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塔---陕西塔.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国古塔---陕西塔.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塔---陕西塔.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中国古塔-陕西塔.精品文档. 陕西古塔简介*大雁塔*1、大雁塔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因坐落在慈恩寺,故又名慈恩寺塔。大慈恩寺是唐长安城内最著名、最宏丽的佛寺,它是唐代皇室敕令修建的。唐三藏玄奘,曾在这里主持寺务,领管佛经译场,创立佛教宗派。寺内的大雁塔又是他亲自督造的。所以大慈恩寺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一直受到国内外的重视。 慈恩寺是唐贞观二十二年太子李治为了追念他的母亲文德皇后而建。大雁塔初建时只有五层,武则天时重修,后来又经过多次修整。现在的塔是七层,共64米,呈方形角锥状;塔身为青砖砌成,各层壁面作柱枋、栏额等仿木结构;每层四
2、面都有券砌拱门。这种楼阁式砖塔,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是我国佛教建筑艺术的杰作。大雁塔底层南门两侧,镶嵌着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书写的两块石碑。一块是大唐三藏圣教序;另一块是唐高宗撰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侧蔓草花纹,图案优美,造型生动。这些都是研究唐代书法、绘画、雕刻艺术的重要文物。*中王堡木塔*2、中王堡木塔又称文峰塔。位于陕西省三原县城东南安乐乡中王堡木塔寺内。现寺毁塔存。塔建于明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砖木结构,平面六角形,三层,高22米。立面形状,较为特殊。形似楼阁,但却飞檐挑角,显得庄重雄伟,底部青砖砌成4米高的塔台。此塔设计严谨,别具一格,为陕西省古塔中较少的珍品,又是陕西全省最
3、高的木塔。1980年陕西省文物局拨出专款,将塔整修一新,并被列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3、富县塔位于陕西省富县城西北西山坡上。塔建于唐代(公元618907年)。砖木结构,平面方形,十层,高33米,基底每边长8.55米,直径8.5米。塔身全为砖砌,塔内有方形小室,直通塔顶,原筑有木扶梯,可以攀登。塔面向正东,塔外每层均辟券门,每四层东门两侧还饰有首户。塔下台地上,立有清代重修准提庵碑记一方,上书“俯视山水,豁然在目,啸月吟风,披襟迭胜”塔的四周,确为欣赏山水风光的好地方,故来观赏的游人众多。 *延安宝塔*3、延安宝塔位于陕西省延安市东侧延河岸边嘉岭山的土山上。前临延河,气势雄伟。因塔建于山顶,土山
4、亦称宝塔山,塔也就称为宝塔。塔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清代曾多次修葺,故现塔外檐全为清塔风格。塔地处东山战略要地,周围无庙,极可用于军事防御。塔为平面八角,九层砖砌,通高44米,楼阁式。第一层塔身特别高,开有南、北两门,门额刻有“俯视红尘”和“高超碧落”的题字,以描述此塔的雄姿。塔身顶部以砖砌迭涩挑出短檐。自第二层以上,每层塔身各面交错分布有通光的卷形窗孔,但窗孔不统一,不规则。塔顶为八角攒尖式,塔刹已毁。塔内有盘升蹬道,可登塔俯瞰全城美景。塔旁有一口明崇祯元年铸造的铜钟,高150厘米,直径106厘米,上部有佛教莲花纹饰,下部有道教的八卦纹饰,当时用来报时报警。4、延安是中国革命
5、的圣地。1937年至1947年,中共中央就设在这里,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延安宝塔也就成为革命圣地的象征。 *普同塔*5、普同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城南郊大兴善寺南侧,为六面七级楼阁式实心砖塔。通高18米,一层呈方形基座,面南开一券门,门额砖雕“普同塔”三字,内有塔室为方形,以上六层均为实心,每层有券龛,龛中塑佛像。砖作斗拱、叠涩出檐,额枋作花纹砖装饰,塔刹为宝珠形。*清凉国师塔*6、清凉国师塔位于陕西省长安县韦曲东南少陵原半坡华严寺内。现寺毁塔存。建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系华严宗四祖清凉国师的墓塔。实心,砖结构,平面六角形,五层,高7米,仿木结构楼阁式。塔的第二层有石刻
6、“大唐清凉国师妙觉之塔”十字。该塔身已向北倾斜,塔前竖有重修华严四祖清凉国师塔记碑,上面记述了清凉国师的生平事迹,碑文为清末宋伯鲁和宋联奎书写。此墓塔历史久远,对古塔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 *法门寺塔*7、法门寺塔位于陕西省扶风县城北10公里的崇正镇。法门寺历史悠久,是隋唐佛教四大圣地之一,始建于东汉,初名阿育王寺。阿育王是古天竺的国王,笃信佛法,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八万四千座塔,而扶风法门寺塔则是其中之一。因塔而修寺,寺和塔屡经兴废,多次重修,至公元625年始称法门寺,塔也称为法门寺塔。法门寺是我国境内珍藏释迦牟尼真身舍利的十九座寺庙之一,佛骨藏于塔下地官。唐代帝王崇尚佛祖,曾先后七次举行迎送佛骨
7、法会,将藏于塔下地宫的佛骨迎入宫中供瞻,然后送回地宫封供。 据记载,法门寺塔原为四层木塔,下有地宫,除藏有佛骨之外,还有唐皇室施舍的大量金银珠宝,法器,锦缎衣饰等供品。公元1569年关中大地震,法门寺塔被震塌,明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神宗赐银数万两建塔,历时三十年建成。新建的塔为砖砌楼阁式,平面八角十三层,高60余米。第一层塔身八面,南面塔门,上有“真身宝塔”四字的石匾。东为“浮图耀日”,北为“美阳重镇”,西为“舍利飞霞”。其余四面为八卦:乾、艮、巽、坤等字样,以记方位。塔身的第一层檐下,用砖刻制出垂爪柱、帐幔和斗拱、椽子等构件。从第二到第八层,檐下均刻出额枋、斗拱,以叠涩出檐。八层以上各层仅
8、作叠涩出檐,而无斗拱和其它构件,可能是后代重修过的。第十三层己残毁,做成了八角形圆盖。塔刹为铜覆钵、宝珠。塔的第二层至第十二层共有佛像龛88个,每龛置铜佛或菩萨造像13尊,共计104尊,大者形同真人,小者只有0.2米左右。塔上的造像庄重肃穆,铸造技术精湛。这些像组成一座佛教艺术的珍贵宝库。1654年关中又发生大地震,法门寺塔开始倾斜,虽然多次整修无效。1976年松藩大地震波及到法门寺塔,1981年又逢大雨,倾斜的塔身终于倒塌。1987年4月有关部门对法门寺塔整理挖掘中,在地宫发现了许多珍贵的文物。有四枚佛指舍利,还有皇宫迎送舍利的大量供品,包括金银器,玻璃器,瓷器,石器,铁器,漆木器,珠宝器,
9、锦续等共计700余件,其中多为稀世之宝。是研究佛教史、工艺史、饮茶史的重要资料。 *千佛铁塔*8、千佛铁塔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之北杜镇。塔身有铭文:“大明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年)南书房行走太监杜茂铸造”。纯铁铸成,平面方形,十层,高33米,边宽3米,层层有窗,门南向,中空有梯可攀登。四角柱铸成金刚力士像,顶立层楼,各层环周铸铁佛多尊,故名“千佛塔”,佛像间还夹杂奇花异草、珍禽怪兽,更显得工艺超群,精巧绝伦。今塔身保存完好,唯塔刹稍有倾斜。此塔为我国现存铁塔中最高的一座。*鸠摩罗什舍利塔*9、鸠摩罗什舍利塔俗称八宝玉石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西南三十余公里户县的草堂寺内。这是后秦高僧鸠摩罗什的舍利塔
10、。塔建于唐代(公元618907年)。玉石结构,单檐亭阁式,高2.33米。全塔用玉白、砖青、墨黑、乳黄、淡红、浅蓝、赭紫、深灰等八种颜色的玉石雕刻镶嵌而成。所以俗称八宝玉石塔。塔的形制很特殊,虽属于亭阁式塔,但其下部承以山岳波涛,须弥座也为浪花波纹所组成,别具匠心。在以波浪形组成的仰莲盘上,置八角形亭阁塔身,刻出大门和直棂窗,其上覆以四出方形屋顶。屋檐下用阴刻的佛像、飞天,极为生动流畅。塔刹形制也具独特风格,在简洁的刹座上,刻出巨大的似莲瓣形花叶,承托巨大的扁圆宝珠。此塔的造型、雕刻,均极雄健精美。体形虽然不大,却是一件极为精美的唐代建筑雕刻品。1953年至1978年,全面进行修茸,并建立“草堂
11、寺文物保管所。”予以保护。 *刘合仑衣钵塔*10、刘合仑衣钵塔位于陕西省周至县楼观台旁。塔内因埋葬著名道士刘合仑的衣钵而得名。塔的建筑年代无考。砖结构,实心,三层,高约9米,楼阁式。此塔形制特殊,它把佛塔的塔刹形式变更,没有莲座,没有相轮,没有宝盖,用瓜棱做顶。塔身也没有佛教内容的痕迹。塔为道教塔,故不理骨,而埋衣钵作为纪念。刘合仑衣钵塔塔铭尚存,字迹清晰,记事详尽,是珍贵的石刻。11、净业灵塔位于陕西省长安县神禾原西畔香积寺旁,为四面五级空心楼阁式砖塔。高14.7米,每底边长4.5米,塔身置于方形台基之上,台基高1.8米。砖砌叠涩菱角牙子出檐,底层面南辟一券门,二、三、四、五层面南各设一券龛
12、。塔于“唐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甲子之岁六月十五日建”。*西安市长安县韦曲西南香积寺善导塔*12、此塔位于西安市安县韦曲西南神禾原上的香积寺内,也称香积寺塔。塔和寺均建于唐中宗神龙二年()。按善导弟子怀恽的隆阐法师碑中所记,此塔并非善导的墓铭,而是为了纪念他所修的佛塔。相传当大塔完工时,唐高宗还赐了佛舍利千余粒,武则天也来此瞻仰。善导是一位很有造诣的僧人,著有净土宗典籍多种,阐述净土法门的教义;在世纪时传入日本。日本高僧法然依据他的经义,创立了日本的净土宗,广泛在日本传播。至今日本净土宗的信徒,还以香积寺作为他们的祖庭。年月日,中日两国佛教净土宗的同仁,在香积寺举行了善导法师圆寂周年纪念典
13、礼,为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增添了新的篇章。*薄太后塔*13、薄太后塔又名香积寺塔。位于陕西省礼泉县东25公里薄太后村的香积寺内。寺毁塔存。薄太后,汉文帝刘恒之母。塔建于唐代(公元618907年)。砖结构,全用青砖砌筑,砖缝黄胶泥,平面正方形,七层,高约36米,空心楼阁式,占地面积39.5平方米。第一层塔身较高,素面无装饰,正、背两面开拱形券门。自第二层以上,各层塔身四面均砌出砖柱和平座、栏杆。每层塔檐均以叠涩砖挑出,檐下出斗拱。第一层到第四层相错开拱形券门,五层以上则四面开券门。四角攒尖顶。可以看出设计人对防止垂直裂缝的出现,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塔内有楼梯,可登临眺望。此塔造型雄伟,秀丽别致,
14、在我国古塔建筑中独具风格。 *杜顺禅师塔*14、杜顺禅师塔位于陕西省长安县韦曲东南少陵原半坡华严寺内。现寺毁塔存。建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为华严宗初祖杜顺禅师的墓塔。砖结构,平面四方形,七层,高约13米。仿木结构密檐式。每层每面有砖砌的斗栱、方柱,出檐迭涩砖,间以菱角牙子。檐角悬挂铁铃。塔的顶层有石刻“严主”两字;第三层有石刻“无垢净光宝塔”六字。塔的下层有砖筑龛室,原有石刻影像及像赞,今已无存。这是一座比较大型的墓塔,迄今已达1100多年的历史,实属珍贵。15、金龟寺塔位于陕西省礼泉县阡东镇底照关村西门外。塔建于清代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砖结构,平面八角形,十层,高4
15、5米,楼阁式。底层每边宽3.85米,塔壁厚3米。每面有长宽各0.57米的石方一块,浮雕仙人一尊,八个仙人之上又有同等的石方,刻一大字,按方位为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南门开一门可进入塔内,门楣上有“金龟寺”三个金字。每层出檐,为单抄三跳斗栱,塔下刻有佛、菩萨像,共26尊。第八、第九、第十层每角尚有铁马一枚。全塔共有窗24孔,呈不规则分布。塔顶为八角攒尖。塔内呈圆柱形,沿柱拾级攀登塔顶,远眺四周景色,一览无遗。*小雁塔*16、小雁塔,又荐福寺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门外友谊西路南侧的荐福寺北端。寺建于唐(武则天)文明元年(公元684年),初名献福寺,是为唐高宗献福建的。塔,原名荐福寺塔,是
16、宫人“率钱而立,为天子祈福”的佛塔,建于唐中宗景龙年间(公元707709年)。距大雁塔3公里,东西相对,如同昆仲,和大雁塔一样有名,也是西安的重要标志。因比大雁塔矮小,建造时间也较晚,故称小雁塔。历经沧桑,它仍保存着唐塔的原貌。从古建筑的角度看,它比大雁塔更有研究的价值。小雁塔为密檐式方形砖塔,初建成时为15级,高约46米。后因多次地震,塔顶震坍,塔身破裂,现存13级,高约43.3米。塔下为方形基座,塔身第一层特别高大,边长为11.83米。每层南北辟门,门框均以青石砌成,门楣上用线划方法,刻出供养天人和蔓草图案。刻工精细,线条流畅,反映了初唐时期的艺术风格。底层壁面简洁,末置倚柱,阑额、斗拱等
17、。第一层塔身上的各层檐子之间距离甚小,仅南北辟小窗,供采光通气。所出密檐均以叠涩方法挑出,下面出菱角牙子,菱角牙子上叠出层层略为加大的挑砖十五层,使塔檐呈现向内曲的弧线。这是唐代密檐塔的特点。塔的外形逐层收小,五层以下收分极为微小,自六层以上,塔身外形急剧收杀,使塔上部呈现圆和流畅的外轮廓线。塔身内部为空筒式结构,塔室方形,设木楼层,有木梯盘旋而上。但塔内空间甚小,光线差,不便向外眺望。小雁塔的造型和结构都堪称早期密檐塔的代表作品。它经受住了地震和战争对它的破坏,虽已破裂,但幸免坍塌,为拯救历史文物,国家拨款维修,1965年修缮告竣,并在塔内实施了结构加固措施,即在二、五、七、九、十一层各暗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古 陕西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