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理综第十五次考试试题(PDF)答案.pdf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理综第十五次考试试题(PDF)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理综第十五次考试试题(PDF)答案.pdf(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物理答案物理答案222.【答案】(1)AB ;(2);(3)偏大(3)在计算过程中,认为滑轮与绳子间没有摩擦力,重物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全部转化为重物落地的动能和木块克服摩擦力做功,而实际滑轮与轴间存在摩擦,计算过程中没有减去克服滑轮与轴间摩擦力做功这部分,因此导致测量的动摩擦因数与实际动摩擦因数偏大。23.324.(12 分) (1)对整体用牛顿第二定律:1(Mm)g(Mm)a1得:a11m/s2(1 分)设木板 B 端与挡板碰前速度为 v,由运动学公式v2v022a1(xL)(1 分)碰后对木块,由牛顿第二定律:2mgma2得:a25m/s2(1 分)对木板:2mg1(Mm)gMa3得:a3
2、4m/s2(2 分)由题意:碰后 t 秒共速,由速度公式 va2tva3t(5)得:t92v(1 分)由 vt 图像可知:木块与木板的相对位移:L212vt92v2(6) (1 分)由以上可得:L18m,v9m/st2s(1 分)(2)共速后速度 v共va2t1m/s方向向左(7) (1 分)因1NC,即 ZYX,故 A 项错误;B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小,半径越大,所以简单离子半径 N3-O2-Mg2+,故 B 项错误;CMgO 熔点高,工业上常通过电解氯化镁制得单质镁。D非金属性越强,简单气态氢化物越稳定,所以 CH4H2O,故 D 正确;11.【答案】C
3、【详解】A将甲中左侧过量锌粒转移到右侧盛有的一定体积食醋溶液中,测定乙中产生气体体积,可测定酷酸浓度,故 A 项正确;B将甲中右侧过量稀硫酸转移到左侧一定质量的粗锌中,测定己中产生气体体积,可测定粗锌的纯度,B 项正确;C碳酸钠溶于水的过程中包含溶解和水解,水解微弱、吸收热量少,溶解放热,且放出热量大于吸收的热量,故 C 项错误;D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放热并产生氧气,恢复至室温后,可根据己中两侧液面高低判断是否有气体产生,故 D 项正确;【点睛】利用该法测量气体体积时要注意使水准管和量气筒里液面高度保持一致。12.【答案】B【详解】A电池放电时,A 电极锌单质被氧化成为锌离子,所以 A 为负极,所
4、以电路中电流方向为BbaAB,故 A 错误;B放电时 A 去产生 Zn2+,为负极,所以 C 区 Cl-应移向 A 区,故 M 为阴离子交换膜,B区 I2转化为 I-,为正极,所以 C 区 K+应移向 B 区,故 N 为阳离子交换膜,故 B 正确;C充电时 B 电极应与外接电源的正极相连,则 B 电极应于铅蓄电池中的 PbO2电极相连,故 C 项错误;D充电时 Cl-从 A 区移向 C 区、K+从 B区移向C区, 所以C区增加的离子数为2NA时, 电路中有1mol电子通过, A极的电极反应为Zn2+2e-=Zn, 生成0.5molZn,所以 A 极增重 32.5g,故 D 错误;13.【答案】
5、C【解析】a 点时,只有 AgNO3溶液,由 pAg 可求出 c(AgNO3);c 点时 pAg=6,则 c(Ag+)=10-6mol/L,可近似认为 Ag+不存在,则此时 Ag+与 SCN-刚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呈中性,由此可求出 V1;d 点时,KSCN 过量,SCN-水解而使溶液显碱性。【详解】A. a 点时,只有 AgNO3溶液,由 pAg=1,可求出 c(AgNO3)=0.1mol/L,A 正确;B. c 点9时, Ag+与 SCN-刚好完全反应, 20.00mL0.1mol/L= V10.1mol/L,从而求出 V1= 20.00mL, B 正确; C. c 点时, Ag+与 SC
6、N-刚好完全反应,水的电离不受影响,d 点时,KSCN 过量,SCN-水解而使水的电离程度增大,则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cd, C错误; D. 若V3=60mL, c(SCN-)=0.1mol/L 60mL-0.1mol/L 20mL80mL=0.05mol/L, 则c(Ag+)=12100.05=210-11mol/L,反应后溶液中的 pAg=-lgc(Ag+)=11-lg2,D 正确;26(16 分)I(1) 反应中硫酸过量, 在浓缩过程中, 稀硫酸变浓, 浓硫酸的吸水性使 CuSO45H2O 失去结晶水变为 CuSO4(2分)(2)Cu+H2O2+H2SO4CuSO4+2H2O(2 分)(
7、3)减压(1 分)水(H2O)(1 分)(1)2Cu2+2NH3H2O+SO42-=Cu2(OH)2SO4+2NH4+(2 分)(2)加入乙醇或醇析(1 分)Cu(NH3)4SO4H2O 晶体难溶于乙醇,能溶于水(2 分). (1)平衡气压,防止堵塞和倒吸(1 分)(2) 41215 10mol246g/mol4gVVm 100%或-1121.23 10(V -V )100%4m(2 分) (3)AB(2 分)【详解】 I (1) 得到的为硫酸铜和硫酸溶液,浓缩时,硫酸变浓,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使CuSO45H2O失去结晶水变为CuSO4,可使固体变为白色;(2) Cu 在 H2O2作用下与稀硫
8、酸反应生成硫酸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H2O2+H2SO4CuSO4+2H2O;(3) 过氧化氢受热易分解,故采用减压蒸馏的方式,则 B 处增加一个减压设备,馏出物为 H2O;II(1)浅蓝色沉淀的成分为 Cu2(OH)2S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u2+2NH3H2O+SO42-=Cu2(OH)2SO4+2NH4+;(2) 由题中信息,Cu(NH3)4SO4H2O 晶体难溶于乙醇,可溶于水,故加入乙醇(或醇析)可从深蓝色溶液中析出深蓝色晶体;. (1) 装置中长导管可起到平衡气压,防止堵塞和倒吸;(2)与氨气反应的 n(HCl)=103V1L0.500molL10.500molL
9、1103V2L=5104(V1V2)mol,根据 NH3HCl 可知,n(NH3)=n(HCl)=5104(V1V2)mol,则 nCu(NH3)4SO4H2O=14n(NH3)=145104(V1V2)mol,样品中产品纯度的表达式为: 41215 10mol246g/mol4gVVm 100%=-1121.23 10(V -V )4m100%;(3) A滴定时未用 NaOH 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浓度偏低,则 V2偏大,氨含量偏低,故 A 正确;B滴定过程中选用酚酞作指示剂,滴定终点时溶液呈碱性,消耗 NaOH 溶液体积偏大,测定的氨含量偏低,故 B 正确;C读数时,滴定前平视,滴定后俯视,
10、导致 V2偏小,则含量偏高,故 C 错误;D取下接收瓶前,未用蒸馏水冲洗插入接收瓶中的导管外壁,导致盐酸偏少,需要的氢氧化钠偏少,则 V2偏小,含量偏高,故 D 错误;E由于操作不规范,滴定前无10气泡,滴定后滴定管中产生气泡,导致消耗氢氧化钠溶液体积 V2偏小,测定的氨含量偏高,故 E 错误;27(13 分)(1)A(1 分)(2)Li2OAl2O34SiO2(1 分)将矿石细磨(搅拌、升高温度或其他合理答案)(1 分)4.7 (2 分)Mg(OH)2、CaCO3(2 分)Na2CO3(或其他合理答案) (1 分)净化(1 分) 6Li2CO3+4Co3O4+O212LiCoO2+6CO2(
11、2 分)(3)0.02mol/L(2 分)【解析】(1)焰色反应常用来检测金属元素,高中要求学生记住钠元素的焰色为黄色,钾元素的焰色为紫色,利用排除法可以选择出锂元素的焰色为紫红色。(2)硅酸盐改写成氧化物形式的方法如下:a.氧化物的书写顺序:活泼金属氧化物较活泼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水,不同氧化物间以“”隔开。b.各元素的化合价保持不变,且满足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各元素原子个数比符合原来的组成。C当计量数配置出现分数时应化为整数。锂辉石的主要成分为 LiAlSi2O6,根据方法,其氧化物的形式为Li2OAl2O34SiO2。流程题目中为提高原料酸浸效率,一般采用的方法有:减小原料粒径(或粉碎)、适
12、当增加酸溶液浓度、适当升高温度、搅拌、多次浸取等。本题中为“酸化焙烧”,硫酸的浓度已经最大,因此合理的措施为将矿石细磨、搅拌、升高温度等。根据柱状图分析可知, Al(OH)3的 Ksp大于 Fe(OH)3的, 那么使 Al3完全沉淀 pH 大于 Fe3的, Al(OH)3的 Ksp=110-33,c(OH-)=3333351 10()1 10spkc Almol/L=110-9.3molL-1,c(H)=110-4.7molL-1,pH=4.7,即 pH 至少为 4.7。“净化”步骤是尽最大可能除去杂质离子,如 Mg2、Ca2等,结合加入物质 Ca(OH)2、Na2CO3,可以推出“滤渣 2”
13、的主要成分为 Mg(OH)2、CaCO3。根据“沉锂”后形成 Li2CO3固体,以及大量生产的价格问题,该过程中加入的沉淀剂最佳答案为 Na2CO3溶液;该过程所获得的“母液”中仍含有大量的 Li+,需要从中 2 次提取,应回到“净化”步骤中循环利用。Li2CO3与 Co3O4在敝口容器中反应生成 LiCoO2时 Co 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因此推断空气中 O2参与反应氧化 Co 元素,化学方程式为 6Li2CO3+4Co3O4+O212LiCoO2+6CO2。(3)根据题意可知,当电路中通过 0.4mol 电子的电量时,阴阳两极都产生 0.14mol 的气体,阴极产生的气体为 H2,阳极产生的
14、气体为 Cl2和 O2,生成 0.14molH2转移电子为 0.14mol2=0.28mol,所以阴极析出 Cu 的物质的量=0.06mol令阳极气体中 Cl2、O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xmol、ymol,根据转移的电子数和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则:x+y=0.14;2x+4y=0.4,解得 x=0.08,y=0.06,所以整个电解过程分为三段:第一阶段,氯离子、铜离子放电,阳极产生 0.06molCl2,阴极产生 0.06molCu,此时溶液的 pH 变化不大;第二阶段,氯离子、水放电,阳极产生 0.02molCl2,阴极产生 0.02molH2,此时溶液中产生 0.04molOH-,溶液的 p
15、H 增大;第三阶段,电解11水生成氢气与氧气,阳极产生 0.06molO2,阴极产生 0.12molH2,此时溶液中 OH-浓度基本不变;所以溶液中c(OH-)=0.02mol/L,故答案为:0.02mol/L。28.(14 分) (1)(2 分) 加入催化剂(2 分)0(2 分)(2)0.2 (2 分)2752p(2 分)(3)(各 2 分)【详解】(1)根据 PV=nRT,此反应 V 一定,正反应 n 在减小,图像显示压强在增大,确定温度在升高,所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H0;根据图像分析发现 b 线相对于 a 线不同点只是速率加快,达到平衡时间缩短,确定改变的条件是催化剂;列三段式:CO2(
16、g)+ 2H2(g)C(s)+2H2O(g)c(初) 240cx2x2xc(平)2-x4-2x2x(2-x+4-2x+2x)/(2+4)=5/6x=1K=2221 2=1,lgK=lg1=0(2)根据表格列出各物质物质的量变化:CO2(g)+3H2(g)CH3OH (g)+H2O(g)H10n 0.3-n 0.3-n0.3-n0.3-n平衡时各物质的量为:CO2(g):0.5-n-0.3+n=0.2molH2(g):0.9-3n-0.3+n=0.6-2nCH3OH (g):nH2O(g):0.3CO(g):0.3-n根据 T、V 一定时,压强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计算 n0.50.90.20.6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省 南阳市 第一 中学 2020 届高三理综 第十 五次 考试 试题 PDF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