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专升本复习2011.pdf
《社会学概论专升本复习201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学概论专升本复习2011.pdf(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一、总论总论一、社会学的涵义、对象一、社会学的涵义、对象P3P3、4 4社会学是研究社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条件与机制的具体的综合性的科学。对象: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二、社会学的内容二、社会学的内容 P15-18P15-181.社会运行微观分析和宏观分析的内容微观:人的社会化;社会角色;社会互动社会角色;社会互动;基本群体;家庭、婚姻与性宏观:社会组织;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社会规范与社会设置、社区; 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等。化等。2.社会运行的问题与对策分析的内容社会问题、社会越轨、社会控制社会控制、社会政策、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等3.社会运行研究手段的内容社
2、会学调查社会学调查、现代社会学学调查、社会指标、社会指标体系4.分科社会学的内容教育社会学、政治社会学、人口社会学、劳动社会学劳动社会学等三、社会学的性质与特征三、社会学的性质与特征 P20-22P20-22社会学是一门实证性的社会科学。特征:整体性、综合性综合性、广泛性、应用性、多样性、开放性多样性、开放性、敏感性、阶级性、国度性、 宏宏观性观性、实践性、科学性。四、社会学的功能四、社会学的功能 22-2322-231.社会学的认识功能或认识意义第一, 向人们提供科学的社会知识提供科学的社会知识,告诉人们社会现象是什么(描述) 、为什么(解释) 、将来怎样变化(预测)第二, 社会学不仅提供现
3、成的社会知识,而且通过提供社会学的视角视角、社会学的方法方法,帮助人们获得新的社会知识2.社会学的实践功能或实践意义第一, 帮助人们在维护和改善现存的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社会制度,使自己的社会行动社会行动更加合理,更加符合规律性第二, 社会学以自己的研究成果,对科学地管理社会制度科学地管理社会制度和制定正确的社会政策制定正确的社会政策提供有根有根据的据的、经过论证的实际实际建议。3.规范性功能:让人们必须。 。 。规范的生活。 。 。 。五、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五、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1.社会学与历史唯物论的关系: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2.社会学与单科性社会科
4、学的关系:特殊与个别的关系。社会学研究的涉及整个社会系统, 系统与各个子系统, 以及各子系统、 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而单科性社会科学则只涉及各有关子系统内部的规律,不具有社会学那样的综合性。3.社会学与其他综合性社会科学的关系:特殊与特殊的关系。4.社会学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互相补充、互相促进极为复杂的问题,2 种意见:一种认为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或 政治科学政治科学;一种认为科学社会主义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二、二、社会社会一、一、 社会的概念社会的概念 P52P52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 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
5、的人们的有机总体。西方对社会的解释有 2 大派别的:一、社会唯实派认为社会不仅仅是个人之集合,它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东西,是真实存在的实体。代表人物:齐美尔、迪尔克姆二、社会唯名派认为社会是代表具有同样特征的许多人的名称, 是空名,而非实体,真实存在的只是个人。代表人物:吉丁斯、塔尔德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一、社会是人们的联系或关系,是人们互相交往的产物,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二、人们之间的最基本的、 决定其他一切的关系是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是社会的基础和本质。二、二、 考察社会的几种角度考察社会的几种角度 P59-63P59-631.宏观社会与微观社会的角度宏观社会指社会的整体结构,是较大范围的社
6、会关系,如人口结构、民族结构、阶级结构、职业结构等。微观社会指社会的个体结构,即表现日常生活中人际互动的模式。社会学对微观社会的考察着重于社会中个人之间的差别与特性, 即每个别人的态度、 性别等都受到个人的心理支配,因而有着区别与他人的个别原因。2.个人关系、群体关系和社会制度的角度社会关系的水平和层次上分为。个人关系,指日常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直接联系或互动。群体关系,指在社会的群体或组织的层次上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社会制度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及与之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4. 血缘、地缘和业缘的角度联系人际关系的纽带上分为。血缘关系是指以血统的或生理的联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7、。地缘关系是指人类社会的区位结构关系或空间与地理位置的关系。业缘关系是指以人们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复杂的社会关系。三、三、 社会的功能社会的功能 P54P541. 整合的功能指社会将无数单个的人组织起来,形成一股合力, 调整种种矛盾、冲突与对立,并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维护统一的局面。2. 交流的功能社会创造了语言、文字、符号等人类交往的工具,使个人之间、家庭之间、群体之间、国家之间的交往成为可能。3. 导向的功能社会有一整套行为规范, 用以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社会秩序,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规定和指规定和指导人们的思想、行为的方向。4. 继承和发展的功能人类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通过社会
8、而得以累积和发展。三、文化三、文化一、文化的概念及特性一、文化的概念及特性 P67P67文化是与自然现象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全部成果, 它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与非物质的东西。特性:1.文化具有超生理性和超个人性超生理性指文化不能通过生理遗传;超个人性指形成文化的力量却不在个人超个人性指形成文化的力量却不在个人。2.文化的复合性任何一种文化现象文化现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由多种文化要素多种文化要素复合在一起的。例如:电视、电影、宗教3.文化的象征性文化的象征性指文化现象文化现象总是具有具有广泛的意义, 文化的意义要远远超出文化现象所直接表现的那个窄小的范围。白旗、白色象征丧
9、事、黑帮、黑市等4.文化的传递性传递性,指文化一经产生就要被他人模仿、效法、利用。两个方面:纵向传递指人类将文化一代一代的传下去,又称社会化横向传递指文化在不同地域、民族之间的传播。例如:咖啡来自非洲、啤酒来自古埃及55.5. 文化的变迁性与文化堕距文化的变迁性与文化堕距文化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时刻处于变化之中。而是时刻处于变化之中。文化堕距是指文化的各部分变迁的速度不一样, 有的快, 有的慢, 造成各部分之间的不平衡、差距、错位,所造成的社会问题造成的社会问题。二、二、 文化的本质与区分文化的本质与区分 69-7469-741.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指物质世界中,一切经过人的加工、体现
10、了人的思想的东西。非物质文化又称精神文化,指制度、规范、观念等。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在使用上是有差异的, 物质文化因自然规律的作用, 在使用过程中不断被消耗,非物质文化却可以反复使用而不耗损。2.主文化与亚文化主文化指在社会占主导地位的,为社会上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亚文化指仅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社会群体特有的文化。 亚文化一般并不与亚文化一般并不与主文化相抵触。主文化相抵触。亚文化分为:民族亚文化、职业亚文化、越轨亚文化、3.主文化与反文化主文化指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对现存社会秩序起着维护、支持作用的文化。反文化是一种特殊特殊的亚文化,是对现存秩序的背离和否定,是对现存主文化的抵
11、制抵制和对抗。(反文化不一定都是坏东西)4.评比性文化与非评比性文化评比性文化是指有好有坏、高下之分,即在两种文化的比较中,可以评出优劣。非评比性文化又称中性文化,是指文化比较中没有明显的优劣、高下之分的文化。中性文化多与人们的行为方式、习惯、习俗相联系,如:庆典方式、禁忌、姿态等。由于中性文化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因而它是任何一个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在社会中发挥着重要功能。三、三、 文化的结构文化的结构 71-7271-72(一)文化特质、文化丛与文化模式(一)文化特质、文化丛与文化模式1.文化特质文化特质是组成文化的基本要素或最小单位。一个社会的 文化内容文化内容就是各种
12、文化特质的总和。文化特质可以表现为物质文化的形式和非物质文化的形式。 文化质的特点是,每种特质都可以独自组成一个单位,不会与其他特质相混淆。2.文化丛文化丛又称文化特质丛, 指因功能上相互联系而组合成的一组文化特质。 它往往与人们的某种特定活动有关,而且往往是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特殊结合。3.文化模式文化模式就是一个社会中所有文化内容组合在一起的特殊形式和结构。文化模式的研究中分特殊文化模式和普遍文化模式。 特殊文化模式是指不同民族、 国家、地区、社会群体的多样文化结构与文化内容。普遍文化模式,指各种文化模式虽各具特点,但是就其基本结构看却有着共同的东西。9 个方面:语言、物质特质、艺术、科
13、学、习俗、家庭与社会制度、财产的占有方式与交易方式、政府、战争(二)文化中心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二)文化中心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文化中心主义又称种族中心主义, 指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常有一种倾向, 常易于将自己的生活方式、信仰、价值观、行为规范看成是最好的,是优于其他人的。文化中心主义将本民族、本群体的文化模式当做中心和标准, 以此衡量和评价其他文化, 常常敌视和怀疑敌视和怀疑为自己所不熟悉的文化模式。文化相对主义认为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是不能评价和比较的, 因为如果从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所赖以生存的环境看, 每一种文化模式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它们之间没有优劣之分。两者都以极端的立场看待文化模式,
14、 它们有未免有失偏颇, 两者都有明显的形而上学倾向。(三)文化震惊与文化边际(三)文化震惊与文化边际1.文化震惊指生活在某一种文化中的人, 当他初次接触到另一种文化模式时所产生的思想思想上的混乱与心心理理上的压力。文化震惊不仅发生在民族之间,在不同的社会群体群体之间、地区地区之间也会发生。文化震惊是一种客观现象,并没有善恶之分。2.文化边际指文化的边缘地带,或两种文化的交界地带。一种文化的中心地带,往往位于该文化的的起源地与附近, 往往具有比较稳定的、最能代表本文化的文化特征。 该文化的力量在中心地带最强, 因而它接受外来文化或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较少、较弱,然而在文化模式的边缘地带, 本民族的特
15、征大大减弱, 外来文化的影响中心文化增强, 边际文化也常出现两种以上文化的混合。四、文化的功能四、文化的功能 74-7674-76 共共 74-7674-761.2.3.4. 4.文化是社会或或民族分野的标志文化使社会有了系统的行为规范文化使社会团结有了重要的基础文化塑造了社会的人文化塑造了社会的人四、社会化四、社会化一、一、 社会化的概念及意义社会化的概念及意义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的过程。意义:第一, 社会化是社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培
16、养、塑造自己的社会成员的过程。没有经过社会化的人就没有社会,没有那些具备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人,社会就不可能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第二, 文化具有完善个体人格、维系社会共同体维系社会共同体、推动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功能,文化的统一和延续统一和延续是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重要条件。 而文化的统一和延续统一和延续是通过社会化来实现的,离开社会化,就谈不上社会团结和社会进步社会团结和社会进步。社会化概念的历史发展社会化概念的历史发展广义社会化研究新的发展:1.强调研究具有社会意义的问题2.扩大“个体”概念的内涵三种理解角度:1.文化角度:社会化被看做是一个文化传递和延续的过程
17、社会化的是指是社会文化的内化2.人格发展的角度:社会化被视为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社会人就是经由社会化过程而形成有个性的人3.社会结构的角度:社会化的本质就是角色承担角色承担,社会化的过程就是角色学习角色学习的过程。二、二、 社会化的类型社会化的类型1. 初始社会化发生在儿童时期,是整个社会化过程的基础基础任务:向儿童传授语言和其他认知本领2.预期社会化发生在青年时期学习将来要扮演的角色(上学时期)3.发展社会化成年人为了适应新的形势适应新的形势提出的角色要求而进行的学习过程4.逆向社会化正向社会化:长辈将社会规范和文化知识传授给晚辈逆向社会化:晚辈传授知识和规范知识和规范给长辈5.再
18、社会化全面放弃原已学得的价值标准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重新确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再社会化与发展社会化的不同:第一, 发展社会化着眼于人的完善人的完善,再社会化着眼于人的改造人的改造第二,第二, 再社会化的形式比发展社会化要剧烈。再社会化的形式比发展社会化要剧烈。再社会化虽着眼于人的改造,但它并不一定是负面的和强制性的。三、三、 社会化的条件社会化的条件 86-8886-88、主体、主体 88-9088-90、内容、内容 100100社会化的生物基础:社会化的生物基础: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较长的依赖生活期较长的依赖生活期简述个人社会化的必要条件。(1)遗传因素。(2)环境因素。 (
19、3)生活实践。社会化的社会主体:社会化的社会主体:家庭、学校、同龄群体、工作单位、大众传播媒介社会化的内容:社会化的内容:1. 政治社会化个体通过接触和学习某种政治文化、培养政治立场和政治参与能力的过程。2. 道德社会化指社会成员通过社会互动学习到的规范,内化道德价值道德价值,培养道德情操的过程。皮尔杰儿童到的意识的发展:他律阶段、自律阶段3. 性别、角色社会化4. 再社会化四、社会化的过程和机制:四、社会化的过程和机制:一、若干理论(一)自我意识和人格发展理论(一)自我意识和人格发展理论1. 库利的“镜中我”理论通过观察别人对自己行为的反应而形成形成的自我概念称为“镜中我”,即每个人的“自我
20、”观念其实是他人这面“镜子”的反射。将自我意识分为三个阶段:(1)我们设想自己在他人面前的行为方式(2)在作出行为之后,我们设想或理解他人对自己行为的评价(3)我们根据自己对他人的评价的想象来评价自己的行为,并据此作出下一步反应2. 米德的“角色扮演”理论米德将“自我”分为“主我主我”和“客我”。主我是自发的、能动的,为自我和人格发展提供动力;客我是内化了的社会要求和期待,是社会互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社会互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主我与客我是互相建构的。自我发展过程就是主我与客我之间的一个连续不断的互动过程过程。米德认为,社会化的实质是“角色扮演”,即学会理解他人对于角色的期待,并按照这
21、种期待从事角色行为的能力。米德认为社会化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模仿阶段模仿阶段、嬉戏阶段、博弈阶段3.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受“无意识”驱动的。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受“无意识”驱动的。弗洛伊德将人格分为三个部分:本我、自我、超我本我是人格中最原始、最隐秘的部分,是人类基本的需求和冲动,遵循快乐原则自我是在本我、超我中起调节作用,遵循现实原则超我服从社会的道德要求,处于管制地位,对人格的其他部分进行审查和监控,遵循完美原则4. 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将社会化过程分为八个阶段:(1)信任与不信任婴儿时期(2)自主与羞怯、怀疑幼儿时期(3)主动与内疚学
22、前时期(4)勤奋勤奋与自卑感学龄时起(5 5)认同与角色混淆认同与角色混淆青少年期青少年期(6)亲密与孤独感青年期或成年早期(7)关注后代与关注自我中年期或成年期(8)完善与绝望成熟期或老年期(二)生命历程理论生命历程理论基本思想是将个体的生命历程看做是更大的社会力量和社会结构的产物。基本分析范式是将个体的生命历程理解为一个由多个生命事件构成的序列构成的序列。生命历程理论在考察宏观的社会结构与个体的生命历程之间的关系时,四个要点:生命发生的时间和空间、生命的相关性、生命的时间安排、人的能动性二、二、社会化的生命周期社会化的生命周期1.儿童期社会化主要是初始社会化,是整个社会化的基础2.青年期社
23、会化主要问题是“自我认同”,开始思考“我是谁”、“我将何处去”等重大人生问题。预期社会化3.成年期社会化主要是初始社会化基础上的发展社会化或继续社会化。4.老年期社会化的主要问题是身体机能、社会地位和声望的下降,疾病和死亡。三、三、社会化过程中的问题社会化过程中的问题1.早期社会化的困境早期社会化的困境在于儿童和青少年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还不成熟,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主要是以模仿的形式接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对新奇的东西感受特别强烈。在这种情况下,要保证社会化的顺利进行,社会就必须提供相对稳定和统一的社会规范社会规范和价值标准价值标准,提供令人敬佩和信服的社会权威形象社会权威形象。难以满足这一要
24、求,从而给儿童和青少年的社会化造成不良影响。2.社会化的偏差和失败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无效的文化传递、使人处于不理地位的社会化。无效的文化传递是指上一代的文化知识和规范因故未能有效地传递给下一代。 显著后果是造成反社会的人格。3.代差是指社会的不同时代之间在价值观乃和行为选择方面出现的差异、隔阂,甚至冲突。对于代差没有正确认识,不有意地加以调适,会造成亲子之间、家庭成员之间、时代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引发种种社会问题。1.1.什么是基本社会化?其任务是什么?什么是基本社会化?其任务是什么?基本社会化就是“生物人”通过社会文化教化,获得人的社会性,获得社会生活资格的过程。其任务可以简括为两个方面:(
25、1)生理性成熟,即通过人化的生理发育过程,形成完善健全的身心基础。(2)社会性成熟,即通过社会文化的教化与自我内化,成为具有独特个性行为能力的社会成员。2.2.如何理解社会化的内涵?如何理解社会化的内涵?社会化是社会对个人的文化教化和个人对社会主动选择与能动调适的统一过程, 社会化的内涵可从三个方面理解:(1)从时间方面理解,即个人社会化涉及人生发展的全过程。(2)从内容方面理解, 个人社会化关注到个人作为社会一员所应具有的全部文化遗产。(3)从关系方面理解, 个人社会化注重个人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以及个人社会化的结果。五、社会角色五、社会角色一、社会角色的概念一、社会角色的概念 107107 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学 概论 复习 201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