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建筑之浅见(共5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超高层建筑之浅见(共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高层建筑之浅见(共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超高层建筑之浅见超高层建筑之浅见 摘要:根据从事超高建筑设计的经验和对超高层建筑的认识和思考,查阅了一些相关的资料,谈一下对超高层建筑所带来问题的认识和解决办法。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 避难层 交通核风荷载光污染 中图分类号:TU20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超高层建筑是当代建筑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它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施工、通风空调、给水排水及电气等方面,都有特殊的要求,而且均与防火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防火设计应由建筑和结构工种合作进行,并与水、电、暖通、设备等其他公共专业密切合作,严格按照我国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的各项要求,根据建筑不同性
2、质及重要性区别对待,积极采用各种先进可靠的设备与之合理配合,才能有良好的高层建筑防火设计,使生命财产安全及建设成果得到充分的保障。 超高层建筑因其高度更高且没有上限,因而面临的消防问题更加严峻。主要表现为:超高层建筑容纳的人数很多,垂直撤离距离大,加之火灾中人员的恐慌心理,因此安全疏散成为人们首先关注的问题。当火沿着建筑内空间发展时,消防人员会因烟雾的阻碍和垂直攀登距离过长而延误战机,而且,当火沿着建筑外墙向上蔓延时,速度非常快,高层建筑的楼梯间、电梯井、管道井、风道等竖向井道,如果防火处理不好,火灾时会成为一个个烟囱,成为火灾迅速蔓延的途径。而且高层建筑的特点是层数多,人员集中,多数高层建筑
3、安全疏散主要是靠楼梯,而楼梯间内一旦窜入烟气,就会严重影响疏散。消防人员会因云梯高度不够和供水不足而无法扑灭升腾的火焰。所以高层建筑的防火主要立足于自救,即主要靠室内消防设施。 综合各种因素考虑,超高层建筑防火设计应主要体现五个原则: 1. 确保建筑物内的火灾荷载与隐患降到最低点。 2. 确保建筑物内自动灭火系统的有效性和全面覆盖。 3. 确保建筑物内的人员具有多条高效、可靠的安全疏散途径。 4. 确保防火分区的分隔性,尤其避免出现火灾竖向的快速蔓延。 5. 确保建筑结构主体不发生连续倒塌。 避难层设置的问题: 避难层是超高层建筑中供发生火灾时人员临时避难使用的楼层。我国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
4、范规定:“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公共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间)。”作为一个供人避险的过渡性空间,避难层的设计必须体现这样的一些特征: 1、 避难层设置的位置和大小都要根据实际需要考虑。要综合建筑功能和人员分布情况,对整栋建筑的全过程疏散情况进行模拟分析,以提出最优化的设计方案。 2、 避难区域的设置应容易辨识和进入。首层与避难层或避难层之间不宜超过15层,发生火灾时,聚集在15层左右的避难人员可以通过云梯直接疏散。 3、 每个避难区域应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5h的防火密封构件并与该楼层的其他部位隔开。防火门应为常闭门或由火灾报警系统控制关闭。管道穿越处应设防烟阀,以阻止烟气侵入。 4、 避难区域与
5、消防控制指挥中心之间应设两种应急通信系统,并可以进入公共通信系统。在避难区域中,人们能得到应急指令,如安全出口的方向、应急救援方案以及如何使用应急通信系统等。 交通核: 垂直交通是超高层建筑重要的结构组成部分。一般来说,交通核有三种:中央核、双核、单侧核。在传统的中央核心筒式空间构成模式中,电梯楼梯、设备用房等在平面中央,功能空间占据外围自然通风、采光、视线良好的位置。中央核心筒利于受力和抗震,但核心筒位置房间需人工采光和机械通风。20世纪70年代前后,“双核”(双侧外核心筒的布局的出现,利于避难疏散,也使建筑外观产生变化。垂直交通、服务房间和管道井分散到建筑周边,适应了结构、设备、网络设施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超高层建筑 浅见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