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伤科重点笔记总结.doc
《中医骨伤科重点笔记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骨伤科重点笔记总结.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中医骨伤科重点笔记总结.精品文档.一、小题 1.中医骨伤科学古属“疡医”范畴,又称“接骨”“正骨”“正体”“伤科”。2.唐蔺道人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第一部骨伤科专著,其中提出了正确复位、夹板固定、内外用药和功能锻炼的治疗大法,首次描述髋关节脱位,并分为“从档内处”(前脱位)和“从臀上出”(后脱位)两种,利用手牵足蹬法复位。3.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首载其创的“悬吊复位法”。明薛己撰正体类要中序云:“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4.清吴谦等著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将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
2、5.损伤的分类: 1.) 按损伤部位分:外伤(皮肉筋骨脉)和内伤(脏腑损伤以及脏腑、气血、经络功能紊乱)。2.) 按损伤性质分:急性损伤(急骤暴力所致)和慢性损伤(劳逸失度或者体位不正确)。3.) 按受伤时间分:新伤(23周内)和旧伤(/宿伤)。4.) 按受伤部位破损情况分:闭合性损伤(钝性暴力损伤而无外部创口)和开放性损伤(锐器、火器或钝性暴力,皮肤、粘膜破损,深部组织与外界相通)。5.) 按受伤程度(取决于致伤因素的性质、强度、作用时间长短,受伤部位及其面积大小、深度)分:轻伤和重伤。6.) 按伤者的职业特点分:生活性损伤、运动性损伤、工业性损伤、农业性损伤和交通性损伤。7.) 按致伤因素
3、的理化性质分:物理性损伤、化学性损伤和生物性损伤。6.损伤的外因主要是外力伤害,包括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过度强烈收缩和持续劳损四种。7.损伤的内因是指由于人体内部变化的影响而致损伤的因素,包括年龄、体质、解剖结构、先天因素、病理因素、职业工种和七情内伤等。8.损伤的一般症状体征:疼痛、肿胀青紫、功能障碍。9.损伤的特殊症状体征:畸形、骨擦音、异常活动、关节盂空虚、弹性固定。10.骨病的一般症状体征:疼痛、肿胀、功能障碍。11.骨病的特殊症状体征:畸形、肿块、疮口与窦道、肌肉萎缩、肌肉挛缩。12.伤科局部望诊包括:望畸形、望肿胀瘀斑、望创口、望肢体功能。13.测量肢体长度时,应将肢体置于对称
4、的位置上,而且先定出测量的标记,并做好记号,然后用带尺测量两点间的距离。四肢长度具体测量方法如下:1.)上肢长度:肩峰桡骨茎突尖(或中指尖)2.)上臂长度:肩峰肱骨外上髁3.)前臂长度:肱骨外上髁桡骨茎突 或 尺骨鹰嘴尺骨茎突4.)下肢长度:髂前上棘内踝下缘 或 脐内踝下缘(适于骨盆骨折和髋部病变时)5.)大腿长度:髂前上棘膝关节内缘6.)小腿长度:膝关节内缘内踝下缘 或 腓骨头外踝下缘14.测量肢体周径时,两肢体取相应的同一水平测量,测量肿胀时取最肿处,测量肌萎缩时取肌腹部。15.中立位0法测量人体各关节功能活动范围为:见表1。16.各部位特殊检查方法及其临床意义:见表2。17.伤科疾病/骨
5、折的治疗,应以辨证论治为基础,贯彻动静结合(固定与活动统一)、筋骨并重(骨与软组织并重)、内外兼治(局部与整体兼顾)、医患合作(医疗措施与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密切配合)的治疗原则。18.伤科的药物治法分为内治法和外治法。19.伤科内治法的初期治法有:下法(攻下逐瘀)、消法(行气消瘀)、清法(清热凉血)、开法(开窍活血)。关节前后左右旋转内外上下颈椎前屈、后伸 3545左右侧屈 45左右旋转 6080肩前屈 90后伸 45内旋 80外旋 30外展90内收2040上举90肘屈曲 140过伸 010旋前 8090旋后 8090腕掌屈 5060背伸 3560桡偏 2530尺偏 3040旋前、旋后 8090
6、腰椎前屈 90后伸 30左右侧屈 2030左右旋转 30髋屈曲 145后伸 40内旋、外旋 4050外展 3545内收 2030膝屈曲 145过伸 15内旋 10外旋 20踝趾屈 4050背伸 203020.骨伤科四大治疗方法是:手法、固定、药物、练功。21.正骨手法的注意事项有:明确诊断、密切注意全身情况的变化、掌握复位标准、抓住整复时机(伤后30min伤后46h伤后710d)、选择适当麻醉、做好整复前准备(人员和器材)、参加整复人员精力要集中、切忌使用暴力、尽可能一次复位成功、避免X线伤害。22.正骨手法包括:拔伸、旋转(适用于旋转畸形)、屈伸、提按(适用于侧方移位:前后侧/上下侧/掌背侧
7、)、端挤(适用于侧方移位:内外侧/左右侧)、摇摆(适用于横断、锯齿型骨折)、触碰(又称叩击,适用于需要使骨折部紧密嵌顿者)、分骨(适用于两骨并列部位的骨折)、折顶(适用于横断、锯齿型骨折)、回旋(适用于背向移位的斜行、螺旋型骨折,有软组织嵌入的骨折)、蹬顶(适用于肩、肘关节脱位、髋关节前脱位)、杠杆(适用于难以整复的肩关节脱位或陈旧性脱位)。其操作要领看书。23.骨折断端常见的移位有重叠、旋转、成角、侧方移位,对抗牵引下,一般先矫正旋转和成角移位。24.夹板固定的适应症: 1.)四肢闭合性骨折,包括关节内及近关节内经手法整复成功者。股骨干骨折需配合持续牵引(因肌肉发达,收缩力大)。 2.)四肢
8、开放性骨折,创面小或经处理伤口闭合者。 3.)陈旧性四肢骨折运用手法整复者。25.夹板固定的禁忌症: 1.)严重开放性骨折。 2.)难以整复的关节内骨折。 3.)难以固定的骨折,如髌骨、股骨颈、骨盆骨折。 4.)肿胀严重伴水泡者。 5.)伤肢远端脉搏微弱,末梢血循环较差,或伴动、静脉损伤者。26.夹板固定垫(压垫)种类及适应症: 1.)平垫:肢体平坦部,多用于骨干骨折。2.)塔形垫:肢体关节凹陷处,如肘、踝关节。3.)梯形垫:肢体有斜坡处,如肘后、踝关节。4.)高低垫:锁骨骨折,尺桡骨骨折。5.)抱骨垫:尺骨鹰嘴骨折,髌骨骨折。6.)葫芦垫:桡骨小头骨折/脱位。7.)横垫:桡骨下端骨折。8.)
9、合骨垫:下尺桡关节分离。9.)分骨垫:尺桡骨骨折,掌骨骨折,跖骨骨折。10.)大头垫:肱骨外科颈骨折。27.夹板固定垫(压垫)的放置方法分为一垫固定法(用于压迫骨折部位)、二垫固定法(适用于侧方移位)、三垫固定法(适用于成角畸形)。28夹板固定后的注意事项: 1.)抬高患肢,消除肿胀。 2.)密切观察伤肢血运情况(尤34天内)。 3.)询问骨骼突出处有无灼痛感,防止压迫性溃疡。 4.)经常调节扎带松紧度(一般在4日内)。 5.)定期进行X线检查(尤23周内)。 6.)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功能锻炼。29.牵引疗法分为皮牵引、骨牵引和布托牵引。30上肢练功的主要目的是恢复手的功能;下肢练功的主要目的
10、是恢复负重和行走功能,保持各关节的稳定性。31.功能锻炼的原则:动静结合。32.身体各部的功能锻炼方法: 1.)颈项: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前伸后缩。 2.)腰背: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回旋,五点支撑,飞燕点水。 3.)肩肘:前屈后伸,内外运旋,叉手托上,手指爬墙,弓步云手,肘部屈伸,手拉滑车。 4.)前臂腕手:前臂旋转,背伸掌屈,抓空握拳,手滚圆球。 5.)下肢:举屈蹬腿,股肌舒缩,旋转摇膝,踝部屈伸,足踝旋转,搓滚舒筋,蹬车活动。33.近年来,急救医学把保持呼吸道通畅、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合并成为现场急救的五大技术。34.引起创伤性休克的病因有失血、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组织破坏
11、。35.正常成人总血量为45005000ml,失血量达总血量的25%(1250ml)时,为轻度休克;失血量达总血量的35%(1750ml)时,为中度休克;失血量达总血量的45%(2250ml)时,为重度休克。36.肢体外部受压,肢体内部组织肿胀和血管受损会导致筋膜间隔区综合征。37.引起骨折的外因有直接暴力、间接暴力、筋肉牵拉、疲劳骨折。38.引起骨折的内因有年龄和健康状况、骨骼的解剖位置和结构状况、骨骼病变。39.骨折的(基本)移位方式有以下5种。临床上常合并存在:成角、侧方、旋转、短缩、分离。40.骨折的分类: 1.) 按骨折处是否与外界相通:闭合骨折、开放骨折。2.) 按骨折的损伤程度:
12、单纯骨折、复杂骨折(有无并发神经、重要血管、肌腱、脏器损伤), 不完全骨折、完全骨折(骨小梁的连续性有无完全中断,前者多无位移)。3.) 按骨折线形态:横断骨折(与骨干纵轴接近垂直)、斜形骨折(与骨干纵轴成锐角)、螺旋形骨折、裂缝骨折(又称骨裂)、粉碎骨折(3块,骨折线呈“T”形/“Y”形时又称“T”型/“Y”型骨折)、嵌插骨折、压缩骨折、青枝骨折(儿童)、骨骺分离(儿童、青少年)。4.) 按骨折整复后的稳定程度:稳定骨折(裂缝、嵌插、青枝)、不稳定骨折(斜形、螺旋形、粉碎)。5.) 按骨折后就诊时间:新鲜骨折(伤后23周内)、陈旧骨折(伤后23周后)。6.) 按受伤前骨质是否正常:外伤骨折、
13、病理骨折。41.畸形、骨擦音、异常活动为骨折的特征,以上三者只要出现其一即可初步诊断为骨折。42.肱骨髁上骨折可合并桡神经、正中神经损伤;腓骨小头上端骨折可合并腓总神经损伤。43.骨折的骨性愈合标准为具备临床愈合标准,X线照片显示骨小梁通过骨折线。44.骨折的畸形愈合指骨折发生重叠、旋转、成角而愈合。45.骨折的迟缓愈合指骨折经处理后,愈合速度缓慢,已超出该类骨折正常临床愈合时间较多,骨折端尚未连接,患处仍疼痛、压痛、纵向叩击痛、异常活动现象,X线照片上显示骨折端产生骨痂较少,股这些不消失,骨折端无硬化现象而有轻度脱钙,但骨痂仍有继续生长能力,只要找出原因,作针对性治疗,骨折还可连接。46.骨
14、折的不愈合指骨折愈合时间再三延长后,骨折仍没有愈合,断端仍有异常活动,X线照片显示骨折断端互相分离,骨痂稀少,两断端萎缩光滑,骨髓腔封闭,骨端硬化。47.锁骨生理解剖:锁骨架于胸骨和肩峰间,连接肩胛带与上肢和躯干。有两个弯曲:内侧端前凸,附着胸锁乳突肌和胸大肌;外侧端后凹,附着三角肌和斜方肌。锁骨骨折多发生在中1/3,尤幼儿多见。48.锁骨骨折移位:内侧段,因胸锁乳突肌牵拉而向后上方移位,外侧段,因上肢重力和胸大肌牵拉而向前下方移位。严重移位时,易合并锁骨后方的臂丛N和锁骨下动、静脉损伤。49.锁骨骨折患者姿势:患肩向内、下、前倾斜,常以健侧手托患侧肘(减轻上肢重量牵拉),头向患侧倾斜、下颌偏
15、向健侧(松弛胸锁乳突肌,减少疼痛)。50.锁骨外侧1/3骨折时,需要判断喙锁韧带是否损伤(关系治疗方法的选择和预后)。双侧应力X线片:手腕各悬挂2.256.75kg重物,放松上肢肌肉,双肩正位片。51.锁骨骨折的固定方法有:“8”字绷带固定、双圈固定、石膏固定。52.肱骨外科颈骨折老年人多见,多因手掌或肘部先着地,暴力传达(间接暴力)所致。严重移位可合并腋N、臂丛N、腋动静脉损伤。53.肱骨外科颈骨折分为外展型(外展传达暴力所致,多向前、内侧成角)、内收型(内收传达暴力所致,多向外侧成角)、合并肩关节脱位(外展外旋传达暴力所致)三型。54.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表现:局部肿胀、疼痛、有压痛和纵向
16、叩击痛、功能障碍、上臂内侧可见瘀斑。非嵌插型可见骨擦音和异常活动。X线片正位、穿胸侧位(或外展位)片显示骨折类型和移位方向。55.肱骨外科颈骨折合并肩关节脱位的整复手法:先整复骨折,再推送肱骨头;或先持续牵引,加大肩肱关节,纳入肱骨头再整复骨折。56.肱骨外科颈骨折需作超关节固定。57.肱骨干中下1/3交界处后外侧有一桡神经沟。58.肱骨干中上部骨折多为直接暴力引起,成横断或粉碎骨折;下部骨折多因间接暴力所致,成斜形或螺旋形骨折。59.肱骨干骨折分型及移位:骨折位置肌肉移位上1/3(三角肌止点以上)近端胸大肌、背阔肌、大圆肌前、内远端三角肌、喙肱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上、外中1/3(三角肌止点
17、以下)近端三角肌、喙肱肌前、外远端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上下1/3因暴力方向、前臂和肘关节位置而异,多成角、内旋移位60.桡骨干上1/3骨折(旋前圆肌止点之上)时,近端受肱二头肌(桡骨结节)、旋后肌(桡骨上1/3)牵拉,旋后移位;远端受旋前圆肌、旋前方肌牵拉,旋前移位。桡骨干中、下1/3骨折(旋前圆肌止点之下)时,近端旋前圆肌抵消肱二头肌和旋后肌牵拉,保持中立位;远端受旋前方肌牵拉,旋前移位。61.桡骨下端骨折多为间接暴力所致,因受伤姿势和骨折移位不同,桡骨下端骨折可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伸直型因腕关节背伸位,手掌着地,骨折远段向背侧、桡侧移位,成“餐叉样”畸形;屈曲型因腕关节掌屈位,手背着地,骨折
18、远段向掌侧、桡侧移位,成“枪上刺刀样”畸形。61.股骨颈血供较差,治疗时存在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缺血两个主要问题。还应注意保持正常的颈干角和扭转角,尤扭转角,避免遗留畸形、影响功能。62.股骨颈骨折按部位不同,可分为头下部、颈中部和基底部骨折。头下部和颈中部骨折的骨折线在关节囊内,合称囊内骨折。多发生移位,且股骨头失去了关节囊小动脉和股骨干滋养动脉的血供,近段易发生缺血性坏死。骨折线越高,越易破坏股骨颈和股骨头血供,越易发生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基底部骨折的骨折线后部在关节囊外,又称囊内骨折。多不移位,且仅股骨颈基底部失去股骨干滋养动脉的血供,骨折近段血供良好,不易发生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
19、缺血性坏死。63.按X线片显示,股骨颈骨折可分为外展型和内收型。外展型(较少见),髋关节外展时发生,多为头下骨折,骨折端常嵌插,骨折线与股骨干纵轴的垂线(水平线)所成的倾斜角(Linton角)常30,骨折部剪力小、较稳定,血运破坏少,愈合率高;内收型(较多见),髋关节内收时发生,多为颈中部骨折,也可发生在头下部和基底部,骨折端常嵌插,骨折线与股骨干纵轴的垂线(水平线)所成的倾斜角(Linton角)常在45左右,颈干角小于正常值(如70,骨折端常接触很少,且移位),骨折部剪力大、极不稳定,血运破坏大,愈合率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率高。64.坐骨N、股动静脉,在股骨下1/3处紧贴股骨下行至腘窝,股骨
20、下1/3骨折最易合并N和血管损伤。65.股骨干骨折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多由直接暴力所致(横断、粉碎骨折),间接暴力的杠杆、扭转作用也可致(杠杆:斜形骨折,扭转:螺旋形骨折),为不稳定性骨折。66.股骨干骨折分为股骨上1/3骨折、股骨中1/3骨、股骨下1/3骨折。股骨上1/3骨折近端受髂腰肌、臀中肌、臀小肌、外旋肌群牵拉,屈曲、外展、外旋移位;远端受内收肌群牵拉,内收移位。股骨中1/3骨折有重叠畸形者,移位方向依暴力而定,但多数近端外展屈曲,远端受内收肌牵拉,其下端向内上方;无重叠畸形者,受内收肌作用,向外成角畸形。股骨下1/3骨折,远端受膝后方关节囊、腓肠肌牵拉,向后下移位。67
21、.股骨干骨折可行:1.)垂直悬吊皮肤牵引:3岁以内儿童2.)皮肤牵引:小儿或年老体弱者 48岁小儿,23kg,34周;成人1/71/12体重(5kg),810周。3.)骨骼牵引:较大儿童或成人股骨髁上牵引:中1/3骨折(外展旋中位)、远端向后移位的下1/3骨折(屈髋屈膝旋中位)股骨髁牵引:上1/3骨折、远端向后移位的下1/3骨折 (屈髋屈膝中立位)胫骨结节牵引:上1/3骨折、远端向前移位的下1/3骨折 (屈髋外展位)68.胫腓骨干骨折中以胫骨干骨折胫腓骨干双骨折腓骨干骨折少见。胫骨中下1/3交界较细弱,为骨折好发部位。69.胫腓骨干双骨折时,腓骨骨折线高于胫骨。70.胫骨干中、下1/3骨折,易
22、发生迟缓愈合或不愈合。71.胫骨干上1/3骨折,易损伤腘动脉;腓骨上端骨折易损伤腓总N,造成足下垂。72.胫腓骨干骨折治则是:恢复小腿长度和负重功能。73.踝部内翻位骨折最多见,外翻位骨折次之。74.脱位的分类:1.)按脱位的病因:外伤性脱位、病理性脱位、习惯性脱位、先天性脱位;2.)按脱位的方向:前脱位、后脱位、上脱位、下脱位、中心性脱位;3.)按脱位的时间:新鲜脱位(23周以内)、陈旧脱位(23周以上);4.)按脱位的程度:完全脱位、不完全脱位(半脱位)、单纯脱位、复杂脱位;5.)按脱位是否与外界相通:开放性脱位、闭合性脱位。75.脱位的一般症状:肿胀、疼痛或压痛、功能障碍。76.脱位的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伤科 重点 笔记 总结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