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襄垣县地质灾害规划报告phpns.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x襄垣县地质灾害规划报告phpns.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襄垣县地质灾害规划报告phpns.doc(7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x襄垣县地质灾害规划报告phpns.精品文档.前言本规划以2009年为基准年,规划期为2009年2015 年,近期为2009年2010年,远期为2011年2015年。规划范围为襄垣县所辖行政区域。第一章 地质灾害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襄垣县是山西省财政收入超亿元的大县之一。境内不仅拥有国营大矿五阳煤矿,拥有91座地方煤矿及其它矿山,09年煤炭资源整合及重组后现保留16座煤矿;电力及焦化企业也甚发达;太焦铁路、武墨铁路与208国道、黄榆公路等主要交通干线从县内通过,连接乡镇的三级公路网络已经形成。在工业、电力和交通业大力发展的同时,人类工程活动也大
2、大破坏了自然环境,诱发了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突出地表现出人类工程活动诱发的特点,已发生的地质灾害主要有煤炭采空引发的采空塌陷、地面裂缝及公路开挖形成的陡立边坡引发的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等。第一节 主要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危害一、主要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主要地质灾害(隐患)类型襄垣县境内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4类,依次为不稳定性斜坡段、滑坡、采空塌陷(潜在采空塌陷)及地裂缝、(潜在)泥石流。1.不稳定性斜坡在修建房屋建筑及交通线路、特别是山区公路时,不可避免地傍山切坡,容易发生滑坡和崩塌地质灾害。2.滑坡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的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
3、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3.采空塌陷(潜在采空塌陷)和地裂缝襄垣县地面塌陷(潜在采空塌陷)及地裂缝地质灾害主要表现为采煤引起的地面塌陷及地裂缝,煤层开采形成采空区,使煤层顶部砂岩及页岩等上覆岩层成为一种架空结构,原有的周围应力平衡状态遭到破坏,采空区上覆岩土体的变形破坏经历一定时段之后,开始出现地面塌陷及伴生地裂缝。4.泥石流山区沟谷或者山地坡面上,由于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介于挟沙水流和滑坡之间的水、土、气混合流。泥石流大多伴随山区洪水而发生。它与一般洪水的区别是洪流中含有足够的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其体积含量最少为15,最高可达80左右,因
4、此比洪水更具有破坏力。地质灾害(隐患)规模及险情特征各灾害规模分级标准依据实施细则和岩土工程勘察手册,见表1-1。表1-1 地质灾害规模分级标准 级别 分级标准灾害类型巨 型特 大 型大 型中 型小 型滑坡(104m3)100001000100001000001010010泥石流(104m3)100101001101崩塌、危岩(土)体(104m3)100101001101地面塌陷(km2)101100.111km,地面影响宽度20m地裂缝长1km,地面影响宽度1020m地裂缝长1km,地面影响宽度310m,或长1km,地面影响宽度3m,或长1km,宽10m根据地质灾害可能威胁的人数或可能造成的
5、经济损失的大小(即险情),分为四个等级:特大型: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0人以上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大型: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中型: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以上、5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为中型地质灾害险情;小型: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为小型地质灾害险情。 1.不稳定性斜坡不稳定性斜坡2处,规模均为小型,地理位置较偏僻,没有明确的威胁对象,险情特征小型。2.滑坡滑坡
6、8处,按照分级标准古韩镇艾河古滑坡的规模为大型,其余均为小型,公路边坡,威胁对象为过往车辆及行人,险情特征小型。3.采空塌陷(潜在采空塌陷)和地裂缝襄垣县共形成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点102处, 按照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的分级标准,中型地面塌陷坑21处,小型地面塌陷坑81处。地裂缝181处,按照地裂缝地质灾害的分级标准,规模均为小型。4.泥石流潜在泥石流地质灾害2处,现已工程治理,险情特征为小型。主要地质灾害分布特征1.不稳定性斜坡在修建房屋建筑及交通线路、特别是山区公路时,不可避免地傍山切坡,不稳定斜坡段在县境内较少,调查到 2处,位于善福乡桑家河与古韩镇上庄附近山中,地理位置比较偏僻。2.滑坡调查到
7、滑坡8处,占地质灾害总数的3,从行政区域分布在善福乡、下良镇、北底乡、古韩镇四个乡镇。主要分布于襄黎公路上庄村东、王庄、艾河村路段、北上公路北底乡东宁静一带及新石公路下良镇西邯郸一带。3.采空塌陷(潜在采空塌陷)及地裂缝调查到的地质灾害点153处,分布于襄垣县中北部西营镇的辘轴凹、和家垴,下良镇西部的麻匠家、石板煤矿、东故县、西故县、黄泉沟等,善福乡的坪上、贾垴、东拔沟、桑家河等,古韩镇的杨仙岭、郝家庄、西港等,夏店镇的北田漳、湖家沟、白草坡煤矿开采区,涉及59个行政村,面积约475.11km2,其中塌陷坑面积约9.06km2。4.泥石流调查到的地质灾害点共2处,五阳矿矸石山潜在泥石流物源及襄
8、垣电厂贮灰场潜在泥石流物源,五阳矿矸石山由国营大矿五阳煤矿的煤矸石堆积而成,由两座矸石山组成,均位于浊漳河南源的右岸;襄垣电厂贮灰场位于夏店镇付村附近,距浊漳河西源北岸约20m,浊漳河西源是浊漳河上游的主要支流之一,其上游建有后湾水库。河水流量主要流域内降水量和水库放水量的影响。主要地质灾害成因特征1.不稳定性斜坡在修建房屋建筑及交通线路、特别是山区公路时,不可避免地傍山切坡,而大部分切坡地段没有护坡措施,这就容易使得在自然状态下相对稳定的斜坡变得不稳定或使得在自然状态下本来就不太稳定的斜坡变得更加不稳定,容易发生滑坡和崩塌地质灾害。2.滑坡县境内的滑坡规模不等、性质不同,但其的影响因素却是相
9、同的,即地形地貌、岩体结构是滑坡形成的基本因素,降水是滑坡形成的激发因素,人类活动(包括人为开挖边坡和煤矿开采塌陷与地裂缝的扰动)是滑坡发生的诱发因素。襄垣县滑坡地质灾害的成因分为两类:开采扰动诱发的滑坡崩塌,该类滑坡崩塌灾害位于采空区上方,采矿活动为其主要诱发因素,如桑家河滑坡群;边坡开挖诱发的滑坡崩塌,灾害位于公路沿线,人工开挖为其主要诱发因素,如新石公路、北上公路、襄黎公路沿线崩滑体。斜坡上岩土体所受的作用力经常随岩土体含水率和水位的变化而变化,而正是这种作用力的变化引起滑坡的发生。岩土体含水率和水位的变化在雨季最为明显,所以滑坡多发生在雨季。3.采空塌陷(潜在采空塌陷)及地裂缝襄垣县地
10、面塌陷与地裂缝的形成主要受采矿活动的影响,采空区形成之后,使煤层顶部砂岩及页岩等上覆岩层成为一种架空结构,原有的周围应力平衡状态遭到破坏,采空区顶板岩层在自重和上覆岩土体的压力作用下,产生向下弯曲与移动。当顶板岩层内部形成的拉张应力超过该岩层的抗拉强度极限时,直接顶板发生冒落,上覆岩层弯曲、移动、破裂,随着采空范围扩大,在地表形成塌陷变形及地裂缝灾害(图1-1)。 图1-1 采空影响示意图图1-2 采煤引起地面变形示意图在地表塌陷区边缘,相邻两点在变形过程中,处于拉伸状态,水平距离趋于增大,在地表形成拉张裂缝。如图3-2所示,取地表a、b两点,由于两点下沉量不同,其差值为W=Wb-Wa (Wb
11、为b点的下沉量, Wa为a点的下沉量),线段ab由水平状态变为倾斜状态。其倾斜度为: 由于两点水平位移不同,其差值为U=Ub-Ua (Ub为b点的水平位移,Ua为a点的水平位移),使线段ab拉长,土体变形而产生地表裂缝。从地质灾害分布图可以看出,不同开采规模与开采方式下形成的地面塌陷地裂缝地质灾害的规模是不同的。大型国营煤矿,开采技术先进,开采规模较大,因此在大型煤矿采空区上方形成规模较大、与采空区相一致的地面塌陷区及地裂缝;相对而言,中、小型煤矿的开采规模较小,开采技术落后,特别是小煤矿的无序开采、掠夺性开采,导致在地表形成较分散的地面塌陷和地裂缝地质灾害。4.泥石流山区沟谷或者山地坡面上,
12、由于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介于挟沙水流和滑坡之间的水、土、气混合流。泥石流大多伴随山区洪水而发生。它与一般洪水的区别是洪流中含有足够的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其体积含量最少为15,最高可达80左右,因此比洪水更具有破坏力。二、主要地质灾害危害及潜在地质灾害威胁煤炭开采引发的地面塌陷及地裂缝是襄垣县重要的地质灾害之一,它影响范围大、波及面广、造成的危害大。近年来,随着地质灾害范围的不断扩大,襄垣县大量房屋被毁,大片耕地及地下水资源遭到破坏,不少村庄被迫整体搬迁,由此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7265余万元。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据调查,襄垣县地面塌陷及地裂缝灾害的危
13、害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破坏耕地。据统计,由于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的形成使襄垣县近12000亩耕地受到程度不同的破坏,大部分农田减产,有的农田已无法复垦耕种,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水平。间接引发地下矿井透水事故。1988年8月18日和1993年8月4日,特大暴雨使浊漳河水位猛涨,洪水溢出河床,沿河岸小煤矿产生的地面裂缝及小型地面塌陷透入五阳矿井。两次分别透水16.7104 m3和116104 m3,造成死亡2人和4人、直接经济损失分别达6400万元和1.7亿元人民币的重大井下透水事故。 毁坏房屋及水利、交通设施。地面地质灾害导致全县居民房屋受损1800余间,许多受灾村庄被迫整体搬迁;长达105km
14、的襄垣县引水南干渠,因地裂缝及地面塌陷横穿而过,自1994年以来无法正常使用;1997年虽投巨资进行修复,但至今仍不能正常发挥效益;区内398m公路因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灾害而使路面凹凸不平、开裂,严重影响了正常交通;在太焦铁路襄垣站五阳站之间古韩镇张家庄附近,距铁路东侧路基20余米处发育有数条平行于线路延伸的地面裂缝,对太焦铁路和附近榆黄公路的安全运输构成威胁。水资源枯竭。在襄垣县煤矿采空区,由于地面地质灾害的出现,使地表水及浅中层地下水向下漏失,导致当地地下水位下降、近367眼水井因地下水资源枯竭而废弃。当地有大约70个村庄普遍存在人畜吃水困难的现象, 另外,王桥镇、古韩镇、善福乡、夏店镇、下
15、良镇、侯堡镇、及北底乡部分村庄的煤矿开采区,受地面地质灾害形成的时间滞后性的影响,虽然已终止采煤多年,但目前许多地方的陷坑仍然处于不稳定状态,还在继续向外扩展,对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第二节 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一、 分区原则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的目的是较可靠地反映未来地质灾害状况,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以及防灾减灾决策和区域经济规划提供参考依据。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基本原则如下:地质环境条件与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因素相结合的原则地质环境背景是地质灾害形成的基础条件,决定着地质灾害的分布、发育特征;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对地质环境具有改造和破坏作用,往往是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和诱发因素。因此
16、,在进行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时,应充分考虑地质环境因素和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因素。主导因素原则影响地质灾害发生的因素很多,其中有一种或几种因素,决定着地质灾害的发生,起主要和主导作用。因此,在综合分析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抓住突出的主导因素,并以此作为分区依据之一。动态原则地质环境是一个动态系统。地质灾害的孕育、形成、发展具有一个由“浅”入“深”的演变过程。尽管各灾种、各灾点的变化过程不同,但总体上具有大致相同的发育规律。因此,应当基于地质灾害现状分布、发育规律,采用考虑地质灾害持续性、继承性的动态方法进行分区。定性为主、定量为辅的原则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受地质环境条件、自然气候、人类工程活动强度等多种因
17、素的影响和制约,难以完全定量化,因而采用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评价为辅的原则,合理阐明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发育特征及危害。以点带面类比原则地质灾害受多种条件的制约和影响,其活动时间、地点、强度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也即随机性;同时受区域地质、地貌、水文地质条件控制,其发生又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分区时应基于调查点上的灾害特征与分布规律,类比分析具备相同自然地质条件的区域面上的灾害特征及其分布规律。二、 分区方法地质灾害易发区是指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分区在研究影响致灾的各种因素和发生(包括潜在发生)的地质灾害的数量、密度、波及范围的基础上进行,可划分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和不易发区四类。划分方
18、法首先以定性分析划分各个评价单元,其次对各个评价单元进行定量确定,最后进行综合评定。定性划分首先根据地形地貌、地层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矿产分布及人类工程活动强度与地质灾害现状将调查区划分出数个评价单元,并依照细则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主要特征简表(见表1-1),对各个评价单元进行定性评价。表2-1 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主要特征简表灾种易发区划分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不易发区滑坡崩塌构造抬升强烈,岩体破碎严重或软硬相间;黄土垄岗细梁地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强烈。暴雨型、久雨型滑坡,规模较大。如崇文镇西关、张庄、杨村镇太和等地构造抬升强烈剧烈,以灰岩为主,局部有黄土覆盖层,有修路(房)切坡形成
19、的高陡边坡,岩体较破碎,易发生崩塌。暴雨、久雨型滑坡规模小,中速蠕滑岩体呈软硬相间,植被较好,人类工程活动轻微中等,冻融滑坡,规模小,低速蠕滑岩体坚硬完整,植被好,人类工程活动轻微,缺少滑坡、崩塌形成的地貌条件,基本上无自然滑坡采矿诱发的地面塌陷、地裂缝灾害点密度0.1个/km2,地面塌陷、地裂缝破坏面积5001000 m2/km2或1000m2/km2灾害点密度为0.050.1个/km2或0.05个/km2,地面塌陷、地裂缝破坏面积为5001000m2/km2,潜在地面塌陷发育灾害点密度0.05个/km2,地面塌陷、地裂缝破坏面积为100500m2/km2或100 m2/km2灾害点密度为0
20、.05个/km2,地面塌陷、地裂缝破坏面积100m2/km2泥石流地形陡峭,水土流失严重,形成坡面泥石流;沟谷较多,10条沟/20km以上,活动强,超高频,每年暴发可达10次以上坡面和沟谷泥石流,610条沟/20km;强烈活动,淹没农田,堵塞河流等。沟口堆积扇规模小或不发育坡面和沟谷泥石流均有分布,35条沟/20km;中等活动,沟口有堆积扇,但规模小,排泄区基本通畅以沟谷泥石流为主,物源少,排导区通畅;12条沟/20km,多年活动一次。沟口无堆积扇地裂缝构造与地震活动非常强烈,第四系厚度大构造与地震活动强烈,第四系厚度大,形成断陷盆地,超采地下水构造与地震活动较为强烈,形成拉裂构造第四系覆盖薄
21、,差异沉降小定量确定根据调查区客观情况,采用袭扰系数(R)法定量评价。利用野外调查所得的各评价单元地质灾害现状与发育程度(数量、规模)等求取R值,大致分四个步骤进行:1.灾害密度确定统计各类灾害的数量、总面积、总体积及各评价单元面积,求取评价单元各类灾种的点密度、面积密度和体积密度。2.密度系数的确定密度系数分点密度系数(a)、面密度系数(b)、体密度系数(c)三种,分别表示单位面积地质灾害点的数量、面积和体积。对于滑坡、崩塌、泥石流、崩滑危险性斜坡段及危岩(土)体取值标准参照表1-3,采空塌陷、地裂缝取值标准参照表1-4,分别确定出各评价单元内各类地质灾害点的a、b、c值。表1-3 a、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襄垣县 地质灾害 规划 报告 phpns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