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科学总复习专题25-热能、能源与可持续发展.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考科学总复习专题25-热能、能源与可持续发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科学总复习专题25-热能、能源与可持续发展.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中考科学总复习专题25-热能、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精品文档.专题25热能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一、考点知识梳理考点一 分子热运动1物质由_组成,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_运动,这种运动和温度有关,又叫做分子的_。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_。2扩散现象:不同物质相互_时,彼此_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说明:(1)分子间有_;(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_运动。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是_, 越高,扩散越_。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_和_。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_;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_;如果分子相距_,作用力就变得_,可以忽略。考点二内
2、能4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_和_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的单位是_。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具有的能量总和,对单个分子或部分分子内能没有意义。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_;同种物质,温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内能越_。5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能量的又一种形式,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_和分子间的_情况有关;而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_有关。一个物体可以不具有_,但必定具有_。6改变内能的方法有_和_两种方式。(1)热传递开始条件:物体间有_;结束条件:物体间温度_;实质:内能从_传到_,或者从同一物体的_传到_的过程,即内能的转移。热传递传递的是_,而不是温度;物体吸收热量,
3、内能_;物体放出热量,内能_。(2)做功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_;物体对外做功,内能_;实质:内能与其他形式能量之间的_;做功和热传递对于改变物体内能是_的。考点三热量7热量:在_过程中,_的能量多少叫热量。8比热容:_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_ 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符号为c,单位为_。比热容是物体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与物质的_、_等因素无关。水的比热容是_,物理意义:_水温度升高_吸收的热量是_。9热量的计算:(1)吸热公式:Q吸_(2)放热公式:Q放_热平衡关系式:_ (没有热损失)10热值:_某种燃料_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单
4、位为_。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其大小只与物质的_有关,与燃料是否_无关。11燃料完全燃烧放热公式:Q_;对于气体常用Q_来计算。12温度、热量、内能的区别:(1)温度:表示物体的_,是状态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物体温度升高了,不一定是吸收了热量。可能是做功使其温度升高了。(2)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具有”或“含有”多少热量,要用“吸收”或“放出”描述。如果不发生热传递,也就不存在热量。(3)内能:是一个状态量,通常用“具有”或“含有”来表示。内能增加,不一定升温,如:晶体熔化,水沸腾。内能增加,不一定吸热,如:钻木取火,摩擦生热。考点四 能源13凡是能提供_的物质资源,都可称为能源
5、。14可以从_直接获取的能源,统称为一次能源,如化石能源、风能、太阳能、核能、地热能等;无法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取,必须通过_的消耗才能得到的能源叫二次能源,如电能。15越用越少,不可能在_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叫不可再生能源,如化石能源、核能;可以在_里源源不断地得到的能源,叫可再生能源,如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16由_提供的能量叫生物质能,如木柴、草、肉类等。考点五 新能源17原子、中子依靠强大的_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一旦使原子核_或_,就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核能。18获得核能的两种方式:核_和核_。核反应堆是利用_工作的,原子弹是利用_制造的,氢弹是利用_制造的。裂变的核燃料
6、是_,聚变的核燃料是_。19在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在超高温下发生_,释放出巨大的核能。大部分太阳能以_和_的形式向四周辐射开去。20目前直接利用太阳能的方式:一是用_把水等物质加热,另一种是用太阳能电池把太阳能转化为_。21无论是能量的转化还是能量的转移,都是有_的;并非所有的能量都可以利用,能源的利用是有_的,也是有_的。22目前人类主要的能源是_能源,大量使用这种能源会造成_和_的加剧。一些欠发达国家过分依靠柴薪能源,加剧了_和_。23未来的理想能源应满足的条件:储量_,价格_,技术_,安全清洁。 二、中考典例精析例1 (金华)2011年3月11日,日本仙台以东海域发生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
7、,致使福岛核电站受损,造成核泄漏。地震发生后有关部门第一时间发布海啸预警。海啸的速度约为800千米/小时,从最初观察到海啸至海啸抵达仙台海岸的时间是0.15小时。最初观察到海啸的位置离仙台海岸的距离约是_千米。核电站正常工作时,把核能最终主要转化为_能,并输送出去。【解析】本题通过日本地震发生海啸来考查学生对地震波的传播时间、速度与距离之间关系的理解,通过三者之间的关系来测量海啸发生的位置,同时考查核电站的发电原理及能量的转化,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来解答此题。【答案】120电变式训练1 据报道,一种新型太阳能公共卫生间落户北京,该卫生间的能源全部由位于顶部的太阳能电池板提供,它还能将多余的能
8、量储存在蓄电池里。这种能量转化和储存的方式是( )A太阳能转化为内能,再转化为电能B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化学能C太阳能转化为内能,再转化为化学能D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光能例2 (杭州)下列表中所列分子的性质和实验现象无关的是()选项实验现象分子的性质A一块蔗糖溶于一杯水中形成糖水分子是可以再分的B固体碘、碘蒸气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而碘化钾不能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C快速推压针筒,密闭在针筒中的乙醚气体液化分子之间有间隙D温度越高水蒸发越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解析】选项A中说明分子是运动的,而不是可以再分的,其他选项均是正确的。【答案】A变式训练2 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
9、的是( )A春天沙尘暴,飞沙满天B擦黑板时,粉笔灰四处飞扬C槐树开花时,空气中弥漫着槐花的香味D流感病毒通过飞沫传播热能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时间:50分钟 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1(温州)我市即将迎来夏季用电高峰,为了节约和有序用电,下列做法可行的是()A多开城市亮丽工程的景观灯和霓虹灯 B停止向所有工厂、企业和商店供电C让长期不使用的家用电器处于待机状态 D离开教室后及时关掉电灯和电风扇2 科学知识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下列生活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灭蚊是防控登革热的有效措施,因为蚊子是传染源B冬天用热水袋取暖,因为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C筷子在水中看起来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科学 复习 专题 25 热能 能源 可持续发展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