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天学开中药方.doc
《一百天学开中药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百天学开中药方.doc(1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一百天学开中药方.精品文档.一百天学开中药方杨进、黄煌、朱丽江 编著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1996年4月第1版 2002年1月第8次印刷东风吹 根据网上同名PDF版本学习整理,文内红字或红括号内文字为整理者添加编者寄语编写意图:随着人们对医疗保健要求的不断提高,越来越感到仅仅依靠以化学药物和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的现代医学(即俗称的西医)已不能令人满意,而中国的传统医学(即俗称的中医)在防治疾病方面的长处正在日益被世人所了解和重视。许多医生和民众对于强调调整全身状态,以自然界的动植物等作为主要治疗手段的中医学萌生了浓厚的兴趣,其中不少人很
2、想学习中医。然而,中医学的理论与现代医学迥然不同,又融合了东方独有的哲学思想,加上文字古奥,将其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使得众多有志学中医者为之却步。编者在从事中医学院正规高等教育工作的同时,曾致力于探求如何以最通俗易懂的方式身世人介绍中医的理论知识和诊治疾病方面,本书的编写则是这一考虑的基础。本书以中医辨证论治为思想方法,从介绍常见而基本的病证类型和相应的有效中医方入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使读者懂得中医的理论和开中药的方法。中药方是中医学在2000多年以来治病的主要手段,方与证相对应则是辨证论治最具体、最客观、最稳定、最能重复取效的方式,掌握了“方证相应”,就可算作懂了中医学的大部分。本书即
3、以此为中心,逐步地介绍中医基本理论知识、辨证方法、组方原则,将以往学习中医所不可少的中医生理病理、诊法、辨证、中药、方剂、治法等基础课程和内科、温病学等临床课程的主要内容融合在一起,作为初学中医者的一条入门途径。读者经过较短时间的自学,得以了解和初步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和开药方以治疗常见病的技术,不仅可以为自己或亲友解除病痛,还可以弘扬中华文化,使中国传统医学造福于全人类,这是编者最大的心愿。内容安排:本书按每天学一小节安排,若干天为一单元,共安排100天。其中每周学6天,休息1天,先用1周学习中医中药最基本的特点和理论,然后用13周的时间学习常见病证类型及其相应的中药方60余首和120首附
4、方,大体每天学一主方。其中最后1周多的时间学习一些常见疾病(或症状)的常用方,并结合复习已学过的中药方。在学习方、证的同时,用逐步深化中医学的有关理论知识和了解常用中药的作用。这样,正式安排了14周,另外2天机动时间,共为百日。书后附有“本书方剂索引”,以务查阅。学完本书后,虽不能说已“掌握”了中医学,但已能了解中医理论的大略和开中药方的初步方法,并能用以治疗一些常见病,辨证论治的思想方法也渐渐印于读者的大脑之中,达到初步入门的要求,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中医学打下了基础。学习要求:为了使读者通过本书的学习能初步学会开中药方,希望读者切实做到以下几点:因本书的内容是前后衔接、不断扩充、逐步深化的,
5、所以必须按书中编排顺序逐周逐天地学,不可随意打乱。每天的学习内容要学懂、记熟,既不要贪图速功而致囫囵吞枣,也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从编排内容来看,每天学习的时间约在1小时左右,另外可抽时间经常复习和背诵中药方的歌诀。学习中要注意抓住几个环节;熟悉每一病证类型的主要表现特点;牢记各方的药物组成(可借助背诵各方的组成歌诀)及其功能、适应病证;认真完成每天的练习题,消化所学内容,自我检测每天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至于书中的“治疗参考”和“附方”,是为了加深所学的内容,除了练习题要求掌握的内容外,可根据读者的具体情况自行安排为一般了解和熟悉掌握等不同要求。 医学博士 杨 进 一九九年四月于南京目录编者
6、寄语1第1周一、中医与中药6神奇的中药方6中药治病的道理7中药方的常识7学开中药方难不难?9二、如何开出一张对证之方?9什么是“对证”?9掌握一些基本理论10中医所认识的“证”13开中药方的技巧14中药方的格式15第2周三、表证开什么方15什么是表证15表证种类及治法16表寒实证-麻黄汤16表寒虚证-桂枝汤19表热证-银翘散21表湿证-藿香正气散22四、半表半里证开什么方24什么是半表半里证24半表半里证种类及治法24第3周邪在少阳证-小柴胡汤25少阳阳明证-大柴胡汤26少阳痰热证-柴胡加龙骨牡蛎汤28少阳水饮证-柴胡桂枝干姜汤29五、寒证开什么方?30什么是寒证?30里虚寒证种类及治法30太
7、阴虚寒证-理中汤31第4周少阴虚寒证-四逆汤32厥阴虚寒证-吴茱萸汤35六、热证开什么方?36什么是热证?36热证种类及治法37阳明气热证-白虎汤38阳明腑实证-调胃承气汤39火毒壅盛证-黄连解毒汤41第5周血分热盛证-犀角地黄汤42邪热壅肺证-麻杏石甘汤43肠道湿热证-葛根芩连汤45湿热蕴中证-连朴饮46肝胆湿热证-龙胆泻肝汤47七、痰饮水湿证开什么方?49什么是痰饮水湿证?49痰饮水湿证的形成与表现50痰饮水湿证种类及治法50第6周蓄水证-五苓散50痰饮证-苓桂术甘汤52阳虚水泛证-真武汤53湿困脾胃证-平胃散54痰湿证-二陈汤55痰热内扰证-温胆汤57第7周风痰上扰证-半夏白术天麻汤58
8、水饮证-十枣汤59八、风证开什么方?61什么是风证61风证种类及治法61外风致痒证-消风散62风阻面络证-牵正散63风邪上袭证-川芎茶调散64第8周肝阳化风证-天麻钩藤饮66肝热动风证-羚角钩藤汤68九、气滞证开什么方?69什么是气滞证?69气滞证的种类及治法69肝脾气滞证-四逆散70气滞于胸证-瓜蒌薤白半夏汤71气滞于下证-天台乌药散72第9周十、瘀血证开什么方?74什么是瘀血证?74瘀血证种类及治法74下焦蓄血证-桃核承气汤75气滞血瘀证-血府逐瘀汤76气虚血瘀证-补阳还五汤77寒凝血瘀证-温经汤79十一、食积证开什么方?80什么是食积证?80食积证种类及治法80第10周食滞胃气证-保和丸
9、80食滞湿热证-枳实导滞丸81脾虚食滞证-健脾丸83十二、风湿证开什么方?84什么是风湿证?84风湿证种类及治法84风寒湿证-防风汤84风湿热证-宣痹汤86第11周风湿痰瘀证-身痛逐瘀汤87风湿正虚汤-独活寄生汤88十三、虚证开什么方?89什么是虚证?89虚证种类及治法89表虚证-玉屏风散90肺胃阴虚证-沙参麦冬汤91肝肾阴虚证-六味地黄丸92第12周气虚证-四君子汤94中虚气陷证-补中益气汤95气阴两虚证-生脉散96血虚证-四物汤98气血两虚证-归脾汤99十四、夹杂证开什么方?100什么是夹杂证?100夹杂证种类及治法100第13周阳虚表寒证-麻黄附子细辛汤101表寒夹饮证-小青龙汤102中
10、焦寒热错杂证-半夏泻心汤103十五、呼吸系统疾病开什么方?104治咳嗽方-止咳104治气喘方-定喘汤105治咳血方-咳血方105治肺脓疡方-苇茎汤106治鼻炎方-苍耳子散106治鼻衄方-十灰散106十六、消化系统疾病开什么方?107治胃痛方-香砂养胃丸107治呃方-旋复代赭汤107第14周治痛泻方-痛泻要方108治五更泻方-四神丸108治痢疾方-香连丸109治便血方-槐花散109治便秘方-麻子仁丸109治黄疸方-茵陈蒿汤110治胆道蛔虫病方-乌梅丸110十七、心血管系统疾病开什么方?111治心悸方-炙甘草汤111治冠心病方-冠心苏合丸111十八、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开什么方?111治尿淋方-八正散
11、112治尿血方-小蓟饮子112治遗尿方-缩泉丸112治遗精方-金锁固精丸113治水肿方-五皮饮113治白带方-完带汤114十九、神经系统疾病开什么方?114治失眠方-酸枣仁汤114治癫痫方-定痫丸115治盗汗方-当归六黄汤115附录:本书方剂索引115第1周一、中医与中药中医学是中国的传统医学,它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文明史中与疾病作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具有与西方医学迥然不同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中医治病的手段甚多,中药是其主要手段之一。中药与化学药品、抗生素、生物制品等现代药物不同,主要是采用植物、动物、矿物等天然产物。中药可以用单味药,但更多的是把若干味中药组合起来使用,称为中药方,又
12、称方剂。神奇的中药方【什么是好药】中药从外表来看,是那样地平常,这些树皮、草根、茎叶、种籽、花朵、动物尸体、石块、砂粒等,既没有经过现代化大工厂复杂工艺的加工,又没有色彩绚丽的包装,却被用来治病。中医诊病,则主要凭3个指头诊脉,看看舌苔,没有精密的仪器设备。难怪许多人要怀疑,中医所开的这些中药能治好病吗?殊不知,药物治病的功效与其外表以及是否经过了复杂的加工提炼等条件并无直接的关系,至于中医诊病,其目的并不是去诊断现代医学中所说的某种疾病、确定其病名,而是按照中医学的传统理论,去探求人体所处的某种状态,并按此状态确定最适宜的中药方。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不会用本方医学的眼光来衡量中医和中药。什么是
13、好药?能治好病的药就是好药;同样,什么是高明的医生?能解除病痛的医生就是高明的医生。对此,恐怕是不会有人表示异议的。南京某一大工厂有一位厂长,患慢性腹泻2年多,有人劝他吃中药,可他对那些树皮、草根实在看不上眼,找遍了南京的有名西医,最后住进了当地最高级豪华的病房,接受了全面细致的仪器和化验检查,用了许多昂贵的西药,但是病情并不见好转。入院治了4个月,结果是失望地出了院。后来,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到江苏省中医院找编者门诊,服用了2周的中药后,腹泻竟出乎意料地完全好了。这位厂长到处宣传中药中药的奇妙(因始于无知,故终显奇妙),当然,他再也不会怀疑中药不能治好病了。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对中国多数老百姓来
14、说,有病找中医,吃几副中药,乃是一件习以为常的事,然而,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中医中药的人来说,用中药能治好病,确实是一件神奇的事情。【中药治病的三大优点】用中药治病为什么受到许多人欢迎呢?这是因为中药治病有它独特的优点:一是疗效可靠。多数中药方的运用已有长达百年、甚至千年以上的历史。历代的医生在使用这些中药方的过程中,对于某中药方最适宜于治何种病,如何掌握剂量和药物的加减,服药后有哪些反应等等,都已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同时,在千百年的医疗实践中,对数以十万计的中药方进行了删选,保留了疗效确切的中药方,逐步淘汰了部分疗效较差或副作用较大的中药方。这样,现在所常用的中药方可以说是经过了千锤百炼、屡
15、试不爽的,只要用得对症,没有不见效的。事实证明,中药方不仅能治好常见病、慢性病,也可以治好疑难病、急性病(如果举例,说服力就强了)。二是使用比较安全。中药方所用的药物,多数是毒性很小或无毒性的天然药物,性质较平和,只要按规定使用,不必担心会出现各种毒副作用。特别是许多中药方可以长期使用,很少有蓄积作用,也不至于发生耐药性之类的问题。这一长处是化学药物所远不能及的,因而,在当前“药源性疾病”(因服药而引起的病,如糖尿病并发症)日益增长的情势下,许多医学界人士正在把注意力转移到天然药物方面。此外,中药方多数是口服,虽然有些药要煎煮,感到麻烦,但可省却注射等更大的麻烦,也避免了注射造成的痛苦和被感染
16、的危险。使用中药安全,这是从总体来说的,中药里也有少数有毒甚至剧毒,这些药物的使用必须有严格的要求,由有经验的医生来施用。然而,在本书中所介绍的中药方里,基本上没有采用这些药物,即使个别药物有一定毒性,也都交待了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所以在运用方面是很安全的。三是重视全身调整。中医学具有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两大特点,具体表现在治疗疾病时,不是仅针对某一症状、某一局部病变用药,而是注重从全身状态来进行调整,即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往往有的病人因某种病痛服用中药,结果不仅治好了这种病痛,而且连其它病痛也随之而愈了。例如,有一病人患顽固性头痛4、5年,经CT检查,发现有脑血管瘤,即劝他手术治疗,该
17、病人因惧怕手术而来服中药,经投用补益肝肾、活血化瘀的方剂后,不到半月,头痛即告愈,又继续治疗2个月,再经CT检查,见脑血管瘤明显缩小,病人还十分高兴地告诉编者,他阳痿已3年余,随着头痛消失,阳痿也好了。这实际上就是全身调整的结果。由于中药治病有许多长处,所以在世界上,中药方的研究和运用也越来越广泛,引起医学界和众多人的兴趣与重视(强大的利益链条和宣传优势,即便西方开发了,也不会打上中医的标签)。中药治病的道理【中药可补人体之不足】饮水可以解渴,进食可以充饥,这是不言而喻的道理,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包括了各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矿物质在内,都必须靠饮食来补充。同样,在诸多的中药里,就含有人体
18、所必需的各种营养物质,服用中药可以补充人体所需,这与一般饮食是同一道理,因而有“药食同源”之说。然而,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中药里含有的营养物质比普通饮食要广泛得多、丰富得多,而且也并非仅是补充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之类,其中还有许多成份对人体有特殊的补养强壮作用,这是一般的饮食物所不能替代的(应进一步说明人体失衡后,需要药物的补充)。【中药可调整人体之失常】中药中含有不计其数的种类生物碱、甙类、挥发油、鞣质、有机酸、油脂、树脂、植物色素和无机成分等,这些成分能对人体的某些脏器组织及其功能活动进行特定的调节,或能杀死、抑制各种致病性的病原体,从而发挥出治疗疾病的作用。由此看来,中药能治病
19、并没有什么不可思议之处。我们日常使用的西药,就有不少是用中药制造的,如麻黄素、黄连素等就是从中药里提炼出来的。【中药治病的理论】用中药治病的中医,在用药的理论上,与西医就大不一样的,这是因为中、西2个医学体系完全不同的缘故。中医学认为,人体一旦生病后,从整体上来看,是牌一种正常平衡状态被打乱的局面,其中有的出现了某种不足,有的出现了某种过剩,有的发生了某种紊乱,有的发生了某种病理产物等等,这就是病理状态。而对于人体来说,往往又表现为寒热偏颇、升降反常等。同时,中医学又认为中药的性质有寒凉、湿热、升浮、沉降等不同,其中有的可补,有的可泻,利用这些药物所具有的性质,就可以来纠正人体的反常状态,这就
20、是中药治病的道理。如对一位发高热、烦躁不安、口渴的病人,判断病的性质属热,就用寒凉性质的中药去治疗;对一位受寒凉后全身怕凉、四肢不温、腹痛泻清水的病人,因其病的性质属寒,就用热性的中药去治疗;对呕吐、呃逆等病证,因其属气反常上逆,就用沉降性质的中药去治疗;对胃下垂、子宫下垂、久泻、脱肛等症证,因其属气反常下陷,就用升浮性质的中药去治疗。由此看来,中医治疗主要不是针对体内缺乏了什么营养物质,或必须明确了体内器官组织的病理、生化、免疫等各方面的变化,或要查清是何种病原体后才能用药,而着重利用药性来对人体“纠偏补弊”,把药物的性质与人体的状态、疾病的性质统一起来,这就是中医用中药治病在理论上的主要特
21、点,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辨证论治”。这样也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医治病并不一定要先作出明确的病名诊断,为什么有些病人虽然确诊为何种疾病,但是中医却把他们治好了。当然,中医的这套理论是通过了数千年的无数医疗实践,才摸索总结出来的。【每日练习】中药治病有什么优点?中药为什么能治病?中药方的常识【药物的配伍】中药方是由若干味中药按一定的理论目的组合而成的,这种组合叫“配伍”。由于中药的性质功能各不相同,即使治疗同一病证的中药,其作用也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因而通过适当的配伍,可以发挥或增强其长处,弥补或抵消其不足,减轻或避免其毒副作用,从而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有的中药如单独运用并不适用于治疗某种病证,但通过
22、配伍,也就可以在治疗某种病证时发挥重要的作用。因而通过配伍组成的中药方通常要比单味药的效果好得多。中药方的组合,主要是根据对病情本质的分析,确立治疗大法,然后选择药物。在中医学里对中药方配伍原则有“君臣佐使”之说。所谓君药,是针对病证的主要方面起治疗作用的主要药物;臣药是配伍君药治疗,或针对病证的兼见症状起治疗作用的药物;佐药是用来增强君、卧药的治疗作用,或消除君、臣药毒副作用的药物;使药主要是调和诸药作用的药物。但就每一个具体的中药方来说,除必须有君药外,其它的配伍不必齐备,而且也不必过分拘泥于君臣佐使的程式,勉强去区分哪些药是君臣佐使药。在组合中药方时,只要确定病证的主要性质和表现,按此而
23、选用主药,同时再选用若干药物来配合主工经,增强主药的治疗作用,或减轻主药的毒副作用,或治疗病症的其它病理变化和次要症状,这样也就是体现了“君臣佐使”的配伍精神。【药方的变化】中药方一般都有固定的药物组成和剂量,多数还冠以方名,这类药方称为“成方”。历代留下的成方不下十余万张,其中汉唐时代所定的药方又称为“经方”,明清以后所定的药方则称“时方”(那金元四大家的方子呢)。在实际运用时,完全照搬成方而用的并不多见,往往还要根据病情的表现、病人的体质、四时气候、地理环境等因素进行灵活的变化加减。这种变化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对药味进行加减,即根据需要在原方中加入或减去若干药物。实际上,多数成方也是由某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百 天学开 中药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