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十三五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考核办法试行(共16页).doc





《广东十三五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考核办法试行(共1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十三五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考核办法试行(共16页).doc(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广东省“十三五”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考核办法(试行)为加强广东省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建设成效的考核,根据广东省“十三五”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总体方案(试行)(粤教高20166号),现制定广东省“十三五”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考核办法(试行)。 一、考核范围广东省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考核范围是实施广东省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的普通高等学校。 二、考核原则 (一)客观公正原则。考核工作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公平公正地反映各高校实施“创新强校工程”的建设成效。 (二)目标导向原则。通过发挥考核指标的导向作用,促进各高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提高高等教育
2、质量的工作部署,深化改革,发挥优势,办出特色,提高办学水平。(三)分类指导原则。综合考虑各类型高校的办学层次、办学类型和建设目标,各高校按照高水平大学、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应用型本科高校、高职院校等4种类型进行分类建设,分类制定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 (四)探索创新原则。对考核指标实行动态管理,根据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的实施情况不断加以完善和规范。 三、考核指标考核指标体系主要用于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含硕士授权高校、公办一般本科高校和民办本科高校)等类型高校的考核(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高校、高职院校绩效考核办法
3、另行制定)。各类高校考核指标体系均由6个一级指标组成,分别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师资队伍、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综合管理绩效评价,满分值100分。考核不同类型高校的一级指标的所占分值(权重)不同。各一级指标下设21-23个二级指标,二级指标下设49-52个三级指标,针对不同类型高校在三级指标中设17-19个核心指标。考核指标既有定量考核指标,由经核实的相关数据直接计算得分;也有定性考核指标,由专家评审确定得分。一级指标得分为各二级指标得分之和,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得分均不得超过该指标的满分值。考核指标是高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建设工作、管理部门实施管理与考核的重要依据。考核
4、指标及评分办法详见附件。 四、考核程序 1省教育厅负责组织广东省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考核工作。每年6月份对各高校上一年度 “创新强校工程”实施情况进行业绩考核。 2各高校根据考核指标和评分办法进行自评,并提交自评书面报告及相关佐证材料。 3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对各高校自评报告进行稽核并出具考核结果。各高校考核结果经公示后予以公布。 4省教育厅根据各高校考核结果和综合修正因素等情况核定各高校“创新强校工程”年度奖补资金预算。附件:广东省“十三五”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考核指标 及评分办法附件广东省“十三五”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考核指标及评分办法 一、指
5、标体系1.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本指标体系设6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19个核心三级指标(用标识)。具体指标如下:一级指标满分值二级指标满分值三级指标满分值1.管理体制机制改革101.1 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举措及成效101.1.1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11.1.2 人事管理制度改革31.1.3 人才培养机制改革11.1.4 科研体制机制改革31.1.5 资源配置机制改革22.师资队伍152.1队伍规模及结构32.1.1生师比12.1.2 学历结构22.2教师专业发展102.2.1 高层次人才引培42.2.2 教师培养培训22.2.3 教师交流访学42.3教师管理 22.3.1 管理及制
6、度建设23.人才培养273.1教学建设53.1.1专业认证13.1.2专业和课程建设23.1.3教师教学能力13.1.4实践教学13.2教学改革123.2.1学分制改革23.2.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63.2.3创新创业教育23.2.4教学成果奖23.3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及成效43.3.1教授给本科生上课比例13.3.2教学质量保障23.3.3学科、技能竞赛13.4研究生培养63.4.1研究生生源质量23.4.2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23.4.3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培养24.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264.1重点学科培育建设34.1.1 省(部)级重点学科的增量(或层次、级别的提升)34.2学位点建设质量及动态
7、调整34.2.1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评估24.2.2 学位点动态调整14.3 协同创新平台培育建设44.3.1 协同创新平台自主培育14.3.2 协同创新平台认定及建设成效34.4 高层次科研创新平台建设34.4.1 现有或新增高层次科研创新平台及建设成效34.5 科研诚信与学风建设24.5.1 制度建设及学术不端行为24.6 科研成果质量及影响力84.6.1 重大科研奖励(成果)34.6.2 ESI论文总被引次数34.6.3 高引论文和热点论文数或篇均引用数24.7 获取科研经费数量34.7.1 师均科技项目经费、社科项目经费或综合科研项目经费35.社会服务105.1 研究、开发、服务机构建
8、设35.1.1 新型研发机构和新型智库建设1.55.1.2 技术转移机构、科研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及其他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15.1.3 有关研究、开发、服务机构的运作及产出情况0.55.2 知识产权创造25.2.1 发明专利申报授权及专利奖25.3 科研服务及成果转化55.3.1 横向合作经费15.3.2 成果转让经费25.3.3 咨政建言或服务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15.3.4 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典型案例16.综合管理绩效评价126.1资源统筹力度及合理配置4.56.1.1学校统筹力度和支出结构2.56.1.2财务管理26.2预算执行进度和绩效36.2.1国库集中支付项目支出进度26.2.2绩效评价工
9、作16.3高水平大学建设资金管理情况4.56.3.1高水平大学项目管理16.3.2高水平大学项目资金安排及预算执行3.5总计1001001002.硕士授权高校。本指标体系设6个一级指标、23个二级指标,19个核心三级指标(用标识)。具体指标如下:一级指标满分值二级指标满分值三级指标满分值1.管理体制机制改革101.1 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举措及成效101.1.1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11.1.2 人事管理制度改革31.1.3 人才培养机制改革11.1.4 科研体制机制改革31.1.5 资源配置机制改革22.师资队伍202.1队伍规模及结构32.1.1生师比12.1.2 学历结构22.2教师专业发展14
10、2.2.1 高层次人才引培42.2.2 教师培养培训32.2.3 双师双能教师引育42.2.4教师交流访学32.3教师管理32.3.1 管理及制度建设33.人才培养343.1专业和课程建设53.1.1专业认证13.1.2优质专业和课程建设23.1.3校企共建专业23.2教师教学能力23.2.1教师教学能力提升23.3实践教学73.3.1实践(实训)教学学分(学时)数占比13.3.2校内外实验(实践)教学平台建设23.3.3创新创业教育43.4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成效93.4.1学分制改革13.4.2校企协同育人33.4.3信息化建设及国际、港澳台交流与合作23.4.4教学成果奖33.5质量保障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 十三 高等教育 创新 校工 考核办法 试行 16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