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egro162PCB布线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llegro162PCB布线2.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allegro162PCB布线2.精品文档.4.2 布线规则设置 布线约束规则是PCB布线中很重要的一步工作,规则设置和好坏直接影响到PCB信号的好坏和工作效率。布线规则主要设置的是差分线,线宽线距,等长匹配,过孔等等。下面一步一步设置这些规则。约束规则在约束管理器中设置。 选择菜单 Setup-Constraints-Constraint Manager。或者直接点击工具栏上的图标按钮打开约束管理器,如图4.5所示。图4.5 打开约束管理器 打开约束管理器后的界面如图4.6所示。图4.6 约束管理器 可以看到界面包含了两个工作区,左边是工作
2、簿/工作表选择区,用来选择进行约束的类型;右边是工作表区,是对应左边类型的具体约束设置值。在左边共有6个工作表,而一般只需要设置前面四个工作表的约束就可以了,分别是Eelctrical、Physical、Spacing、Same Net Spacing。分别对应的是电气规则的约束、物理规则的约束,如线宽、间距规则的约束(不同网络)、同一个网络之间的间距规则。 为了能更好的使用约束管理器,先做一点基本概念的解释。 4.2.1 对象(object) 对象是约束所要设置的目标,是具有优先级的,顶层指定的约束会被底层的对象继承,底层对象指定的同样约束优先级高于从顶层继承下来的约束,一般尽量在顶层指定约
3、束。 最顶层的对象是系统system,最底层的对象是管脚对pinpair。对象的层次关系依次为:系统(system)- 设计(Designe)- 总线(bus)-网络类(net class)-总线(bus)- 差分对(differential pair)- 扩展网络/网络(Xnet)- 相对或匹配群组(Match group)- 管脚对(Pin pair) (1)系统(system) 系统是最高等级的对象,除了包括设计(比如单板)之外,还包括连接器这些设计的扩展网络、互连电缆和连接器。 (2)设计(Designe) 设计代表一个单板或者系统中的一块单板,在多板结构中,每块板都是系统的一个单独的
4、设计。 (3)网络类集合(net class) 网络类集合可以是总线、网络扩展网络、差分对及群组匹配的集合。 (4)总线(bus) 总线是管脚对、网络或者扩展网络的集合。在总线上获取的约束被所有总线的成员继承。在与原理图相关联时,约束管理器不能创建总线,而且总线是设计层次的,并不属于系统层次。 (5)差分对(differential pair) 用户可以对具有差分性质的两对网络建立差分对。 (6)扩展网络/网络(Xnet) 网络就是从一个管脚到其他管脚的电子连接。如果网络的中间串接了被动的、分立的器件比如电阻、电容或者电感,那么跨接在这些器件的两个网络可以看成一个扩展网络。如图4.7所示,网络
5、net1、net2 和net3组成一个扩展网络。图4.7 Xnet (7)相对或匹配群组(Match group) 匹配群组也是网络、扩展网络和管脚对的集合,但集合内的每个成员都要匹配或者相对于匹配于组内的一个明确目标,且只能在【relative propagation delay】工作表定义匹配群组,共涉及了三个参数,目标,相对值和偏差。如果相对值没有定义,匹配群组内的所有成员将是绝对的,并允许一定的偏差。如果定义了相对值,那么组内的所有成员将相对于明确的目标网络。 目标:组内其他管脚对都要参考的管脚对就是目标,目标可以是默认的也可以是明确指定的管教对,其他的管脚对都要与这个目标比较。 相对
6、值:每个成员与目标的相对差值,如果没有指定差值,那么所有成员就需要匹配,如果此值不为0,群组就是一个相对匹配的群组。 偏差:允许匹配的偏差值。 (8) 管脚对(Pin pair) 管脚对代表一对逻辑连接的管脚,一般是驱动和接收。Pin pair 可能不是直接连接的,但是肯定存在于同一个网络或者扩展网络中。分页 4.2.2 建立差分对 本设计中共有三对差分线信号,分别是DDR内存时钟信号、USB OTG数据信号、USB HOST 数据信号。在约束管理器中选择Objects-Create-Differential Pair,如图4.8所示。图4.8 建议差分对 弹出Create Different
7、ial Pair对话话,如图4.9所示。图4.9 Create Differential Pair对话框 在左上角的下拉框中选择Net,然后在下面的列表框中找到DDR 内存芯片的两个时钟信号网络分别是XM1SCLK、XM1SCLKN 在列表框中双击这两个网络或者单击选中后点按钮加到右边的Selections编辑框中。在Diff Pair Name编辑框中输入差分对的名字:DDRCLK,然后点击Create按钮。点击Close关闭对话框。其它的两个差分对用同样的方法建立,这里就不重复了。最后点击左边Eelctrical工作表下的Net-Routing,在右边的工作表中就可以看到设置好的三个差分对
8、。如图4.10所示。图4.10 设置好的差分对 4.2.3 差分对规则设置 建立好差分对后,还需要建立一个专门于差分对的电气规则。首先点击左边工作表选择区中的Eelctrical工作表下的Eelctrical Constraint Set-Routing-Differential Pair,然后选择菜单Objects-Create-Eelctrical CSet,如图 4.11所示。图4.11 差分对规则设置 弹出Create Electrical CSet对话框,如图4.12所示。在Electrical CSet编辑框中输入该约束规则的名称:DIFF_FAIR,点击OK关闭对话框。图4.12
9、 Create Electrical CSet对话框 这时候在右边的工作表内我看看到多了一个DIFF_PAIR约束规则,如图4.13所示。图4.13 增加的DIFF_PAIR规则 下面给这个差分对约束规则设置参数。差分对约束规则参数主要有以下几个: Uncoupled Length:差分对网络中的不匹配的长度。即不能按差分对走线的总长度。 Min Line Spacing:最小的线间距。 Primary Gap:差分对最优先选择的线间距(边到边间距)。 Primary Width:差分对最优先选择的线宽。 Neck Gap:差分对在Neck模式下的线间距(边到边间距),用于在布线密集区域内切换
10、到Neck模式,这时差分走线的线间距由Primary Gap设定的值切换到该值。 Neck Width:差分对在Neck模式下的线宽,用于在布线密集区域内切换到Neck模式,这时差分走线的线宽由Primary Width设定的值切换到该值。 最后设置的差分线规则约束参数如图4.14所示。图4.14 设置好的差分线约束参数 由于布线密度大走线空间有线,所以差分线的间距采用1W原则(线边到线边),如果空间允许,可采用3W原则。分别设置了Primary 模式和Neck模式下的线宽和线间距为(5mil,5mil),(3.15mil,3.15mil)。Neck模式主要用于从CPU芯片扇出时候的线宽线间距
11、。 设置好差分线约束规则后,将该约束规则应用到刚才建立的两个差分信号上,点击左边工作表选择区中的Eelctrical工作表下的Net-Routing在右边的工作表中找到刚才建立的三个差分对,在Referenced Electricl CSet列中选择刚设置好的差分对约束规则DIFF_PAIR,如图4.15所示。图4.15 将差分对约束规则应用到差分对上 4.2.4 CPU与DDR内存芯片走线约束规则 CPU与DDR内存之间的信号速度都很高,对信号完整性要求很高,需要对时序严格的匹配,以满足信号波形的完整性。布线要求如下: (1)DDR时钟线,要求差分布线,并要求精确控制差分对的走线等长误差,控
12、制在20mil以内。由于DDR内存使用两片,所以时钟线走线要采用T形或者Y形拓扑结构。阻抗控制在100,长度比地址线长。 (2)DDR数据线,CPU的数据总线宽度为32位,使用两片16位的DDR内存与之连接,所以然CPU的数据线为分两组,DATA0-DATA15,DQS0、DQS1,DQM0、DQM1 为一组;DATA16-DATA31,DQS2、DQS3,DQM2、DQM3为一组。两组的所有信号线需要严格等长匹配,误差控制在50mil以内。由于布线密度大空间有限,信号间距采用1W 原则(线边到线边),如果空间足够应选择3W原则,DDR数据线与其它的信号线必需要足够的间距,至少要保证3W的间距
13、。阻抗控制在60以内。 (3)DDR地址线与其它控制线,DDR地址线与其它控制线为一组,需严格等长匹配,误差控制在100mil以内,走线长度比DDR 数据线长。采用T形或者Y形拓扑结构。 以上约束需要从电气、线宽和间距上分别设置不同的规则,现先讲Electrical工作表下的规则设置。点击左边工作表选择区中的Eelctrical工作表下的Eelctrical Constraint Set-Routing工作表,选择菜单Objects-Create-Eelctrical CSet 建立两个规则(名称分别为DDR_DQ,DDR_ADDR),过程参考4.2.3小节,建立好的规则如图4.16所示。图4
14、.16 建立DDR约束规则 参数不需要设置。然后点击左边工作表选择区中的Eelctrical 工作表下的Eelctrical Constraint Set-Routing-Relative Propagation工作表,鼠标放在右边刚才建立的两个规则(DDR_DQ,DDR_ADDR)上,点击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Create-Match Group,如图4.17所示。图4.17 建立DDR等长匹配规则 在弹出的Create Electrical CSet Match Group对话框中输入名称MATCH_LENTH,如图4.18 所示。点击OK关闭对话框。图4.18 Create Elect
15、rical CSet Match Group对话框 在Pin Pairs列的下拉框中选择Longest Pin Pair,Scope列选择Class,Delta:Tolerance列中先点击下面的按钮,选择单位为mil,然后在编辑框中输入:0mil:100mil(0mil:50mil)。最后如图4.19所示。注意,只有在Relative Propagation工作表下才能建立这个规则。图4.19 DDR 等长匹配群组参数分页 接下来设置等数据线与地址线的等长匹配。先建立两个名称分别为DDR_DATA,DDR_ADDR的Net Class。点击左边工作表选择区中的Eelctrical 工作表下的
16、Net-Routing-Relative Propagation工作表。在右边的工作表区中同时选中网络XM1DATA0-XM1DATA31,XM1DQM0-XM1DQM2,XM1DQS0-XM1DQS2(选中后会这些网络名会反色显示),点击鼠标右键,弹出一个菜单项,选择Create-Net Class。如图4.20所示。图4.20 建立DDR_DATA Net Class 弹出Create Net Class对话框,如图4.21所示。输入名称DDR_DATA,点击OK关闭对话框。图4.21 Create Net Class对话框 建立DDR_ADDR的过程也一样,同时选中网络XM1ADDR0-
17、XM1ADDR15,XM1CASN、XM1CKE0、XM1CSN0、XM1RASN、XM1WEN 后右键Create-Net Class。其它就不重复了。 然后将上一步建立的两个电气规则DDR_DQ,DDR_ADDR分别应用到DDR_DATA,DDR_ADDR两个Net Class上。在右边的工作表区内,分别点击DDR_DATA,DDR_ADDR NCls 的Referenced Electrical CSet 编辑框,分别选择DDR_DQ,DDR_ADDR。这时候,约束管理器自动建立了两个Mach Group(MATCH_LENTH_DDR_ADDR,MATCH_LENTH_DDR_DATA
18、),如图 4.22所示。图4.22 等长匹配 由于CPU的地址线和其它的一些控制信号被两片DDR内存芯片共用,所以还需要建立一个管脚对(Pin Pair)匹配组来约束等长匹配。在右边工作表区内将DDR_ADDR Net Class展开,在XM1ADDR0 网络上点击右键,弹出一个菜单项选择Create-Pin Pair。如图 4.23所示。图4.23 建立Pin Pair 弹出Create Pin Pairs of XM1ADDR0 对话框,如图 4.24 所示。在左右两个编辑框中分别列出了该网络上的所有元件的引脚(Pin),对于每个一XM1ADDRx网络,都有三个Pin。所以每一个XM1AD
19、DRx 网络都需要建立两对管脚对,即CPU-DDR1,CPU-DDR2。在左边的编辑框点点击U15,H24(Out),右边的编辑框中点击U16,J8(In),然后点击Apply按钮,即建立了U15,H24 与U16,J8 两个管脚的Pin Pair。接着在左边的编辑框点点击U15,H24(Out),右边的编辑框中点击U17,J8(In),然后点击Apply 按钮。又建立了U15,H24 与U17,J8 两个管脚的Pin Pair。点击OK 后关闭对话框。在工作表区可以看到,在XM1ADDR0 网络下多了两个PPr(Pin Pair)U15,H24:U16,J8,U15,H24:U17,J8。如
20、图4.25所示。用同样的方法为DDR_ADDR Net Class 的每一个网络建立两个管脚对。然后将刚才建立的所有管脚对选中,点击右键,弹出的菜单项中选择Create-Match Group。如图4.26所示。图4.24 Create Pin Pairs对话框图4.25 XM1ADDR0网络上的两个Pin Pair图4.26 建立管脚对匹配群姐 在弹出的Create Match Group对话框中输入名称:MATCH_PPR_ADDR。点击OK关闭对话框。如图4.27所示。图4.27 Create Match Group对话框 在工作表区可以看到增加了一个 MATCH_PPR_ADDR 的M
21、Grp,点击Delta:Tolerence编辑框,将匹配值修改为0mil:100mil。即误差控制在100mil内。如图4.28所示。图4.28 MATCH_PPR_ADDR匹配群组分页 4.2.5 设置物理线宽和过孔 点击约束管理器左边工作表选择区里的Pysical工作表,然后再点击Pysical- Constraint Set-All Layer工作表。在右边的工作表中可以看到已经有一个默认的规则了(名称为DEFAULT),这个规则是建立电路板的时候allegro自动生成的,所有的网络的线宽如果没有特别指定,都是默认使用这个规则,所以要把这个规则的参数修改一下。这个板子如果没有特别要求的走
22、线都将采用4mil的线宽,所以把DEFAULT规则的线宽都改成4mil。改好后的DEFAULT规则如图4.29所示。图4.29 DEFAULT规则参数 在线宽约束规则中一般只要填写 Min Line Width,Neck Min Width,Differential Pair 下的Min Line Spaceing,Primary Gap 和Neck Gap。最后要设置PCB中需要用到的过孔,点击Vias的编辑框,如图4.30所示。图4.30 添加VIA 弹出Edit Via List对话框,如图4.31所示。图4.31 Edit Via List 对话框 把Show vias from th
23、e library复选框勾上,在左边的Select a via from the library or the database下面的列表框中就会列出你设置的库路径中的所有焊盘过孔,如果没有请检查你设置的库路径是否正确,参考112.2小节。在左边的列表框中找到你需要添加的过孔双击后该过孔就会出现在右边的列表框,在右边有三个按钮,点击Remove可以删除一个已选择的过孔。点击Up或者Down可以改变已选的过孔的上下位置,一般把用得最频繁的那个过孔放在最顶的位置,这样,当在布线的时候需要添加过孔会默认选择最顶的那个过孔,可以提高效率。选择好以后,点击OK关闭对话框。可以看到在工作表中Vias 列的
24、编辑框内就出现在刚才选择的过孔,如图所示。图4.32 添加好的过孔 另外一点,由于这个板子需要用到盲埋孔,盲里孔是用过孔生成的,在后面的章节讲。 下面增加两个线宽约束规则,点击菜单 Objects-Create-Physical CSet 如图4.33所示。图4.33 新增线宽约束规则 弹出Create Physical CSet对话框,在Physical CSet编辑框内输入规则名称3.15MIL_WIDTH(另一个10MIL_WIDTH)点击OK 关闭对话框。图4.34 Create Physical CSet对话框 在右边的工作表中可以看到增加的两个约束规则,并且参数与 DEFAULT是
25、完全一样的,如图4.35所示。图4.35 新增的两个线宽约束规则 其中3.15MIL_WIDTH约束规则将用于S3C6410 BGA封装扇出时候的线宽(3.15mil),因为BGA内部的空间有限,不可能采用更大的线宽,将这个约束规则应用到一个区域规则中,放在后面的章节讲。而10MIL_WIDTH可用于需要加粗的网络,比如电源网络,我们将这个规则应用到一些电源网络上。如果有需要还可以增加更多的线宽约束。 下面要修改3.15MIL_WIDTH 和10MIL_WIDTH 两个约束规则的参数, 将3.15MIL_WIDTH 约束规则的参数都设为3.15,10MIL_WIDTH 都设为10,由于VIA已
26、经自动从DEFAULT规则上复制了,所以就不需要另外添加过孔了,修改好后的参数如图 4.36所示。图4.36 修改后的两个线宽约束规则参数 下面将10MIL_WIDTH约束规则应用到电源网络上。点击左边工作表选择区的Net-All Layer 工作表,在右边的工作表中区列出了设计中的所有Net,可以看到所有网络的Referenced Physical CSet 列中都是DEFAULT这个规则,这是allero自动添加的应用。首先建立一个Net Class将所有的电源网络都包括在这个Net Class中。选择菜单Objects-Create-Net Class,如图4.37所示。图4.37 增加
27、Net Class分页 弹出Create Net Class对话框,如图4.38所示。在Net Class 编辑框中输入名称POWER点击OK关闭对话框。图4.38 增加POWER Net Class 在右边的工作表中可以看到增加了POWER NCls。然后在这个Net Class上点击右键弹出一个菜单项,选择Membership-Net Class,如图4.39所示。图4.39 为Net Class增加成员 弹出Net Class Membership for POWER对话框,如图4.40所示。在左上角的下拉框中选择Net,之后左边的列表框就列出所有的网络,双击需要添加的电源网络将它加到右
28、边的列表框中,也可以单击选中目标网络后点击按钮将它加入到右边的列表框。全部添加完后,点击OK关闭对话框。在右边的工作表区中,可以看到,刚才选择的网络都加入到了POWER的Net Class 中了。然后点击POWRER NCls 的Referenced Physical CSet 编辑框,选择刚才建立好的10MIL_WIDTH约束规则。最后如图 4.41所示。图4.40 Net Class Membership for POWER 对话框图4.41 将10MIL_WIDTH 规则应用到POWER 上 最后要将 3.15MIL_WIDTH 这个规则应用到一个Region(区域)规则上,以便在BGA
29、 芯片(S3C6410)扇出的时候能够使用合适的线宽。点击左边Physical 工作表下的Region-All Layer。然后选择菜单Objects-Create-Region,如图4.42所示。图4.42 新建区域规则 弹出Create Region对话框,输入名称BGA_RGN,点击OK关闭对话框,如图4.43所示。图4.43 Create Region对话框 然后在右边工作表区里新增了一个 BGA_RGN Rgn。点击Referenced Physical CSet 编辑框3.15MIL_WIDTH规则应用到BGA_RGN规则上。如图4.44所示。图4.44 绑定BGA_RGN规则 如
30、果你自己建了更多更详细的规则需要应用到其它网络上,方法也是一样的,这里就不重复了。 4.2.6 设置间距约束规则 间距约束规则包括不同网络之间与相同网络之间。间距规则约束比较复杂,需要考虑信号完整性、阻抗要求以及制板工艺要求等。在4.2.4小节介绍了CPU与内存之间的信号布线要求,为了实现信号完整性的要求我要们专门为CPU与内存之间的信号线、地址控制信号线设置间距约束规则。 首先修改由 allegro自动生成的默认间距规则DEFAULT。点击左边工作表选择区的Spacing 工作表下的Spacing Constraint Set-All Layer,在右边可以看到有一个DEFAULT间距规则。
31、间距规则参数比较多,约束管理器将这些参数分成了七大类,每一类用一个单独的电子表格列出来,分别是:Line、Pins、Vias、Shape、Bond Finger、Hole、BB via Gap。如图4.45所示。图4.45 间距规则参数分类 现在将DEFAULT规则的Line、Pins、Vias、Bond Finger、Hole、BB via Gap 页面下的所有参数设为4mil,而Shape 页面下的参数则设为10mil。Shape页面参数是设置铺铜与其它对象的间距,因此要大一些。如图4.46所示。图4.46 DEFAULT 规则间距参数 新建一个3.15MIL_SPACE规则用于BGA的区
32、域规则。点击菜单Objects-Create-Spacing CSet,建立一个名称为3.15MIL_SPACE间距规则,过程参考4.2.5小节。建好后如4.2.6所示。图4.47 新建3.15MIL_SPACE间距规则 然后将3.15MIL_SPACE规则的Line、Pins、Vias、Bond Finger、Hole、BB via Gap页面下的所有参数设为3.15mil,而Shape 页面下的参数则设为10mil。如图4.48所示。图4.48 3.15MIL_SPACE规则参数 然后点击Region-All Layer工作表,由于在Physical工作表中建立了一个BGA_RGN区域规则
33、,所以在Spacing工作表下同样能看到这个区域规则,点击BGA_RGN规则下的Referenced Spacing CSet编辑框,将3.15MIL_SPACE规则应用到BGA_RGN 区域规则上。如图4.49所示。图4.49 应用3.15MIL_SPACE规则到区域规则上 为了完成CPU与内存之间的信号线规则约束设置,先建立几组BUS和Net Class。点击左边工作表选择区的Net-All Layer。然后在右边的工作表区将XM1DATA0- XM1DATA15、XM1DQM0、XM1DQM1、XM1DQS0、XM1DQS1 同时选中(按住鼠标左键拖动鼠标连续选择几个,然后按住Ctrl键
34、再单个点击),点击鼠标右键弹出一个菜单项,选择Create-Bus,如图4.50所示。图4.50 建立一个BUS 弹出Create Bus 对话框,输入名称DDR_DQL 点击OK 关闭对话框。如图4.51所示。用同样的方法现建立一个名称为DDR_DQH(成员为XM1DATA16- XM1DATA31、XM1DQM2、XM1DQM3、XM1DQS2、XM1DQS3,DDR_ADR(成员为XM1ADDR0-XM1ADDR15)的BUS。图4.51 Create Bus对话框 然后建立一个Net Class,名称为DDR_DQ,将DDR_DQL 和DDR_DQH 两组BUS还有DDRCLK(差分对
35、)包含进去。再建立一个Net Class,名称为DDR_CTR,并将DDR_ADR和XM1CASN、XM1CKE0、XM1CSN0、XM1RASN、XM1WEN几个网络包含进去。如图4.52所示。图4.52 建立DDR_DQ,DDR_CTR 两组Net Class 新建一个间距规则DDR_SPACE参数都设为4mil,过程参考上面的描述。虽然DDR_SPACE 间距规则的参数是与DEFAULT 规则一样的,但为了以后修改控制方便这样做是很有必要的,将DDR_SPACE 间距规则应用到DDR_DQ,DDR_CTR 两个Net Class 上,如图4.53所示。图4.53 应用DDR_SPACE 规则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当PCB板有盲里孔的时候,走线线边到过孔孔壁的间距要足够大,具体为:最小间距能力*(压合次数+1)。如果不是很清楚,最好事先与PCB厂家交流后确定这个值。 4.2.7 设置相同网络间距规则 相同网络间距规则设置比较简单,一般只需注意过孔与过孔的间距就行了(包括盲埋孔),同一网络的两个过孔不能靠得太近,具体数据需要与PCB厂家确认后设定,不般不要小于最小间距能力即可。这里将DEFAULT这个默认的规则参数全部设为4mil即可。如图4.54所示。图4.54 相同网络间距参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