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特征.doc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特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特征.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特征.精品文档.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特征当一个地方或民族的思维方式经过代代流传而基本稳定下来成为习惯,并具有自己独特的形式,地方或民族的传统思维方式便形成了。西方近代的地理大发现,和随之而来的殖民征服,特别是1840年开始的中国的殖民化,使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在中华文明之外,看到了一种全新的文化(西方文化)。西方人的服饰、饮食、习俗无一样同于中华,中西文化的分裂,不同文化的异质逐渐成为了一种公认。东西方在哲学思想源流上各自有不同的来源。东方体系(特别是中国)深受儒家、道家等传统文化的熏陶,历史悠久丰富,较注重情感的变化,因此东方诸
2、民族观察事物有时是凭直觉、非理性、综合的,他们注重情感诉求。相对而言,西方的逻辑学承袭自苏格拉底以来的“三段论法”,因此西方的思维方式倾向理性主义、善用逻辑、推理的思考,他们习惯有系统、有秩序地掌握事物的性质。因此,东方的思维方式通常特点是精神的、感性的、内向的、综合的、主观的;而西方的思维方式通常特点是物质的、理性的、外向的、分析的、客观的。西方是分析式思维的传统,中国是直觉思维的传统。什么是分析呢?整体分解为部分或者不同情况来事物。用逻辑分析的方法为进行研究。用三断论的方法。讲求大前提小前提,还有前项后项等。论证时还要不犯逻辑错误。什么是逻辑?就是采取一种直觉的方式,多从整体上来待事物,停
3、留在描述的层面。可以这样说,中国人的实践问题理论前面。直觉是中国人最常用的思维方式。而直觉是经验的产物,但不一定是逻辑的结果。而西方呢?对于规律的总结,理论之于实践,是西方惯有的思维方式。正是这种差异性,使中国人极具创造力,却没有西方的推广性应用。故而有人感叹:中国有改变欧洲及至现代世界的四大“技术发明”,但没有能说明其原理和用途的理论科学。例如,在食物的调味上,中国靠直觉和经验放调味料。而西方就会认真地写下多少分量的食物要放多少调味料。西方式的思维多告诉我们事情的来龙去脉,中国思维则告诉我们如何接受。例如:在教育上,中国会用很肯定的语气告诉我们不能做,但没有告诉我们为什么。我们是弱于分析的。
4、告诉我去做,但是为什么这样去做呢?没有理由,只是去做。而在西方则会告诉我们为什么不能做这件事。西方式思维是具象,中国式思维是抽象的。举个例子:在绘画里,前者为了说明天使在飞,就在他们背后加一双翅膀;后者为了说明仙女在飞,会以仙女旁边加几朵白云。西方人善用局部的、解剖的、分析的方法;中国人善于采用整体的、全息的、系统的方法。比如:中医的“肾”就不是专指肾器官,而是与肾相联的很多方面,就像是一个单位的一个大的部门一样。彼此相通,彼此关联,讲究阴阳平衡,感性的成分大一些。而西医则是很实在,很理性的东西,他们把身体组织切开,看看里边究竟是怎样的,甚至借助显微镜,将人体的里里外外、微观宏观都看个真真切切
5、。中西方思维还有很多差异,这些是客观形成,不能说谁优谁劣,应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一直觉和悟性认识世界的基础这里,“直觉”一词,很多人会说,但又说不出其究竟是什么,(“第六感觉”、画展、晋代诗人陶渊明、日本女刑警抓扒手“眼神”)。 文字的解释:直觉是针对某种事物的直接的、大致的想法。由于这种想法比较笼统,不精确,以致不知从何说起。直觉有时会带有一种突发性: “灵感”古人的“神助”。其实,(接以上解释)“直觉来自于自己过去的经验、知识的积累和重组,以及自己所受过的思维训练。”因此,人们的直觉基本上与自己过去的经历或自己熟悉的东西有关:文学家的“超导”、物理学家的朦胧诗,证实直觉是过去经验的积累。
6、古代世界,特别是古代中国,直觉发展而来的悟性在成果研究中的作用就更突出了。首先,古代世界的语言并不如近、现代发达,有时,很难用一句话解释清楚一些东西。因此,对于古代中国人来说,只能“意会”的东西,用于“言传”,可能会失真,因为,语言是有限的,用有限的语言概括无限的事物,往往不能解释清楚。如此,倒不如不去解释。这反而加深了中国文化的悟性。此外,古代世界的科学手段并不发达,对古代人来说,并没有很多的试验手段可以资取,更多的只有观察和记载。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古代技术水平较落后的情况下,常常只能依靠悟性去认识未知的世界。古代中国的研究成果(智慧经验)产生的系列(表例)总之,中国人对经验的积累和记载
7、,使中国人的智慧和思维方式更偏重于悟性。例:中医的辨证施治是一种悟性思维。中国的语言、文字言简意赅。例:雍正皇朝的年羹尧征讨青海时劫营设伏。总结上面所讲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到,直觉思维和悟性思维的优点,是可以利用过去和前人积累的经验,对事物的大致方向、发展趋势和整体效果做出预见和选择,还可以通过触类旁通去认识未能接触到的事物,尤其是在科学尚未能完全反映真理的时候,悟性思维做为一种科学的补充,还是很有作用的。有的学者甚至将悟性思维看作是科学的源泉之一。(笛卡尔。达芬奇的“经验之女”。)但这种思维也有它的缺点,那就是太重视经验,甚至陷入经验的泥淖里不能自拔。这种习惯多少对近现代中国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8、新加坡的联合早报曾登载了一篇文章,提到在包括中国在内的现代东方,注重经验留下了不少后遗症,如文理分家,搞社会科学的人似乎只会咬文嚼字,不懂科学方法、量性分析和采证取样;从领导者到普通人都抱有很多靠经验、靠偶然和靠权威,以及反实践、反逻辑和反科学的成分。而搞自然科学的人又多限于把专业当门技术职业,满足于操作层次上的成功,很少能进行科学哲学思考,跨学科行业贯通,并有超越性的研究突破。(参见信息时代与东西方文明发展比较载参考消息1998.2.4.)这篇文章讲的也是一种事实,中国近现代遇到不少难解之谜,如一个问题:“中国近、现代以来为何没有形成自己的哲学系统?”我觉得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刚才提到的那份报纸
9、所讲到的事实。此外,注重悟性也常使人偏重不确定性、模棱两可和过多地使用暗示,虽然可以提供多角度理解的机会,但也常使人一头雾水,不知所以然。二整体和辩证治国和管理文化的基本点中国人传统的思维方式往往带有“整体辩证”的特点,是一种“整体辩证思维”。那么,中国整体辩证思维的特点包含了哪些内容?(一)带有生命发展色彩的过程性思维(时间关系) 在古代,科学系统还没有形成,因此,古人只能看到自己身边的东西。他们发现这些“东西”似乎都有一个生长改变的过程例:铜钟、一段木头、四季更替。这种认识固定下来,久而久之成为习惯,这种习惯就是一种“过程性思维方式”。过程性思维方式的定义:“将事物及其规律看成是动态的,承
10、认其中的矛盾古人称之为两和转化。因此,它注重考虑现象的全面图景,审视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状态,以此预测始终,掌握本末”。通俗的解释:是一种关注事物发展和变化过程的思维习惯。比方,中国人特别关心一件事的“过程”,有的时候反而不是特别看重“结果”。中国人的过程性思维带来三个结果:抵消了绝对的悲观主义,产生“乐感文化”。例:“居安思危”、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易传系辞下“乐感文化”的来源与解释。本尼迪克特的“集团主义”、“耻辱文化”、 “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传统 思维 方式 特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