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微生物学》考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微生物学》考点.doc(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环境微生物学考点.精品文档.第1章 绪论1、微生物的特点(选择)P3(1)总类繁多、分布极广微生物物种丰富多样微生物代谢类型丰富多样微生物生态类型丰富多样(2)繁殖迅速、数量巨大(3)个体微小、容易变异2、微生物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选择)P4(1)微生物菌种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是地球生物多样性中的重要成员。(2)微生物是环境中有机物的主要分解者。(3)微生物是环境中无机物的重要转化者。(4)微生物是参与环境污染物综合利用,变废为宝的积极分子。(5)某些致病微生物及微生物代谢产生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可通过水体、空气、土壤、食品等环境媒介广为
2、传播,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6)在特定环境中,微生物可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有可能助长大气温室效应。3、环境微生物的研究对象(简答)P5人类生存环境中的微生物。所指人类生存环境,主要包括大气、土壤、地面水、地下水、饮用水及食品等各种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因素。第2章 环境中的微生物1、微生物中包括细胞型微生物和非细胞型微生物两类;细胞型微生物又包括有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两类。常见的原核微生物有细菌、放线菌、蓝细菌、光合细菌、古细菌等;真核微生物有霉菌、酵母菌、微小藻类和原生动物等;非细胞型微生物常见有病毒、噬菌体等。P132、生物三域:古细菌、真细菌、真核
3、生物。P133、中文中“细菌”一词,有时泛指全部原核微生物,有时专指原核微生物中的真细菌,有时又仅指真细菌中的一部分微生物,它们外形与结构最简单,对生活要求不复杂,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对人类生产与生活关系至为密切。本书中的细菌,是针对最后一类细菌进行介绍。p154、细菌以球形,杆形和螺旋形三大形态为主。(选择、填空)P155、细菌细胞的结构:(填空)P15基本构造(不变部分)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原核等。特殊构造(可变部分)包括:如荚膜、伞毛、芽孢、孢囊等。6、细胞壁的主要生理功能(简答)P161、使细胞具有固定外形和保护细胞;2、细胞壁化学组成的细微差异可使不同细菌具有不同的抗原性、致
4、病性和对噬菌体等感染的敏感性;3、细菌细胞壁具有一定孔径的微孔,可以允许水、空气和其他小分子化学物质的进入,但可对大分子物质起阻拦作用;4、细胞壁是具鞭毛细菌鞭毛运动的力学支点(选择),没有细胞壁的鞭毛无法运动。7、细菌细胞壁的主要化学成分是肽聚糖。(填空)P168、磷酸壁又称磷壁质,是大多数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组分。(选择)P179、脂多糖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所特有的成分。(选择)P1810、在革兰氏阳性细菌培养物中加入溶菌酶或青霉素阻止其细胞壁的正常合成而获得的完全缺壁细胞称原生质体。(选择、填空)P1811、原生质球指细胞壁未全部去掉的细菌细胞,呈圆球状,可人为的通过溶解酶或青霉素处理
5、革兰氏阴性细菌而获得。(选择)P1812、周质空间又称壁膜空间。指位于细胞壁与细胞质膜之间的狭小空间。(选择)P1813、细胞质膜又称细胞膜,是围绕在细胞质外面的一层柔软而富有弹性的薄膜,厚约8nm(选择)P1814、细胞膜中的蛋白质可分为周边蛋白和膜内在蛋白两大类。(填空)P1915、细胞质主要成分为水、蛋白质、核酸、脂类,也含有少量的糖和盐类。由于富含核酸,因而嗜碱性强,幼龄菌着色均匀。(选择)P2016、核糖体亦称核蛋白体,为多肽和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填空)P2017、很多细菌在营养物质丰富的时候,其细胞内聚合各种不同的贮藏颗粒,当营养缺乏时,它们又能被分解利用。这种贮藏颗粒可在光学显微
6、镜下观察到,通称为内含物。常见的有:异染颗粒、聚 - 羟基丁酸、肝糖粒、硫滴。(选择)P2018、荚膜的主要成分因菌种而异,主要成分为多糖,有的也含多肽或蛋白质。荚膜可作为细胞外碳源和能源性贮藏物质,并能保护细胞免受干燥影响,同时能增强某些病原菌的致病能力,使之抵抗宿主吞噬细胞的吞噬。某些产荚膜细菌如肠膜状明串球菌可应用于血浆代用品的葡聚糖生产。产荚膜细菌在污水生物处理中活性污泥的形成和沉降性能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荚膜也易给发酵生产和食品带来污染,使牛奶、糖蜜、面包等易产生“粘胶状”等。(选择)P2119、某些细菌的细胞表面伸出细长、波曲、毛发状的附属物称为鞭毛。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但并不
7、是生命活动所必需。(选择)P2220、很多革兰氏阴性菌及少数阳性菌的细胞表面有一些比鞭毛更细、较短而直硬的丝状体结构,称为菌毛亦称伞毛或纤毛。(选择)P2321、某些细菌在其生活史的一定阶段,于营养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椭圆形或圆柱形的结构,称为芽孢。芽孢萌发的第一特性是丧失抗性、折光性,并增加可染性。(选择)P2322、细菌一般进行无性繁殖,表现为细胞的横分裂,称为裂殖。P2523、细菌菌落特征: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发育,几天内即可由1个或几个细菌分裂繁殖成千上万个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肉眼可见的群体,称为菌落。如果一个菌落是由一个细菌菌体生长、繁殖而成,则称为纯培养。因此,可以通过计数单菌落
8、的方法来计数细菌的数量。(选择)P2624、埃希氏菌属为肠杆菌科的代表属。P2725、放线菌革兰氏染色都呈阳性。P2926、基内菌丝又称营养菌丝或初级菌丝,生长于培养基内,主要功能为吸收营养物质。P3027、气生菌丝又称二级菌丝。由基内菌丝长出培养基外伸向空间的菌丝为气生菌丝。各类放线菌能否产生菌丝体,取决于种的特征,营养条件和环境因子。(填空)P3128、放线菌主要通过无性孢子及菌丝片段进行繁殖,并以分生孢子为主。P3129、蓝细菌也称蓝藻或蓝绿藻。蓝细菌是一类含叶绿素 a 、类胡萝卜素及藻胆蛋白体等光合色素,进行光合作用并产氧的原核微生物。蓝细菌的运动还表现出趋光性和趋化性。某些丝状蓝细菌
9、具有厚壁细胞,称为异形胞,是蓝细菌进行固氮作用场所。蓝细菌能形成“水华”和“赤潮”。P3430、光合细菌,亦称光能营养型细菌,是又一类含有光合色素、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菌。但这些细菌与上述蓝细菌不同,都不含叶绿素,只含有菌绿素及类胡萝卜素。(选择)P3631、光合细菌进行光合作用的特点(简答)P36(1)它们不能光解水、以水中的质子还原CO2,而是从有机物或水以外的无机物中取得氢。(2)它们的光合作用不产生氧。(3)光合作用一般在厌氧条件下进行。32、古细菌与细菌的比较(简答)P39(1)16S rRNA序列分析:古细菌与细菌不相似。(2)形态:古细菌有扁平直角几何形状的细菌,而细菌从未发现。(3
10、)结构:(1)古细菌细胞壁中不含胞壁酸(2)古细菌细胞质膜含醚键酯及分支烃(3)许多古细菌有内含子。(4)中间代谢:古细菌可有独特的辅酶参入,如产甲烷菌的F420、F430、COM及B因子。(5)严格厌氧是古细菌的主要呼吸类型。(6)生境:大多数古细菌生活在高温、极热、高盐、极酸或高度缺氧的极端环境里。(7)繁殖速率:古细菌繁殖速率较真细菌缓慢。33、产甲烷细菌是古细菌。(选择)P4034、真菌,有学者称之为菌物,是最主要的真核微生物类群,包括多细胞分枝丝状霉菌和单细胞酵母菌。与藻类相比,无叶绿素,无光合作用系统,化能有机异氧型。(选择、填空)P4335、真菌细胞原生质膜与原核生物十分相似,主
11、要是由蛋白质和脂质组成。真菌细胞中具有甾醇。P4336、线粒体是氧化磷酸化和ATP形成的场所。P4437、真菌细胞中有细胞质核糖体和线粒体核糖体两种核蛋白体,是细胞蛋白质合成场所。P4438、真菌的无性繁殖方式(简答)P47(1)菌丝体的断裂片段可以产生新个体,大多数真菌都能进行这种无性繁殖(2)裂殖:营养细胞分裂产生子细胞,如裂殖酵母菌无性繁殖就像细菌一样,母细胞一分为二的繁殖(3)出芽繁殖:母细胞出“芽”,每个“芽”成为一个新个体酵母菌(选择)(4)产生无性孢子,每个孢子可萌发为新个体39、无性孢子的类型: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厚垣孢子。P4740、有性孢子的类型:卵孢子、结合孢子
12、、子囊孢子、担孢子。P4841、担孢子的形成过程与子囊孢子相似,不同的是?(简答)P48(1)核配后减数分裂所形成的4个核再进行分裂(2)认核为中心所形成的担孢子最终在担子外部形成(3)担子有纵隔的,也有生横隔的,多数是单室无隔42、霉菌的菌落特征?(论述)P49 霉菌菌落较粗而长,形成的菌落较酥松,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一般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有些霉菌,没有固定大小。有的霉菌菌落生长则有一定的局限性,直径12厘米(选择)或更小。由于霉菌形成的孢子有不同形状、构造和颜色,菌落表面常呈现出肉眼可见的不同结构和色泽特征,水溶性色素可分泌到培养基中,使菌落背面呈现不同颜色。菌落具有“霉味”
13、。同一种霉菌,在不同组分的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特征可能有变化。但各种霉菌,在同一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形状、颜色等却相对稳定。43、酵母菌属无性繁殖为出芽生殖,有性繁殖产生子囊孢子。P5044、担子菌纲,菌丝可分为初生菌丝、次生菌丝和三生菌丝3种类型。P5146、青霉属属于半知菌类。P5247、根据藻类的形态及生理特征,可将之分为裸藻门、绿藻门、金藻门、甲藻门、褐藻门和红藻门6个门。常见藻类有:绿藻、硅藻、甲藻。P5548、生活于海洋中的甲藻大量繁殖时常引起海洋赤潮。P5649、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选择)P5050、病毒粒子是指一个结构与功能完整的病毒颗粒,一般是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组成
14、,少数病毒含有脂质和多糖等物质。P6151、病毒蛋白壳体的作用在于保护内部的核酸,决定病毒感染的特异性,具有抗原性,并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P6252、包涵体:病毒感染寄主细胞后,可刺激寄主细胞形成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的形状、大小、数量不一的小体,称为包涵体。(名词解释)P6253、病毒是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物,只能在活体内增值。(填空)P6154、噬菌体为寄生与细菌和放线菌,可使细菌和放线菌细胞裂解的病毒,亦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具有一般病毒的各种特性。P6255、微生物的主要分类单位,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P6556、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其主要成分为肽聚糖。
15、P1657、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外壁主要有脂多糖和脂蛋白组成。P1758、子囊孢子:子囊菌的有性孢子为子囊孢子。双核菌丝产生幼小子囊,其中双核进行核配后减数分裂产生4个新核,再分裂一次形成8个核,然后认核为中心逐渐单倍体的8个子囊孢子。59、担孢子:担子菌的有性孢子为担孢子。第3章 微生物的生长与代谢1、碳源(选择)P71自养微生物以CO2、CH4等一碳化合物作为唯一或主要碳源合成细胞物质;异养微生物则以有机碳化合物作为碳源,主要有单糖、寡糖、多糖、有机酸、醇、脂肪或芳香烃类化合物、纤维素甚至人工合成的一些有机高分子材料及有毒有害化合物等,许多微生物在利用这些碳源的同时获取了能量。2、氮源(选
16、择)P71从分子态氮、无机态氮到复杂的含氮化合物,包括氮气、氨、铵盐、(亚)硝酸盐氰化物、尿素、胺、酰胺、嘌呤、嘧啶、氨基酸、肽、胨以及蛋白质等,都可被不同的微生物所利用。3、氮气不是唯一氮源。4、生长因子(选择)P71有些微生物在正常生活时,除必须由外界供应一定的碳、氮、无机元素等营养外,还需要一些微量的特殊有机物,统称之为生长因子。例如维生素类物质,主要是维生素B族化合物、肌醇、维生素K等。此外,在生长因子中还包括某些氨基酸、嘌呤、嘧啶等。生长因子的作用主要是构成酶的辅酶或辅基参与新陈代谢。5、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是常用的细菌基础培养基。(选择)P727、加富培养基:指在培养基中加入额外营养
17、物质,满足某种或某类微生物的需要,使其生长繁殖较其他微生物迅速以逐步淘汰其他微生物。(名词解释)P728、选择培养基:指在培养基中添加或不添加特定化学物质以选择性的促进某类微生物生长而抑制不需要微生物的生长。P739、鉴别培养基:指利用微生物生长代谢的特性,在培养基中加入适当的指示剂,根据代谢产物与指示剂的反应结果区别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名词解释)P7310、培养基配置原则(简答)P73(1)根据微生物的营养需求供给合适的碳源、氮源、无机盐或生长因子等。(2)注意各营养物质的浓度及配比(3)控制理化条件(如酸碱度、渗透压、氧化还原电位等)(4)利用价格低廉且容易的到的原料作为培养基的营养成分,
18、在工业化生产过程中,可以降低成本。11、微生物的营养类型(论述)P73(1)光能自养型:光能自养型微生物体内含有光合色素,可以利用光作为能源,利用CO2作为碳源,以无机物作为电子供体使CO2还原并合成菌体细胞有机物。藻类、蓝细菌、红硫菌、绿硫菌等属此。(2)光能异养型:光能异养型微生物利用光作为能源,有机质作为电子供体,其碳源来自有机物,也可利用CO2。此类微生物中主要包括紫色非硫细菌与绿色非硫细菌等微生物。(3)化能自养型:化能自养型微生物生长需要无机物,在氧化有机物获取能源,同时,无机物又作为电子供体,使CO2还原为有机碳化物。(4)化能异养型:化能异养型微生物是微生物最普通的代谢方式。这
19、类微生物的碳源与能源均来自有机物,它们在分解有机物的过程中产生能量,利用其中一部分供给自己合成作用所需。12、红螺菌在有光厌氧条件下可利用光能,而在黑暗通气条件下又可利用有机质氧化产生的化学能以推动其代谢作用。P7613、营养物的运输机制(名词解释、选择、简答)P77(1)单纯扩散:是纯粹的物理学过程,营养物质经细胞膜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扩散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变化。(2)促进扩散:促进扩散也是顺浓度梯度、不耗能量的物质运输方式。不发生化学变化,但要借助载体蛋白。(3)主动运输:是营养物质逆浓度梯度移动且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4)基因转位:其特点是底物进入细胞时,化学结构已经改变。14、通过促进
20、扩散吸收的营养物质有氨基酸、单糖、维生素及无机盐等。P7715、新陈代谢(简答)P77(1)合成代谢:又称同化作用或合成作用,是微生物不断由外界取得营养物质合成为它自身细胞物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需要吸收能量。(名词解释)(2)分解代谢:又称异化作用或分解作用,是微生物将自生的或外来的各种复杂的有机物质分解为简单化合物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有能量释放。(名词解释)16、酶的性质与作用特征(选择、简答)P781、酶是蛋白质:一切能引起蛋白质变性的因素都能破坏或阻抑酶促作用。2、酶的专一性: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度的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反应。3、酶促作用的可逆性:酶促作用在本质上都是可逆的,但实
21、际上由于能量、基质、产物等具体条件的制约,在生物体内有些反应是可逆的,有些是不可逆的。4、酶的作用条件:酶的反应速率受酶浓度、底物浓度、温度、pH、抑制剂和激活剂等因素的影响。17、按催化反映的类型酶可分为六大类?(简答)P79(1)水解酶类(2)氧化还原酶类(3)转移酶类(4)同分异构酶类(5)裂解酶类(6)合成酶类18、微生物的能量生成与转换(论述)P79(一)底物水平磷酸化微生物在生物氧化过程中底物生成含高能键化合物,高能键能通过相应酶的作用可以直接偶联ATP的合成,这种能量转化方式主要存在于发酵作用中。底物水平磷酸化的特点是底物在氧化过程中脱下的电子或氢不经电子传递链传递,而是通过酶促
22、反应直接交给底物本身氧化的产物,同时将反应过程中释放的能量交给ADP,合成ATP。(二)氧化磷酸化氧化磷酸化又称电子传递水平磷酸化,底物在氧化过程中生成的NADH和FADH2可以通过位于线粒体内模上的电子传递链将电子传递给氧或其他氧化型物质,在这一过程中ATP合成,这种能量转换方式主要存在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作用中。(三)光合磷酸化光合磷酸化是指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这种能量转化方式主要存在于光合作用中。,在微生物中主要有产氧型和不产氧型两种类型的光合作用。产氧型光合作用通过非环式光合磷酸化合成ATP,不产氧型光合作用通过环式光合磷酸化合成ATP。19、微生物进行新陈代谢需要能量。能量的来源
23、有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两个途径。(填空)P7920、呼吸作用:微生物在基质氧化分解过程中,释放出电子,生成水或其他还原性产物并释放才能量的过程,称为呼吸作用。(名词解释)P8121、化能异氧菌以有机碳化合物(如葡萄糖、果糖、甘露糖、阿拉伯糖等)为底物进行氧化分解。(选择)P8122、化能异氧菌有氧呼吸产生的能量极高,1mol葡萄糖分子经过有氧呼吸氧化后净生成38分子ATP。P8223、化能自氧菌以无机物(NH4+、NO2-、H2、H2S、S、Fe2+等)作为呼吸底物。P8324、无氧呼吸(简答)P83 不以分子氧受氢及电子,而是以某些无机氧化物或延胡索酸等有机物作为氢及电子受体,主要通过氧化磷酸
24、化产生ATP。以NO3-为最终电子受体称硝化作用;以SO42-为最终电子受体称硫化作用;以CO2为最终电子受体称发酵作用;以延胡索酸为最终电子受体称延胡索酸呼吸。25、发酵作用亦是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的呼吸作用,但它是以无机物分解过程中的中间产物作为氢及电子受体,主要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产生ATP。(填空)P8426、活法处理废水之剩余性污泥量较厌氧消化法多。(选择)P8427、微生物合成作用必须具备三要素(简答)P85即小分子前体物质、能量和还原力三要素。这三要素主要从分解代谢(即异化作用)中获得。小分子前体物质来源于无机养料如CO2、氮素、硫酸盐等及分解代谢过程产生的小分子前体碳架物质如磷酸糖、
25、有机酸、乙酰辅酶A等;能量主要来源与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生成的ATP循环、光合作用等产生的NADPH和NADH。28、分批培养:将少量微生物一次接种于一定容器的培养基中生长培养,最后一次收获,称为分批培养。(名词解释)P8929、分析细菌的生长曲线大致分为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4各阶段。30、细菌的生长曲线各阶段特点?(论述)P89(1)迟缓期:菌种接种到培养基后,需要经过一段时间调整和适应。(2)对数生长期:通过一定时间调整后,细菌开始迅速分裂,其数量按照几何级数增加。(3)稳定期:经过指数期增长后,由于养料大大消耗而逐步减少,代谢产物积累多,部分细菌开始死亡,此时的细菌数量已经达高峰
26、期,在某种程度上,细菌的生长数量与死亡数量接近相等,处于一种动态稳定状态。(4)衰老期:该时期由于培养液中营养物质,几乎消耗怠尽,使得活细胞数量急剧下降,多数细胞出现自溶现象并大量死亡,死亡速率大大超过其分裂速率,因而,生长曲线急剧下降。31、连续培养:如果在细菌进入对数生长期是以一定的速度不断补充新鲜营养物质,同时以同样速度排出培养物(包括菌体和代谢产物),就可以延长对数生长期,这种培养方法称为连续培养。该方法有恒化培养和恒浊培养两种方式。(名词解释)P9132、恒化培养:将某种必需的营养物质控制在较低浓度,作为限制性因子,以一定的速度补充新鲜营养液、排放老培养液,使微生物的生长速度保持恒定
27、。(名词解释)P9133、恒浊培养:采用浊度计自动测量培养液中细胞的浊度,通过调节新鲜培养液的补充速度保持浊度恒定。恒浊度培养中培养液无限制因子,因此培养物能以较高的速度生长。(名词解释)P9134、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简答)P92(1)氧气和氧化还原电位(2)温度(3)水及其可供给性(4)氢离子浓度(5)辐射(6)超声波(7)压力(8)化学物质35、糖酵解:指糖的发酵裂解,可有己糖二磷酸、磷酸戊糖、ED途径和磷酸酮糖酶等代谢途径,其产物为丙酮酸或可转化为丙酮酸。EMP途径最为普遍,广泛存在于好氧菌、兼性好氧菌和厌氧菌中。P8136、三羧酸循环:是葡萄糖经酵解为丙酮酸后进一步彻底氧化
28、的过程。P8137、某些微生物的世代时间(大肠杆菌)(选择)P8838、目前研究微生物群体生长的规律大致有两种手段,即分批培养和连续培养(填空)P8939、干燥会使微生物细胞失去水分而导致代谢停止或死亡。微生物对干燥的耐受能力不同,如淋球菌对干燥特别敏感,数小时便死亡;链球菌用干燥法保存数年而不丧失致病性,休眠孢子的抗干燥能力也很强,这一特性已用于菌种保藏(选择)P9440、一般霉菌和酵母菌的适宜pH为46(选择)P9441、强烈的可见光直接照射可以杀死微生物,主要是由于光氧化作用所致。(选择)P9442、化学物质对微生物影响可分为灭菌、消毒、防腐作用等。(填空)P9643、液氯、次氯酸钙与水
29、结合产生次氯酸和新生态氧:Cl2+H2OHCl+HClOHCl+O,新生态氧O为强氧化剂,破坏细胞膜结构而杀死微生物;碘与菌体蛋白和酶中的酪氨酸不可逆结合而发挥杀菌作用。(选择)P96第5章 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及其相互关系1、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有生命的那部分,即生物及其生命活动所集中的范围,他包括各种生物有机体的总和,也包括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在内。(名词解释)P1272、生态系统:是生物圈的组成部分和基本单元。它是由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环境组成的一个整体系统。(名词解释)P1273、微生物生态系统:是指微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开放系统。(名词解释)P1274、微生物生态系统就
30、是研究微生物及其生活环境间相互关系与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填空)P1275、土壤是微生物良好的生活环境(选择、论述)P127从土壤中所具备的养分、水分、空气、pH和温度条件来看,可以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良好环境。(1)养分土壤中含有各种无机盐类和有机物。土壤中有机质是异养微生物的碳源和能源,土壤中也含有微生物所需的维生素类和生长促进物质。(2)水分及渗透压土壤中含有足够的水分以供微生物生活,微生物能适应较高的渗透压。(3)空气土壤团粒间充满空气,好氧微生物生活其中:团粒内部氧化还原电位较低,利于微好氧或厌氧微生物生活。(4)pH土壤中溶液pH一般在中性左右,缓冲性较强,适和大多数微生物生长。(5
31、)温度土壤温度因地区和季节而有不同。大部分地区土壤温度的变化在030摄氏度之间。土壤温度比大气温度变动的幅度小。6、土壤中也含有微生物所需的维生素和生长促进物质。P1287、微生物在水体中的分布(选择)P130(1)大气水大气水包括雨和雪,主要由空气中尘埃带来微生物,其中有多种球菌、杆菌、放线菌及霉菌的孢子。雨天开始降下的雨水中,菌数可能较高,经过一段时间后,由于空中尘埃变少,雨水中微生物亦减少甚至达到无菌状态。雨水亦达到地面,即为泥土所污染,只有在高山雪线以上的高山积雪中,细菌数极少。(2)江河水江河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与所接触的土壤关系甚大。土壤中的微生物进入江河水后,一部分分布于水溶液
32、中;一部分附着于水中悬浮的有机物上;一部分随水中颗粒物质沉积于江河底泥中。在缓慢流动的浅水中,常有丝状藻类或丝状细菌及真菌生长。由于藻类可以积累有机质形成有机质丰富的小环境,因而一般腐生细菌和原生动物也随之大量繁殖。在流动的水体中,水的上层只有单细胞藻类与好氧性细菌的生长,水的底层污泥中厌氧性的细菌较多,污泥表层可能有些原生动物。城市附近及其下游水体中,微生物数量很多。(3)湖泊与池塘水这类水体相对静止,当雨水流入时,可将土壤中的微生物带入。由于沉淀作用,大部细菌常随颗粒物质沉入水底;又因有机残体落下,底泥菌数可达109个/g。(4)地下水一般来说,地下水大体上是无菌的,因为水分渗入地下时土壤
33、起了过滤作用。(5)海水海水占地面总水量的97%,其所包含的微生物量远超过陆生微生物总量。海洋细菌中主要亦为革兰氏阴性细菌。8、水中细菌90%为革兰氏阴性菌。P1309、微生物在空气中的分布(选择)P13310、空气中微生物树木取决于尘埃的总量。(填空)P13311、微生物在空气中停留时间和状态与气流的速度、微生物附着的颗粒大小和空气温度有关。(填空)P13312、嗜冷微生物:20以下(选择)P13613、嗜碱微生物:一般把最适生长pH在9以上的微生物称为嗜碱微生物(选择)P13714、互生关系:是指一种微生物的生活(主要是代谢产物)创造或改善了另一种微生物的生活条件,这种有利作用可以是单方面
34、的也可以是偏利共生,或者双方面的互惠共生。(名词解释)P13815、共生关系:是指两种微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在形态上形成了特殊共生体,在生理上产生了一定分工,互相有利,甚至相互依存,当一种生物脱离另一种生物时便难以独立生存。(名词解释)P13916、寄生关系:是指对抗关系,是指一种微生物生活在另一种微生物体内,以另一种微生物为生活基质,在其中进行生长繁殖,并对后者带来或强或弱的危害作用。(名词解释)P13917、拮抗关系:是指一种微生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某种代谢产物或改变其他条件,从而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繁殖,甚至杀死其他微生物的现象。分为:非特异性拮抗关系、特异性拮抗关系。(名词解释)P
35、14018、空气由于营养物缺乏和水分不足,不是微生物生活的良好场所。微生物通过各种方式进入空气,主要来源于带有微生物菌体及孢子的灰尘。其中大部分是腐生微生物,也有人及动植物病原微生物。(选择)P133第6章 微生物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1、生物本身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主要推动者,其主要途径可归为两个方面:(1)化学元素的有机质化,或称微生物合成作用;(2)有机质的无机质化,或称分解作用、矿化作用。P1422、化学元素的有机质化过程主要由绿色植物和自养型微生物(藻类、少数细菌)来完成,其中绿色植物作用最强,它们是有机物质的主要生产者。P1423、糖类和其他简单有机物,在缺氧环境中,由厌氧菌或兼性厌氧
36、微生物通过发酵作用或无氧呼吸进行分解。(填空)P1444、微生物先分泌胞外酶将半纤维素水解为单糖后,才能用于细胞呼吸代谢作用。(填空)P1475、微生物对烷烃分解的一般步骤是逐步氧化,生成相应的醇、醛和酸,而后经氧化进入三羧酸循环,最终分解成CO2和H2O.(填空)P1516、微生物转化为氮素物质的一般途径?(简答)P153(1)绿色植物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中,吸收硝态氮和铵态氮,组成蛋白质、核酸等含氮有机物质,使无态氮同化为有机态氮。(2)动植物和微生物遗体中的有机氮化物,经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使无机质化为氨态氮(亦为NH4+-N)。(3)氨态氮在有氧条件下,经硝化细菌的作用氧化成硝态氮。(
37、4)硝酸盐由于反硝化细菌的作用,还原为分子态氮,逸散到大气中。(5)空气中的分子态氮,通过固氮微生物的作用,还原为氨,进而合成有机氮化物。7、蛋白质分子的氨化过程,首先在微生物分泌的蛋白酶的作用下进行水解生成多肽和二肽,然后由肽酶进一步水解为氨基酸。(填空)P1538、各种微生物细胞中均含有大量的核酸,它们是核苷酸的缩聚物。(填空)P1559、硝化作用:氨经过微生物作用氧化成亚硝酸,再进一步氧化成硝酸的过程,称为硝化作用。(名词解释)P15610、反硝化作用(论述)P157硝酸盐在通气不良情况下经微生物作用而还原的过程,称为反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由于还原的程度不同,可生成不同的还原态产物,如亚
38、硝酸、次亚硝酸、一氧化氮以及分子态氮等。硝酸还原产生分子氮的作用,又称脱氮作用或狭义的反硝化作用。在土壤中进行反硝化作用时,经常出现的第一种气体是NO,它是酸性环境中反硝化作用的典型产物。然而有时N2也可能作为第一个挥发性产物。在密闭不通气系统中,NO及N2O均可进一步还原至最终产生N2而逸出。微生物进行反硝化作用的适宜条件是:有丰富的有机物作为碳源和能源;NO3-作为氮源与受氢体;最适pH中性至微碱性;温度为中温型25摄氏度左右;反硝化作用的重要条件是厌氧环境。11、共生固氮是指固氮微生物只有与特定微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才具有固氮特性,此时微生物与植物紧密结合,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组织结构,在
39、生理上是互利互惠的关系。(选择)P15912、固氮作用是在固氮酶的催化下进行的。(填空)P16013、固氮酶对O2相当敏感,只有在低氧分压时才进行固氮。(填空)P16114、硫化作用:硫化氢、元素硫和硫化亚铁等在硫细菌作用下进行氧化,最后生成硫酸的过程,称为硫化作用。(名词解释)P16215、铁的生物循环与转化(选择)P16616、有机氮化物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中释放出氨的过程,称为氨化作用。17、自然界引起硝化作用的微生物最主要是一群化能自养型细菌,它们从氧化NH3及HNO2中获得能量,以CO2为碳源进行生活。(填空)P15718、微生物在常温常压下直接利用分子态氮(N2),将之还原为氨(NH
40、3)的过程称为生物固氮作用(名词解释)P15919、复杂有机化合物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变成结构简单化合物或被完全分解的过程称为生物降解。(名词解释)第7章 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与转化1、生物降解:复杂有机化合物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变成结构较简单的化合物或被完全分解的过程称为生物降解。2、为了评价基质的可生物降解性,常将基质的生化呼吸曲线与内源呼吸曲线进行比较。(填空)P1743、矿化作用:一些难降解的有机化合物不能直接作为碳源和能源物质被微生物利用,当环境中存在其他可利用的碳源或能源时,难降解有机化合物才能被利用,这样的代谢过程称为矿化作用。(名词解释)P1764、有机物质降解的一般规律(选择)P17
41、7(1)结构简单的有机物一般先降解,结构复杂的后降解;相对分子质量小店有机物比相对分子质量大的易降解。聚合物和复合物分子抵抗生物降解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微生物的作用酶不能靠近并破坏化合物分子内部敏感的化学键(2)脂肪族化合物较芳香族化合物易生物降解,多环芳烃降解更难。(3)不饱和脂肪族化合物(如丙烯基和羰基化合物)一般是可以降解的,但有的不饱和脂肪族化合物(如苯代亚乙基化合物)有相对不溶性,会影响它的生物降解程度。(4)有机化合物主要分子链上除碳元素外尚有其他元素时,会增加对生物降解的抵抗力。(5)具有被取代基团的有机化合物,其异构体的多样性可能影响生物的降解性。如伯醇、仲醇非常容易被生物降解,而
42、叔醇则能抵抗生物降解。一般情况下,有机物碳支链对代谢作用有一定影响,支链越多,愈难降解。这是因为微生物的酶必须适应链的结构,在其分子支链外裂解。如叔碳化合物有一对支链,就要将分子作多次裂解,故而使裂解过程减慢。(6)功能团亦影响有机物的降解,例如,羟基或胺基取代至苯环所形成的化合物比原来的化合物易降解,而卤代作用则抵抗生物降解。5、影响石油降解的生态因素?(简答)P180(1)油的物理状态(2)温度(3)营养物质(4)氧气(5)共代谢作用及抑减效应6、分解氰与氰化物的微生物有诺卡氏菌、腐皮镰孢菌、木酶、假单胞菌等十余属、数十种菌株。(选择)P1987、共代谢作用;一些难降解的有机化合物不能直接
43、作为碳源或能源物质被微生物利用,当环境中存在其他可利用的碳源或能源时,难降解有机化合物才能被利用,这样的代谢过程称为共代谢作用。(名词解释)P1768、微生物降解污染物的一般途径(论述)P176(1)矿化作用矿化作用指有机污染物在一种或多种微生物的作用下彻底分解为H2O、CO2和简单的无机化合物如含氮化合物、含磷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和含氯化合物等的过程。矿化作用是彻底的生物降解,即终极降解,可以从根本上清除有毒物质的环境污染。一些环境异生物质如氯苯、硝基苯酚、多氯联苯等可以被专门的降解菌所矿化。微生物在通过矿化作用降解污染物的同时可以从污染物中获取生长所需的能源、碳架、氮源、磷源和硫源等。矿化作
44、用过程包括氧化、还原、水解、脱水、脱氨基、脱羧基、脱卤和裂解等生化反应,都是在各种微生物代谢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实质都是酶促反应。(2)共代谢作用一些难降解的有机化合物不能直接作为碳源或能源物质被微生物利用,当环境中存在其他可利用的碳源或能源时,难降解有机化合物才能被利用,这样的代谢过程称为共代谢作用微生物共代谢作用的发生有以下几种情况:(1)靠降解其他有机物提供能源(2)靠其他微生物协同作用(3)先经别的物质诱导共代谢主要使难降解有机物得到修饰或转化,而非彻底分解。9、BOD5,即5日生化需氧量。它表示在20摄氏度条件下培养5日时的氧的消耗量第8章 污水的微生物处理1、化学需氧量(COD):指
45、用强氧化剂(K2Cr2O7或KMnO4)使污染物氧化所消耗的氧量,所有能被氧化剂氧化的有机物与无机物均包括在内。(名词解释)P2092、在污水处理厂,广泛应用BOD作为有机污染物含量的指标。3、生物处理法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转化污水中的胶体或溶解性污染物,使之成为无害物质的方法。(填空)P2114、常用的污水生物处理方法有好氧微生物处理法(如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厌氧生物处理法、氧化塘法、土地处理法。P2125、活性污泥法:是利用含有大量好氧性微生物的活性污泥,在强力通气的条件下使污水净化的方法。(名词解释)P2136、活性污泥:是一种绒絮状小污泥,由好氧菌为主体的微型生物群以及胶体、悬浮
46、物等组成。P2137、活性污泥性质和特征?(简答)P213活性污泥是一种绒絮状小泥粒,由好氧菌为主的微型生物群以及胶体、悬浮物等组成。颗粒大小约为0.020.2mm,表面积为20100cm2/ml,相对密度为1.0021.006。外观呈黄褐色,有时候亦呈深灰、灰褐、灰白等色。静置时,能凝聚成较大的绒粒而沉降。它具有很强的吸附及分解有机物的能力。8、活性污泥中的细菌大多数包括在胶质中,以菌胶团形式存在。(填空)P2139、生物絮凝作用:絮状体形成的过程称作生物絮凝作用。(名词解释)P21310、原生动物在活性污泥中的作用以及与水质的关系(论述)P214(1)促进絮凝:有的原生动物能分泌黏液,促进
47、生物絮凝,从而改善活性污泥的泥水分离。(2)净化作用:大部分原生动物是动物性营养,能吞食游离细菌和微小污泥,有利于改善水质。(3)指示作用:根据出现微生物的原生动物的种类可以判断活性污泥的状态和处理水质好坏。在活性污泥的运行初期,先出现以有机物颗粒为食的鞭毛虫和肉足虫;随着细菌增殖,开始出现以细菌为食的纤毛虫;随着菌胶团的增加,固着型纤毛虫逐渐代替泳动纤毛虫;污水处理正常运转时,以有柄毛虫为优势。因此,根据原生动物和微型动物的种类交替可以判断污泥培养的成熟度。原生动物与水质的关系,一般认为当曝气池中出现大量钟虫等固着型纤毛虫时,说明污水处理运转正常,处理水质良好;当出现大量鞭毛虫、根足虫时,说明运转不正常,处理水质变差。11、原生动物与水质的关系,一般认为当曝气池中出现大量钟虫等固着型纤毛虫时,说明污水处理运转正常,处理水质良好;当出现大量鞭毛虫、根足虫等时,说明运转不正常,处理水质较差。P21512、污染物容积负荷:单位曝气池有效容积在单位时间内流入的污染物的量,以KgBOD5/(m3*d)表示。普通活性污泥法一般为0.30.8BOD5/(m3*d).(名词解释)P21613、污泥龄:又称污泥平均停留时间。指曝气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