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文综历史第1考试题目.doc
《高三文综历史第1考试题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文综历史第1考试题目.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高三文综历史第1考试题目.精品文档.高三文综历史第1考试题24.中国古代常以左右来区分人或事物的远近尊卑。唐宋时期都是左官高于右官,到了元代,不但以右官居上,更是发展到连科考取士也分左右榜,蒙古人列入右榜,汉人则在左榜。而到了明朝,又回复了尚左的传统。据此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A.左右观的变化带有时代特征 B.左右观与其民族文化相关C.左右观的变化体现社会进步 D.左右观是等级社会的产物25余秋雨2001年在其文章扼守秋天中写道:“英国也许因为温和渐进,容易被人批评为不深刻。但是,社会发展该做的事人家都做了,该跨的坎人家都跨了,该具备的观念也一
2、一具备了,你还能说什么呢?”从政治制度的演变来看,英国曾经“做了”“跨了”什么 1832年议会选举改革 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 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A B C D261872年成立的上海轮船招商局,它经营的原则是由官府掌握企业的用人及理财权,具体业务由商人经营。19世纪80年代初,它开始发售股票,当时在市场上往往以超过票面额的价格为社会所争购。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上海轮船招商局所需资金全部来自民间资本 B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C上海轮船招商局已经完全具有近代企业制度的特征 D上海轮船招商局是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特殊结合2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记载
3、:外国商业扩大到中国内地,促进了中国商人阶级的发展,他们不久就接管了西方商品的销售。还记载:早在1869年英国一位官员说道:“由于在语言上占优势、拥有市场、开支较低,中国人几乎垄断了商业经营。”这主要说明近代中国 A民族资产阶级垄断了商业活动 B外商与华商具有竞争共生关系 C西方在华商品输出都靠中国人经营 D中国商人在本国市场上占有绝对优势28有学者认为,俄国二月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完成了“从沙皇政府的专横恐怖到广泛的政治自由的急剧转变。”列宁在二月革命结束后不久也承认:“目前在世界各交战国中,俄国是最自由的同家。”由此可以看出 A临时政府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性质 B临时政府代表了广大俄国
4、人民的利益和要求 C列宁支持临时政府采取的各项政策 D列宁承认了临时政府的合法性29 梁启超认为:明朝的历算学是中国知识线与外国知识线相接触的第二次。这里的“第二次接触”相对以前而言主要特点是A是统治者开明兼容的结果 B是西方宗教文化扩张的客观产物C是中国文化人在异域的见闻实录 D是中国主权受损的孪生物30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亚诺斯指出:“正如整个世界感受斯蒂芬孙的机车、富尔顿的汽船和加特林的机枪的影响一样,它也感受到独立宣言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和共产党宣言的影响”,斯塔夫里亚诺斯在这里说明的是 A科技革命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 B工业革命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C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 D世界各
5、地的横向联系进步加强31在历史上的某一时期,苏联流行着一段笑话: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接待官员陪他们参观“伟大的建设成就”,并且得意地说:“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一个苏联人都可以拥有一驾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地问:“他们要飞机干什么呢?”苏联官员说:“当然有用啊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去排上队。”这一笑话反映了 A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B苏联人民对斯大林模式的不满 C赫鲁晓夫执政时代的浮夸风 D苏联的工业化成就巨大32美国史学家说:“由于其众多的人口,中国在经济发展上的特殊问题是如何避免忽视乡村方面的同时加强工业、如何在建设强大的国家工业的同时使乡
6、村的民众摆脱物质上的贫困。”以下举措中最有利于解决这问题的是 A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B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C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33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按照其观点,可能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评价相对较高 A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B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D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4马歇尔深知苏联根本不可能接受欧洲复兴计划。他曾说,如果一开始就把苏联和东欧排斥在计划之外,就会吓跑欧洲人
7、,有的欧洲国家就会表现迟疑。上述材料不能用来说明A美国有意识地制造了欧洲的分裂 B美同将分裂欧洲的责任推给苏联C美国有意掩盖其从经济上控制西欧的企图 D美国有意在欧洲建立一个军事战略同盟35“古代希腊的经济史研究在这100年的争论中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史料的基础扩大了,碑铭、考古与文献等史料,新的理论与方法被综合运用于历史研究之中,不仅工商业的研究继续受到重视,而且农业、土地制度、信用、交通、奴隶制等都得到深入研究,一些老问题被从新的角度加以解释。”对这段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经济史研究的地位取代政治史 B关于古希腊经济争论无休止 C经济史研究方法和领域拓宽 D学者史观投有发生明显的变化40(3
8、7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589年,利玛窦结识了儒生瞿太索,他接受瞿太索的建议,儒冠儒服,以学者面目宣传西方科学知识利玛窦到北京,得到万历皇帝的赏识,赐留北京传教教士们口说汉语,身着儒服,每人还有中国名字到1610年,中国内地已有信徒2500人。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材料二 伏尔泰对于中国的传统权威孔子非但不敢小觑,反而推崇至极。他把孔子的画像挂在家里的礼拜堂里朝夕膜拜,并以儒家思想文化为武器,抨击欧洲基督教的一神教专制。他还说中国人是“所有人中最有理性的人”。显然,伏尔泰推崇中国的儒学文化,主要就是看到其中有一种他在当时欧陆现实中难得见到的“自由”精神(其具体表现就是宗教宽容)。伏尔泰还看到,
9、孔子和西方古代贤哲一样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或“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信条,并“提倡不念旧恶,不忘善行、友爱、谦恭”,“他的弟子彼此亲如手足”。显然,这就是“博爱”的本义,因而也就和“自由”与“平等”的信条息息相通了。 世界文明史材料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新的着重点对以后几年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 摘编自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材料四 (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人意识到)文明现在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了吗?我们不能以我们所有广阔
10、的土地和无数的人口来对付这场斗争。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我们不是在走向胜利,而是在走向失败,我们唯一得到的一点安慰是,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 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回答:(1)根据材料一分析利玛窦来中国传教的方式有何特点?(6分)(2)据材料二,指出伏尔泰等法国启蒙哲人推崇儒家文明的原因。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17、18世纪中欧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8分)(3)根据材料三,举例说明在学习西方文化的过程中,知识界关注重点的变化?(6分)(4)材料四中认为“文明现在正以它的
11、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这里的“文明”指的是什么?(4分)“停步不前”在克里米亚战争前的突出表现是什么?(3分)材料中俄国“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学习的结果是什么?(4分)(5)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到了什么启示?(6分)42A(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日本明治维新时依据英国模式建设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等;参照法国模式变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1889年颁布的日本帝国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确立了同欧美各国民主政体大相径庭的天皇制度,走上了近代化之路。材料二日本新领导人
12、(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一一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 论者曰:中国之当改革不待言矣,然此次之改革,得无操之过蹙,失于急激,以自贻蹉跌之忧乎?辩曰:中国之言改革,三十年于兹矣,然而不具改革之效,而徒增其弊何也?凡改革之事,必除旧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可有新也。苟不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将旧政之积弊
13、,悉移而纳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戊戌政变记请回答:(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6分)(2)材料三中关于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争论,“论”者及“辩”者的主要观点各是什么?(4分)试对此阐明你的看法。(5分)B【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 “我在这场战争中的最高目标是拯救联邦,既不是保全奴隶制,也不是摧毁奴隶制。如果我能拯救联邦而不解放任何一个奴隶,我愿意这样做;如果为了拯救联邦需要解放一部分奴隶而保留另一部分,我也愿意这样做。”1862年8月22日林肯给纽约论坛报编辑的一封信材料二 4年前我就任总统时,同胞们的思想都焦急地集中在日益迫近的内战上。大家都害怕内战,都想避
14、免内战。当我在这个地方发表就职演说,竭尽全力想不经过战争来拯救联邦时,叛乱分子却在这个城市里图谋不经过战争来毁灭联邦企图以谈判方式解散联邦并分割财产。双方都表示反对战争,但一方宁愿发动战争也不愿让国家生存,而一方则宁可接受战争也不肯让国家灭亡,于是战争就爆发了。 林肯连任就职演说(1865年3月4日)材料三 林肯总统在大势之所趋和人心之所向都不许再拖以前,是从来不冒险朝前走一步的。但是,只要“old Abe”“老阿伯”(阿伯拉罕林肯)一旦相信这样一种转折点已经到来,他就会采取某种突然的、尽可能不声不响的行动而使朋友和敌人都同吃一惊。马克思美国近事(1862年2月26日左右)材料四 2008年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三文综 历史 考试 题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