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基础知识毫针疗法学习PPT教案.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针灸基础知识毫针疗法学习PPT教案.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灸基础知识毫针疗法学习PPT教案.pptx(6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培训班 刺法,灸法的定义: 刺法:是利用各种针具,通过一定的手法,刺激人体经络腧穴以防治疾病的治疗方法。(亦称针法,古称砭刺。) 灸法:是指用艾绒或其他易燃药物点燃后在体表进行烧灼,熏熨以防治疾病的治疗方法。(又称艾灸,古称灸焫) 刺灸法的作用及意义: 刺法和灸法都是通过刺激人体一定的部位,以起到疏通经络,调节脏腑,行气活血的作用,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 刺法的量学要素 目前刺法的含义已非常广泛,但最主要的是毫针刺法,因此,这里我们主要讨论毫针刺法的量学要素。从广义上讲毫针刺法的量学要素应包括进针方向、进针深度、具体手法操作的强度和时间,及留针时间的长短等环
2、节;而狭义的刺法量学要素是指与毫针刺激量及效应密切相关的量学因素,主要包括手法操作的强度和时间两大要素。 毫针的检查 毫针是治病的工具,在使用前,要对毫针进行检查,以免影响进针和治疗效果。检查时要注意:针尖要端正不偏,无毛钩,光洁度高,尖中带圆,圆而不钝,形如“松针”,锐利适度,使进针阻力小而不易钝涩;针身要光滑挺直,圆正匀称,坚韧而富有弹性;针根要牢固,无剥蚀、伤痕;针柄的金属丝要缠绕均匀、牢固而不松脱或断丝,针柄的长短、粗细要适中,便于持针、运针和减轻病人的疼痛。 毫针的保藏 除了一次性应用的毫针外,每一患者反复使用的针具都应注意保养。保养针具是为防止针尖受损、针身弯曲或生锈、污染等,因此
3、对针具应当妥善保存。藏针的器具有针盒、针管和针夹等。若用针盒或针夹,可多垫几层消毒纱布,将消毒后的针具,根据毫针的长短,分别置于或插在消毒纱布上,再用消毒纱布敷盖,以免污染,然后将针盒或针夹盖好备用。若用针管,应在针管至针尖的一端,塞上干棉球(以防针尖损坏而出现钩曲),然后将针置入, 盖好高压消毒后备用。 (视频)(视频)针刺练习 目的: :锻炼指力和行针手法;方法: :纸垫练针和棉花团练针。(一)指力练习:指力是医者施行针刺时持针手指的力度 (二)手法练习 1 . 速刺练习 2 . 捻转练习 3 . 提插练习(三)自身试针(视频)(视频) 毫针的选择和消毒 选择毫针: 除毫针质量外,还根据病
4、人体质强弱、形体胖瘦、病情虚实以及针刺部位腧穴不同,选择相应粗、细、长、短不同规格针具。 消毒 1. 针具器械消毒 2. 医者手指消毒: 3. 施术部位消毒:高压消毒(1.2kg/,120,15min)煮沸消毒 (煮沸1015min )药物消毒(75%酒精浸泡30min )(视频) (一) 进针法 毫针刺法 进针法是将针刺入皮肤的操作方法,是针刺操作最基本的方法。进针手法不当会造成针刺部位的疼痛,使患者产生恐惧,因此进针手法一定要轻巧、敏捷,掌握好针刺深度,尽量减轻病人疼痛以提高治疗效果。 1单手进针法 单手进针是只须刺手将针刺入穴位。对于长针可用右手拇、食两指持捏针尖上端的针体,对准穴位向下
5、速刺,使针尖迅速刺入皮下,然后右手拇、食指抬起,再持针柄捻转使针刺入一定深度,再施行相应的补泻手法。 如果是短针,可用右手拇、食、中指持针,使针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右手无名指在穴位旁边做支撑,保持针尖与皮肤最短距离,然后右手迅速将针变成与皮肤表面90度的同时,针尖迅速刺入皮肤,右手拇、食指快速做前捻转动作,针入皮下后,拇、食指抬起,持针柄捻转使针刺入一定深度再运用手法。 单手进针法 2. 双手进针法(以押手动作来命名) (1)指切进针法(爪切进针法) 以左手拇指或食指或中指指甲切压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紧靠指甲,将针刺入皮肤。 用于短针进针。 (2)挟持进针法 用左手拇、食两指持捏消毒干棉球夹
6、住针身下端,露出针尖,右手拇、食指持针,然后将针尖固定所刺的腧穴皮肤表面,当右手指力下压时,左手拇、食指同时用力,两手协同将针刺入穴位,再将针捻转刺入一定深度。 用于长针进针。(1)指切进针法 (2)夹持进针法 (3)提捏进针法 以左手拇指和食指将针刺部位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入。此法用于皮肤、肌肉浅薄部位的腧穴,如印堂穴。 (4)舒张进针法 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绷紧,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部位的腧穴,如腹部。(4)舒张进针法(3)提捏进针法 3管针进针法 备有各种与毫针相应的各种规格的套管,(套管要比同长度毫针的针长短2
7、3mm,操作时将针放在套管内,针尖端对准穴位,右手食指快速弹击暴露的针柄端,针便迅速刺入皮下,再拿掉套管后行针刺捻转使针刺入一定深度,再行手法。随着人们生活水准的提高,为了避免交叉感染和能使针具在无菌下进入人体,目前推广一次性针具,在国际间广泛应用,这种针具包装时每枚毫针置于塑料针管中,针管直径约为针柄23倍,严密消毒后封存以备用,使用方法同前。 3管针进针法 (视频) (二)针刺的角度和深度 针刺角度:指进针时针身与所刺部皮肤表面所形成的夹角。分为下列3种:A.直刺: 90度角(适用人体大部分腧穴,尤 其肌肉丰满部位腧穴,如四肢、腹部、腰部)B.斜刺: 45度角(适用骨骼边缘腧穴,或有重要脏
8、器不宜深刺部位,如胸、背部腧穴)C.平刺(横刺): 15 度角( 适用皮肤浅薄处腧穴,如头部腧穴) 针刺的深度 是指针身刺入体内的深浅原则: 有针感又不伤脏器.具体依下列4方面而定: A.体质:(体强形胖者宜深刺,体弱形瘦者宜浅刺)B.年龄:(年老体弱小儿宜浅刺,中青年体壮宜深刺)C.病情:(表证阳证虚证新病宜浅刺,里证阴证实证久病宜深刺)D.部位:(皮薄肉少处宜浅刺,肌肉丰满处宜深刺)(视频) 行针与得气 行针(运针): 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使得气、调节针感及补泻而施行的各种针刺手法。 得气:也称针感,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所产生的经气感应。(一)基本手法1. 提插法 指针刺时针体上提下插的纵向
9、行针方法。是针体由深层退至浅层;是针体由浅层刺至深层。 临床应用提插法是在针刺气未至时,可用提插结合捻转形式促使气至;还可在针刺得气的基础上,均匀提插使针感扩散,达到循经感传或气至病所;如果针刺时针感过强,病人无法忍受时,还可轻微均匀提插以解除不适感或疼痛。 运用提插法,提力要均匀,提插幅度不宜过大,需根据病人体质、年龄与腧穴所在部位,乃至病情而定。2. 捻转法: 针刺时以右手拇、食、中指夹持针柄进行一前一后交替动作,使针体左右旋转的行针方法。 捻转法临床用于进针、出针、行气、催气等。 运用捻转法,指力要均匀,捻转的幅度可根据治疗的目的,病人的体质和耐受情况而定,手法一定要轻巧自然,切忌单向连
10、续捻转,以免针体被肌纤维牵缠造成局部疼痛或出针困难。(视频) (二)辅助手法1.循法 以拇、食、中指尖在针刺腧穴所在经络上下,循经切压、揉按、叩打的方法。可宣散气血,畅通经络,达到催气、导气的目的,还可解除滞针,减轻病人针前紧张情绪,减轻针刺疼痛。 2.刮法 针刺达一定深度,用指甲刮动针柄,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单手刮或双手刮的方法。可激发经气,用于催气、守气、强针感和行气。3.弹法 针刺入穴位一定深度后,用手指 轻弹针柄,使针体微微振动的方法。可激发经气、催气速行增强得气感。 4.摇法 针刺穴位一定深度后,手持针柄如摇撸之状左右摇摆的方法。摇针行气,加强针感,使邪气外泄,或出针时摇大针孔以泄实清
11、热。5. 震颤法 针刺入一定深度后,右手持针小幅度、快频率提插捻转,使针身轻微颤动的方法。促使针刺得气,加强针感。(视频)得气 得气也称针感,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所产生的经气感应。得气的指征一般分为自觉与他觉两种,自觉指征是指患者,也就是接受针刺者的主观感觉和反映,感觉针下有酸、麻、胀、重等,有时这种感觉可沿一定部位,向一定方向扩散或传导,其感觉性质与机体反应、疾病性质和针刺的部位有关。 得气与疗效的关系 针刺得气与否及气至的迟速,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效果,还可以借此窥测疾病的预后情况,灵枢九针十二原说:“刺之而气不至,无问其数,刺之而气至,乃去之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呼若见苍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针灸 基础知识 毫针 疗法 学习 PPT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