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大学-遗传学实验.doc





《中国科技大学-遗传学实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科技大学-遗传学实验.doc(6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中国科技大学-遗传学实验.精品文档.遗传学实验张文锐 黄丽华 高永翔 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实验教学中心 目 录实验一 有丝分裂(Feulgen染色)制片技术 3 实验二 减数分裂制片技术 7附:临时制片与永久制片技术实验三 果蝇的形态、生活周期及饲养 11实验四 果蝇的伴性遗传 16实验五 果蝇的唾腺染色体制片技术 20 实验六 粗糙链孢霉的杂交 23实验七 染色体数目变异 27实验八 染色体结构变异 29实验九 诱变物质的微核测定 33实验十 基因分离的验证 34实验十一 自由组合规律的验证 37实验十二 人类ABO血型检查 40
2、实验十三 人类X染色质的观察 42实验十四 小白鼠骨髓细胞染色体制片技术 45实验十五 小白鼠骨髓细胞染色体显带(带)技术 48实验十六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制片 51实验十七 人类染色体核型分析 54实验十八 植物染色体组型分析 57实验十九 植物染色体显带技术和带型分析 61实验二十 同功酶遗传标记分析 65实验二十一 荧光原位杂交实验 70附录一:X2 测验表 75实验一 有丝分裂(Feulgen染色)制片技术一、实验目的1、通过本实验的学习,初步掌握植物染色体制片,奠定细胞遗传学研究的基本技术;2、通过对植物根尖细胞的观察,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和动态变化;3、掌
3、握Feulgen染色方法。二、基本原理有丝分裂(mitosis)是植物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细胞分裂过程中,核内染色体准确地复制,并有规律地、均匀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保证了植物细胞的遗传性状的一致。各种生长旺盛的植物组织中,如根尖组织、茎尖组织、居间分生组织、愈伤组织等,每天都有分裂高锋时间,此时经预处理,固定、解离、染色和涂抹压片等方法,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处于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细胞和染色体。孚尔根染色法是鉴别细胞中DNA反应的组织化学方法。细胞内的DNA(通常位于核及染色体上)在1N HCl 60水解时部分地破坏了脱氧核糖与嘌呤碱之间的糖苷键而使嘌呤碱脱掉,从而使脱氧核糖的第一个碳原子上潜
4、在的醛基获得了自由状态。而无色的亚硫酸品红是由偏重亚硫酸钠、盐酸和碱性品红配制成的。偏重亚硫酸钠与盐酸能产生亚硫酸根,当具有醌式结构的碱性品红分子与亚硫酸根结合后,醌式结构的共轭双键被打开,碱性品红变为无色。当用这种无色的亚硫酸品红去染经酸解的细胞时,就会与染色体DNA上游离的醛基结合,又出现了呈现红色的醌式结构,从而使DNA分子着色。这一反应是1924年由Feulgen 和Rossonbek 所发现和确定的,已广泛用作鉴别DNA的一种特异性检查方法。三、材料和器材1、 实验材料:蚕豆(Vicia faba, 2n=12)(或其它植物)干种子;洋葱(Allium cepa, 2n=16)根尖。
5、2、实验仪器及用具:水浴锅(60水浴)、显微镜、培养箱、电子天平、酒精灯、100温度计、具塞试管、吸管、滤纸条等。3、药品和试剂:卡诺氏固定液(冰醋酸:无水酒精=1:3)、秋水仙碱(或8羟基喹啉)、无水乙醇、1N HCl、 45%醋酸、0.2%秋水仙素、碱性品红、偏重亚硫酸钠(钾)Schiff试剂的配制 Schiff试剂:即脱色亚硫酸品红。溶解1g碱性品红于200ml 煮沸的重蒸馏水中,轻加摇动。继续煮5分钟使之完全溶解,冷却至50-55时过滤到棕色试剂瓶中,冷却至25时,加入20ml 1N HCl和1-3g偏重亚硫酸钾(K2S2O5)或偏亚硫酸钠(Na2S2O3)。摇动使溶解,密闭瓶口置黑暗
6、低温处或冰箱内(4左右)18-24h后检查。溶液呈无色透明或淡黄色即可。如有不同程度的红色,可加入0.5-1g活性炭,激烈震荡1分钟,仍在低温下静止1小时或过夜。然后用粗滤纸迅速过滤后使用。密封瓶口,包以黑纸,在0-5可以保存5-6个月。偏重亚硫酸钾(K2S2O5)或偏亚硫酸钠(Na2S2O3)与1N HCl反应,放出SO2、 SO2与碱性品红反应生成碱性品红 亚硫酸溶液,呈无色。 漂染液的配制 取10%亚硫酸钠10 ml,加200 ml蒸馏水,再加10 ml1N HCl即可。四、实验方法和步骤1、材料准备(1)、蚕豆根尖:选取新鲜无病斑的蚕豆干种子,经日晒后,放在烧杯内,室温下清水浸泡一昼夜
7、。种子吸水膨胀后, 20左右保湿培养(双层纱布覆盖),待根长12cm时,于上午9:0010:30或下午14:0016:00剪下根尖备用。(2)、洋葱根尖:通过休眠的洋葱鳞茎,经日晒后,置于盛有清水的小烧杯上,根部与水接触,2025光照条件下培养23天,待根长12cm时,于上午9:0011:00剪下根尖备用。2、预处理为获得较多中期分裂相的细胞,且使染色体缩短和分散,可对根尖进行预处理,方法如下(取其一即可):(1)、0.050.2的秋水仙碱水溶液处理24小时;(2)、0.002M的8羟基喹啉溶液处理34小时;(3)、根尖浸在蒸馏水中于在14低温下处理24小时。3、固定用蒸馏水洗净材料,再用卡诺
8、氏固定液(冰醋酸:无水酒精=1:3)(用量应为材料体积的15倍以上)室温下固定3060分钟。固定的材料如暂不制片,可经90酒精80酒精70酒精(各半小时)浸泡进行转换,最后置于70酒精内放入04冰箱,约可保存半年。如保存时间太长,需重新固定后再用。4、Feulgen染色法(1)、取经预处理并固定好的洋葱根尖,用水洗2-3分钟,放入室温条件下的1N Hcl处理根尖材料2-3分钟。(2)、将根尖换入60预热的HCl,置于恒温水浴中,在600.5的条件下水解8-10分钟。(3)、吸出热HCl,换入室温1N HCl再处理1-2分钟,然后水洗2-3次。(4)、吸净水分,加入Schiff试剂,盖上盖子,在
9、黑暗条件下染色至少30分钟,也可过夜。(5)、漂染液冲洗三次,每次至少5分钟去、去掉细胞中残存的品红分子。(6)流水冲洗10-15分钟,再用蒸馏水冲洗并放于蒸馏水中待用。(6)、取根尖(紫红色部分)置载玻片上,用镊子夹碎后,加一滴45%醋酸,盖上盖片、压片。 (每组另做未经HCl处理的为对照)5、显微观察:制备好的细胞学片子,置于显微镜上,先用低倍镜(1010)寻找具有分裂相的细胞,再转换到高倍镜(1040)下观察。6、影响孚尔根(Feulgen)反应的主要因素 (1)水解时间和温度: 这是实验的主要关键。水解适当时,染色体着色较深而细胞质不显颜色,水解不足,染色体着色浅淡,细胞质中可能有其他
10、醛基存在而显示扩散的红色。水解过度,则染色体着色不匀,这是由于DNA解聚而产生的游离核酸分子从染色体扩散到细胞质中,使细胞普遍着色。随着时间的过度,会使水解液中的反应增强,而细胞不能着色。 (2)固定液的成分: 不同成分的固定液常出现不同的颜色反应。含铬酸的固定液产生红色,酒精-醋酸固定液产生红色、紫红色,只用酒精的呈现紫色,用含甲醛的固定液则呈现强烈的紫红色。当需要对染色体中的DNA 定量测量时,一般只能用不含金属离子和甲醛的固定液,如酒精-醋酸固定液等。 (3)SO2含量: Schiff试剂中的SO2含量也影响孚尔根反应的颜色表现。SO2含量低时呈红色,含量高时则偏向蓝色。(4)染色质中D
11、NA的含量: 供试材料的染色质中DNA含量的不同是影响显色反应强度的根本因素。不同生物和不同的组织、细胞中DNA含量不同,显色强度也各异,并且二者之间是正相关的。实践证明,具有大、中型染色体的材料,如百合科及部分禾本科植物材料,适于用孚尔根反应,小型染色体的材料特别是玉米、水稻等不适于用孚尔根法染色。五、实验报告1、绘制你所观察到的图象,并说明是有丝分裂的哪一个时期。2、直接固定和经过预处理后固定的材料,其分裂相有何不同?3、经温HCl处理和不经处理的制片有何区别,为什么?实验二 减数分裂制片技术一、实验目的1、 了解植物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2、 熟悉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点,加深对减数分裂的认识
12、;3、 掌握植物花粉母细胞的压片技术和方法。二、基本原理减数分裂(meiosis),又称成熟分裂(maturation division)是在性母细胞成熟时,配子形成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性母细胞(2n)连续进行两次核分裂(第一次分裂和第二次分裂),形成四个染色体数目减半的配子(n)。经过受精,雌雄配子(n)融合为合子,又恢复了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确保了亲代与子代间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从而保证了物种相对的遗传稳定性。在适当的时候采集植物的花蕾制备染色体标本就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植物细胞的减数分裂。整个减数分裂可分为下列各个时期:第一次分裂 前期 减数分裂的特点之一就是前期特
13、别长,而且又较复杂。通常根据细胞核内结构变化特征又将这一期分成五个时期,即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和终变期。细线期(leptotene):这是减数分裂的开始时期,染色质开始浓缩为细而长的丝状,首尾不分,且细线局部可见到念珠状颗粒,即染色粒。此时,虽然染色体已经复制为二个染色单体,但在显微镜下还看不出结构上的双重性。偶线期(zygotene):各同源染色体开始配对(pairing),出现联会现象。2n个染色体联会为n对染色体。染色体形态与细线期差别不大。在显微镜下不易与细线期分开,但可根据染色体分散状态及粗细变化判断其是靠近细线期还是趋于偶线期。粗线期(pachytene):二价体逐渐缩短
14、变粗,同源染色体配对完毕,这种二价体包含了四条染色单体,又称四合体(tetrad)。此时,非姊妹染色单体间出现交换(crossing over),造成遗传物质的重组。双线期(diplotene):配对的同源染色体进一步缩短变粗,由于同源染色体间发生过互换,开始分离而出现交叉(chiasmata)现象。此时染色体呈现扭花状。终变期(diakinesis):由于交叉端化(terminalization),染色体显著收缩变粗,并向核周边移动,在核内较均匀地分散,二价体往往呈X、O、V形态,核膜、核仁才开始消失。此时有利于染色体计数。另外,玉米花粉母细胞在整个前期都具有较明显的核仁,这是前期的一个显著
15、标志,进入中期,核膜、核仁才开始消失。中期 核膜、核仁才消失,各个二价体排列在赤道面上,纺锤体形成。双价体开始分离。此时也是鉴定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的最好时期。后期 由于纺锤丝的牵引,各个二价体分开,移向两极,每一极得到n条染色体,每一染色体含有两个染色单体。实现了染色体数减半(2n n)。末期 移到二极的染色体,解旋、松散变细,逐渐形成两个子核,核膜重新形成,胞质分裂,成为两个子细胞,称为二分体(dyad)。中间期(interkinesis) 在第二次分裂开始之前,两个子细胞进入间期。但有的植物和大多数动物不经过间期,直接进入第二次分裂。间期的时间短,无DNA复制,故DNA含量没有变化。第二次分
16、裂前期 染色体缩短变粗,开始清晰起来。每个染色体含有一个着丝粒和纵向排列的两条染色单体。前期快结束,染色体变得短粗、清晰可见,核膜消失。中期 染色体排列在赤道面上,两条染色单体开始分裂。此时细胞的染色体数为n,每一染色体有两条染色单体。后期 着丝点分裂为二,两条染色单体由纺锤丝分别拉向两极,每极含有n条染色体。末期 染色体逐渐解旋,核膜重建,核仁重新形成,同时细胞质又分为两部分,各成为两个子细胞。这样,一个花粉母细胞经过两次连续分裂形成四个子细胞,称四分体(tetrad)或四分孢子(tetraspore)。各细胞的核里的染色体只有最初细胞染色体的一半,即从2n减数为n。三、材料和器材1、 实验
17、材料:玉米雄花序(2n = 20)2、 实验仪器及用具:显微镜、镊子、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等。3、 药品和试剂:Carnoy固定液(甲醇冰醋酸 = 31)、醋酸洋红、45%醋酸等。四、实验方法和步骤1、 采集玉米不同花期的雄花序用新配制的Carnoy固定液(甲醇冰醋酸 = 31)固定1824小时,经80%和70%酒精各半小时,保存于70%酒精中备用。这样处理的材料可保存使用23年。2、 取经过固定的雄花序,选取长0.5cm左右的小花,用解剖针或镊子挑出花药(每一朵小花有3个花药),置于载玻片上。3、 在花药上滴一滴醋酸洋红,然后用解剖针把每个花药截成几段,尽可能挤出花药中的花粉母细胞。4、
18、去除花药残渣,适当涂匀玻片,盖上盖玻片,垫一张滤纸,以大拇指均匀按压,注意,不要滑动盖玻片!吸去多余染液即可镜检。若高倍镜观察颜色太深,可在酒精灯火焰上过几遍,微烫,使细胞质透明,增大反差,注意不要拷过度!5、 显微镜下观察,寻找减数分裂各期图象,熟悉各时期特点。五、实验报告1.绘制观察到的典型的减数分裂各期分裂相。2.为什么说减数分裂是经典遗传学的根本?3.简述减数分裂各个时期染色体的特征。附:临时制片与永久制片将做好的比较理想的片子,可以临时封片以保存一段时间,也可制成永久制片,以长期保存。、临时制片:暂时封固良好的片子,可以用解剖针烧熔石蜡密封盖玻片四周,置低温下一般可保存数星期。、永久
19、制片:1、将制好的片子有盖玻片的一面向下浸入95%酒精1:冰醋酸1的混合液中,从盖玻片脱落载玻片时算起1-2分钟。2、轻取载、盖玻片,不使材料丢失并注意其位置,放入95%酒精2:正丁醇1的混合液中1-2分钟。3,移入95%酒精1:正丁醇2的混合液中1-2分钟。4,移入正丁醇中1-2分钟(至少两次)。5,加拿大树胶(或中性树胶)封存。实验三 果蝇的形态、生活周期及饲养一、实验目的1、了解果蝇生活史中各个不同阶段的形态特点;2、区别雌雄果蝇以及几种常见突变类型的主要性状特征;3、掌握实验果蝇的饲养、管理及实验处理方法和技术。二、基本原理 1、果蝇的生活史果蝇属于昆虫纲,双翅目,果蝇属,与家蝇是不同
20、的种。 果蝇的生活周期长短与温度关系很密切。30以上的温度能使果蝇不育和死亡,低温则使它的生活周期延长,同时生活力也降低,果蝇培养的最适温度为20-25。10152025卵幼虫8天5天幼虫成虫57天18天6.3天4.2天 从表中可以看出,25时,从卵到成虫约10天;在25时成虫约活15天。 卵:羽化后的雌蝇一般在12小时后开始交配,两天后才能产卵。卵长0.5mm,为椭圆形,腹面稍扁平,在背面的前断伸出一对触丝,它能使卵附着在食物(或瓶壁)上,不致深陷到食物中去。 幼虫:从卵孵化出来后,经过两次蜕皮,发育成三龄幼虫,此时体长可达4-5mm。肉眼可见其前端稍尖部分为头部,上有一黑色斑点即为口器。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科技大学 遗传学 实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