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里的中华智慧.doc
《《周易》里的中华智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周易》里的中华智慧.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周易里的中华智慧.精品文档.在中国经济地位提高的今天,提高中国文化价值观的地位也自然而然地成为有识之士的追求。人们已渐渐意识到,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的营养。那么,中国的智慧在哪里?余敦康先生认为,中国的智慧在周易,周易的智慧则在和谐。和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一以贯之的理念,宋人张载指出的“仇必和而解”更是揭示了周易最为核心的价值。很难再找出一本书像周易一样,拥有五千年的历史,很多西方汉学家都承认,周易是全世界历史最久远的一部书,在“岁数”上,周易是西方的圣经、印度的奥义书都难以比拟的。易为群经之首汉书艺文志云:“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
2、古。”三圣指的是伏羲、文王、孔子。伏羲画八卦,周文王演为六十四卦,孔子作易传。根据研究,伏羲的时代当为新石器时期。周易成书历经了上古、中古、下古2500多年的时间,由三位圣人共同完成。因此,周易早于五经就已出现,把中国文化融入了薄薄一本书中。春秋战国时代,儒家、道家、墨家等各家学说兴盛,诸子百家争鸣,形成了一个思想文化繁荣的时代,而诸子百家思想都有一个共同的源头,这就是周易。也就是说,中国的智慧在周易,这是有根据的。那么,周易的智慧又在哪里呢?很多人把周易看成算卦的学问,认为周易无非就是算卦,算不上什么智慧。实际上,古时候人们对周易完全不是这么看。周易是中国智慧的源头,自春秋战国至汉、唐、宋、
3、明、清,周易一直都居于中国文化的主流地位。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自汉朝开始,“易为群经之首”,一直到清代编修四库全书时仍是如此。四库全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头一部经就是易经。为什么“易为群经之首”?因为周易一直被认为是智慧的源泉、思想的源头。从汉朝开始,所有知识分子都要读经书,周易更是必读。唐太宗时期编纂五经正义,第一部就是周易正义。清康熙在钦命李光地主编的周易折中中亲撰自己读周易的心得作为序言,自问读周易五十多年,深知为了治国平天下,长治久安,必须从周易找智慧的源泉。周易折中将周易各派的思想综合起来,成为一本易学全书,是清朝知识分子必读之书。我的老师冯友兰先生晚年曾说:“我搞了一辈子中国哲
4、学,但是对周易研究不够”,中国哲学离开周易是不完全的,因为中国古代哲学家都是从周易中找到思维模式、价值理念、哲学源头。冯先生虽然写了很多关于中国哲学的书,但对很少涉及周易感到遗憾。他的大弟子朱伯昆后来继承了他的遗志,历经数十年,与很多学生一起,写成了易学哲学史。“仇必和而解”是周易智慧的关键中国哲学智慧,与西方比不太一样,有自己的特色,这个特色就是来自周易,后人则对周易内容进行了各个方面的发挥。我与朱伯昆共同创办了国际易学联合会。多年前,我曾经与他讨论“周易的智慧在哪里”?朱伯昆以故宫三大殿的名字相答。故宫里面最大的殿是太和殿,“太和”就是最伟大的和谐;中和殿之名就是讲究阴阳、刚柔的互补;保和
5、殿的“保和”则是指保持中和。这就包含了周易的核心思想。清朝建制承自明代,最早可追溯到汉朝,和谐二字的应用自古有之。周易的释义词句有“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推天道以明人事,而保持和谐产生的功效则有“首出庶物”和“万国咸宁”。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史新编第七编中引用宋代张载太和篇的四句话:“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这四句话总结了一部周易的智慧。周易的核心思想是讲阴阳。阴阳相对,因此世界上所有的事情总有与其相对的事物存在;既然相对,行为方式相反,应该互相尊重对方,但是难以做到;由于不尊重别人,不承认别人的合理存在,因此有斗争,甚至对抗。前三句话是世界的普遍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周易 中华 智慧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