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4教学设计中如何叙写教学目标.pptx
《274教学设计中如何叙写教学目标.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74教学设计中如何叙写教学目标.pptx(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何为教学目标何为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内涵与功能教学目标的内涵与功能 教学目标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教学目标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某项学习任务后预期达到的学习效果和标准。它贯穿于教某项学习任务后预期达到的学习效果和标准。它贯穿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反思的全过程,是教学设计的起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反思的全过程,是教学设计的起点、教学过程的方向和教学活动的落脚点。它在方向上对点、教学过程的方向和教学活动的落脚点。它在方向上对教学活动设计起指导作用,是实施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学活动设计起指导作用,是实施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评价课堂教学的基本标尺。也是评价课堂教
2、学的基本标尺。一、教学目标的内涵一、教学目标的内涵 现代教学论认为,完整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学目标、现代教学论认为,完整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这三大支柱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这三大支柱 ,其中占首要位置的是,其中占首要位置的是教学目标,它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和基本前提。课堂教学目标,它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和基本前提。课堂教学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随意性、教学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随意性、盲目性和模糊性,能提高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和有效盲目性和模糊性,能提高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其功能可以分为以下性。其功能可以分为以下4点:点:1、导向功能:、
3、导向功能:即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活动的指引、定向即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活动的指引、定向功能。功能。2、聚合功能:、聚合功能:即教学目标能对教学系统内的其他要素进即教学目标能对教学系统内的其他要素进行优化、组合、协调,使整个教学系统能够发挥最佳的行优化、组合、协调,使整个教学系统能够发挥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效果。二、教学目标的功能二、教学目标的功能有效的学习始于准确的知道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有效的学习始于准确的知道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布鲁姆布鲁姆 3、激励功能:、激励功能:即教学目标能够激发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即教学目标能够激发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要激发学习者的主动性。要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主动性积
4、极性、主动性,必须让学习者,必须让学习者了解预期的学习成果,他们才能明确成就的性质,进行目了解预期的学习成果,他们才能明确成就的性质,进行目标清晰的成就活动,并最终取得认知、自我提高和获得赞标清晰的成就活动,并最终取得认知、自我提高和获得赞许的喜悦。许的喜悦。4、评价功能:、评价功能:即教学目标成为衡量教学效果的尺度、标即教学目标成为衡量教学效果的尺度、标准。教学目标描述具体的行为表现,能为教学评价提供科准。教学目标描述具体的行为表现,能为教学评价提供科学依据。用全面、具体和可测量的教学目标作为编制测验学依据。用全面、具体和可测量的教学目标作为编制测验题的依据,可以保证测验的效度、信度及试题的
5、难度和区题的依据,可以保证测验的效度、信度及试题的难度和区分度,使教学评价有科学的依据。同时,教学目标可以帮分度,使教学评价有科学的依据。同时,教学目标可以帮助教师评鉴和修正教学的过程。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助教师评鉴和修正教学的过程。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就可以以此为标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提问、讨论、师就可以以此为标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提问、讨论、交谈、测验和评改作业等各种反馈的方法。交谈、测验和评改作业等各种反馈的方法。教学目标的表述教学目标的表述教学目标叙写的一般格式教学目标叙写的一般格式例:浙科版必修例:浙科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分子与细胞细胞的分化细胞的分化课程标准课程标准:
6、说明细胞的分化:说明细胞的分化学科指导意见学科指导意见:举例说明细胞分化的概念和生物学意义:举例说明细胞分化的概念和生物学意义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了解细胞的分化与生物体发育的关系)了解细胞的分化与生物体发育的关系(2)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关爱生命的美好情感)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关爱生命的美好情感(3)由学生自己归纳出细胞分化的原因和特点)由学生自己归纳出细胞分化的原因和特点(4)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5)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6)使学生体会生命的运动性,生命进程受内外因素影响等哲学思想)使
7、学生体会生命的运动性,生命进程受内外因素影响等哲学思想一、三维目标一、三维目标 新课程提出了立体新课程提出了立体“三维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过程与方法,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过程与方法,是对学与教的过程的体验、方法的选择,是在知识与技能目是对学与教的过程的体验、方法的选择,是在知识与技能目标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的进一步开基础上对教学目标的进一步开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课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是在知识与教学的动力系统,是在知识与技能、过
8、程与方法目标基础上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深层次的开拓。所对教学目标深层次的开拓。所以,完整的教学目标应包含知以,完整的教学目标应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表述要把握住三维、四要素。教学目标的表述要把握住三维、四要素。1、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 描述学生学习课程后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应达到的水准。包括三个层级描述学生学习课程后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应达到的水准。包括三个层级的目标:了解、理解、掌握。的目标:了解、理解、掌握。2、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所谓所谓“过程过程”,是指课程教学时学生的学习过程、思维过程、探究过,是
9、指课程教学时学生的学习过程、思维过程、探究过程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所谓程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所谓“方法方法”,是指课程教学时学生的学习方,是指课程教学时学生的学习方法、思维方法、探究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包括法、思维方法、探究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包括三个层级:三个层级: 感受、认识、运用。感受、认识、运用。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描述学生学习课程后在情感与态度方面应达到的水准。包括三个层级描述学生学习课程后在情感与态度方面应达到的水准。包括三个层级的目标:的目标: (1)接受(或感受):是指学生对课程内容感兴趣,有积极向上的学习)接受(
10、或感受):是指学生对课程内容感兴趣,有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热情。 (2)反应(认同):是指学生对课程内容或现象作出的相应的情绪反应,)反应(认同):是指学生对课程内容或现象作出的相应的情绪反应,或在接受(感受)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或在接受(感受)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 (3)领悟(感悟):具有相对稳定的态度,表现出持续的行为,形成的)领悟(感悟):具有相对稳定的态度,表现出持续的行为,形成的具有个性化的某种价值观或责任感。具有个性化的某种价值观或责任感。 是学习是学习者不是者不是教师教师可观察、可观察、可测量、可测量、可评价可评价的具体的具体行为行为影响学
11、习结果影响学习结果的特定限制或的特定限制或范围等。主要范围等。主要有辅助手段或有辅助手段或工具、提供信工具、提供信息或提示、时息或提示、时间的限制、完间的限制、完成行为的情景成行为的情景等。等。学生对目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到的程度。二、四要素(二、四要素(ABCD)行为主体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行为条件行为程度行为程度audiencebehaviourconditionsdegree1、行为主体学生化、行为主体学生化 教学目标不是教师在课堂中打算做什么?怎么做?教学目标不是教师在
12、课堂中打算做什么?怎么做?而是学生学习的预期结果,所以行为主体是学生,而而是学生学习的预期结果,所以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在实际的目标表述中,行为主体可以省略,不是教师。在实际的目标表述中,行为主体可以省略,但是从逻辑上去判断主体应该是学生。例如,但是从逻辑上去判断主体应该是学生。例如,“能够能够说出酶是什么说出酶是什么”,这个目标的逻辑主语是学生,也就,这个目标的逻辑主语是学生,也就是是“学生能够说出酶是什么学生能够说出酶是什么”,而不应采用,而不应采用“使学使学生生”、“教会学生教会学生”、“培养学生培养学生”、“提高学生提高学生”、“激发学生激发学生”等用语,这只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
13、的主等用语,这只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观愿望,而不是学生学习的预期结果。观愿望,而不是学生学习的预期结果。2、行为动词多样化、行为动词多样化 由于教学目标是学生学懂、学会的标准,必须具体、准由于教学目标是学生学懂、学会的标准,必须具体、准确、能够测量,所以具体教学目标应采用可测量、可观察、确、能够测量,所以具体教学目标应采用可测量、可观察、可评价、具体而明确的行为动词来描述,如可评价、具体而明确的行为动词来描述,如“认出认出”、“说出说出”、“写出写出”、“辨认辨认”、“描述描述”、“解释解释”、“说明说明”、“使用使用”等词。应该避免运用一些笼统、模糊等词。应该避免运用一些笼统、模糊的术语。
14、如果使用的术语。如果使用“提高提高”、“灵活运用灵活运用”、“培养培养学生学生的精神、态度的精神、态度”、“了解、理解、掌握、熟练掌了解、理解、掌握、熟练掌握、知道、欣赏握、知道、欣赏”等行为动词,缺乏质和量的具体规定性,等行为动词,缺乏质和量的具体规定性,评价就无法开展。评价就无法开展。 因此目标所采用的行为动词应该是具体因此目标所采用的行为动词应该是具体的、明确的、可操作的、可把握的,一句话,应该是可评的、明确的、可操作的、可把握的,一句话,应该是可评价的。行为动词表述教学目标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特点。价的。行为动词表述教学目标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特点。如如“培养学生革命的大无畏精神;提高学生的实
15、验技巧培养学生革命的大无畏精神;提高学生的实验技巧”。这种写法不仅主体不对,而且也无法评价。这种写法不仅主体不对,而且也无法评价。生物科学课程目标的分类界定生物科学课程目标的分类界定学习学习目标目标各水平目标各水平目标使用的行为动词使用的行为动词知识知识与与技能技能(结(结果性果性目标)目标)认认知知知道(知道(A)描述、识别、列举、辨别、列出、说出、简描述、识别、列举、辨别、列出、说出、简述、指出、写出、排列等述、指出、写出、排列等理解(理解(B)概述、区别、解释、说明、举例说明、选出、概述、区别、解释、说明、举例说明、选出、收集、处理、阐明、评述、示范、比较、描收集、处理、阐明、评述、示范
16、、比较、描绘、查找等绘、查找等掌握(掌握(C)分析、得出、设计、拟订、评价、撰写、总分析、得出、设计、拟订、评价、撰写、总结、研究等结、研究等实实验验初步学会初步学会(A)尝试、模仿、记录、初步判断、感知、知道尝试、模仿、记录、初步判断、感知、知道等等学会(学会(B)运用、使用、制作、操作、进行、测定、选运用、使用、制作、操作、进行、测定、选择、独立完成、处理、联想、分析等择、独立完成、处理、联想、分析等设计(设计(C)设计方案、全面把握、合理选择、科学安排、设计方案、全面把握、合理选择、科学安排、熟练完成、试用新仪器等熟练完成、试用新仪器等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各水平要求各水平要求使用的行为动词
17、使用的行为动词过程过程与与方法方法(体验性(体验性目标)目标)感受感受感受、接受、注意、关注、感到等感受、接受、注意、关注、感到等认识认识认得、识别、经历、描述、明白、认得、识别、经历、描述、明白、表达等表达等运用运用选择、采用、解释、交流、发现、选择、采用、解释、交流、发现、探究、研究等探究、研究等情感情感态度态度价值观价值观(体验性(体验性目标)目标)体验体验感觉、感触、了解、体验、参加、感觉、感触、了解、体验、参加、参与、交流、讨论、观察等参与、交流、讨论、观察等感悟感悟领略、激发、懂得、关注、认同、领略、激发、懂得、关注、认同、拒绝、选择、辩护等拒绝、选择、辩护等形成形成区别、识别、养
18、成、建立、提高、区别、识别、养成、建立、提高、增强、确立、形成、决定等增强、确立、形成、决定等生物科学课程目标的分类界定生物科学课程目标的分类界定3、行为条件情景化、行为条件情景化 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等,为评价提供参照的依据。条件的表述一般有四种类围等,为评价提供参照的依据。条件的表述一般有四种类型:型: 辅助手段或工具。如辅助手段或工具。如“借助检索表,认识借助检索表,认识”;“利用利用显微镜,观察显微镜,观察” 提供信息或提示。如提供信息或提示。如“根据图中根据图中”;“通过阅读通过阅读” 时间的限制。如时间的
19、限制。如“在在10分钟内,能分钟内,能” 完成行为的情景。如完成行为的情景。如“通过合作、讨论,从而通过合作、讨论,从而” 4、行为程度具体化、行为程度具体化 指学生学习后预期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指学生学习后预期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目标表述的是基本的、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目标表述的是基本的、共同的、可达到的最低教学标准,而不是无法实现的最高共同的、可达到的最低教学标准,而不是无法实现的最高要求。采用什么程度的标准要依据教学内容的实际要求,要求。采用什么程度的标准要依据教学内容的实际要求,应当以大多数学生在经过必要的努力后都能做到的事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74 教学 设计 如何 叙写 目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