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logy生物重点整理.doc
《biology生物重点整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biology生物重点整理.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biology生物重点整理.精品文档.1.生命结构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物种存在、繁殖、进化的单位)、群落、生态系统2. 稳态的性质 没有激烈的外界因素影响时, 生物体的内环境 维持相对稳定、动态平衡3. 进化(Evolution)形成了生物的适应性、多样性 构成了生物的种族发展史 形成今天地球上 庞大、绚丽多彩的生命体系 4.生命运动过程中始终贯穿着 物质、能量、信息三者的 流动、协调、统一 有组织、有秩序的生命活动。至少具备 3 种能力才是生命系统: 新陈代谢、自动调节、自我繁殖5.生物界的11个组构层次:生物大分子
2、、细胞器、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互交繁殖的同种个体 种群 多种种群的集合体群落 生物和非生物生态系统6. 原核生物 原核生物界 真核生物 单细胞生物(简单多细胞) 原生生物界 多细胞生物( 真菌界 植物界 动物界) 反映了原始生命出现后 生物进化史的三个阶段 a. 非细胞原始生命 原核细胞(单) b. 原核细胞 真核单细胞; c. 真核单细胞 (真核)多细胞。 反映了多细胞生物进化 营养方式 3 个方向 3分支 自养营养 植物界(自养) 腐生营养 真菌界(异养) 吞噬营养 动物界(异养)7 水的特性 极性分子 分子间 氢键; 分子间“黏合” 较强内聚力、 表面张力;
3、 内聚力 植物体内运输中起重要作用 水分子之间的氢键使水能缓和温度的变化 保持细胞的温度、代谢速率稳定; 维持动、植物体温相对恒定。 冰比水密度低 有利于水生生物的生存。 水是极好的溶剂。 生命所需物质的良好溶剂,也是生命系统中各种化学反应的理想介质。 水能够电离。 水分子可以电离成氢离子(H+)和羟离子(OH-)。8 脂肪(油脂) 蜡; 磷脂类(磷酸甘油酯)类固醇;萜类。9 根据功能可分为7大类:(1)结构蛋白:组成细胞结构的基础。(2)收缩蛋白:与结构蛋白共同起作用。(3)贮藏蛋白:卵清蛋白为胚胎发育提供了氨基酸。(4)防御蛋白:抗体与病原体作斗争。(5)转运蛋白:负责物质转运的蛋白质。(
4、6)信号蛋白:细胞之间传递信号。(7)酶:生物催化剂。10 氨基酸R基团或侧链的结构、长短和电荷的不同,决定各种氨基酸在溶解度以及其它特性上的差异。蛋白质分子有特定的空间结构构象。结构决定其功能一级结构(氨基酸序列)二级结构(蛋白质中局部区区域的折叠结构)三级结构(一条多肽链完全折叠后的结构)四级结构(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多肽链组成的蛋白质结构)蛋白质的多肽链松开,失去其专一的三维形状,从而失去其生物学活性,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变性11 核苷酸 (戊糖 含氮碱基磷酸)组成核酸(DNA RNA)这种多聚体的单体=戊糖(脱氧核糖 核糖)+ 磷酸基团+含氮碱基(腺嘌呤A 胸腺嘧啶 T 胞嘧啶 C 鸟嘌呤
5、G DNA 尿嘧啶 U RNA)核苷酸单体通过脱水合成以磷酸二酯键顺序相连形成多核苷酸(核酸),核酸具有方向性 。 DNA分子是双链分子,两条单链分子间以A-T(2氢键)、G-C(3氢键)相配对的方式而成螺旋状。多核苷酸链的两个螺旋围绕一个共同的轴旋转,为右手螺旋。通过磷酸和戊糖的3,5碳相连而成。嘌呤碱基和嘧啶碱基在双螺旋内,磷酸根 和戊糖在外。 多核苷酸链中碱基的序列不受任何限制, 碱基对序列携带遗传信息。一个DNA分子中有多个基因。基因中核苷酸的专一序列就是一种信息。 编码专一蛋白质的一级结构。12 原核细胞(细菌、蓝藻):体积小,结构简单。 无内膜系统、细胞器、核膜。 染色体环状的DN
6、A分子, 有质粒、质膜。 真核细胞:有内膜系统、细胞器、核膜。细胞壁:质膜之外 细菌、植物细胞 无生命结构:细胞分泌物代谢物组成,纤维素、多糖、蛋白质等 功能:机械支撑 支持、保护13 胞核是真核细胞的控制中心真核细胞都有,大多单核。 细胞的控制中心: 遗传物质(DNA)主要位于细胞核; 调控细胞代谢、生长、分化。 包括核被膜、核基质、染色质、核仁14 被膜:核外面,包括核膜和核膜下面的核纤层。核膜:两层膜,单层膜厚7-8 nm,膜之间的核周腔宽约10-50 nm。外膜常与糙面内质网相连。 核纤层:在核膜内面,核纤层蛋白组成。核孔 核孔复合体:蛋白质,100多种,与核纤层紧密结合;功能:物质转
7、运 核内物质:RNA、组装好的核糖体亚基 核孔 细胞质; 细胞质中物质:蛋白质 核内;选择性 主动转运(非扩散)15 染色质:固定、苏木精染色 常染色质(丝状部分) 异染色质(较大的染色更深的团块) 成分:主要:DNA、组蛋白;少量:RNA、非组蛋白; DNA:同一个体,各种细胞中含量相同 常染色质:粗、细丝 网状; DNA分子展开部分; 异染色质:粗大团块、色深、 DNA紧缩盘绕部分,附于核膜; 组蛋白 碱性:含碱性氨基酸 能与DNA带负电荷的磷酸基团结合; 5 种:H1、H2A、H2B、H3、H4; 非组蛋白 种类多;有关DNA复制、转录的因子 如:DNA聚合酶、 RNA聚合酶等;染色质丝
8、:串珠(念珠)状 细丝:连接体DNA;核小体:小珠状,4 对组蛋白 H2A、H2B、H3、H4 各 2 对; DNA:缠绕在核心外周;组蛋白H1:核心外侧,与DNA结合 染色质丝的单位:1段连接DNA + 1个核小体上DNA;146碱基对;细胞分裂期 进一步浓缩(高度折叠) 光镜可见的粗大染色体16 核仁(12 个) 形态:圆、椭圆,无外膜; 各种生物中 成分:富含蛋白质、RNA(rRNA) 形成:某一个、几个特定染色体的一定片段(核仁组织区) 核仁组织区:转录 rRNA 的基因, 即DNA(rDNA)所在地;功能:转录 rRNA、组装核糖体。17 核基质 核内由蛋白质组成纤维状网络: 核骨架
9、(核的支架;染色质附着的场所。) 网孔中充以液体。 18. 内质网:一系列囊腔、细管,彼此相通 隔离于细胞溶质的膜系统总膜面积一半,最多的膜 。光滑内质网(sER):无核糖体颗粒 作用:脂质合成 糖类代谢 药物、毒物的解毒 糙面内质网(rER) 具核糖体颗粒; 合成、转运 蛋白质; 19 高尔基体 功能: 将内质网合成好的蛋白质 分门别类进行加工、分类、包装运送 细胞特定部位, 或分泌 细胞外无合成蛋白质功能 合成多糖(纤维素)、果胶质 参与细胞壁的形成。20 溶酶体(lysosome) 形态:单层膜、囊泡 来源:高尔基体断裂产生 功能:细胞内消化,外界吞入的颗粒异噬溶酶 细胞自身的碎渣自噬溶
10、酶体 特性:(1) 酸性,pH4.8或更低,水解酶在酸性环境中才有活性。(2)溶酶体膜与质膜厚度相近、成分不同, 21 线粒体 两层膜 外膜(平整,脂类、蛋白质,亲水通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增加内膜面积)、膜间隙、基质(液态填充于内膜、嵴之间;富含酶类)22 质体 植物细胞特有 白色体、有色体两种。 白色体:分生组织及不见光的细胞。 有色体:含色素,叶、花、果实。叶绿体: 最重要的有色体,双层膜包裹。 光合作用-光能转变成化学能。 * 大小、形状、数目随不同植物、细胞而不同。 * 高等植物呈椭圆形,数目20-100个。组成:外被 类囊体 基质 3种膜:外膜、内膜、类囊体膜; 3个腔:膜间
11、隙、基质、类囊体腔。类囊体膜:光合作用的色素、 电子传递系统; 基质:暗反应进行的场所。 半自主性: 有自己的DNA、核糖体, 编码部分自身蛋白。类囊体 组成 膜系统 叠成 基粒23 微体 过氧化物酶体(动、植物细胞都有): 脂肪酸氧化:分解20%的脂肪酸; 解毒:过氧化氢酶利用H2O2将酚、 甲醛、甲酸、醇等有害物质氧化,饮入的酒精 25以上在微体中氧化。乙醛酸循环体(植物细胞有): 参与光呼吸作用,将光合作用的副产物乙醇酸氧化为乙醛酸和过氧化氢; 萌发的种子中,将脂类转化为糖。24、液泡 植物细胞中普遍存在,单层膜包裹,含细胞液,分生组织细胞中液泡多而小;成熟细胞中液泡大,占细胞中央,达9
12、5%以上。功能:调节细胞渗透压;收集代谢废物;液泡中的花青素决定 花、果实和叶的颜色。25细胞骨架 功能: 维持细胞形状、控制细胞运动; 承受外力、保持细胞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植物细胞中细胞骨架指导细胞壁的合成; 参与重要生命活动。 参与的生命活动: 细胞分裂中牵引染色体分离; 细胞物质运输中,各类小泡和细胞器的定向转运; 在肌肉细胞中,组成动力系统; 白细胞迁移、精子游动、神经细胞轴突和树突伸展等都与细胞骨架有关。(1)微管:中空长管状,纺锤体、鞭毛和纤毛都由微管构成。中空棒壁由微管蛋白:a、b亚基,分子量55 000左右。双体分子螺旋排列,盘绕成微管管壁。 维持并改变着细胞的形状,是细胞器
13、移动的轨道微丝(肌动蛋白丝)实心纤维,宽约 47nm。 组成单体是肌动蛋白,没有特异性。 单体相连成串,两串扭缠成束,即微丝,动植物细胞中都有。产生张力 支持心包的结构 横纹肌、纤维细胞、肠微绒毛均有丰富的微丝 运动功能(胞质环流)(2)微丝易于解聚成单体,又容易重新聚合,细胞松弛素B:微丝解聚 鬼笔环肽:与微丝特异结合,防止解聚。两者相反的作用都能特异性的抑制微丝功能, 引起细胞变形,使细胞骨架发生变化。(3)中间纤维(IF):810nm,介于微管和微丝之间 最稳定的细胞骨架成分,支持、运动的功能。 形态相似,组成蛋白质有明显差异:角蛋白 波形蛋白 层粘连蛋白 细胞核膜下的核纤层也是中间纤维
14、构成。26 鞭毛(长、少、波浪式前进拍打)、纤毛(数量多短、浆式来回摆动)和中心粒 鞭毛和纤毛:细胞表面附属物, 运动功能 结构成分:微管 横切面呈9(2)+2排列。9束微管,二连体 每束两个微管 基粒:由微管构成,9(3)+0排列。 中央没 基粒与鞭毛和纤毛的基部相连。 中心粒:微管构成,与基粒是同源器官,结构相似。中心粒位于中心体(微管组织中心)中。通常一个细胞两个27. 细胞壁 初生壁- 次生壁 相邻细胞间小孔 细胞质相同 胞间连丝28. 动物细胞胞外基质 EMC 主要是胶原 埋藏于蛋白聚糖 纤连蛋白也可使细胞与ECM相连,细胞连接三种类型 (1)桥粒与胞质溶胶中的中间纤维相连,使相邻细
15、胞的细胞骨架间接地连成穿胞细胞骨架网络。 具有支持和抵抗外界压力与张力的作用。(2) 紧密连接相邻细胞间质膜紧密结合,没有缝隙。 电镜下可见连接区域具有蛋白质形成的焊接线网络,封闭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空隙。作用:封闭相邻细胞间接缝,防止溶液中分子沿细胞间隙渗入体内,保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3) 间隙连接最多的一种细胞连接。相邻细胞间有23nm的缝隙,连接区域比紧密连接大得多,最大直径可达0.3m。 间隙与两层质膜中有大量蛋白质颗粒,构成间隙连 接的基本单位,称连接子(cAMP极易通过,实现信息传递。)。功能: 参与细胞分化; 协调代谢; 构成电紧张突触.29. 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 (细胞核线
16、粒体、叶绿体 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主要由脂质、蛋白质组合装配成,7-8 nm厚。 磷脂双分子层是骨架,又称脂双层。蛋白质以不同方式镶嵌,膜功能的主要体现者。 质膜表面有少量糖类分子糖脂和糖蛋白 生物膜特性: 流动性 选择透过性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 细胞的能量转换、 蛋白质合成、 物质运输、 信息传递 细胞运动脂双层 脂类:磷脂(主要)、糖脂、胆固醇表面亲水端,内部疏水性脂肪酸链。功能: 保持细胞正常的结构和功能。 屏障作用,膜两侧水溶性物质不能自由通过,相对稳定的内环境; 脂双层中脂类成分随不同生物而不同。结构复杂保证膜蛋白的嵌入及其特定功能的发挥。膜流动性的影响因素与膜本身组分
17、、遗传因子、环境因子有关,包括: 胆固醇:胆固醇的含量增加会降低膜的流动 脂肪酸链的饱和度:脂肪酸链所含双键越多越不 饱和,使膜流动性增加。膜蛋白和膜脂的结合方式、温度(T下降 流动性减少)、酸碱度、离子强度等。蛋白质决定膜的大多数特定功能 两大类膜蛋白: 膜内在蛋白 膜周边蛋白 膜是镶嵌的30. 膜糖:细胞质膜表面糖类,糖蛋白、糖脂两种。糖蛋白:与膜蛋白结合而成。 多糖脂:与脂质结合而成。 少功能:细胞识别;固定膜中蛋白质糖萼:寡糖链和蛋白质共同构成细胞表面的糖萼,或称糖被。细胞识别对生物非常重要, 关键是识别细胞表面的糖分子。 细胞表面的糖分子种类及位置多变是细胞与细胞区分的标志。31 膜
18、的选择透性源于 脂双层本身的限制和转运蛋白的专一性。烃类、CO2、O2等能溶于脂双层,易于透过细胞膜。 葡萄糖、氨基酸等亲水性物质通过转移转运蛋白出入细胞物质出入细胞穿过细胞膜的方式主要有: 被动转运(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顺浓度梯度穿过膜扩散的作用(1)单纯扩散 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不消耗能量。如:氧气、二氧化碳、甘油、乙醇等。(2)专一的膜转运蛋白使扩散易化易化扩散从高浓度到低浓度; 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 不需要能量。膜转运蛋白可分为两类:通道蛋白 (形成贯穿脂双层之间的通道。)载体蛋白(与特定物质结合改变构象使物质穿越细胞膜。) 发生构象变化而将溶质运送过膜。 构象变化
19、由被转运分子的结合和释放引起。(3)主动转运意义:主动转运是活细胞的特性,保证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的营养物质,主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从低浓度到高浓度; 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需要能量(ATP)。如:Na+ 、K+、Ca2+等离子通过细胞膜。 (4)协同转运:专一转运一种溶质的泵又间接地推动其他电解质的主动转运。- 动物细胞中常常利用膜两侧Na+浓度梯度来驱动。- 植物细胞和细菌常利用H+浓度梯度来驱动。(5)胞吞作用与胞吐作用大分子、颗粒性物质的跨膜运输。转运过程中,质膜内陷,形成包围细胞外物质的囊泡,又称膜泡运输。细胞的内吞和外排活动总称吞排作用。胞
20、吞作用: 吞噬作用:吞噬固体颗粒。 胞饮作用:吞入液体。 受体介导的胞吞:专一性的胞吞作用 一些大分子物质如低密度脂蛋白(LDL)进入细胞必须先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一种镶嵌蛋白质)识别并结合,然后通过膜的内陷形成囊泡而入胞。胞吐作用 胞吐作用:从细胞表面排出渣滓和细胞 分泌物的过程。三种: 吞噬 胞饮(不专一) 受介体的胞吞(专一) 获得大量专一的物质 如吸收胆固醇 细胞膜循环使用32.细胞信号分子的共同特点: 特异性,只能与特定的受体结合; 高效性,几个分子即可发生明显的生物学效应,这一特性有赖于细胞的信号逐级放大系统; 可被灭活,完成信息传递后可被降解或修饰而失去活性,保证信息传递的完整性
21、和细胞免于疲劳。信号接受 信号分子都是一个配体配体:能与某种大分子(受体)专一性配对结合的较小分子。与受体结合后使受体分子发生形状上的改变。受体(receptor):能识别和选择性结合某种配体(信号分子)的大分子物质,多为糖蛋白。一般至少包括两个功能区域,与配体结合的区域和产生效应的区域,当受体与配体结合后,构象改变而产生活性,启动一系列过程,最终表现为特定生物学效应。受体的种类:细胞内受体 介导亲脂性信号分子的信息传递,如胞内的固醇类激素受体。细胞表面受体 介导亲水性信号分子的信息传递,可分为: 离子通道型受体、 G蛋白耦联型受体、 酶耦联型受体。配体与受体作用的三个主要特征: 特异性 饱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biology 生物 重点 整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