧用泥质CJT2892008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 制砖用泥质CJ2472007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泥质GB51012003 烧结普通砖GB135442000 烧结多孔砖GB13545-2003 烧结空心砖和
6、空心砌块JC/T622-1996 硅酸盐建筑制品用砂GB1752007 通用硅酸盐水泥GB28381981 粉煤灰陶粒和陶砂GB/T17431.11998 轻集料及其试验方法:轻集料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污泥污泥是指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半固态或固态物质,不包括栅渣、浮渣和沉砂。3.2 物化污泥物化污泥是指在以物理化学方法处理废水过程中产生的污泥。3.3 生化污泥生化污泥是指以生物方法处理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3.4 脱水污泥脱水污泥是指经浓缩,采取调理、消化等方式,并经机械脱水后的污泥,包括脱水生化污泥和脱水物化污泥。3.5 污泥处理污泥处理是指污泥减量化和稳
7、定化的过程,主要包括厌氧消化、好氧消化、调理、机械脱水、干化。3.6 厌氧消化厌氧消化是指污泥单独或与其他有机物混合,在控制一定条件下,利用厌氧微生物的作用,将污泥中的有机物分解沼气等产物的过程。3.7 好氧消化好氧消化是指污泥在控制一定条件下,利用好氧微生物的作用,将污泥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气体的过程。3.8 污泥处置污泥处置是指将处理后的污泥以生物、填埋、焚烧等方式,使其能够达到长期稳定并对生态环境无不良影响的最终消纳方式,主要包括肥料利用、建材利用、土地利用、焚烧、填埋、金属回收。3.9 肥料利用肥料利用是指脱水污泥在控制一定条件下,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将其中的有机质分解、腐熟并转化为稳定
8、腐殖土,作为肥料、土壤改良材料的过程,主要包括好氧堆肥和厌氧堆肥。3.10 建材利用建材利用是指采用无机化的方式将脱水污泥用于制作水泥添加料、制砖、制轻质骨料和路基材料等的过程。3.11 土地利用土地利用是指将脱水污泥用于园林绿化和山体修复等场合,作为基质土使用的过程。3.12 焚烧焚烧是指将处理后的污泥在控制一定条件下,依靠自身的热值或辅助燃料,进行氧化反应,使有害物质分解并无害化的过程,主要包括垃圾焚烧和危废焚烧。3.13 填埋填料是指将脱水污泥置于一种按照工程理论、土工标准和环保要求建设的场地,使有害物质得到控制,减少对环境污染的过程,主要包括卫生填埋和安全填埋。3.14 金属回收金属回
9、收指提取特定行业(如金属表面处理行业等)脱水污泥中有价金属物质的过程。4 污泥分类4.1 分类目的为提高污泥处理处置的科学性和经济性,根据污泥的产生过程和性质,按照环境风险程度对污泥进行分类,便于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处置方式。4.2 污泥类型按照环境风险程度,将污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等三大类共十二种,具体见表1。表1 污泥分类表污泥种类产生来源风险程度WN01偏远乡村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所有污泥轻度WN02无制药、化工、印染、制革和金属表面处理企业的乡镇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所有污泥WN03无制药、化工、印染、制革和金属表面处理企业的市县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所有污泥WN04造
10、纸(再生纸)行业的生产废水处理设施及其园区集中式污水处理厂产生的生化污泥WN05有制药、化工、印染、制革和金属表面处理企业的乡镇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所有污泥中度WN06有制药、化工、印染、制革和金属表面处理企业的市县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所有污泥WN07造纸(再生纸)行业的生产废水处理设施及其园区集中式污水处理厂产生的物化污泥WN08制药、化工、制革行业的生产废水处理设施及其园区集中式污水处理厂产生的生化污泥WN09印染行业的生产废水处理设施及其园区集中式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所有污泥WN10金属表面处理行业的生产废水处理设施及其园区集中式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所有污泥重度WN11制药、化工、制
11、革行业的生产废水处理设施及其园区集中式污水处理厂产生的物化污泥WN12除制药、化工、电镀、制革外,其他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所有污泥注:城市下水道、给水厂污泥及河道淤泥可参照类似的污水处理过程进行分类。5 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及要求5.1 污泥处理技术及要求5.1.1 厌氧消化1、技术介绍厌氧消化是将浓缩后的生化污泥在厌氧条件下,使有机质转化为沼气和二氧化碳,减少有机污染物,并且产生沼气的技术。厌氧消化可以减少污泥量,稳定污泥性质,提高污泥的脱水效果,减少污泥恶臭,提高污泥的卫生质量。通常,厌氧消化系统由厌氧消化池、进出料系统、搅拌系统、加温系统、气体收集净化和利用系统组成。该技术的优点是稳定化效
12、果好,能耗较低,适用于风险程度为轻度和中度的污泥处理。2、技术要求应符合国家有关规范标准的要求,污泥经过厌氧消化后,有机物降解40%以上,产生的沼气主要成分为甲烷、二氧化碳、甲硫醇、硫化氢等,需经脱硫处理后方可作为能源利用。厌氧消化后的污泥需进一步机械脱水,并采用相适宜的方式进行处置。3、技术风险(1) 污泥厌氧消化产沼气的同时,也产生硫化氢、氨气等有毒有害物质,如不妥善处理容易造成事故;(2) 污泥厌氧消化设备单位投资高,工艺复杂,运行管理要求高,操作难度大,停留时间较长;(3) 如果产生的沼气得不到合理利用,会造成增加污水处理运行成本,并存在安全隐患;(4)消化后的污泥中重金属含量有所增加
13、,热值降低,增加了污泥的处置难度。5.1.2 好氧消化1、技术介绍好氧消化技术是一种污泥减量化处理技术,其原理是,将生化污泥中的微生物通过其细胞原生质的内源或自身氧化取得能量的一种方法。在此过程中,细胞物质中可生物降解的组分被逐渐氧化为二氧化碳、水和氨,而氨最终被氧化为硝酸盐。污泥好氧消化包括常温好氧消化和高温好氧消化两类。该技术的优点是设备投资少、操作相对简单、无臭味、杀菌效果好,适用于风险程度为轻度和中度的污泥处理。2、技术要求应符合国家有关规范标准的要求,污泥经过好氧消化后,质量可以减少50%以上,并符合国家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1993)。好氧消化后的污泥需进一步机械脱水,
14、并采用相适宜的方式进行处置。3、技术风险(1) 污泥中磷得到释放,可能造成排放水的磷污染;(2) 与厌氧消化相比,需添加曝气设备,能耗大;(3) 消化后的污泥中重金属含量有所增加,热值降低,增加了污泥的处置难度。5.1.3 污泥调理1、技术介绍污泥调理主要包括温差调理、化学调理和生物絮凝调理三种技术,本导则指的是化学调理。化学调理是应用最多的污泥调理法,化学调理的原理是通过向污泥中投加调理剂,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调整pH以减少和抑制污泥中的病原菌。污泥调理过程中投加的调理剂包括混凝剂(如铁盐、铝盐及聚铁、聚铝等无机高分子化合物)、絮凝剂(如阳离子型有机高分子聚合电解质等)、助滤剂(如硅藻土,酸性
15、白土,锯屑,电厂粉煤灰,石灰及贝壳粉等)和稳定剂(如石灰等)。该技术的优点是投资较省,操作简单,普遍适用于各类污泥的处理。2、技术要求调理剂作为混凝剂、絮凝剂、助滤剂和稳定剂使用时,投加量应根据小型试验效果确定,试验方法参照混凝沉淀烧杯试验方法(CECS 130:2001)执行。调理过程中的恶臭污染防治,应符合国家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1993)。调理后的污泥需进一步机械脱水,并采用相适宜的方式进行处置。3、技术风险(1)向污泥中加入调理剂将增加脱水污泥体积和质量,可能会增加污泥处置费用;(2)向污泥中加入的调理剂有可能改变污泥中营养物质的分子结构和形态,降低其作为肥料的价值;(3
16、)向污泥中加入调理剂可能会改变污泥的性质,可能会给后续的处置带来一定的不稳定因素。5.1.4 机械脱水1、技术介绍机械脱水是以过滤介质两面的压力差作为推动力,使污泥水分强制通过过滤介质,固体物质被截流在介质上,从而降低污泥含水率,主要包括:真空过滤脱水、压滤脱水、离心脱水。常用的机械脱水设备有板框压滤机、浓缩一体机、螺旋脱水机、高速离心脱水机、高压平板脱水机等五种。各类污泥的处理均可采用该技术。各种脱水设备的脱水效果见表2(处理前污泥含水率以98%计)。表2 脱水设备处理效果设备类型处理效果板框压滤机处理后污泥含水率80-85%浓缩一体机处理后污泥含水率80-85%螺旋脱水机处理后污泥含水率7
17、5-80%高速离心脱水机处理后污泥含水率70-75%高压平板脱水机处理后污泥含水率50-70%2、技术要求应符合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1993)。当含水率98%时,应先对污泥进行调理,以提高机械脱水效率。脱水后污泥需采用相适宜的方式进行处置。3、技术风险(1) 各种机械脱水设备对污泥的含水率都有要求,如没有前置设施降低其含水率,脱水效率会大大降低;(2) 污泥脱水需要较大的压力差,因而动力消耗较大,滤布需要经常清洗,定期更换。5.1.5 污泥干化1、技术介绍干化是一种污泥深度脱水方式,干化过程是将热能传递至污泥中的水,并使其汽化,以降低污
18、泥的含水率。利用自然热源(太阳能)的干化过程称为自然干化,使用人工能源作为热源的则称为热干化,本导则指的是热干化。该技术对各类污泥普遍适用。2、技术要求污泥热干化设施应选择在就近持续、稳定可获得余热热源的地方,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火力发电厂、水泥厂等附近,鼓励利用其废热、烟气等低品味能源作为热源。一般不宜采用一次优质能源作为污泥干化热源。污泥的含水率可以根据其处置要求进行控制。该技术常作为焚烧处置的处理技术。污泥热干化厂应对排放尾气进行净化处理,采取措施防止恶臭污染物无组织排放,应符合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1993)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新源的标准要
19、求。3、技术风险(1) 污泥干化过程中,污泥中的有毒有害气态物质,如硫化氢、氨气、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物等容易逸出,污染大气环境;(2) 目前使用的污泥干燥工艺与设备,总体来说,单位设备(容积或面积)的传热系数偏低,造成设备过于庞大,单位生产能力投资较高。5.2污泥处置技术及要求5.2.1 肥料利用1、 技术介绍是指将脱水污泥在一定条件下,采用好氧堆肥的方式,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其中的有机物分解并达到腐熟稳定后,用作肥料。肥料利用主要指好氧堆肥,是在有氧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对污泥进行分解、转化并生产出堆肥产品的过程,好氧堆肥可以杀灭一些不耐高温的病原菌及虫卵。该技术建设和运行成本相对较少,技术难
20、度不高,节约能源,适用于风险程度为轻度的污泥处置。2、技术要求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范标准的要求进行设计和建设。脱水污泥肥料利用时,需满足的要求有:(1) 含水率宜为55%65%; (2) 有机质含量宜30%(以干基计); (3) 碳氮比(C/N)宜为20:130:1; (4) 污泥的pH控制在69之间;(5) 重金属含量指标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1984)的规定; (6) 污泥堆肥过程中的恶臭排放应当符合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1993);(7) 堆肥产品质量应当满足有机肥料(NY525-2002)要求;(8) 堆肥产品适合作为农作物及经济作物肥料
21、使用。3、技术风险(1) 目前,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混合处理的情况较为普遍,污泥中的重金属含量相对较高,采用肥料利用技术,可能会增大污泥中的重金属(汞、镉、铅、铬等),通过土壤、地下水等途径进入食物链的机率;(2) 污泥中含有的大量氮、磷营养元素如不能被植物及时吸收,会随雨水径流进入地表水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进入地下水引起地下水的硝酸盐污染;(3) 部分含盐量高的污泥会明显提高土壤的电导率,过高的盐分会破坏养分之间的平衡,抑制植物对养分的吸收,甚至会对植物根系造成直接的伤害;(4) 与化学肥料相比,堆肥产品的氮、磷、钾等含量偏低,市场前景较差;(5) 堆肥过程的恶臭污染治理投资较大。5.2.2土
22、地利用1、技术介绍土地利用主要是经稳定化处理后的污泥用作园林绿化、山体修复等养护过程的基质土、土壤改良材料等,或者作为填埋场运行过程中的覆盖用土。污泥土地利用投资少、能耗低,运行费用低,有较好的应用前景。该技术适用于风险程度为轻度和中度的污泥处置。2、技术要求采用土地利用的脱水污泥应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园林绿化用泥质(CJ248-2007)、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9-2002)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的要求。具体的泥质要求如下:(1) 污泥应当进行稳定化处理,重金属含量指标须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园林绿化用泥质(CJ248-2007);(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 污泥 处理 处置 污染 防治 技术 试行 27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