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翰林匾额博物馆匾额整理.doc
《上海翰林匾额博物馆匾额整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翰林匾额博物馆匾额整理.doc(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上海翰林匾额博物馆匾额整理.精品文档.上海翰林匾额博物馆匾额整理、释读与研究 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赵金婕 导师: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胡志祥 副教授摘要:本文的研究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对翰林匾额博物馆所藏的部分匾额进行整理和释读。第二部分在匾额整理的基础上,从历史源流、类别形制、款识文字、艺术形式这几方面进行一次较为全面的研究。由于第一部分内容较多,所以本文只在正文中略举几个典型例子作为代表,完整的资料作为附录,放在正文之后。关键字:匾额 起源 分类 款识文字 释读 前言匾额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民俗文化,它把中华文化中的辞赋诗文、书法篆刻、建
2、筑艺术融为一体,集字、印、雕、色的大成,以其凝练的诗文、精湛的书法、深远的寓意、指点江山,评述人物。自有匾额以来,它就与我国人民的文化生活密不可分,与建筑、民俗、文学、艺术、书法相结合,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无论是屋舍装饰,还是旌表贺颂;无论是写景状物,还是言表抒情,都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民俗等,“以匾研史,可以佐证;以匾学书,可得笔髓”。匾额因其所具有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而成为今天我们研究民族文化发展的实物例证。然而,由于历史的变迁以及其他各种因素,承载着历史文化价值的匾额实物越来越难以见到。而从匾额研究的现状来看,关于研究匾额的文章和书籍,主要有两种
3、情况。一是现存的一些关于匾额的书籍如洛阳匾额、中华名匾等,都只是单单对匾额进行释读,没有更深一步的研究;另一类书籍将匾额作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一种附属品,比如古代建筑院落沧桑等;二是在一些学术杂志的文章中,虽然关于匾额有更多方面的研究,比如起源,形制,作用等,但都比较纷杂,不够系统全面。综合这两点,可以得出匾额研究的现状:基本研究系统性不强,深入研究浅尝辄止。此次对上海翰林匾额博物馆馆藏匾额的整理,使我们得以亲自考证、研究一些明清时代,甚至更早时期的匾额实物,从而对匾额本身及其所蕴含的中华文化进行一次基础而又全面的探索,使我们对其各方面价值有一定的认识,从而为以后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
4、整理与释读一、匾额的整理 翰林匾额博物馆现所藏有正式登记在册的匾额840块,已经初步整理了302方,其中年代最早的为宋咸淳2年(公元1266年),最晚的为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最大的为310*85cm,最小的为80*40cm。在整理过得藏品中,有不少是匾额是名人名士所题写的匾额,清代状元题写的有19方:如戴衢亨、洪钧,徐郙,潘世恩、张之万、金德瑛、朱昌颐、吴其浚、翁同龢、章鋆、刘绎、萧锦忠等。翰林164方,宰相22方。清代大学士11人16方:如戴均元、戴衢亨、骆秉璋等。封疆大吏、六部督察院主官(二品以上)116方:刘坤一、丁日昌、怡良、张师诚、许乃普、张芾、魏定国等。其中还有书法大家翁
5、同龢、许乃普、郑际康,金石大家李文田、吴士鉴等人题写的匾额。除此之外,还有民国要员题写匾额10余方。题匾者状元 翰林 宰相 大学士二品以上民国要员数目方 19 164 22 16 116 10 由于篇幅所限,具体所整理的所有数据,见附录二表格部分。二、释读举例在所有整理登记在册的匾额中,我们进行具体释读的匾额有300方左右。我们将这些匾额根据其题词的内容主要分为六大类:艺文教泽、贞节贤孝、福禄寿庆、功德名望、庙宇宗祠、府第堂号。其中福禄寿庆、功德名望又详细分为:福禄、贺寿、乔迁和功名、品德、声望等。为了对匾额进行进一步详细的研究,首先我们要对匾额进行释读。释读的内容主要包括上下款,题匾者以及匾
6、文的释义。下面就举一个例子。匾文:冰心鹤算 尺寸:230*77.3上款:赐进士及第钦命詹事府右春坊右庑子提督江西学院加四级纪录十次洪钧为下款:旌表节孝 貤封孺人叶母氏何老太君七十荣寿立 光绪七年岁次辛巳仲春月谷旦匾文释义:冰心鹤算:冰心,出自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心,意为心地很清白、廉洁。鹤,淮南子说林训“鹤寿千岁,以极其游”,因鹤的年寿长,所以常用于祝寿之辞。算,古代计数用的筹码仪礼乡射礼:“一人执算以从之”。鹤算,在民间所用于祝七十寿诞。此匾形容主人清白廉洁,龄高鹤寿。题匾者:洪钧,江苏吴县人,字陶士,号文卿。生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卒于清光绪十九年
7、(1893)。清同治七年(1868)辰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累官至兵部左侍郎。洪钧是个外交上的传奇人物,又是知名学者,精熟行楷书法。光绪间携名妓赛金花出使俄德荷奥等国,洪精通德、俄文,才华出人,再加上高贵典雅的赛金花做点缀,名噪一时。洪钧在奉命出使俄,德,奥,荷四国期间,他接受了西方电报所用3码法,改中国的4码为3码。赴俄时,得成吉思汗本纪蒙古史等书,译成汉文,参照史料,著元史译文证补。这是译介外国史来研究元史的第一部著作。在史学,尤其在元史研究上有重要价值。关于其他匾额的释读,会在附录一中给出,在此不一一列举。 匾额的研究一、匾额起源与演变的探讨匾额中的“匾”字古也作“扁”字,说文解字对“扁
8、”作了如下解释:“扁,署也,从户册。户册者,署门户之文也。”额,即是悬于门屏上的牌匾。也有一说认为,横着的叫匾,竖着的叫额。如今,统称为匾额。匾额一般挂在门楣与檐顶之间,可见于大门厅堂,亦可见于亭台水榭,虽功能不相同,但都起到了美观和封闭门上部到檐之间的空间的作用。匾额的起源时间,我们可以从古籍的记载中,理清其出现、发展、演变的进程。根据清代训诂学家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最早出现匾额是汉高祖六年(即公元前200年),萧何题写的“苍龙”、“白虎”两关之匾额。另根据羊欣笔阵图 李昉等 编 太平广记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9年7月北京第1版记载:“前汉萧何善篆籀。为前殿成,覃思三月,以题其额。观者如流
9、,何使秃笔书。” 太平广记卷第二百六书一“韦诞:魏韦诞,字仲将,京兆人诸书并善,题署尤精。明帝凌云台初成,令仲将题榜,高下异好,宜就点正之,因危惧以戒子孙,无为大字楷法。初青龙中,洛阳许邺三都宫观始就,昭令仲将大为题署,以为永制。”太平广记卷第二百七“孝武帝改治宫室及庙诸门,并欲使王献之隶草书题榜,献之固辞” 这两段记载,反映了在魏晋时期,王公贵族开始热衷于在宫殿城楼之上题写匾额,而且十分重视匾文的书法,具请当时的书法大家来题写。唐代颜真卿在乞御书放生池碑额表一文中,讨论了碑额题写书法的要点,可见无论是朝廷还是书法家,对匾文书法已愈加的重视。 匾额在宋代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邵氏闻见录卷第一
10、宋邵伯温撰 李剑雄 刘德权点校 唐宋史料笔记叢刊邵氏见闻录 中华书局出版 1983年8月第1版 1997年12月湖北第2次印刷 P5:“帝一日登明德门,指其榜问赵普曰:明德之门,安用之字?普曰:语助。帝曰:之乎者也,助得甚事。普无言”。宋代皇帝对门额题字的内容是何等的关注,甚至要理清一字之差。桯史卷十刘蕴古宋岳珂撰吴敏霞校注历代名家小品集桯史三秦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 P50-P51:“初吴山有伍员祠,瞰阛阓,都人敬事之,有富民捐赀为匾额,金碧甚侈。”这则记载可见当时民间捐匾之情,送匾之事已不出奇。宋代,我们发现匾额最大的门类之一即商匾已使用得较为广泛。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赵太丞家”医药铺
11、,除了门首所悬挂“赵太丞家”的医药铺字号横匾外,尚有四块竖匾,分别写有“大理中丸养胃丸”、“治酒所伤良方集香丸”、“五劳七伤回春丸”、“赵太丞统理妇儿科”等字样,使人们对该医药铺的特点一目了然。 赵广超 著 笔记清明上河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5年7月北京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P44-P45宋李明仲营造法式 宋李诫 撰 营造法式 商务印书馆出版 1938年12月初版 1954年12月重印对匾额的制作方法有较为详细的说明“造殿堂阁门亭等牌(扁)之制,长二尺至八尺。其牌首(牌上横出者),牌带(牌两旁下垂者),牌舌(牌面下两带之内横施者)牌面每长一足,则广八寸,其下又如一分。” 由此可见古代
12、文献对匾额的记载逐渐出现了专业性的论述。宋代匾额得到如此成程度的发展,一方面得益于文化艺术的高度发达,另一方面得益于经济的迅速发展。这使得匾额从庙堂到民间都相当的普遍,其功能也从标志雄伟的建筑物开始走向多样化,而文献的记载也随之丰富起来。社会进入到明清时期,匾额已经是相当的盛行,形制也已经十分的完备,从斋堂雅号到官府门第,从修身立志到旌表贺颂,匾额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对匾额的记载除了有李渔的闲情偶寄中有专门论述联匾,在各地方志以及中央政府的钦定则例中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了关于匾额的记载。同时匾额又演化出成为礼仪规范承载者的功能。通过对文献的解读,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匾额起步于两汉,
13、发展于唐代,完备于宋代,兴盛于明清。二、匾额的分类1、根据质地:根据匾额的质地可以分为二大类:用于木构建筑外檐和内檐的悬挂式木质匾额用于砖石建筑物的墙体和墩台上的镶嵌式石质匾额。另外随着冶炼技术的发展,有逐渐出现了金属质地的匾额。 虽然匾额的质地很多样,但大多数匾额是以木制为主,这主要与我国古代传统建筑是以木质结构为主有莫大的关系。木质的匾额在保存方面很容易受到岁月的腐蚀与侵害,因此在释读上会增加一定的困难。在现存的实物资料上,也比较偏重于晚期,即明清的实物资料。而我们此次整理的博物馆的匾额就是以明清时期的木质匾额为主。2、根据功能:主要可以分为三个大类:建筑园林匾。此类匾额主要是标识建筑物和
14、景物的名称,是匾额最基本的作用,最为常见的有寺庙宗祠,官府门第,室斋雅号。其中往往体现中华传统文化思想。这类悬挂在风景名胜、休憩之所居的匾额在文字上多采用表征仙境,寓意祥瑞;修身勤政,规戒自勉的词藻。颐和园中的乐寿堂,就是取“智者乐,仁者寿”之意。以斋堂雅号为例。桯史卷五见一堂宋岳珂撰吴敏霞校注历代名家小品集桯史三秦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 P131:“何归,筑堂,扁曰见一,盖取人人尽道休官归,林下何尝见一人之句而反之也。” “林下何尝见一人”的诗句,世俗相传之广,以至被认为是俚谚。它讽刺做官者的虚伪,相逢常说要辞官归隐,但大都口是心非,山林间并未见到辞官者的影子。尚书郎鹿何年纪刚过四十岁便
15、请求致仕,希望以自己的行动来纠正只盯着高官厚禄的风气。鹿何如愿后,悬挂出“见一堂”匾额意思是我就来做那“一人”,明志之外,讽刺世俗之意,跃然于匾上。 吴裕成 著 中国门文化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4年5月第1版 P147-P148 清代王应奎柳南续笔 清 王应奎 撰 王彬 严英俊 点校 柳南随笔 续笔 中华书局出版 1983年10月第1版 1997年12月湖北第2次印刷说,狂士归元恭“家贫甚,扉破至不可阖,椅败至不可坐,则俱以纬萧缚之,遂书其匾曰结绳而治”。如此“结绳而治”,门匾上的四个字,就活脱脱地将主人的性格凸现于门户之前了。在我们所整理的匾额之中,这种可以体现主人高洁的品质或者修身自勉的
16、匾额还有很多。比如清代协办大学士陈大受就题有“安敦堂”之匾,敦,勉励也,以立其志。还有“树德堂”、“海涵堂”、“裕后堂”等,或是明志或是自勉或是警喻。旌表贺颂匾这一类匾额多用以歌颂,称赞,旌表,庆贺之途,通过赠送,恩赐的方式给予受匾者。它们起到了协调人际关系,维护伦理道德、政治规范的作用。这种匾这也是用途最广,保存较多的匾额类型之一。比如祝寿匾,荣升匾、功名匾、德行匾等。在前面匾额的演变历史中,我们提到匾额的这一功能是逐步发展出来的,而在明清时期,这一功能已经发展的非常完备。钦定礼部则例卷四十五仪制清吏司 故宫博物院编 故宫珍本叢刊第288册 清代则例 钦定礼部则例二种 海南出版社 2000年
17、6月第1版 P221:“旌表孝义贞节 一妇人循分守节,合年例者,给钦定清标彤管四字匾额嘉奖。”匾额用于旌表,宣传礼教,在清时已列入制度之中。而从乾隆含山县志孝义 故宫博物院编 故宫珍本叢刊第087册 江苏州府县志 海南出版社 2001年6月第1版:“汪绍芹,监生,好善乐施,奖之以额曰,义风足式。”又可以看出以匾额作为表彰忠孝节义的形式,在全国各地都比较普遍。用匾额协调人际关系,为当世和后世树立行为典范,宣传伦理道德观念是当时从官府到民间都喜用的一种方式。甚至因为官方提倡的这种孝义贞节已经影响到民风民俗,比如本应是庆贺的祝寿匾,就往往出现赠送的匾额不是庆贺寿诞、长命百岁,而是通过表彰寿者的忠孝节
18、义而使其本人更有一种荣耀之感。在我们所整理的匾额中,给女性祝寿时,匾额上一般书写“节孝堪旌”、“闺阃模范”、“懿德延釐”等来表彰其美好的德行,而对男性则多用“品偕渭叟”、“德寿兼优”、“风清梅叟”等。这种以赞扬寿者德行的匾额在祝寿匾中将近半数。商铺招牌匾这类匾额就是商店的招牌,是匾额世俗化的一种标志。匾额逐渐通过商匾这一形式进入民间生活的。前文提过,在宋朝时期,商匾就发展的比较完备了。这种匾大多为长方形,悬挂于门窗之上,尺寸以门面大小而定,颜色大多为黑漆金字,也有黑漆绿字或红漆黑字的。而大商号或讲究的店铺也有将题字镌刻于木板上再贴金,有人称之为“金字招牌”,这样的匾额显得格外醒目庄重。匾额在制
19、作上也追求特色,形式多样。四周镶以不同的花纹边饰,或木或石,或写或刻。石匾用砖雕作花边也曾广为流行。商匾的内容主要通过巧取文学作品、援引成语典故、附丽神话传说、仰仗名人题字、利用趋吉心理、采摘宗教词语、表达报恩情感、显示店家诚信等方式,他负载着厚重的民族商业思想, 投射出传统的文化色彩。3、根据形制基本形式 大多数的木质匾额是以长方形为主,基本形式有横匾和竖匾。早期的匾额以竖匾为多,多为竖长方形,也有近于正方形的。晚期的匾额为横式,基本上是横长方形,这是由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变化决定的。我国古代建筑十分明显的结构持征之一斗拱是位于房檐之下,它撑托看房檐,使之高大雄伟。在唐宋以前,斗拱这一部分结构
20、非常雄大,它在整个建筑物的高度中所占的比例很大,自元、明、清以后,斗拱这一部分结构的比例就逐渐缩小,就是说柱顶到房檐之间的高度就越来越减少。因为匾额大都是悬挂在建筑物房檐之下的,所以到后期横匾就比较合适了。尤其到明清时期匾额文字也比较多,竖匾就更不合适了。当然,后期也不都是横匾,有些高大建筑,檐下亦甚宽大,也用了竖匾。如北京故宫等。所以,用横用竖还要依建筑物的形制。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匾额中,雄伟庄重的宫殿庙宇多是采用竖匾的形式,以配合建筑的气势和高度。衍生形式随着时间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其与建筑、景物相搭配的要求得提高,匾额形式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在清代李渔的闲情偶记联匾第四 清李渔 著 江巨荣 卢
21、寿荣 校注 明清小品丛刊闲情偶寄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年5月第1版 P211-P220中,关于匾的形状就有明确的记载:“手卷额:额身用板,地用白粉,字用石青石绿,或用炭灰代墨,无一不可。与寻常匾式无异,止增圆木二条,缀于额之两旁,若轴心然。册页匾:用方板四块,尺寸相同,其后以木绾之。断而使续,势取乎曲,然勿太曲。边画锦纹,亦像装潢之色。虚白匾: 虚室生白,古语也。且无事不妙于虚,实则板矣。用薄板之坚者,贴字于上,镂而空之,若制糖食果馅之木印。务使二面相通,纤毫无障。其无字处,坚以灰布,漆以退光。俟既成后,贴洁白绵纸一层于字后。木则黑而无泽,字则白而有光,既取玲珑,又类墨刻,有匾之名,去其迹矣
22、。秋叶匾:御沟题红,千古佳事;取以制匾,亦觉有情。但制红叶与制绿蕉有异:蕉叶可大,红叶宜小;匾取其横,联妙在是。是亦不可不知也。”李渔不仅详细的记载了匾额的形状、制作方式,甚至将每种匾额的优缺点或者题写、应用时的注意事项都一一道来。三、匾额的款识与匾文 一块完整的匾额上面应该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款识,一是匾文。1、匾额的款识 所谓款识,主要是指匾额的上款、下款和印章。款识对匾额的解读和鉴定非常重要的。款识的形式上下款的内容主要包括:题匾者,受匾者,立匾者,年月日。根据匾额上下款内容的不同,将上下款的形式主要分为以下几种:上款为题匾者,下款为受匾者、年月日这种款识的形式是在我们所整理的匾额中较多
23、使用的一种。采用将题匾者放在上款的方式,多是因为题匾的人是比较有名望、地位的人,或是受匾者的长辈、上司等。在这里款识中,有可以细分为以下两种情况:a、 题匾者和立匾者为同一人匾文:椿树长荣 216.5*64.5上款:诰授奉政大夫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读 钦命提督江西全省学政加六级随带加一级纪录二次 湘南梁仲衡 为下款:刘府青山姻翁六十寿 立 光绪丙戌年冬月之吉此匾,上款为题匾者梁仲衡,“为”字是题匾者标志,下款刘府姻翁便是接受此匾的人。此时上下款可解读为“A为B题写并立匾”从而得出“椿树长荣”是学政梁仲衡为其姻翁刘青山六十大寿所题。梁某虽然为刘翁的后辈,是其姻亲,但官位显赫,而刘翁乃一介布衣,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海 翰林 匾额 博物馆 整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