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创新能力(共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增强创新能力(共8页).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增强创新能力,应对“入世”挑战加入“WTO”与电力土建技术发展Enhancement of Innovative Capability, Facing the Challenges after the WTO Entry- Entering into WTO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ivil technology in power industry-张珩生 马 申 翟荣民(国电华北电力设计院工程有限公司,北京)摘 要:明确提出加入WTO以后,国内电力基建企业迎来的机遇和挑战,电力设计和施工企业在专业技术上面临的新情况。总结电力工程的主厂房结构体
2、系、冷却水塔、动力烟囱、汽轮发电机基础和地基处理等工程技术进展,分析对比与国外跨国公司之间的技术优势和差距。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出发,讨论各项专有技术可以学习模仿、跟进革新和独立创新的课题,展示电力土建技术可研究创新的广阔空间。关键词:标准 创新 结构 专利 技术壁垒Abstract: This article clearly indicates the chances and challenges in the power industry faced by the domestic capital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and describes the ne
3、w situations of professional technologies in power design and for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On the basis of the summarizations of the power engineering technological progresses in main plant structure system, cooling water tower, stack, steam turbine generator foundation and foundation treatment, th
4、e article analyzes and compares the advantages and gaps between domestic and transnational companies, discusses the topics on imitation, follow-up innovation and independent breakthrough of various know-how technologies from the viewpoint of enhancement of key competitiveness, and shows the vast are
5、as for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on power civil technologies.Key words: standard; innovation; structure; patent; technical barrier我国加入“WTO”组织,全方位,多层次,多领域对外开放的格局正在形成,电力土建企业的技术发展也不例外。国内有规模的电力设计院和电力建设公司正在发扬团队精神,思考电力土建专业技术发展和加入“WTO”以后面临的新情况,研究我们电力土建行业如何巩固和发展现有的市场。一,加入“WTO”以后,我们电力建设战线迎来了什么机遇和挑战?迎来的机遇主要在于:土
6、建工程技术融入国际市场,将为我们提供近距离学习、模仿,跟进革新的环境,有机会把国外先进企业在体制、机制、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学到手,认真学习和充分借鉴会使我们电力建设增强企业活力,提高创新竞争力。我们遇到的挑战可以归纳以下两点;1、我们电力建设企业的饱和度已经很高,一般公司的任务仅仅达到生产能力的50%左右,某些地区达到70%以上已经是很幸运的了。设计咨询能力相对也过剩很多。加入“WTO”以后,预示着向外国资本和跨国公司开放更多的投资领域和市场,不管我们情愿不情愿,都必须让出一些市场份额给他们。2、外资企业的准入,他们会从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概念出发,用国际通用标准及FIDIC条款来制约和规划
7、我们的市场,以达到他们进入和拓宽中国基建市场的目的。来自国外公司的竞争,对每个电力设计院和电建公司在企业管理和人才资源占有方面将发起不同程度的冲击。他们的竞争对我们的压力确实很残酷,近几年一些合资企业在人才方面挖我们国企的墙角已经使不少企业尝到了苦头。作为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土建专委会在这里更有优势的是引导我们的企业着重讨论和研究技术创新方面的应对措施,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增加企业市场竞争优势。应对“入世”挑战,成为我们电力建设系统职工刻不容缓的研究课题。二、电力土建技术创新的空间贸易技术壁垒的核心是国家、行业及企业的技术标准,一个国家没有自己完备的技术标准体系就等于一座不设防或没有海关的城
8、市,一个企业不能与相应的国际标准接轨就等于没有进入世界市场的通行证。形成技术标准的基础是有效的各种专利技术和创新成果,企业根据自身的技术水平和资源条件建立适当的创新开发战略,在新技术利用,技术革新和技术创造各方面成果垒垒,才有基础精化出专利技术注册。电力土建技术创新空间有多大?我们电力建设系统是技术密集型行业,牵扯的技术领域很广,在学习模仿,跟进革新和先导创造几个方面都可施展才干取得成果,每个细小的工艺都可以反映出高新技术,每项生产需求都蕴藏着科技进步的活力,技术创新可以说无穷无尽。这里仍就火力发电厂建设中土建工程的一些专项技术来看一看。 技术壁垒 保护/扩展市场 技术标准(企业标准/行业标准
9、) 注册专利技术 工艺/技术创新成果1、火力发电厂主厂房结构形式和体系主厂房是火力发电厂核心工程,目前主要采用钢筋混凝土,钢 混凝土组合结构和钢结构三种结构形式。过去对于小型机组我们通常选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形式比较多。随着发电厂单机容量的增加,各种重要的设备、管道、电缆和仪表控制系统布置的十分密集和复杂,主厂房不仅受力工况复杂、荷重大,而且空间结构跨度大、结构自重大,主厂房结构的施工安装工作很多情况下直接影响发电工程建设的总进度,选用钢结构厂房越来越多。二台660MW发电机组的主厂房钢结构用钢量约10000t左右,一台1900t/h锅炉刚架用钢量1700t左右,工程量大、基建投资也比较大。什么情
10、况下采用钢结构厂房适宜?每个工程在初步设计时都会讨论研究很长时间,但仍然拿不准。1996年华北电力设计院在天津蓟县盘山电厂期(2600MW)扩建工程中主厂房采用钢筋混凝土厂房。但盘山电厂期(2500MW)是俄罗斯进口设备,主厂房全部采用钢结构厂房。目前国内600MW发电机组,如果是国外进口设备主厂房基本都采用钢结构厂房。我们在国外考察也发现,在欧美一般发达国家,200MW以上发电机组的厂房几乎也都是钢结构厂房,看来不是没有道理的。过去我们在主厂房结构形式讨论时,通常概念是对两种结构形式的直接材料费、加工费和安装费的比较,有人曾提出每台600MW机组的钢结构厂房比钢筋混凝土厂房贵2000万元人民
11、币,虽然一直没有详细经济技术对比材料,但在工程审查中以此优先推荐钢筋混凝土结构。实际上,我国目前建筑钢材的产量和品种方面已有很大增长,钢材价格也相对平稳和下降,对于300MW600MW发电机组的主厂房钢结构可能是适宜的。最近,在唐山电厂扩建和定曲电厂新建工程中,由于主厂房钢结构采用招标方式,标价明显下降,钢结构厂房比钢筋混凝土厂房造价还低。特别是加入“WTO”以后,发电工程总承包的工期按国际惯例从破土开工到移交投产已经有多方投标公认的确定工期,若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可能在主厂房建造的很多环节上将变成工程进度管理的关键控制点,搞不好的话,会直接延误工程移交运营的总工期。在进入WTO时代,我们电力建
12、设企业一定要认真研究好主厂房结构形式在总进度安排中的作用和确实的技术经济指标。制定大型焊接H型钢的焊接标准和质量检测标准,采购的合格评定程序。否则,在竞争的环境是得不到好处的。对于主厂房钢结构设计我们曾引进过美国、日本、德国和俄罗斯等国的工程设计,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和消化他们的经验,通过我们再次创新在设计和加工水准赶上他们。在钢结构材料消耗指标方面近几年不少设计院引进了美国STAAD-空间设计分析软件,力求利用结构空间作用在材料指标上赶国际先进水平。华北电力设计院将STAAD-软件按国内规范和标准实现本土化,在国际投标工程项目中将钢结构设计方法提升到国际统一要求的平台上,同时又能完全符合中国规范
13、和管理运行的特殊环境。这在今后与国外跨国公司在中国发电项目设计、安装竞标中会显示出一定的优势。同时,我们将进一步研究钢结构主厂房纵向和横向结构受力体系,寻求合理的支撑布置及节点形式,建立自己特点的结构体系。使主厂房钢结构的用钢指标更先进,将我们钢结构设计水平整体跨入国际先进电力工程公司的前列。2、双曲线冷却塔工程今年已在德州电厂建造成功9200m2双曲线钢筋混凝土冷却塔,为我国目前最大的冷却塔。自从80年代,华北电力设计院与Hamon公司合作开发双曲线冷却塔空间设计计算程序以后,我们现在各种尺寸的塔型设计与国外公司设计水平相差不大。在80年代初又引进了国外冷却塔施工技术,研制成功电动爬模和吊装
14、塔式机械设备,泵送混凝土等新工艺。在施工机具、方法和工期控制方面国内施工公司也有了一些优势,近几年各地区完成的冷却塔工程质量也都比较优秀。目前冷却塔设计施工技术在哪些方面寻求创新点?据华北地区生产实践中反映的问题如下: 大型冷却塔塔群结构动力影响研究 大型冷却塔环形基础梁裂缝出现和开展的研究,华北电力设计院结合托克托电厂期工程6500m2冷却塔环形地基梁设计施工,与天津/北京电力建设公司以及监理公司联合成立攻关小组,充分考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混凝土水化热形成温度场对结构裂缝开展的影响,共同研究制定了详细的施工措施。在设计方面改进了循环水池壁的位置,并调整一些构造配筋。实践结果很好,在这个工程中
15、确实解决了环梁大体积混凝土出现有害裂缝的问题。当然,在工程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规律,把一些盲目性措施逐步上升到科学的、完整的设计施工技术。其中很多措施都有条件申报和注册专利技术,变成我们行业加入WTO以后与跨国公司竞标的技术优势。 国外有些电厂(2800MW)燃煤电厂采用冷却塔排烟工艺,我们正在模仿和跟进革新这项技术,为将来工程方案选择和实践打好理论基础。对于湿法脱硫的烟气,由于温度降低到50以下,湿度也加大,对高烟囱腐蚀更为严重,烟气排放的抬升高度也大大降低。为此,通常的办法是把烟气再加热到80以上,送入原设计的烟囱排放。这样,在实现加热烟气时的投资费用很大,而且烟囱在设计高度和防腐蚀问题
16、上还要花不少钱。所以把脱硫后的低温烟气通过烟道,在冷却塔集水器标高上面进入冷却塔塔筒排放。研究表明,这时的烟气基本上位于塔的中心区上升,抬升高度还可能提高很多。我国电力系统不少考察团和专家组都去过这些厂亲临观摩过。但是,烟道直径尺寸约6.0m,穿过冷却塔的混凝土壳体,筒壁在强度和稳定方面有问题没有?华北电力设计院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合作研究,给予论证,揭示其中的规律,基本掌握了结构设计要点。一旦在我们需要采用这项技术,就会心中有底参与世界市场竞争。 对水资源缺乏地区大力发展汽机排气空冷技术,对空冷平台的基础沉降,结构变形及振动等复杂问题,研究消纳世界先进技术,并有所创新,建立自己的优势。3、高
17、烟囱工程半个世纪以来,我们电力行业在设计、施工、科研单位共同努力下,大型机组的烟囱设计和施工水平有了很大的发展,我们已经设计建造过120m高到270m高的各种类型的动力烟囱,绝大多数都在正常状态下运行,有很多设计和施工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已有设计和施工实践的烟囱形式如下:在技术发展过程中第一个建造或有代表性的工程实例这里列举一部分,可以看出我们跟进世界先进水平的足迹。 砖烟囱 (80m) 钢筋混凝土单筒 翻转模板 (80m270m) 滑模 筒壁单滑 筒壁和内衬双滑 整体浇注内衬 套筒烟囱 砖内筒 单内筒 (钢筋混凝土外筒 四筒 210m270m) 钢内筒 自立式钢内筒 悬挂式钢内筒 * 8
18、0m砖烟囱 包头第一热电厂(1958年)* 180m钢筋混凝土烟囱 唐山陡河电厂(1973年),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从132.1m标高折断,后经修复,运行至今。* 210m钢筋混凝土烟囱 山东辛店电厂和南京谏壁电厂分别于1978年建造。* 210m钢筋混凝土套筒烟囱 秦岭电厂四个砖砌内筒烟囱(1984年)* 240m双滑钢筋混凝土烟囱 沙岭子电厂(1987年)* 240m钢内筒套筒烟囱(自立式内筒) 北伦港电厂(1988年)* 270m钢筋混凝土全负压烟囱 神头二电厂(1989年)* 180m钢筋混凝土烟囱因腐蚀严重而拆除 山东十里泉电厂(1989年)* 270m钢内筒套筒烟囱(悬挂式内筒
19、) 绥中电厂(2001年)目前我们已经掌握了270m高各种类型烟囱的设计施工技术,满足当前电力建设迅猛发展的需要。但是我们还有很多方面需要缩短与世界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 改革开放初期,1979年我们与美国Pulman筑炉公司交流座谈,并打算引进他们的滑模技术。当时Pulman公司已经是世界上最有实力的烟囱专业公司,曾采用滑模技术建造过386m高的钢筋混凝土烟囱。他们当时的优势概括起来有四条。A、滑模机具全套液压顶升和液压收分。B、每天滑升高度可达到8m。C、滑模顶升的架立钢筋(24)可以随着施工段落完成而抽出,降低用钢量20%左右。D、钢内筒为分段悬挂在钢筋混凝土外筒上。我们在经验交流后整整追
20、赶了20年,滑模机具的自控水准,滑模速度和施工耗材与当时Pulman公司的水准可能还有很大差距。我们机具改造投资不足,更新缓慢,现在筒壁坡度收分还停留在手工操作,千斤顶支撑钢筋仍然白白扔在钢筋混凝土筒壁中。在近几年完成的几个钢内筒套管烟囱,尽然一直延用北伦港电厂1#烟囱方案,采用自立式钢内筒,下部筒壁厚度达16mm,总用钢量达700t左右,而pulman公司推荐悬吊式内筒时下部筒壁厚度8mm,同样工程用钢量不到500t。这次绥中电厂270m烟囱钢内筒设计东北电力设计院与俄罗斯合作设计才采用了悬挂式结构,筒壁厚度6mm10mm,经济指标有明显改进。反映出我们的工程技术人员在旧体制的约束下,虽然有
21、创新空间和舞台但创新思维和创新活动还不活跃。 目前大机组相应建设的烟囱大多数还是钢筋混凝土单筒烟囱,但作为发电系统的一种设备,它的重要性和安全性越来越被重视,当电站供电负荷重要性突出,地基基础条件较差时优先推荐套管式钢内筒烟囱,将来配合设备检修可能更适时一些。但是钢内筒的设计计算方法在国外多是企业标准,各国标准差异很大。我国在这方面还比较薄弱,没有手册,更没有成熟的标准。目前只能是生搬硬套一些国外的经验,对于我国高地震烈度地区,在钢内筒的强度设计、变形验算、止晃控制、温度膨胀构造措施等方面还有很多课题需要研究创新,把我们这方面的技术推向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不少距离。 对于采用湿法脱硫机组选配的烟囱
22、,目前国内还没有搞过烟塔合一,仍推荐新建独立烟囱排烟。也有旧机组改造添加湿法脱硫设备,烟气通过原来的旧烟囱排烟。这两种情况下烟气湿度大,烟气温度接近露点温度,虽然烟气中SO2含量少,但结露形成的酸雾累积量不少,对烟囱内衬以及支承结构的腐蚀相当严重不可忽视。对新建烟囱或旧烟囱改造提出合适的防腐材料设计,研究构造改进措施,同样是国内外电建公司关注的技术热点,过不了多少时候这些专有技术都会给某些公司如虎添翼增加商机。4、关于汽轮发电机基础结构设计汽轮发电机基础设计在GBJ40-79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中已凝聚了我国工程设计研究经验和成果,在GB50040-96修编中再次得到肯定和补充,显示了我们的特
23、点和优势,但是这本规范的主要创新研究是在70年代完成。那时,一不随原苏联规范,二不同于欧美技术标准体系,我们自己创造了多自由度空间结构动力分析,以构件最大振幅控制为核心的设计原则,这项成果被认定是有创造性的,它使我国汽轮发电机基础的理论研究和设计实践上具有相当的国际水平。经二十多年改革开放后引进国外机组的实践,相比之下,这套标准也显示不少问题和障碍。在我国发电设备每出现一种新机型,每当单机容量提升一个等级时,都是以引进国外机组设备技术为先导的,汽机基础的结构形式和外形尺寸也随之而来。在汽机基础设计时,我们只依靠这本规范,根据制造厂限定的基础外形及所提荷载资料进行动力分析,对基础构件的各点振幅进
24、行复核,控制在允许振幅值以内。如果某些构件的振幅超过允许值,则要与制造厂进一步协商,只能在设备外形允许的条件下在某些部位适当改变基础构件的尺寸,反复核定。基础设计始终处在被动的局面,还谈不上如何去改善其动力特性,而事实上基础的振动特性会直接影响机组轴系的振动。在有的工程中,按规范设计计算复核还感到不踏实,就委托研究单位进行110实物模型激振试验,再核定一次。在过去从200MW 300MW 600MW容量机组的汽机基础多次试验和动力分析计算复核,还没有发现哪一次新引进的汽机基础不能满足规范要求。所以,有不少工程师也提出,根据现规范设计提供的结构构件计算振幅值的准确度如何?实物摸拟激振试验能不能说
25、明汽机基础真实的振动特性,能不能反映基础对机组振动的影响?在80年代我们采用了空间结构模型,但计算模型却简化成杆单元体系。对于大型发电机组的基础,梁柱断面很大,但净跨长度却不大,在结构中呈现出深梁、短梁和短柱,在结构分析中仍然采用杆单元处理,对基础的横向墙板也只假定成二层横梁的杆件来简化,很难符合杆单元变形假定。同时发电设备振动的挠力值和分布,由于制造厂缺乏必要的测试和研究,仅仅是初步的估算。那么这样处理的结果肯定误差会很大,分析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和正确性也就比较差。例如:对于600MW发电机组顶板横梁高度3.4m,净跨也就8m左右,在几十吨挠力作用下要求这个梁的振幅小于20,这么小的变形是梁(
26、杆单元)的弹性振动变形还是构件层面压缩变形,掺杂着不少模糊的概念。纵观汽轮发电机基础动力分析的发展,针对在国内外仍然存在各种类型基础差别悬殊的状况,引起结构专家们的思考。我们的设计标准与欧美的“共振法”的差别是在延伸扩大还是在同工归一?我们有必要借助现代计算机科学建立三维空间结构图示化模型,模拟各种荷载工况,挠力分布,结构拓朴在更高层次上来研究汽轮机基础的动力特性,研究发电机组轴系与基础耦合整体振动的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我们对汽轮机基础动力分析中就有可能在国际流行的“共振法”和“振幅法”中形成和发展自己独特的设计控制标准。也就有可能在当前工程实践中讨论清楚,什么条件下采用弹簧隔振基础合适,什么
27、条件下采用常规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基础更适宜。同时,汽轮发电机基础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消除裂缝和控制裂缝开展方面,在钢筋混凝土配筋方式和构造配筋量等方面也有很多研究课题,都是目前工程建设实际中急待解决的技术难点,它们的研究解决都可以形成一定的技术创新和优势。5、地基处理技术我国电力建设已经进入600MW大型机组为电网主力机组和核能发电技术高速发展时期,电力土建工程建(构)筑物高、大、重、深的特点越来越突出,对地基承载力和变形要求更高,特别是设备及管道对地基差异沉降要求更严。今后越来越多的发电厂址分布在沿海软土地区,内地山区,湿陷性黄土地区和其它特种土地基上,不得不采取各种地基处理措施来满足设备功能建
28、设的需要。地基处理费用越来越高,据专家测算,2300MW发电机组工程平均地基处理费用约40005000万元,2600MW发电机组工程平均地基处理费用约60007000万元。地基处理费用占建筑工程总造价的比例,已由以往的1/5上升到1/3左右。因此我们研究先进的地基基础设计技术和采用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案,对电力建设控制工程造价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存在技术创新的广阔天地。一方面我们要理解掌握控制地基变形满足生产工艺和建筑功能要求的基本思想。在大机组厂房和锅炉基础不均匀沉降和变电站厂址滑坡等现象屡见不鲜,大港期两台锅炉锅架相互靠拢,倾斜46cm,目视可见。对这类问题我们不能不警觉。地基强度设计是可以
29、提高使用也可降低使用,但建(构)筑物的沉降不应大于地基变形的允许值。基础设计的合理性是根据地基变形来检验的。在国家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中也充分体现了这个原则。对于地基计算的承载力不超过地基承载力的设计要求,不等于说把地基承载用足,用多少合适,要根据地基变形计算结果而定,当地基变形计算结果大于变形的容许值,地基承载能力指标应降低使用。只有这样,我们在确定地基设计方案时才有可能与国际先进理论和技术接轨,在结构安全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具有相同的起点。另一方面我们应加大力度总结积累地基处理技术方面的经验,形成更多适合中国国情和特有资源的新方法,这是我们巩固发展国内市场的宝贵财富。在
30、2002年版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中新增加了六种新的地基处理方法。强夯置换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石灰桩。粉喷桩 干水泥旋喷桩。夯实水泥土桩。柱锤冲扩桩。也是近年来我们电力建设战线上工程技术人员在原有方法基础上发展的创新成果。它容易被国内电建公司理解和掌握,即能以较好的价格就地取材,又能很快适应国内质检程序的检验。在加入“WTO”以后,这是国内企业与国外跨国公司竞标的一大优势。我们国内企业在新建电力工程地基处理和即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方面不断总结经验,因地制宜,创造出更多的有特色、有技术含量的优势得天独厚。6、研究500kV同塔多回紧凑型输电线路铁塔结构当前我国进入“西电东送、南北互供、
31、全国联网”的新阶段,以超高压、远距离、大容量为标志,特别关注电网的安全稳定和节省输电线路的走廊两个问题。紧凑型线路由于自身正序电抗仅为常规线路的7080%,提高了线路的安全稳定性,相当于串入了24%的串联补偿。建设紧凑型线路,也可以同塔多回线路(一个塔上挂2回、4回、甚至6回以上线路),不仅能降低工程造价,同时可提高远距离输电线路的稳定输送功率,提高单位线路走廊宽度下的送电容量。不仅是国际发展趋势,也是我国超高压电网建设中的实际需要。我国研究建设的第一条500kV单回路紧凑型输电线路(北京昌平房山)于1999年11月并网运行,该线路全长约83km,节省了线路走廊宽度17m,提高自然输送功率34
32、%。在托克托电厂送电到北京的输电线路方案优化比较后,选用二条紧凑型线路,则其稳定送电能力可以从1450MW提高到2000MW。在政平宜兴500kV输电线路中,我国研究建设同塔双回紧凑型线路,节省线路走廊的效果更明显,铁塔塔基占地可减少一半。对于远距输电线路来讲,其稳定输送功率将提高约30%。导线弧垂最低点对地距离可减少1.0m,相应铁塔高度亦可降低1.0m,有利于降低单基铁塔钢材耗量。500kV同塔双回紧凑型塔与国内现已投运的500kV同塔双回常规型塔相比较,以其中用量最多的一种直线塔为例,紧凑型塔全高为41.1m,而常规塔全塔高度为58.0m,在导线总截面相同的情况下,大大降低了铁塔的风荷载
33、。单基紧凑型直线塔的重量仅为20.44t左右,而常规型直线塔重达28.0t以上;紧凑型耐张转角塔单基塔重仅为42.99t左右,而常规型耐张转角塔重达56.0t,塔重分别降低27%和23%。同时塔基础的混凝土耗量也可节省10%左右。紧凑型输电线路在扣除绝缘子增加,金具和架线费用略高以外,其综合经济效益仍然是非常可观的,其工程本体造价可降低10%左右。对于紧凑型输电线路的研究开发空间很大,不仅要解决电气设备连接保证生产运行的安全可靠和带电作业方面的难题以外,在铁塔结构设计上也有很多难题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例中铁塔横担在紧凑型塔中悬挂跨度很大,塔体采用宽体及大根开外形,这时,空间钢结构的受扭分析,以
34、及塔体斜杆的埃菲尔效应都会直接影响结构安全问题。我国500kV输电线路,以前曾出现过三次拉线猫头塔倒塔事故,都多少与塔体埃菲尔效应有关。有一次事故是在特殊地形下,作用于塔头及导地线的水平风荷载,有可能比按常规计算所得的值大,按当时规范设计计算所得的塔腿根部的剪力比实际发生的剪力小,造成塔腿根部斜材的设计承载力不足而引发了事故。输电线路铁塔按说已有100多年的经验,很多方面是精益求精的,但随着塔型的改进,输电电压提高会出现很多危及安全的新问题,需要我们不停去创新,去研究,去发展。电力土建技术在建筑结构抗震技术,新建筑材料开发应用,电站总平面和交通运输优化,核电站厂址地质条件评价等方面过去都有自己
35、的一些技术优势,但是与先进的国外跨国公司来比,我们还有很多需要学习模仿,二次革新和先导创新的天地。我国拥有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最大市场,同时也有技术创新的最大空间。三、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拓展多元化创新渠道要想在加入“WTO”以后占有和发展市场,就应脚踏实地扶植、开发自己的创新成果,构建自己的技术优势。每个企业每年都可制定很多科研项目和产品开发规划,但是有时会头脑发热,计划订的大而全,年复一年完不成,形成可利用的拳头产品不多。创新是一项高风险、高投入且不能间歇的工作,它需要大量的创新资源,包括资金和高素质的人员。任何一个企业和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完全依赖自身有限的资源独自进行持续的创新,所以在
36、不同国家的企业在创新上各自只有比较优势。电力建设企业只能重点瞄准对自己有长远战略优势的项目和当前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难题下大功夫,花重金去追求成果。国电华北电力设计院在近几年中,对科研标准化项目曾三次压缩项目数量,突出重点课题,分层次计划投入开发费用和人力,就是市场形势发展所引发的措施。我国的电力设计和施工企业普遍面临着开发资金短缺,技术更新慢,科技人员不足或不稳定等问题,创新资源匮乏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创新活动。这些企业的青年骨干比较多的正被赶上生产管理岗位,经验还不多。而在生产第一线又普遍缺乏较好的专业主要设计人和有经验的主任工程师,怎么办?在加入“WTO”以后,为我们提供了充分利用世界各国
37、创新资源的环境,拓展多元化的创新渠道提供了现实的条件。我们的企业完全可以利用WTO提供的多边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通过“引进来”拓展多元化的创新渠道,降低创新成本,壮大创新实力,实现后发优势。现在有的企业在海外工程项目中,聘请外藉专家做项目经理,按国际惯例和先进方法管理工程,不仅取得了本工程经济效益,而且也让自己的员工身临其境学到了一些实际经验。在非洲的国外工程执行中也有雇用当地的中国留学生,不仅可当翻译,他们又熟悉当地的法津和商业环境,尽管工薪高一些,对企业的整体利益还是适合的。前面提到我们发电厂主厂房钢结构设计软件,不少设计院过去曾组织自己的专业人员编制程序,成果在工程中也使用了很多年。但
38、是近几年从引进设备开始,在招标书中对主厂房钢结构设计明确要求按国际通用的STAAD-等软件进行有关设计。一些企业对市场适应快,就会立即购买、消化使用STAAD-。再进一步与STAAD-在中国的总代理REI公司合作开发中国本土化的设计绘图软件包,比较快地与世界先进技术接轨,找回了优势。在实践中只要把握好所处阶段和市场缝隙选择适应性的创新战略,我们的企业在加入“WTO”以后就会不断壮大自己,创造一些适合自己的机会,迎接一个美好的明天,跨入一流国际工程公司的行列。参考文献(1) 翟荣民,周建军,李兴利。评述汽轮发电机基础优化设计的发展。电力建设2001年第22卷第3期。(2) 葛增茂,火力发电厂主厂
39、房结构形成和体系评述 陆卯生,火力发电厂高烟囱设计的回顾和展望 张芳芑,电力土建地基技术发展方向初探 束廉阶,火力发电厂土建施工技术的现状和展望 面向21世纪电力土建技术发展方向论文集1999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土建专委会(3) 舒印彪,赵丞华。研究实施中的500kV同塔双回紧凑型输电线路。 电力建设2002年第23卷第5期 (4) 唐国安,浅析输电铁塔设计中的埃菲尔效应。电力建设1999年第8期(5) 国际标准与WTO,建设科技2002年第4期(6) 陈禄如,中国建筑钢材的现状和发展。钢结构与建筑业2001年第1期收稿日期:作者简介: 张珩生(1949-),男,高级工程师(教授),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土建专委会主任委员,从事电力规划、勘测设计和管理。 马 申(1942-),男,高级工程师(教授),从事电力项目土建结构工程设计和工程设计软件研制。 翟荣民(1935-),男,高级工程师(教授),从事汽轮发电机基座设计和动力分析研究。专心-专注-专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