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生产管理.doc
《Mba-生产管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Mba-生产管理.doc(29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Mba-生产管理.精品文档.前言MBA(工商管理硕士)这一简洁而响亮的名称,以其不可抗拒的魅力和不 可思议的魔力征服了全球主要发达国家,目前正强烈地吸引着中国的有识之 士特别是青年人的注意。MBA 诞生于美国。经过近百年的探索和努力,它培养了为数众多的优秀 工商管理人才,创造了美国经济发展的神话和奇迹。MBA 被誉为“天之骄子” 和“管理精英”,成为企业界乃至社会敬重和羡慕的特殊人物,甚至在公众 心目中被视为“商界英雄”。据统计,美国最大的 500 家公司的总经理、董 事长等高层主管,绝大多数都是 MBA。这一惊人的事实,是对 MBA 教育的
2、成 功业绩的最好说明。MBA 意味着超群的能力、胆识、品德,代表着财富、 地位、权力、荣誉,预示着希望、成功和辉煌。MBA 创造的奇迹得益于其教育的科学性、规范性、灵活性和实用性。MBA 教育具有传统教育不可比拟的特色和优势。在教育观念、教育理论、教学内 容和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都显现出其不同凡响的特点。这些特点不仅贯彻于 MBA 教育的整个过程之中,还体现在高质量的教材里面。因此,学习和阅读 MBA 权威教材,是了解和掌握 MBA 精髓要义的捷径;尤其是在我国 MBA 教 育发展尚不能完全满足广大求学者要求的时候,这种求知的方式越发显得必 要和实惠。我们编译的这套“MBA 必修核心课程”,包
3、括经营战略(CORPORATIONSTRATEGY)、新产品开发(NEW PRODUCTS DEVELOPMENT)、市场营 销(MARKETING)、生产作业(PRODUCTI0N)、理财:资金筹措与使 用(FINANCE)、人力资源:组织与人事(HUMAN RESOURCE)。所依据 的都是当今欧美最权威、最通行的教科书,囊括了工商管理最普遍、最适用 的知识。系统研读这些教材,就会对 MBA 核心必修课程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 解。成就事业需要人才,优秀的工商管理人才需要接受一流的教育。实践证明,MBA 教育是当今世界培养职业企业家最完美的教育。一切有志于在企业 界谋求发展并最终赢得成功的人士
4、,都应该不失时机地夯实自己的知识根 基。通过自学,掌握 MBA 必修核心课程的基本内容,能让你茅塞顿开、恍然 大悟,会使你获得一种全新的感觉、全新的视野、全新的理念、全新的境界、 全新的体验。MBA 必修核心课程编译组1997 年 8 月内 容 简 介生产管理导论:生产管理;决策和生产职能;系统概念。 分析方法:生产和业务管理的分析方法:决策的成本数据;资本成本和投资标准。生产系统建立的设计:生产设计和生产过程;过程规划;建厂地区规划:物 质设备布置;作业设计与人机系统;生产标准与劳动测定。生产系统运行的计划和控制:生产储存系统;预测和库存;总体计划和 方案;大量生产系统的进度安排和控制;间断
5、生产系统的进度计划和控制;大规 模工程项目的计划、进度安排和控制;质量控制;生产和业务管理综述。生产作业第一篇 生产管理导论第一章 生产管理现代企业已经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企业的内部分工越来越精细,使 得任何一个生产环节的失误都可能使整个生产过程无法进行。企业专业化水 平也越来越高,因此,企业之间的联系和协作也就越来越广泛和密切。技术 的高度发达,使得企业大规模地采用机器和机器系统进行生产。并且,生产 系统的许多过程都是自动化,许多重要的决策领域能够变为自动化管理,而 电子计算机能够成为过程的控制者。但是,我们不能设想生产机器会自动地 工作,必须由人来设计生产系统和对生产系统进行管理所必需的
6、信息和控制 系统。第一节 生产系统在现代社会中的决定性作用对于有效率的生产系统在现代社会以及现代生活方式中所起的决定性作 用,怎么强调也不过分。“发达经济”特有的形象是规模大、组织程度高、 专业化、机械化、高效率的生产系统。而另一方面,“不发达经济”一词则 具有规模小、以人力和畜力为主要动力的手工操作、低效率的生产系统的形 象。诚然,这些形象的对比,用来解释发达与不发达经济之间的区别未免有 些简单化了。不发达的经济单靠改变生产系统的性质并不能创造出一个发达 的经济。然而,建立一个具有物质财富方面一切属性的现代化社会,如果没 有它特有的生产系统,也是不可能的。令人遗憾的是,我们常把每个人时的高产
7、量同人们的节俭。勤奋、艰 苦工作联系在一起;却把每个人时的低产量归因于上述个人特性的反面。 事实上,在每个人时低产量的经济中,由于没有机械去完成最沉重的任务, 人们在体力方面的工作更为艰苦。第二节 生产经济学成本平衡问题每个人时高产量的经济被认为是有效率的,而相反的则被认为是无效 率的,这是正确的。但是,生产效率是一个相对意义上的术语,其实际意义 是:“我们使用适当的可以利用的资源(投入)生产一定单位数量的产品, 能有什么样的效率?”因此,在发达经济中,机器和设备的成本相对较低, 而劳动成本则相对较高,它反映了在这个经济中工人的每人时产量一般是 高的。在不发达经济中,相对的成本状况通常是相反的
8、(原材料的成本高低 取决于复杂的因素)。因为,发达经济的高效率生产系统机械化程度较高, 使用较少的劳动力,就可使单位产品消耗的资本、劳动及原料所组成的联合 成本达到最低的限度。这两个系统如果都能使每单位产品的资源投入达到最小,那么它们都可 以算是高效率的。这一点有助于了解有效率的生产系统的设计和运转。我们 并不总是追求使用已知的最尖端的机械化或自动化技术,而是要在各种情况 下努力达到资源最好的平衡。因此,即使在发达经济中,为一个较小产量而 设计的系统,一般在资源的投入方面,强调使用劳动力而不强调资本的使用。 这一观点贯穿本书大部分篇章。第三节 管理一个生产系统信息和决策分析的问题在已定的生产系
9、统中,成功的管理取决于计划和反映实际情况的信息系 统,以及我们对需求、库存状况、进度、质量水平、产品和设备革新等方面 的变化作出的反应(决定)等因素。在为生产系统的运转或管理拟汀计划时, 我们尽量最有效地运用可供利用的资源来满足一定的预计需求,资源是指生 产能力单位的总数,如在正常时间和加班时间内可用的人时数量、可用的 存货、转包工作等,减去当需要的资源短缺或延迟交货时的生产能力的单位 数。在制订生产计划时,提供上述每一项能力都要支出一定的费用,而最好 的计划则是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把所有成本的总数缩减到最低限度。在努力实现计划目标时,会有某些实际的干扰因素,例如:设备故障, 人员失误,流程时间
10、安排上的误差,质量的变化,等等。所以,为了有助于 保持正常的秩序,避免系统趋于混乱,就创建了保持进度、质量控制和成本 控制等系统。第四节 生产系统转化为有用的产品还是转化为污染生产系统通常被认为是把某些原料转化为有用的产品的体系。当然,在 这一转化过程中,一般都会出现废弃物,可是过去人们很少注意到这一点。 人们强调的是有用的产品,对废弃物却以尽量便宜的方法倒进江河或排 人大气中来进行处理。只是到了现在,我们才越来越紧迫地认识到,我们还 正在污染着自己的家园。今天,颇有社会意识的主管人员认识到,生产职能必须包括加工处理废 弃物,使之元害或被利用,而不是造成污染,甚至危及人畜和其他生物的生 命。在
11、生产过程中,废弃物的转化是一个组成部分,将在下述的概念体系中 包括这个过程。第五节 生产管理的形成和发展一、形成时期最早注意生产经济学的是工厂制度刚出现时期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1776 年,他写了国富论一书,在这本书中,他揭示出劳动分工的三 个基本的经济优点。这些经济优点是:重复完成单项作业会使技能或熟练程 度得到发展;通常由于工作变换而损失时间的节约;当人们在一定范围内努 力使作业专门化时,通常会发明出机器和工具来。斯密没有用理论的形式推 理出这些观点。在工厂制度下,由于大量生产需要集中大量的工人,劳动分 工也作为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发展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协作的方法是 有效的。斯密观察到
12、了这个现象,注意到了它的三方面的优点,并把它们写 进了他的书中。他的这本书是生产经济学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不仅因为斯 密的观察也许会加速了劳动分工,而且因为一个伟大的学者已经认识到了生 产的一个基本原理。这个基本原理的发展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注意到, 现在我们终于处于真正的快速发展的阶段。生产管理这门学科,已经从完全 叙述的阶段,发展到具有一门应用科学特征的阶段了。在亚当斯密之后,一位英国人查尔斯巴贝奇扩大了斯密的观察范围, 提出了许多关于生产组织和经济学方面带有启发性的观点。巴贝奇主要是一 位数学家,对制造业很有兴趣,具有科学的态度,他探索了许多现实的实践。 他的思想在论机器和制造业的经
13、济(1832 年)一书中概述出来了。已贝 奇同意斯密关于劳动分工有三个方面经济优点的观点,但是他注意到亚当斯 密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优点。例如,巴贝奇引用了那个时候制针业(普通直 针)的调查结果。专业化分工导致制针业有七个基本操作工序:1.拉线,这项工序由通过压模拉线使它符合要求的直径组成;2.直线;3.削尖;4.切断顶部;5.作头;6.镀锡或镀白,这项工序可与现代电镀工序相比,目的是防钢丝生锈;7.包装:这项工序通过刺穿把完好的针放在纸张或卡片内,即做好针的 包装。表 1 1 制针的制造成本和工序的分析 英国制造【( 178 )针“ 11 号”, 5546 枚,重 1 磅;“ 12 号” 69
14、32 枚,重 20 盎司,需要用纸 6 盎司。】工序 名称工人制造一磅针 的时间(小时)制造一磅针 的成本(便 士)工人每天挣得(先令)(便士)制造一枚针各 个部分的价格(百万分之一 便士)1.拉线2.直线3.削尖4.切断顶端5.作头6.镀锡或镀 白7.包装男工 女工 女孩 男工 男孩 男工 女工 男工 女工 女工0.36360.30000.30000.30000.04000.04004.00000.10710.10712.13141.25000.28400.14201.77500.01470.21035.00000.66660.33333.19733310065304.554.5136030
15、162255126319338901121605767.689212.87322320雇佣人数:男工 4 人,女工 4 人,童工 2 人,共计 10 人。巴贝奇注意到对这些不同工序工资等级所付的先令和便士(见表 11),他接着指出,如果工厂按照每个人完成全部工序的操作来重新组织的话, 就要对这些人按全部工序要求的最难的或者最好的技巧来支付工资。因而, 企业要按镀锡技巧付钱,即使对正在做直线、或者包装的工人也是这样,然 而,实行劳动分工就可以按每种技巧恰好所需要的数量来雇用劳动力。所以, 除了亚当斯密提出的生产率方面的优点以外,巴贝奇还认识到对技巧订出界 限作为支付报酬依据的原则。在亚当斯密和查
16、尔斯巴贝奇考察之后的年代里,劳动分工继续发展,并且在 20 世纪前半叶里发展得更快了。我们在大规模生产线反映出劳动分工 的原则已达到了它的极限。实际上,到目前为止,劳动分工的原则已被推进 到使一些人对目前它的应用状况发生怀疑的地步。有关的各种论文书籍中都 说,由于工作范围的扩大会使成本得到降低,人们创造了一个新名词“作 业扩大”(jOb enlargement)来表示这个新趋势。一些工业部门中的分工也 许早已超过了最合适的水平。在生产管理领域的发展史上,弗雷德里克w泰罗毫无疑问地是个杰出 的历史人物,斯密和巴贝奇只能算是观察家和作家,而泰罗则既是一个思想 家,同时也是一个实干家。当时的作法是让
17、工人自己决定进行生产的方法。 他们根据自己的技巧和过去的经验决定怎样生产一个部件,根据传统的方法 确定生产的时间和费用。“无事瞎忙”和磨洋工的现象很普遍。泰罗很熟悉这些作法,因为他曾是工业系统的一个工人,但是他拒绝与 其他工人同流,而是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生产。他的进步很快,后来取得了 一个能实践他的想法的职位。为了理解泰罗成就的大小,我们必须了解当时 存在着强烈的因循守旧的习惯,任由工人们自由地决定制造的方法,以及把自己的知识像商业秘密一样保密,泰罗正是在这种对管理普遍漠不关心的环 境下的一个创造者。在这个静止的环境中,泰罗掀起了一阵管理哲学变革的 浪潮,许多组织机构因此从根本上动摇了。从本质
18、上看,泰罗的新哲学认为:科学的方法能够而且也应当应用于解 决各种管理中的难题,而且完成工作所用的方法应当通过科学的调查研究由 企业的管理部门来决定。他列举出管理部门的四条新的职责,概述如下:1.研究一个人工作的各个组成部分,以替代传统的凭经验的做法;2.用对工人科学的选拔、培训和提高,代替允许工人选择自己的工作和 尽他自己的能力来锻炼自己的传统做法;3.在工人和管理部门之间发展诚心合作的精神,以保证工作在科学的设 计程序下进行;4.在工人和管理部门之间按几乎是均等的份额进行工作分工,各自承担 最合适的工作,以代替过去工人负担绝大部分工作和责任的状况。这四条想法使人们对管理组织有了许多新的考虑,
19、几乎完全是现代组织 实践的基本组成部分,因而很难使人相信情况曾经发生什么变化。泰罗的著 述,在第一条的总标题下,在工程方法与劳动测量领域中得到了发展,最近 几年以来,这个领域由于实验心理学和生理学研究者的帮助而大大地扩展 了,现在这个被称为“人类工程”(Human Engineering)的领域普遍应用于 生产管理方面。第二条、第三条已发展为包括人员选拔和配置的方法连同劳 资关系的组织职能在一起的人事管理领域。第四条,即工人与管理部门之间 工作的分工,已具有了影响深远的含义。现在,计划工作和控制工作这两个 基本的管理职能包括了许多以前由工人来完成的工作,从而解放了第一线的 领班和工人,使他们集
20、中精力执行精心安排过的计划。泰罗还做了许多著名的开创性的实验。这些实验涉及到各个领域,包括基层生产组织、工资付酬理论,以及诸如当时钢铁工业部门中常有的金属加 工、生铁搬运和铲掘作业的基本步骤的制订。在他的金属切削实验中,泰罗 用掉了上千磅的金属,花了十多年的时间;这些实验结果形成了能为不同的 金属和器材使用的在进料和速度方面的规范。此外,通过这些实验,他和蒙 塞尔怀特(MaunseI Whiie)合作发现了高速钢。这一使他富裕起来的发现, 使他能够在晚年用大量的时间进一步丰富他的哲学。泰罗认为,他的重要贡 献与其说是在于他有什么专门的发现,不如说是在于他的一般哲学和对解决 管理问题的方法。后者
21、只不过是“科学管理”在个别情况下的应用而已。泰罗在发展和应用他的想法时毫不妥协,这种态度引起了很多争论,使他在许多场合都受到了强烈的反对。在泰罗那样的工作环境中,也许一个人 就要有他那样的坚强个性才能改变产业的运行方式。泰罗有很多追随者。卡尔巴恩(CarI Barth)、亨利甘特(Hennv L. Gantt)、哈林顿埃默尔森(Harrington Emtrson)、弗兰克吉尔布雷思 和莉莲吉尔布雷恩(Frank and LillianGilbreih)及其他一些人,他们都 没有超出泰罗的体系和哲学方面的哲学。另外还有一些人,他们没有知识和 能力,却披上“泰罗制”的外衣,为了谋取暴利而把自己伪
22、装成能够应用“泰 罗制”的顾问。泰罗不承认这些“走狗”,但他们为害甚大。由于他们败坏 了“科学管理”的名声,乃至减慢了这个领域的健康的实践发展。泰罗的基 本观点很少发生变化。而这些人有关的论文书籍充斥着骗人的东西和明显的 泰罗思想成果的变体,如工资付酬计划、时间研究方法、图表和自动控制盘等。但是泰罗所设想的本来意义上的生产管理科学却发展得极为缓慢。 之所以发展缓慢的原因也许有很多。如还没有可以运用的合适的知识与工具,而且必须纠正泰罗以后一段时期内的滥用情况。生产系统的衡量的变 化一般会很大。例如,我们能够期望一项作业获得多少产量?产量取决于工 作中的人和工作条件,但即使对同一个在工作中的人来说
23、,每时、每天、每 周的变化也很大。为了描述这样一个系统,我们需要应用概率论和统计方法。 多年以来,人们试图用单一的数字代表人们的产量或单个人一机系统的产量 来解决这些问题,正如在多数工程问题中一样。可是这个方法不适用于这种 情况。例如在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和化学工程方面,测量的误差很小,而定 数论模型(deterministic rnodels)则产生良好的效果。然而,差异是生产 问题中的特征。今天,由于统计和概率论的普遍认识以及日益应用于生产问 题,与以往相比,我们的生产系统模型更加接近于现实了。在泰罗以后的时期中,困扰着认真调查研究者的另一个重大困难是:大 规模问题的复杂性出现了。任何问题的
24、所有可变因素似乎完全是相互依存 的。显然,数学方法是必要的,但是它们并不能得出要求的解法。即使能够, 人工进行求解所要求的时间将要以人的一生时间来衡量。现代高速数学电子 计算机是必要的,但一直到 50 年代,即使是最大最强的公司也元力应用它。 Fw哈利斯(F.w. Harris)在 1915 年作了数学分析的尝试,他最先发展 了简单情况的经济批量的模型。FE雷蒙德(F.E. Raymend)和其他人对 其作了进一步的发展。但在工业中这些想法的应用并不普遍,我们试以图 11 来概述这些历史的事件。二、近代发展当前出现的一般生产领域活动的高涨,是以 30 年代的两个发展作为开端 的,这两个发展成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Mba 生产管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