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用非中文专业《古代汉语》文稿.ppt
《复习用非中文专业《古代汉语》文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习用非中文专业《古代汉语》文稿.ppt(25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 代 汉 语 殷国光 xxx 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导 论教学内容: 1、初步介绍课程性质、教学目的、研究对象、 学习方法等。 2、介绍本课程的教材体例及讲授方式、结业方 式。教学重点:非中文专业古代汉语的学习目的及需掌握的教学内容。深入了解这门课程的工具性质。教学时数:2课时。 一、古代汉语的界定及课程性质、目的和一、古代汉语的界定及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要求 何谓古汉语?古汉语将要学习什么? 古代汉族人民群众使用的语言叫古代汉语。这是与现代汉语性对的名称,有广义、狭义两种含义。广义的古汉语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而言的,通常以“五四”时期为分界线。五四以后的是现代汉语,五四以前历代汉族人民群众使用
2、的语言,早自周秦西汉,甚至殷商的甲骨卜辞,晚至林纾、严复翻译的西方小说、哲学著作,以及各种弹词、戏曲,无论口头还是书面的都属于古代汉语范畴。 狭义的古汉语除了时代因素之外,还有文体因素,它指的是在先秦西汉口语基础上形成的,而后为唐宋以后的古文家所摸仿和学习的书面语,即一般所说的文言。其实自古代六朝以来就已经在民间口语基础上产生了白话文,如佛教的偈语、理学家的语录,唐五代的变文,宋元话本,明清的白话小说等,它们是现代汉语(白话文)的直接祖先,我们称之为“古白话”。此为狭义古汉语的两个系统。 古代汉语书面语分期:殷商时期为远古汉语;周秦两汉为上古汉语,魏晋南北朝隋唐宋为中古汉语,元明清近古汉语。
3、古代汉语课学习的内容古代汉语课学习的内容 由于古白话和文言文是两种相差很大的文体,而古白话应用范围不广,普遍意义不大,浩如烟海的我国古籍基本上是用文言文写成的,因此,我们首先要集中精力学好具有普遍意义的古文言,而将古白话放在较高阶段去研究。因为古白话相对于文言文来说,在词汇、语音、语法等方面都与现代汉语十分相近。 如:郑伯克段于鄢:“初,鄭武公娶于申,曰武薑。生莊公及公叔段。莊公寤生,驚薑氏,遂惡之。愛公叔段,欲立之,亟請于武公。公弗許。”金瓶梅第四回:“話說王婆拿銀子出門,便向婦人滿臉堆下笑來,說道:老身去那街上取瓶酒來,有勞娘子相待官人坐一坐。壺裏有酒。沒,便再篩兩盞兒,且和大官人吃著。老
4、身直去縣東街,那裏有好酒買瓶來,有好一歇儿耽擱。” 显而易见,两段大为不同,第一段是距今较远的文言文,不经讲解,就很难读懂。第二段是接近现代汉语的古白话,比较容易理解。所以,古代汉语课的学习内容主要是文言文。 古汉语内容主要包括:殷商典籍(包括甲骨文、金文)、周秦两汉典籍,唐宋时代及以后仿古作家的作 品,魏晋以后兴起的“骈体文”,历代诗歌词曲。 (一)课程性质:古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一门工具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专业课打基础。作为一名非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生,需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相应的古代汉语基础知识,培养阅读和欣赏文言文的能力,以便更好地继承
5、和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古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工具课。开设这门课的主要目的有两个: a.培养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为与古代中国相关的学科研究创造条件; b.熟悉古代的语言材料和各种语言规律,为汉语言文字学的研究定基础。 1、是一门语言基础课。作为基础课,我们固然要学习一点文字、音韵、训诂、词汇、语法等知识,但不 能把它当做一门理论课,不能在理论上多纠缠,而应把主要精力放在阅读实践上,解决阅读中的实践问题;另一方面对待教材中出现的文选,要注意从语言角度而不是从文学角度去学习,即把更多注意力放在作品语言本身,对文选学习,要做到字、词、句三落实,切实弄懂文章中的字义、词义
6、、句意。真正做到咬文嚼字,不轻易放过阅读中的难点、疑点,勤于思考、善于思考,不满足于大概如此。 2、是一门工具课 工具课就是学习其他知识的工具,而本身并非学习的目的。学习古汉语目的是为了学习古代文献,看懂古书,为各方面服务。因此,这一性质決定了对教材中文选的学习不能停留在学一篇懂一篇的基础上,而要能举一反三,具备阅读其他古书的能力。 文选有限,要读的古书千千万万,怎样解决这一矛盾,这势必要求我们在学习文选时不能满足于随文释 义,不能满足于能够串讲的程度,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古汉语知识的系统化,条理化达到执简驭繁的目的,教材中的古汉语常识即为此而设。我们要从这一角度去理解掌握教材中的古汉语常识,而不
7、能看作是纯理论上的要求。特別应该注意词义的归纳、整理,因词汇没有语法那样的高度概括性,懂得古汉语常识上讲的一些词汇方面的理论是一回事,而运用这些理解去掌握具体的一个个词汇系统是另一回事,这需要长期的积累,重要的并不在于背出一些常用词各有哪些义项,而在于通过学习掌握分析词义的方法,并学会运用这些方法去分析教材中没有安排的字词。故应学会在学习过程中随时归纳随时整理,如此才能达到学习古汉语的目的。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 1、了解传统文化,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学习古代汉语。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下片:“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讨论:如何
8、对待传统文化? 2、提高理解与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必须学习古代汉语。如敕勒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近人李叔同的握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3、欣赏与研究古代文学作品,必须学习古代汉语。如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夜归人,许多注者解释为“在夜间回家的人”。其实,“归”除了回归之外,还有“投宿、投奔”的意思。 4、掌握与提高中学语文的教学辅导能力,必须学习古代汉语。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1)理解古书注解的基本方法与注解体例,常用的注解术语; (2)掌握汉字的构造、形体演变、古今字、异体字和繁简字等知识,学会分析
9、一定数量常用汉字的基本构造和本义; (3)掌握古汉语词汇知识以及古今词义的异同,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4)掌握古汉语常用工具书的性质、编排方法和使用方法; (5)掌握古代汉语语法(句法和词法)知识及其特点,了解古代汉语常用的修辞格。 (6)学会给古书标点断句和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培养阅读和理解一般文言文的能力; (7)理解古代汉语语音知识及语音发展演变的主要规律,能够运用所学的古汉语音韵学知识解释古代有关的语言现象; 除此之外,学习古代汉语,还应了解一定古代诗歌尤其是近体诗的特点,培养欣赏阅读古诗文的兴趣和分析浅近诗歌格律的能力。怎样学习古汉语? 1、传统的方法识记 古人学习文言语言的方式方
10、法就是“死记硬背”。他们要经历十年寒窗之苦,硬背下大量的文言文,方能熟悉文言语言,运用文言语言写作。 讨论:如何评价古人“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 对于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我们不能一言否定之,要对其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死记硬背的合理性: 符合青少年儿童的智力特点:记忆力强,理解力弱。 符合青少年儿童学习的规律:先记忆,再理解。 死记硬背的劣根性: 易疲劳。效率低。易遗忘 2、现代的方法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现代人学习古代汉语的方法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所谓的感性认识就是要阅读文言作品,感受文言语言;所谓的理性认识就是学习古汉语的文字、词汇、语法等各种知识与理论,用这些知识与理论来深化对古代语言的
11、理解。 要有死记硬背的识记精神。要有联系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时间安排: 计划学时36课时,每周2学时。 讲授方法: 教学思路:以文选为纲,穿插通论。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 讲练结合。辅之以多媒体课件教学。三、结业方式: 平时学习成绩与结业考试成绩相结合,分别占总成绩的30%和70%。 教材和参考书教材和参考书(一)指定教材古代汉语(殷国光 赵彤 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二)文选、常识、常用词三结合古代汉语教材的内容由文选、常识及常用词三部分组成。文选古代汉语的语言材料常识学习古代汉语的知识和理论常用词古代词义材料以上三方面的内容,学习时不可偏废。阅读文选时,要掌握词的用法和特点,学习常识
12、理论,要结合文选,常用词的学习应当贯穿始终。(三)参考书目 古代汉语 王力 中华书局 2002 古代汉语 郭锡良 商务印书馆 1999 文字学概要 裘锡圭 商务印书馆 1998 中国文字学史 胡朴安 商务印书馆 1998 说文解字 许慎 中华书局 1999 同源字典 王力 商务印书馆 1999 中国文字学 唐兰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 汉语史稿 王力 中华书局 2000 古汉语虚词 杨伯峻 中华书局 2000 汉语语法史 王力 商务印书馆 2002 马氏文通 马建忠 商务印书馆 2000 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 杨伯峻 语文出版社 2001 音韵学教程 唐作藩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中国音韵
13、学史 张世禄 商务印书馆 1998 诗词格律 王力 中华书局 2000 中国训诂学史 胡朴安 商务印书馆 1998 训诂学 洪诚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4 古文标点例析 语文出版社 1998 古代汉语教程 张世禄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0 古代汉语通论 王宁等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古汉语词汇纲要 蒋绍愚 商务印书馆 2005 联绵字典 符定一 中华书局 1946 古汉语词义分析 洪成玉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5 古代汉语词义通论 高守纲 语文出版社 1994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王力等 商务印书馆 2005 中国文字之原始及其构造 将善国 上海商务印书馆 1930 说文解字通论 陆宗达
14、 北京出版社 1981 上古音手册 唐作藩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82 参考期刊: 中国语文古汉语研究语言教育与研究修辞学习方言修辞学习语文研究语言文字应用汉语学习语言研究 世界汉语教学 当代语言学 语文建设 第一单元 古书的注解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古书注解的种类、体例、内容及常见的术语。论语、礼记选讲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1、理解古书注解的基本方法与注解体例,常用的注解术语; 2、结合文本熟悉古注,并适当掌握古汉语常用词语及语法现象。 学习课时学习课时:4 课时通论一 古书的注解 一、古注的产生 时有古今,地有南北,人有雅俗,因而造成了语言文字上的隔阂。有了隔阂,就需要疏通,注释由此而兴起。
15、古书注解萌芽于先秦,兴盛于汉代。 二、古注的种类(萌芽于先秦,兴盛于西汉) 1、传:作为一种古注,最初主要是论述本事,或阐述经义。后来,传则重于对经文字句的解释,与“注”同。 2、笺:是标识(zh)的意思。其特点是对前人注释的阐明、补充、订正。以郑玄为毛诗作笺为代表。 3、章句:即离章辨句。特点是侧重句、章的串讲,阐发文意。以汉代王逸的楚辞章句、赵岐孟子章句为代表。 4、疏、正义 汉代的古注,后人又读不懂了,于是从六朝开始,古人又给注作注,这就是“疏”或“正义”。其特点是不仅注释经文,还要注解古注,因此往往是旁征博引,文字繁琐冗杂。如细分,“疏”属于私人注释,如唐代贾公彦的周礼疏;“正义”属于
16、官修,如唐孔颖达的毛诗正义。 5、集解:即汇集众说而解之。如魏时何晏的论 语集解。“集注”、“集释”等与“集解”性质相同。按:晋代杜预的春秋经传集解另有含义,是“集”经、传为一书而为之作“解”的意思,虽名“集解”,实为杜氏一家之言。6、音义:是兼释字音和字义的一种古注,以注音为主。其代表为唐代陆德明的毛诗音义、周易音义、尚书音义等(合称经典释文)。现在通行的十三经注疏中,除孟子外,其余十二部书的注音均采自经典释文。 三、古注的体例 古注的体例比较复杂。就毛诗正义而言,其中涉及到四种古注,即毛传、郑笺、孔疏和陆氏音义,总的编排原则是以历史先后为序。 古注的惯例,凡相同的字句,只在首次出现时出注。
17、 古注体例不一,侧重亦不同,有的侧重指出用典出处,如唐李善注文选;有的侧重考核史实,增补史料,如南朝裴松之为三国志作的注;有的侧重阐明哲学思想,如晋郭象注、唐成玄英疏的庄子;清仇兆鳌注杜诗,除注明出典之外,并划分段落,诠释大意,侧重分析鉴赏,等等。 无论读古书还是今天的书,我们都要切实关注书前的序言或凡例、叙例一类的文字,借以了解书的编排体例。 四、古注的内容 古注的内容十分丰富,与今人注释多以解释字词为主不同。充分利用古注,对我们阅读古书大有帮助。古注一般涉及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解释词义 2、串讲文意 3、分析句读 4、说明修辞表达方式 5、诠释典故成语 6、考证名物 7、校勘文字 8、
18、说明语法 9、标注字音 五、古注中常见的术语:古注术语很多,则其要者简介如下: 1、曰、为、谓之:常置于被释词语之前,略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叫做”。除了一般释义外,这些术语有时还用来分辨同义词。例如: 论语先进:“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朱熹注:“谷不熟曰饥,菜不熟曰馑。”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乎?”郑玄注:“大司徒云:同师曰朋,同志曰友。”(孔颖达论语正义) 楚辞离骚:“各兴心而嫉妒。”王逸注:“害贤为嫉,害色为妒。” 2、谓:常放在被释词语之前,意为“说的是”、“指的是”等。如: 荀子天论:“强本而节用。”杨倞(ling,求索,求; jng:强)注:“本 谓农桑。”楚辞离骚
19、:“恐美人之迟暮。”王逸注:“美人谓怀王也。” 3、犹:表示用近义词作注,或者是用引申义训释本义。意为“如同”、“等于说”。如: 孟子梁惠王上:“直不百步耳。”朱熹注:“直,犹但也。” 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杜预注:“间,犹与也。” 4、貌、之貌:表示性质或状态的术语,意为“的样子”。如: 庄子逍遥游:“夫列子御风而行,冷然善也。”郭象注:“冷然,轻妙之貌。” 楚辞九江涉江:“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王逸注:“崔嵬,高貌也。” 5、浑言、析言、统言、通言、散言、对言、散文、对文 6、辞(词):古人把虚词叫做 “辞”或“词”,在注解中使用这个术语,就是指明虚词。如:诗周
20、南汉广:“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毛传:“思,辞也。” 7、之言、之为言:声训术语。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进行训释,表示被训释词和训释词语源相同,意义相通,旨在探求事物得名的由来,这就是所谓的“声训”。如: 尔雅释训:“鬼之言归也。” 说文:“祓,除恶祭也。徐锴曰:按,祓,之为言拂也。” 说文:“禳,磔(zh古代的一种酷刑,把肢体分解;汉字的笔画,即捺n)禳祀厉殃也。徐锴曰:禳之为言攘也。” 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 所,而众星拱之。”朱熹注:“政之为言正也,所以正人之不正也;德之为言得也,得於心而不失也。”按:声训也可以不用专业术语,例如:释名:“日,实也。”“月,阙也。”“冬,终也
21、。”“土,吐也,能吐生万物也。”“山,产也,产生物也。” 三国志魏书文帝纪:“夫葬者也,藏也,欲人之不得见也。” 8、读为、读曰:说明通假字的术语。如: 庄子逍遥游:“而御六气之辩。”郭庆藩注:“辩读为变。” 汉书贾谊传:“天下无倍畔之心。”颜师古注:“倍读若背。” 9、读若、读如:表示注音的术语。如: 说文:“宄读若轨。” 吕氏春秋重己:“其为饮食酏(y)醴也,足以适味充虚而已矣。”高诱注:“酏读如诗虵虵硕言之虵。” 按:“读若”、“读如”这两个术语有时也用来表示通假字。 10、如字:用于注释多音多义字,依本音读叫作“如字”。 “本文”解释多义字时所用术语。 11、衍文、脱文:校勘术语。衍文
22、也叫“衍字”,简称“衍”,指古籍中因传抄、刻印而误加的文字。 脱文也叫“夺字”,简称“脱”,指古籍因传抄刻印而脱落的字。 六、古注的局限性 1、古人的注释不可避免地要打上封建社会的烙印。 2、古人对语言现象缺乏科学的理解,以至望文生训,牵强附会。 3、旁征博引,繁琐冗杂。 只有了解了古注的局限性,才能在使用古注时注意弃其糟粕,取其精华,才能使古注更好地为我们阅读古书服务。 论语礼记选讲 学习重点学习重点: 1、了解古注的体例、常用术语以及古注的内容特点。 2、掌握“习、说、三省、文献、乡、与、城、池、知、丧”等詞在文中的意義。 掌握相应的中国文化常识名字。 3、了解介词“为”、语气助词“也”、
23、“矣” 在古汉语中的用法。 掌握“之”、“志”的常见用法。 名词活用为动词的基本规律。 4、学会给古文作标点,并熟练地翻译语段。 5、背诵一定的论语章节。 学习难点学习难点:词的本意与引申义;介词、语气助词在古汉语中的使用。 学习时数学习时数:3课时。曾子曰:“吾日三(cn)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按:学而是篇名。论语本来没有篇名,后人摘取每篇第一句的两个字作为篇名。 1、曾子:名参。字子舆,孔子的弟子。中国文化常识:古人的名与字,其意义往往相应,如屈原离骚说:“皇览揆余初度兮,肇赐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屈原名平字原,正则即公正而有法则,隐括“平
24、”字之义。灵:美,善。均:公平,隐括“原”字之义。 “参”与“輿”意义应有一定的联系。曾参之“参”盖“驂”之借字,“驂”为拉车之马,其义与“輿”有关。教材注音为shn,实际应读为cn。王引之经 义述闻春秋名字解诂:“鲁曾参字子輿,参读驂。名参字子輿者,驾马所以引车也。”故曾参之“参”,其音当读为“驂”。孟轲字子輿,可证“轲”与“輿”与车相关。 2、日:每天。 三省,邢昺疏云:“吾每日三自省察己身。”此以“三”为“三次”之意。朱熹孟子集注注云:“曾子以此三者日省其身。”此以“三”为下文“为人谋而不忠”等三者。杨伯峻孟子译注则以“三”为“多次”之意。其实这里的“三”当通“参(cn)”,即检验,省(
25、xng) :检查。“参省”当为复语。 按,省:“视也,从眉省,从屮(ch)”本义视,视察,察看。礼记月令:“命有司省囹圄。”引申为看望父母,探望尊長。礼记曲礼上:“皆定而晨省。”(皆定:伺侯父母安睡),归省,则专指探望父母。引检查,反省。本文。 3、为(wi):介词。谋:策划,考虑,这里指考虑事情。四书集注:“尽己之谓忠,以实之谓信。” 语法知识:古代汉语中,介词的位置基本上是固定的,如:由、从、因、与、为等只出现在述谓中心语之前;在、乎等只出现在述谓中心语之后;只有少数介词,如以、于、於、自等,既可出现在述谓中心语之前,也可出现在述谓中心语之后。 4、传(chun):“谓受之于师。” 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汉语 复习 中文 专业 文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