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转型之路.doc
《中国转型之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转型之路.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中国转型之路.精品文档.中国经济转型之路(观察者说) 人民日报 ( 2013年08月18日 05 版)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国际竞争压力和增速下滑压力,很大一部分源于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问题。经济增速掉一点不怕,怕的是走老路,是结构调整踏步不前的过快增长。应对国内外经济环境的新挑战,解决发展新阶段出现的新问题,关键是加快推进经济转型。推进经济转型,面对的国际环境如何?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哪些?本期“观察”约请专家就此进行讨论。编者全球变局中的中国经济转型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研究员张燕生战略机遇期与矛盾凸显期交织党的十八大对当前国际环境
2、有一个重大判断,就是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形成这个判断的依据之一,就是当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历史经验表明,开放驱动、市场化驱动和创新驱动的经济全球化时期,往往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黄金时期。谁能把握住这个黄金时期,谁就能实现快速发展和弯道超车,如18701913年的美国和德国、19501973年的日本和“亚洲四小龙”、1990年以来的中国和印度。另一个重大判断,就是这个时期往往还是矛盾和风险凸显期。如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充分暴露了经济全球化发展到金融、科技全球化阶段时,由于缺少有效的全球治理和金融监管体系,最终把世界经济拖入了危机的泥潭。为什么美国大力推
3、动经济全球化,却陷入了产业空心化和金融危机呢?应该说,欧美经济自1990年以来出现的过度虚拟化、泡沫化、福利化倾向是问题产生的根源。危机触发的全球经济贸易变局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美国为了解决所谓经济全球化失控问题,在战略上推动了新一轮的全球变局。一是积极推动两个超大规模的排他性自由贸易区谈判,即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试图打造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协定的范本。欧盟贸易专员德古赫特说,欧盟和美国将一起制定全球标准,在投资、政府采购、非关税贸易壁垒、知识产权、环境与就业、竞争性政策、国有企业发展等方面提出更严格的贸易标准。二是于2012年4
4、月发布了双边投资协定2012范本(BIT2012),除了包括投资待遇的最低标准、最惠国待遇、征收、转移、代位、损失补偿、投资争端解决等传统内容,还包括准入前国民待遇、国有企业、劳工、环境、业绩要求等新条款,试图打造高标准的投资自由化的范本。三是主导服务贸易协定(TISA)谈判,包括全面给予外资国民待遇、所有服务部门均需对外资一视同仁,试图打造高标准的服务贸易开放的范本。这是国际关系、国际规则和国际格局的一次大的变局。我国如不积极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形成高标准规则的适应能力,就有可能被边缘化。结构调整是当前全球经济格局调整的另一个重要趋势。美、日、欧的经济复苏短期主要靠量化宽松政策和扩大出口,长
5、期主要靠再工业化、再创新和再出口的结构调整。美国利用这次危机开始推动10年的结构调整,以使美国经济从过去10年过度依赖金融和房地产带动的结构,重新转换到依赖实体经济。日本和欧洲也在进行这样的调整,如日本的“安倍经济学”和欧洲的“2020战略”。其国际代价是新兴经济体发展普遍开始减速。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如果不加快结构调整、全面深化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当美、日、欧经济从危机泥潭里爬出来的时候,就有可能陷入困难时期。我国经济进入转型的关键阶段我国经济发展过去30年的成功模式无法支撑未来30年的发展,必须加快转型。转变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过去30年我们采取的鼓励出口和招商引资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
6、不能继续下去了。今后应转向扩大内需战略;转向发展开放型经济,即开放而非歧视性的经济;转向经济国际化战略,即人才国际化、资本国际化、产业国际化和市场国际化的发展战略。转变不平衡经济发展战略。我们现在面对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与过去的战略选择有直接关系。今后应进一步建立健全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权利公平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推进城乡、区域及居民基本公共福利和收入平衡发展;进一步推进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转变政府推动和优惠政策试点的改革模式。过去30多年我们谈的最多的是“转轨”,未来30年我们应更加强调“规范”,即走向规范、法治、公平、透明的现代治理模式。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
7、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着力提升实体经济。过去10年形成的重化工业的产能过剩、外向型经济发展形成的外贸产能过剩、战略性新兴产业如风能、光伏等的产能过剩,要经受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减速的压力,经历转型升级之痛。中小企业则需面对缺订单、缺人才、缺技术、缺资金、缺规范的严峻挑战。实体经济只有实现脱胎换骨的转变,才能克服产能过剩,实现创新驱动。2012年很可能是我国经济转型的元年。2012年我国GDP增速降到7.8%,2013年很可能降到7.5%左右。但是,与2012年减速相伴随的是消费率上升、服务业占国民经济比重上升、研发强度上升、就业弹性上升。这说明,在我国经济减速过程
8、中,结构开始优化,就业开始增加,城乡、区域和居民收入差距开始缩小。预期我国经济转型将经历5至8年最艰苦的时期,将面对国际需求萎缩、自身综合成本上升、国际摩擦和竞争加剧、经济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风险上升等突出问题。跨过这个艰苦的转型期,我国经济发展将迎来新的黄金30年。这期间,核心问题是我国能不能建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新的体制机制、新的战略和新的结构。应该看到,我们具备经济转型升级的有利条件。新型城镇化,尤其是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环渤海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等的发展;新型工业化,尤其是创新驱动的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经济国际化,尤其是全球投资、全球制造、全球销
9、售、全球服务的国际化生产体系的建立,都会推动需求和消费升级,并诱导供给结构转变。对企业家来说,需要坚守实业、积极创新,在全球配置优质资源,在更加规范、更加公平、更加遵守市场秩序中适应高标准的国际规则。这是决定我国未来30年经济增长曲线状态最重要的因素。处理好经济转型中的重要关系辽宁大学校长、教授黄泰岩当前,我国进入了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为了有效推进经济转型,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需由以往的重点突破转向全面发展,方法需由以往的以点带面转向统筹兼顾。当前,亟须在几个重要关系上澄清认识、处理妥当。发展与转型的关系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宏伟目标,需
10、要保持年均7%以上的经济增长率。这是经济发展不能滑出的“下限”,否则,经济转型就无从谈起。这是因为,第一,经济增速过度下降,投资、就业、收入都会下降,消费也会下降,民生问题就会更加凸显;第二,我国存在巨大的就业压力,经济增速过度下降会引起社会不稳定。应认识到,科学发展不仅是经济转型的前提,还是经济转型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在经济转型进程中保持适当的经济增长速度,是转型成功的重要保证。因此,那种认为经济转型可以容忍7%以下甚至更低增长速度的观点,显然是对发展与转型关系的误解。实际上,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远未完成,具有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的巨大空间。日本、韩国等经济体高速增长的历史经验也证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转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