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公司环境风险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X公司环境风险分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XXX公司环境风险分析.精品文档. 环境风险分析8.1环境风险分析工作流程本次环境风险评价的工作程序见图8-1。步骤对象方法目标确定危险因素和风险类型风险识别检查表法,评分法、概率评价法原料、辅料、中间和最终产品、工厂综合评价法评价系统源项分析后果计算风险评价风险可接受水平已识别的危险因素和风险类型最大可信事故类比法定性加权法指数法定量概率法事故树法大气扩散计算不体扩散计算综合损害计算确定危害程度危害范围外推法等级评价法最大可信事故风险风险评价标准体系代价利益分析可接受风险水平不可接受风险水平确定最大可信事故及其概率确定风险值和可接受水平是确
2、定减少风险措施否风险管理事故损失减至最少事故现场周围影响区类比法模拟应急措施图8-1 环境风险评价工作流程图8.2风险识别8.2.1物质危险性识别 本工程生产过程设计的危险物料主要为液氨,其物理化学性质见表8-1。表8-1 氨物化性质一览表物质名称物性燃爆性毒性危险特性备注液氨(NH3)氨在常温下是无色有强烈刺激性的气体,比重为0.597mg/L,氨极易溶于水,在20时1体积水能溶解700体积NH3,其水溶液叫氨水。氨在常温加压可变为液态氨。液氨自燃点为651,沸点-33.5,凝固点为-77.7,临界温度为132.3,临界压力为11.28MPa,并且是易燃易爆的腐蚀性液体LD50350mg/k
3、g(大鼠经口);LC501390mg/m3,4小时,(大鼠吸入)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危险化学品名录编号:有毒气体23003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附录A.1中规定的有毒有害物质、易燃物质、爆炸性物质的划分,氨属于一般毒物、易燃易爆危险物质,故在实际生产中一旦发生事故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因此,本次环境风险分析重点对氨进行分析。8.2.2生产设施风险识别本项目涉及到氨的生产设施主要是冷却系统,该系统主要设备情况见表8-2。表8-2 制冷机房、冷库设
4、备清单序号名称规格型号技术参数单位数量1螺干式制冷压缩机组JZ2LG16-35低压级,N=55kW台22螺干式制冷压缩机组JJZ2LG16-28,N=125kW台23螺干式制冷压缩机组JZ2LG20-9,N=250kW台74螺干式制冷压缩机组JZ2LG16-9,N=125kW台15蒸发式冷凝器TZFL-3600台46辅助储氨器 FZA-18台17贮氨器 ZA-15台28卧式桶氨泵组合装置ZWB-11.0D=1.8m台29氨液循环泵组AX2B-7.0D=1.6m台210自动型空气分离器 ZKF-1台111干式油分离器 YF-100T台112集油器 JY-500台1由表8-2知,贮氨器作为本项目储
5、存液氨量最大的装置,存在泄漏的风险,评价确定其为本次风险评价的主要功能单元。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附录A.1中有毒物质名称及临界量表,对液氨进行识别,重大危险源辨识结果见表8-3。表8-3 重大危险源辨识结果名称临界量t现实贮存量t是否构成重大危险源生产场所贮存区生产场所贮存区生产场所贮存区氨401001212否否由表8-3可知,本项目生产场所和贮存场所的贮存量为12t,超过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规定的10t临界值,为重大危险源。8.3最大可信事故8.3.1相关事故典型案例统计分析根据本项目特点及上述确定的风险评价重点,评价单位
6、进行了认真的资料查询,现将与本项目有关的事故典型案例列举于表8-4。表8-4 典型事故案例一览表序号时间地点事故类型事故后果事故原因12001.10.27,深圳罗湖某制冰厂氨气泄露多人受伤储气库总阀门松动22006.3.8,上海宝山某冷库氨气泄露1人死亡,3人受伤设备老化32004.10.18,郑州京广路某冷库氨气泄露近万名附近村民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技术人员造作阀门疏漏42006.8.25,河北泊头外贸冷库氨气泄露氨压缩泵崩裂52002.4.8,温岭石塘华生冷冻厂氨气爆炸1人死亡,2人受伤氨气泄露引发爆炸62004.5.15,内蒙古某冷库氨气管道爆炸1人死亡,3人受伤焊接管到时未排空管道内氨7
7、2002.5.28,成都某冷库液氨泄露影响范围100m氨罐阀门脚垫损坏82003.9.6,长春长营高速 20t液氨重型槽车倾翻2km之内植物不同程度受损,1人死亡,4人受伤违反运输规定出表8-3可知,上述典型事故案例中发生重大环境风险事故的事故源在储存及运输阶段,事故原因突出在村质老损、违章作业、超载运输和设各故障,事故后果严重,有些甚至为恶性事故。8.3.2事故树(ETA)分析本项目主要危害物质氨具有易燃易爆、毒害特性,从而决定了项目的危害事故存在火灾、爆炸和环境污染的可能。不同事故其引发因素、伤害机制、危害时闻及空间尺度上有很大区别,并互相作用和影响,氨泄漏引发的事故类型树状图分析见图8-
8、2。受热膨胀物理化学大气污染大气污染喷射火灾池火灾蒸汽云爆炸大气污染火 灾气象扩散液相挥发泄漏口燃烧液面燃烧蒸汽遇火氨泄漏未遇明火遇明火爆炸图8-2 事故类型树状图8.3.3风险事故发生概率分析氪泄漏事故发生事故的原因,多出于违反操作规程、设备构件失灵、密封不合格等原因所造成。我们对其发生的概率进行了汇总统计,其统计结果见表8-5。表8-5 不同程度事故发生的概率事故名称发生概率(次/年)管道、输送泵、阀门、槽车等损坏小型泄漏事故1管线、贮槽、反应釜等破裂泄漏事故10-2管线、阀门、贮罐等严重泄漏事故10-3贮罐等出现重大爆炸、破裂事故10-4结合表8-5中相关事故发生概率及项目这要设备情况,
9、评价确定最大可行事故为贮氨罐发生泄漏,而贮罐因腐蚀、焊接、外力撞击等所造成的物料外泄点多集中于贮罐与进料管道连接处,评价假设贮氨器管道发生泄漏事故,造成周围环境大气污染。8.3.4泄露事故源强(源项分析)8.3.4.1液体泄漏速率评价假设液氨从贮氨器泄漏后,厂方及时发现泄露事故并采取堵漏、倒罐等措施,大部分氨通入紧急泄氨罐内,约有10%的氨,即1.2t泄露至大气中,氨开始泄漏的同时压力迅速降低,约降为原来的1/2。氨泄漏速率按液体泄漏速率公式计算:式中:QL液体泄漏速度,kg/s; Cd液体泄漏系数,此值常用0.6-0.64。取0.62 A裂口面积,m2;取液氨接触管下截止阀接口(D=22mm
10、)面积的20%计算,即0.810-4m2 P容器内介质压力,0.5MPa; P0环境压力,1.01105Pa; 液体密度,681kg/m3;g 重力加速度; h 裂口之上液位高度,m,取0.7m液氨泄漏事故源强计算结果见表8-6。表8-6 液氨泄漏事故源强泄漏物质氨泄漏源贮氨器管道泄漏贮存参数0.5Mpa低温(-33.5)泄漏源强1.16kg/s8.3.4.2泄漏液体的挥发量泄漏液体的蒸发分为闪蒸蒸发、热量蒸发和质量蒸发三种,其蒸发总量为这三种蒸发之和。氨的热量蒸发速度较快,即在泄漏同时,由于闪蒸和热量蒸发使泄漏后氨在短期内较快地全部挥发成为气体,而不产生质量蒸发。因此氨的泄漏速度可近似等于其
11、挥发速度。8.4风险事故预测计算8.4.1预测模式和扩散参数根据无知泄漏的突发性、有毒蒸气扩散的移动性等特点,评价采用烟团模式来预测下风向落地浓度。预测模式如下:式中:C(x,y,0)下风向地面(x,y)坐标处的空气中污染物浓度(mg/m3);烟团中心坐标; Q事故期间烟团的排放量;X、y、z为X、Y、Z方向的扩散参数(m)。常取X =y8.4.2评价标准在风险事故情况下,污染物大量排放,但历时很短,所造成大气环境中污染物的高浓度持续时间也短,人群接触有毒物质的特点是突发性时间接触,因此采用短时间接触的有毒物质的限值作为事故排放时影响评价标准。见表8-7。表8-7 有毒物质急性短时间接触浓度及
12、危害因 子浓度(mg/m3)时间(min)反 应NH33500-700030可即时死亡1750-450030可危害生命,极度危害70030立即咳嗽,中度危害55330强烈刺激,可耐受1分钟175-35028鼻和眼刺激,呼吸和脉搏加速140-21028尚可工作,有明显不适14030眼和上呼吸道不适、恶心、头痛;轻度危害70-14030可以正常工作7045呼吸变慢、皮肤电阻逆转67.245鼻咽有刺激感9.845无刺激作用3.545可以识别气体0.730感受到气味8.4.3预测计算结果计算事故时,考虑事故发生频率、危害程度及最大影响区域等方面,作为保守计算,采用年平均风速(U=2.3m/s)预测对周
13、围敏感点的影响。氨事故发生后年平均风速条件下,D类稳定度时,贮氨罐泄漏口面积0.8cm2条件下的预测结果见表8-8。表8-8 贮氨罐泄漏口面积0.8cm2条件下预测结果 距离(m)时间(min)5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12001500180020002500300014244.21864.20.40000000000000024244.21892.8611.413.6000000000000034244.21892.8639.4309.732.70.70000000000044244.21892.8639.4327.8189.941.32.60.100
14、000000054244.21892.8639.4327.8202.1129.641.95.30.40000000064244.21892.8639.4327.8202.1138.394.829.27.81.00.100000074244.21892.8639.4327.8202.1138.3101.272.735.49.71.800000084244.21892.8639.4327.8202.1138.3101.377.657.731.510.90.50000094244.21892.8639.4327.8202.1138.3101.377.761.647.128.03.4000001042
15、44.21892.8639.4327.8202.1138.3101.377.761.750.239.211.70.3000011028.6639327.8202.18.759.377.761.750.341.722.51.5000015000000072.461.350.339.230.819.85.61.200250000000000001.39.811.78.52.330000000000000000.77.06.3350000000000000000.54.34000000000000000000.3420000000000000000045000000000000000008.4.4预
16、测结果分析根据表8-7及8-8可知:(1)泄漏事故发生后,氨气随自然风向下风向迁移,在泄漏事故期间,下风向各处将因氨气迁移扩散作用维持一定的氨气浓度,其分布规律为近场区浓度较高,远距离浓度较低,所造成不良影响的持续特点为近场区受影响时间长,远距离处受影响时间短。(2)在D类稳定度时,发生泄漏后,将对泄露装置下风向约123m范围内人员造成半致死危害;下风向约200m内人员造成中度以上危害,表现为强烈刺激、立即咳嗽;下风向约450m内人员造成轻度以上危害,表现为鼻眼刺激感和不适感;下风向3000m范围内短期超过居住区浓度要求,泄露结束40min后可以满足居住区标准要求。项目贮氨罐周边3km内敏感点
17、调查结果见表8-9。表8-9 项目贮氨罐周边3km内敏感点调查结果一览表序号名称方位距贮氨罐距离(m)备注1东刘庄N50已拆迁完毕2南王庄W8401200人3某部队驻地(营房)EN600/4小王庄W2000500人5吴庄N18001500人6石王N22007蒋冲ES15002000人8大孙庄WN12001400人由表8-9可知,东刘已拆迁完毕, 123m半致死范围内五环境敏感点,贮氨罐距离南王庄840m,距离某部队驻地营房600m,氨泄露影响范围见图8-3。南王庄航海东路600m经南一路 东刘庄(已拆迁)冷库经南二路850m临时仓库第二十三大街91m半致死范围中信路 某部队 驻地营房图8-3
18、氨泄露影响半致死范围示意图由图8-3知,氨发生泄漏后,短期内对距离贮氨罐较近的东刘庄影响较大,根据现状调查,东刘庄已拆迁完毕;南王庄居民鼻咽有刺激感。因此,为避免氨事故下对周围居民的影响,应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一旦事故出现,立即启动应急预案。8.5事故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8.5.1事故风险防范措施为尽量减少事故风险带来的危害,本项目应采取一些基本的事故防范措施,具体事故安全防范措施见表8-10。表8-10 液氨制冷系统事故安全防范措施建议安全措施内容备注安全装置压力监视安装安全阀、继电器保护安全设备、熔塞等设备压力监视一方面便于正常操作管理,另一方面可及时察觉制冷系统异常压力情况,便于及时控制、
19、报警;氨压力表不许用普通压力表代替,必须采用钢制氨专用压力表液位监视安装压缩机、贮氨罐液位计等设备/温度监视安装压缩机温度计等设备/电气参数监视压缩机、氨泵、风机等设备应有过载保护装置/设备密闭连接密闭设计采用凹凸槽封面和金属缠绕垫,提高法兰压力;大中小修时注意加强密封检修,提高密封度。氨压缩机房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将氨压缩机房列为乙类火灾危险的厂房,应采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冷库设计规范中对氨压缩机房也有专门的设计要求,应当有足够的泄压面积,电气设备要按Q-2(1区)级防爆要求考虑,并设有紧急泄压装置及可供抢救时喷洒水雾的消火栓。其它贮氨罐放置在阴凉、通风良好场所,远离火种、热源,防止日
20、光直射,严禁烟火,不得与氧化性、卤素、酸性物质混放;设置事故开关、消防栓、工人劳动保护措施、急救药品等;生产厂区地面硬化,防止发生泄漏时的事故废水对土壤、地下水造成影响;设置倒罐设施,以备在发生泄漏时及时将物料安全转移,减少泄露。安全操作阀门操作均应按照国家及有关部门颁布的标准、规范和规定,对企业职工、安全管理人员等进行相应技能培训,做到持证上岗,建立劳动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设备操作设备、管道检修、充灌制冷剂操作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杜绝燃爆隐患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防止误操作;检修动火必须截断氨气来源,分析氨气含量,氨气含量不在爆炸范围,办好动火证方能动火检查,严格执行抽堵
21、盲目作业制度;防雷、防静电,按化工企业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设计规程(HGJ21-89)执行。定期检查,加强巡视管理,及时发现和消除泄露隐患8.5.2运输影响分析本工程运输对环境的影响重点要考虑的是液氨运输,由于本项目冷却系统中液氨为密闭循环使用。因此,厂内不设专门的备用液氨储罐,仅在需要时定期外运少量液氨补充,虽然本项目液氨运输量较小,运输事故发生的概率很低,然而一旦发生事故则后果严重,因此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十分必要,建议项目采取的主要防范措施如下:危险物品运输车辆配备必要的事故急救设备和器材,如手提式灭火器、防毒面具、急救箱等。加强对车辆的管理,加强车检工作,保证上路车辆车况良好:依据国务
22、院发布的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有关要求,运输危险品须持有部门颁发的三张证书,即运输许可证、驾驶员执照及保安员证书;必须在车前醒目位置悬挂黄底黑字“危险品”字样的三角旗;严格禁止车辆超载、超速。必须严格按照危险品运输的相关规定,如必须配备固定装运危险品的车辆和驾驶员,运输危险品车辆的驾驶员一定要经过专业的培训,运输危险品的车辆必须在运输道路上保持安全车速,严禁外来明火,同时还必须有随车人员负责押送,随车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的培训。危险品运输途中,道路管理部门应予以严密监控,以便发生情况能及时采取措施。一旦发生危险品运输泄漏事故,由当事人或目击者通过应急电话,立即通知应急指挥部,依据应急预案联络当地
23、环保部门、公安部门、消防部门及其它有应急事故处理能力的当地部门,及时采取应急行动,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将事故控制,以减少对环境的危害。8.5.3事故应急措施8.5.3.1事故应急预案通过对污染事故的风险评价,评价建议各有关单位制定消除事故隐患的措旅和突发性事故的应急办法,编制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和周边居民应急预案。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应见表8-11。表8-11 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序号项目内容及要求1总则简述生产过程中涉及物料性质及可能产生的突发事故2危险源概况评述危险源类型、数量及分布3应急计划区生产区、邻区4应急组织工厂:厂指挥部负责全厂全面指挥 专业救援队伍负责事故控制、救援善后处理地区:地区指挥部负责
24、工厂附近地区,全面指挥、救援、疏散专业救援队伍负责对厂专业救援队伍支援5应急状态分类及应急响应程序规定事故的级别及相应的应急分类响应程序6应急设施、设备与材料生产装置:(1)防火灾、爆炸事故应急设施、设备与材料,主要为消防器材;(2)防止原辅材料外溢、扩散贮存区:(1)防火灾爆炸事故应急设施、设备与材料,主要为消防器材;(2)防止原辅材料外溢、扩散7应急通讯、通知和交通规定应急状态下的通讯方式、通知方式和交通保障、管制8应急环境监测和事故后评价由专业队伍对事故现场进行侦察监测,对事故性质、参数与后果进行评估,为指挥部门提供决策依据9应急防护措施、消除泄露措施方法事故现场:控制事故、防止扩大、漫
25、延及连锁反应、消除现场泄露物、降低危害;相应的设施器材配备邻近区域:控制火灾区域,控制和消除污染措施及相应设备配备10应急剂量控制、撤离组织计划、医疗救护与公众健康事故现场:事故处理人员对毒物的应急剂量控制规定,现场及邻近装置人员撤离组织计划及救护工厂邻近区:受事故影响的邻近区域人员及公众对毒物应急剂量控制规定,撤离组织计划及救护11应急状态终止与恢复措施规定应急状态终止程序:事故善后处理,恢复措施,邻近区域解除事故警戒及善后恢复措施12人员培训与演练应急计划制度定后,平时安排人员培训及演练13公众教育与信息对厂区附近地区开展公众教育、培训与发布相关信息14记录和报告设置应急事故专门记录,建立
26、档案和专门报告制度,设立专门部门负责管理15附件与应急事故有关的多种附件材料的准备与形成8.5.3.2液氨泄露应急处理(1)当液氨贮罐压力达到某一临界值时,为确保安全,要紧急泄氨,为此,要配备泄氨阀及紧急泄氨罐,用于紧急情况下的液氨排放。氨气有易溶于水的特性,一旦需要泄氨,应立即打开泄氨阀,并将氨气通入紧急泄氨罐内,防止空气中氨气浓度过高,造成人员伤亡。(2)据现场情况划分警戒区,处置车辆和人员一般停靠在较高地势和上风(或侧上风)方向150m以外;根据泄露程度,必要时采取措施对附近居民进行安全、有序撤离,并对3km范围的村庄发出安全警报;(2)处置人员应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在处置泄漏或有关
27、设备时,应穿着隔绝防化服,佩戴空气呼吸器;直接接触液氨时,应穿着防寒服装;紧急时也可穿棉衣棉裤,扎紧裤袖管,并用浸湿口罩捂住口鼻;(3)应迅速清除泄漏区的所有火源和易燃物,并加强通风;如是钢瓶泄漏,处置时应用无火花工具,尽量使泄漏口朝上,以防液化气体大量流淌;关阀和堵漏措施无效时,可考虑将钢瓶浸入水或稀酸溶液中,或转移至空旷地带洗消处理;(4)对泄漏的液氨应使用雾状水、开花水流喷淋,并尽量防止泄漏物进入水流、下水道或一些控制区;如发生火灾时应用雾状水、开花水流、抗溶性泡沫、砂土或CO2进行扑救,同时注意用大量的直射水流冷却容器壁。若有可能,应尽快将可移动的物品转移出火场。若出现容器通风孔声音变
28、大或容器壁变色等危险征兆,则应立即撤离;(5)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应用2%硼酸液或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8.5.3.3事故处置二次废水应急及防范措施本项目冷却系统设备房中,贮氨罐等会发生氨泄漏,评价建议在设备房中配备NH3在线监测装置,以便及时发现NH3泄漏等事故,便于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将事故的影响降至最低,同时应安装水幕喷淋装置,一旦发生液氨泄漏,可以及时稀释、吸收部分NH3,降低事故造成
29、的环境影响。发生少量氨泄漏,用水幕喷淋装置喷洒,产生的含氨废水不得排入厂区雨水管道,制冷机房周围设置不低于30cm围堤收容产生的废水,废水通过管道进入事故储池(400m3);若出现贮氨罐爆炸或大量泄漏,则应用含稀盐酸的雾状水进行中和、稀释,制冷机房周围设置不低于30cm围堤收容产生的废水,事故处置后可在地面喷洒石灰水,再用水冲洗并将这部分废水通过管道收集到废水储池中。事故储池应做好防腐、防渗处理,通向事故储池的管道应保持畅通。收集到事故储池中的废水不得向外环境直接排放,鉴于稀氨水、氯化氨等均有利用价值,因此,评价建议项目方将该部分废水送往相应厂家回收处理,在消防废水得到妥善处置前,项目事故储池必须保证密闭,防止废水中氨的挥发造成大气环境污染。8.5.3.4事故社会救援及应急监测本项目一旦发生事故,其影响范围较广、较大,因此,必须建立事故社会救援机制,建设单位与地方政府、消防、公安、交通、安全、医疗、环保等相关部门建立密切联系,定期将企业安全防范工作向有关部门汇报,相关部门对企业进行监督、检查。发生事故后,企业应立即向有关部门汇报情况,请求支援,相关部门应能够及时部署救援方案,防止事故影响扩大。另外,评价建议当地环境监测部门在发生事故后,对厂址周围3km以内的居民点大气环境进行监测,以便相关部门及时做好应对措施。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