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05级).doc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05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05级).doc(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05级).精品文档.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梅雪 许必熙南京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2007年4月目 录实验一 典型环节的模拟研究-1实验二 典型系统时域响应和稳定性-10实验三 应用MATLAB进行控制系统根轨迹分析-15实验四 应用MATLAB进行控制系统频域分析-17实验五 控制系统校正装置设计与仿真-19实验六 线性系统校正-22实验七 线性系统的频率响应分析-26附录:TDNACP自动控制原理教学实验箱简介-31实验一 典型环节的模拟研究一 实验目的1熟悉并掌握TD-ACC+设备的使用方法及各典型环节模拟电路的构成方
2、法。2熟悉各种典型环节的理想阶跃响应曲线和实际阶跃响应曲线。对比差异、分析原因。3了解参数变化对典型环节动态特性的影响。二实验内容下面列出各典型环节的方框图、传递函数、模拟电路图、阶跃响应,实验前应熟悉了解。1比例环节 (P)A方框图:如图1.1-1所示。图1.1-1B传递函数:C阶跃响应: 其中 D 模拟电路图:如图1.1-2所示。图1.1-2 注意:图中运算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已经对地接了100K的电阻,实验中不需要再接。以后的实验中用到的运放也如此。E 理想与实际阶跃响应对照曲线: 取R0 = 200K;R1 = 100K。 取R0 = 200K;R1 = 200K。2积分环节 (I)A方
3、框图:如右图1.1-3所示。图1.1-3B传递函数: C阶跃响应: 其中 D模拟电路图:如图1.1-4所示。图1.1-4(5) 理想与实际阶跃响应曲线对照: 取R0 = 200K;C = 1uF。 取R0 = 200K;C = 2uF。3比例积分环节 (PI)(1) 方框图:如图1.1-5所示。图1.1-5(2) 传递函数: (3) 阶跃响应: 其中; (4) 模拟电路图:如图1.1-6所示。图1.1-6(5) 理想与实际阶跃响应曲线对照: 取R0 = R1 = 200K;C = 1uF。 取R0=R1=200K;C=2uF。4惯性环节 (T)(1) 方框图:如图1.1-7所示。图1.1-7(
4、2) 传递函数:。(3) 模拟电路图:如图1.1-8所示。 图1.1-8(4) 阶跃响应:,其中; (5) 理想与实际阶跃响应曲线对照: 取R0=R1=200K;C=1uF。 取R0=R1=200K;C=2uF。5比例微分环节 (PD)(1) 方框图:如图1.1-9所示。 图1.1-9(2) 传递函数:(3) 阶跃响应:。其中,为单位脉冲函数,这是一个面积为的脉冲函数,脉冲宽度为零,幅值为无穷大,在实际中是得不到的。(4) 模拟电路图:如图1.1-10所示。 图1.1-10(5) 理想与实际阶跃响应曲线对照: 取R0 = R2 = 100K,R3 = 10K,C = 1uF;R1 = 100K
5、。 取R0=R2=100K,R3=10K,C=1uF;R1=200K。6比例积分微分环节 (PID)(1) 方框图:如图1.1-11所示。 图1.1-11(2) 传递函数:(3) 阶跃响应:。其中为单位脉冲函数,;(4) 模拟电路图:如图1.1-12所示。图1.1-12(5) 理想与实际阶跃响应曲线对照: 取R2 = R3 = 10K,R0 = 100K,C1 = C2 = 1uF;R1 = 100K。 取R2 = R3 = 10K,R0 = 100K,C1 = C2 = 1uF;R1 = 200K。三、 实验设备及仪器1PC机一台;2TD-ACC+实验系统一套;3万用表。四. 注意事项1 连
6、接通信线时,应首先关闭电源。在使用中如果出现不能通讯的情况。请先按实验仪上的复位键,使系统复位,按键盘上的“ESC”键,观察通讯是否正常,如果仍然不能通讯,请重新启动计算机,再次连接。2 在使用中如果出现不能通讯的情况。请先按实验仪上的复位键,使系统复位,按键盘上的“ESC”键,观察通讯是否正常,如果仍然不能通讯,请重新启动计算机,再次连接。3 连接导线在插拔时,应抓住连接端头,不能拔导线。五. 实验方法及步骤1 按1.1.3节中所列举的比例环节的模拟电路图将线接好。检查无误后开启设备电 源。2 将信号源单元的“ST”端插针与“S”端插针用“短路块”短接。由于每个运放单元均设置了锁零场效应管,
7、所以运放具有锁零功能。将开关分别设在“方波”档和“500ms12s”档,调节调幅和调频电位器,使得“OUT”端输出的方波幅值为1V,周期为10s左右。3 将2中的方波信号加至环节的输入端Ui,用示波器的“CH1”和“CH2”表笔分别监测模拟电路的输入Ui端和输出U0端,观测输出端的实际响应曲线U0(t),记录实验波形及结果。4 改变几组参数,重新观测结果。5 用同样的方法分别搭接积分环节、比例积分环节、比例微分环节、惯性环节和比例积分微分环节的模拟电路图。观测这些环节对阶跃信号的实际响应曲线,分别记录实验波形及结果。六. 实验报告内容与要求1 画出各模拟电路图;2 写出各模拟电路图的传递函数;
8、3 分别画出理想阶跃响应曲线和实测阶跃响应曲线。七. 思考1 分析各模拟电路中的元件参数对阶跃响应的影响。2 实验中模拟电路出现的故障,如何排除。实验二 典型系统的时域响应和稳定性分析一实验目的1 研究二阶系统的特征参量 (、n) 对过渡过程的影响。2 研究二阶对象的三种阻尼比下的响应曲线及系统的稳定性。3 熟悉Routh判据,用Routh判据对三阶系统进行稳定性分析。二实验内容1 典型的二阶系统稳定性分析(1) 结构框图:如图1.2-1所示。图1.2-1(2) 对应的模拟电路图:如图1.2-2所示。图1.2-2(3) 理论分析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开环增益。(4) 实验内容先算出临界阻尼、欠
9、阻尼、过阻尼时电阻R的理论值,再将理论值应用于模拟电路中,观察二阶系统的动态性能及稳定性,应与理论分析基本吻合。在此实验中(图1.2-2),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其中自然振荡角频率:;阻尼比:。2 典型的三阶系统稳定性分析(1) 结构框图:如图1.2-3所示。图1.2-3(2) 模拟电路图:如图1.2-4所示。图1.2-4(3) 理论分析系统的开环传函为:(其中), 系统的特征方程为:。(4) 实验内容实验前由Routh判断得Routh行列式为:S3 1 20S2 12 20KS1 (-5K/3)+20 0S0 20K 0为了保证系统稳定,第一列各值应为正数,所以有 得: 0 K 41.7K 系
10、统稳定 K = 12 R = 41.7K 系统临界稳定 K 12 R 41.7K 系统不稳定三实验设备及仪器1PC机一台;2TD-ACC+实验系统一套;3万用表。四注意事项1参考实验一。2在做实验前一定要进行对象整定 ,否则将会导致理论值和实际测量值相差较大。五. 实验方法与步骤1 信号源单元的“ST”端插针与“S”端插针用“短路块”短接。由于每个运放单元均设置了锁零场效应管,所以运放具有锁零功能。将开关分别设在“方波”档和“500ms12s”档,调节调幅和调频电位器,使得“OUT”端输出的方波幅值为1V,周期为10s左右。2 典型二阶系统瞬态性能指标的测试(1) 按模拟电路图1.2-2接线,
11、将1中的方波信号接至输入端,取R = 10K。(2) 用示波器观察系统响应曲线C(t),测量并记录超调MP、峰值时间tp和调节时间tS。(3) 分别按R = 20K;40K;100K;改变系统开环增益,观察响应曲线C(t),测量并记录性能指标MP、tp和tS,及系统的稳定性。并将测量值和计算值进行比较 (实验前必须按公式计算出)。将实验结果填入表1.2-1中。表1.2-2中已填入了一组参考测量值,供参照。3 典型三阶系统的性能(1) 按图1.2-4接线,将1中的方波信号接至输入端,取R = 30K。(2) 观察系统的响应曲线,并记录波形。(3) 减小开环增益 (R = 41.7K;100K),
12、观察响应曲线,并将实验结果填入表1.2-3中。表1.2-4中已填入了一组参考测量值,供参照。六. 实验报告内容与要求 1画出模拟电路图,写出对象的传递函数。2填写典型二阶系统瞬态性能指标实验测试值(见表1.2-1)。表1.2-1参数项目R(K)KnC(tp)C()Mp (%)tp (s)ts (s)响应情况理论值测量值理论值测量值理论值测量值0 1过阻尼 3 填写三阶系统在不同开环增益下的响应情况实验测试值(见表1.2-2)表1.2-2R(K)开环增益K稳定性表1.24七. 思考 分析R参数对、,等质量指标的影响。实验三 应用MATLAB进行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一、实验目的1. 学习MATLA
13、B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2熟悉MATLAB在绘制根轨迹中的应用;2. 掌握控制系统根轨迹绘制,应用根轨迹分系统性能的方法。二、实验内容1熟悉MATLAB中已知开环传递函数绘制闭环根轨迹的方法;2学习使用MATLAB 进行一阶、二阶系统仿真的基本方法。三实验设备及仪器1计算机;2MATLAB软件。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已知开环传递函数绘制闭环根轨迹命令格式:已知开环传递函数绘制闭环根轨迹 rlocus(num,den) 求根轨迹上任一点处的增益 rlocfind( num,den )绘制下列各开环传递函数对应的根轨迹。要求:记录根轨迹,并观察根轨迹的起点、终点,根轨迹与开环零、极点分布的关系,实
14、轴上的分离点、会合点,虚轴交点,出射角、入射角,和系统在不同K* 值下的工作状态。(1)(2)(3)(4)(5)提示:用 num , den = zp2tf (z , p , k) 语句将零极点模型转换为传递函数模型,再求根轨迹,如:z=-1.5;p=0 -1 roots(1 10 50);k=1;num,den=zp2tf(z,p,k);rlocus(num,den)rlocfind(num,den)五 实验报告内容与要求1记录绘制的根轨迹;2求出实轴上的分离点、会合点,根轨迹与虚轴交点;3分别求K*=1,10,100时,系统地零、极点的值六思考与练习1简述绘制根轨迹的幅值条件和相角条件;2
15、分析增加开环极点对控制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3增加开环零点对控制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实验四 应用MATLAB进行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一、实验目的1. 学习MATLAB在控制系统频域分析中的应用;2. 掌握系统的频域分析方法。二、实验内容1 学习已知开环系统或典型环节传递函数,绘制幅相特性Nyquist图2 已知开环系统或典型环节传递函数,绘制对数频率特性Bode图的方法;3 幅值和相位裕量的计算。三实验设备及仪器1计算机;2MATLAB软件。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典型环节的开环系统幅相特性Nyquist图和对数频率特性Bode图的绘制。命令格式:已知环节的传递函数, 绘制幅相特性Nyquist图
16、nyquist(sys)已知环节的传递函数, 绘制对数频率特性Bode图 bode(sys)实验1:绘制下列各开环传递函数对应的Nyquist图和Bode图。要求:记录Nyquist图和Bode图图形,并观察各典型环节Nyquist图起点、终点的规律,Bode图低频段、高频段渐近线,低频段斜率与系统型别的关系,及K值对Bode图的影响。(1) 比例环节 G(S)=K, 观察 K1 时Bode图的变化。(2) 纯积分环节 G(S)= 1/TiS (3) 纯微分分环节 G(S)= TdS(4) 一阶滞后环节 G(S)= 1/(TS+1)(5) 一阶超前环节 G(S)= TS+1(6) 二阶环节 若
17、n=10, =0.1:0.1:1.2,观察1,10.707,0.7070 时Nyquist图和Bode图特性的变化。其中Bode图绘制参考程序如下:。num=1;wn=10;zeta=0.1:0.1:1.0;hold onfor z=zeta den=(1/wn)2 2*z/wn 1; sys=tf(num,den); bode(sys)end title(振荡环节频率特性)hold off(7) 比例积分调节器 G(S)= KC(1+1/TiS) (8) 理想PID调节器 G(S)=KC(1+1/TiS+TdS) (9) 单位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实验2:将实验1中(9)所对应的Nyquist
18、图和Bode图绘制在一张图上。用 subplot 语句将Nyquist图和Bode图绘制在一张图上,如(4)一阶滞后环节(即惯性环节),绘图语句为:sys=tf(1,5 1);subplot(2,1,1)nyquist(sys)subplot(2,1,2)bode(sys)2. 幅值和相位裕量。在分析系统性能的时候,经常涉及到系统的幅值和相位裕量的问题,使用控制系统工具箱提供的margin()函数可以直接求出系统的幅值和相位裕量,该函数的调用格式为:Gm, Pm, Wcg, Wcp=margin(A, B, C, D) 或Gm, Pm, Wcg, Wcp=margin(num, den) 其中
19、,Gm和Pm分别是求取的系统的幅值裕量和相角裕量, Wcg和Wcp是与之对应的幅值裕量和相角裕量出相应的频率值。实验3:利用margin 函数求实验1中(9)系统的幅值裕量和相角裕量,以及与之对应的频率值。五 实验报告内容与要求1记录绘制的各曲线;六思考与练习1应用Nyquist稳定判据判别(9)的稳定性;2求(9)的幅值裕量和相角裕量,以及与之对应的频率值,并判别系统的稳定性;实验五 控制系统校正装置设计与仿真一、实验目的1. 熟悉系统校正的方法,掌握串联校正装置的设计; 2. 学习SIMULINK工具的使用方法; 3. 掌握SIMULINK在控制系统时域分析中的应用;4. 应用SINMUL
20、INK验证校正的结果。二、实验要求1. 选择校正装置并计算参数; 2. 使用SIMULINK工具箱建模;3. 使用SIMULINK建模并对系统进行时域分析;3. 使用SIMULINK观察系统校正的效果。三、实验内容1 了解仿真工具SIMULINK如果控制系统的结构很复杂,不借助专用的系统建模软件,很难准确地把一个控制系统的复杂模型输入给计算机,然后对之进行进一步地分析与仿真。1990年MathWorks软件公司为MATLAB提供了新的控制系统模型图形输入与仿真工具,就是SIMULINK,这一名字的含义是相当直观的,表明此软件的两个显著的功能:SIMU(仿真)与LINK(连接),提供的功能老对系
21、统进行仿真和线性化分析,这样可以使得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分析变得容易且直观。2 控制系统框图模型的建立在进入MATLAB环境后,键入simulink命令则可打开相应的系统模型库,如图4.1所示,包括的子模型库有:Sources、Sinks、Discrete、Math、Continuous、Functions&Tables、Nonlinear、Signals&Systems、Subsystems。若想建立一个控制系统结构框图,则应该选择File|New菜单项,这样就会自动打开一个空白的模型编辑窗口,润需用户输入自己的模型框图。图4.1上述模块库中都包含相应的字模块,可根据需要利用鼠标点中,然后拖动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动控制原理 自动控制 原理 实验 指导书 0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