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生物必修3:第二单元第二章章末综合检测.doc
《中图版生物必修3:第二单元第二章章末综合检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图版生物必修3:第二单元第二章章末综合检测.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中图版生物必修3:第二单元第二章章末综合检测.精品文档.(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对种群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A湖泊中各种鱼类的总称B生活在不同地域中同种生物个体的总称C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D一个草原上相互之间有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解析:选C。种群是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中同种生物的总和。2下列有关种群或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A群落有空间结构,种群没有空间特征B在裸岩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土壤中的有机物逐渐减少C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D群落的物种组成是
2、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解析:选D。种群不仅具有数量特征,还具有空间特征,如均匀分布、集群分布等;在裸岩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由于生物逐渐增多,土壤中的有机物逐渐增多;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不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3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是不会发生变化的B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往往差异较大C年龄结构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D出生率和死亡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和死亡的个体数目解析:选A。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由于时间和环境不同,种群密度会发生变化。4下面是调查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操作正确的是()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
3、群密度丈量ABC D解析:选A。一般调查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时,首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调查对象,然后选取适当大小的样方,计算每个样方内该种群的数量,然后计算该区域内该种群的种群密度,整个过程无需丈量。5科技人员在对草原鼠害进行调查时,随机选定一块面积不大的某区域,第一次捕获68只鼠,标记后原地放回,一段时间后捕获54只鼠,其中标记的鼠有12只。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区域中鼠的种群数量较多,约为306只,必须积极防治B这种调查方法称为标志重捕法C草原上鼠与牛、羊等还可用取样调查方法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D如果在两次捕鼠期间发生草原大火,统计结果是不准确的解析:选C。该区域的此种鼠的数量为
4、6854/12306。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只能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6下图是某地区广东松的种群年龄结构调查结果,该种群的最终发展趋势是()A总能量增加 B种群密度下降C种群密度增大 D种群密度不变解析:选B。由图中信息知道,年轻的少,年老的多,所以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下降型,种群的最终发展趋势是种群密度越来越小。因此输入总能量会越来越少。7某研究所对一条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发现某种鱼进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的变化呈现如下图所示曲线。则在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能反映该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分别是()A衰退型和B增长型和C衰退型和 D增长型和解析:选B。种群增长率在t
5、1时最大,此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根据种群增长率的曲线可知,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对应图。8在种群“S”型增长曲线的数学模型中,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下列条件会使种群K值增加的是()A地面进行硬化后的家鼠B干旱环境中的东亚飞蝗C引入北极狐后的旅鼠D干旱环境中的大熊猫解析:选B。本题考查种群的增长曲线。食物和空间条件及天敌等,都会影响K值。地面进行硬化后家鼠的生存空间被压缩,K值降低;引入北极狐后因天敌的压力,旅鼠的K值也降低;干旱环境使大熊猫的食物减少,K值降低。而干旱环境可以提高东亚飞蝗的存活率而使K值增加。9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生态环境对该种群的影响没有作用B出生率再
6、也不会超过死亡率C种群的增长率保持相对稳定D食物将不再是限制种群发展的因素解析:选C。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数量基本保持不变,原因是出生率与死亡率上下波动。此时食物等环境因素仍是制约种群数量增长的原因。10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A改变培养液的pH值不影响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B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D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生态学部分的相关实验,试题难度中等。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多种,如培养瓶的大小、pH值、温度等因素,所以改变培养液的pH会影
7、响K值,A错,D正确;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变化的方法是取样调查法,B错;取适量培养液滴于血球计数板上对酵母菌准确计数时,要先对培养液进行稀释处理,C错。11在野外试验站,研究棉蚜发生期开放和封闭条件下、不同初始密度(1和20头/叶)的棉蚜种群密度变化,各实验组均放置规格、数量相同的棉叶,结果如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多选)()A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件下衰退,可能与迁出有关B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件下达到密度峰值,可能与迁入有关C开放和封闭条件下种群数量均在达到K值时开始衰退D开放和封闭条件下种内斗争均在种群衰退时开始减弱解析:选AB。相同面积叶片放置相同数量
8、的棉蚜,分别置于开放和封闭条件下,开放条件下的叶片会由于外来个体的迁入而先达到密度峰值,故B正确;随着棉蚜数量的增加,种内斗争加剧,开放条件下的叶片上的棉蚜在没有达到K值时便会有部分个体迁出,使种群密度先于封闭条件而降低,故A正确、C错误;种群衰退时,种群内个体之间的斗争加剧,故D错误。12资源的合理使用是使产量最大化,又不影响资源的持久利用。自然种群呈“S”型增长。假设种群的最大值K200,N表示种群数量水平,根据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曲线上的点种群大小(KN)/K种群的增长速率S1200.9018S2500.7538S31000.5050S41500.2538S51800.1018A.
9、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S4点之后B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达到S3点时进行C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点D若此表为酵母菌生长状况,则次级代谢产物在S1所处时期大量积累解析:选C。从表格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本题将种群数量变化的“S”型曲线上的点用数据的形式呈现出来,实际上只是一种视线的转移,解答问题时根据表中数据将曲线重新画出来,其中的变化规律自然一目了然。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S3点之后,因为种群的增长量的下降是受环境阻力所致。蝗虫的防治时期与蝗虫的发育程度有关,应该在S3点之前(种群的增长量较低时)采取措施。酵母菌的次级代谢产物产生于稳定期,而S1所处时期是调整期。1
10、3如图为种群增长的三种曲线,下列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往往呈“几”型增长B“J”型增长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大C“S”型增长曲线和“几”型增长曲线都有K值(最大值),且种群在K/2时,增长速率最大D三种增长曲线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解析:选A。生态系统中,种群在没有环境阻力的情况下呈“J”型增长,有环境阻力的情况下呈“S”型增长。微生物接种在固定容积的培养液中时呈“几”型增长,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往往呈“S”型增长。“J”型增长种群的增长率不随时间的推移而改变,但“J”型增长种群的数量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大,又没有环境阻力,所以,增长速率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大。根据坐标图
11、可知,“S”型增长曲线和“几”型增长曲线都有K值(最大值),且种群在K/2时,增长速率最大。三种增长曲线是在不同外界条件下得到的,当外界条件改变时,曲线也会改变,所以三种增长曲线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14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垂直结构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植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C在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的生物种类往往也有差别D动物之所以有分层现象,主要与光照有关 解析:选D。动物不进行光合作用,与光照关系不大,主要与食物和栖息场所有关。1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对某地土壤动物丰富度进行研究时,绘制了如图所示的结果,据图表分析正确的是()A该研究小组在每一采样点
12、采取分层定量采集B鞘翅目为该地区土壤动物的优势类群C土壤动物的丰富度与农药的使用有关D蔬菜地较适合土壤动物的生活 解析:选D。通过坐标图可知,横坐标表示土壤的采集地点,纵坐标表示种群中个体的数量,而图例表示的是不同物种。在三个取样点中,5年蔬菜地与10年蔬菜地相比两个取样地的物种都为5种,但10年蔬菜地中动物的总数量远大于5年蔬菜地,而且弹尾目都为优势种,相比两者,大田中物种只有3种,不太适宜土壤动物生活。上述取样过程中有个体数的统计,应为等量取样,但并没有分层,从图示中也没法判定农药与物种丰富度的关系。16如图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13、若采用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最好将其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BB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如蝗虫、蚯蚓、线虫等的采集C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D丰富度的统计方法之一是目测估计法,该方法一般适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种群解析:选A。B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的采集,对蝗虫不适合,因为蝗虫不属于土壤动物;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避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记名计算法一般适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种群。17下列种群和群落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NtN0t中,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B建立自然保护区,
14、可提高该区域珍稀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C建立人工群落可将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调控之下D害虫防治时,应该在大于K/2时对害虫进行捕杀解析:选D。“J”型曲线是在环境条件适宜,无天敌的情况下形成的,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建立自然保护区会提高环境容纳量,进而提高种群数量;人工群落中人类可以控制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例如麦田等;害虫的防治应早下手为强,K/2时种群的增长速度已达到了最大值。18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到达森林阶段时,群落中还能找到苔藓阶段、灌木阶段的植物种群B人类活动可以改变演替的速度、但是不能改变方向C草本阶段各种昆虫进入不会影响群落对环境变化的
15、抵抗力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解析:选A。群落演替会因为人类活动改变其方向;群落中其他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化会改变群落对环境变化的抵抗力;群落演替受群落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共同影响。19生物群落甲、乙、丙含有数字1到8的物种,每个物种的密度不同,下表给出了这些物种的密度(数/m2)。请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群落种1种2种3种4种5种6种7种8甲924001111乙025202020500丙06520103200A.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小的是乙B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大的是甲C在生物群落丙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图版 生物 必修 第二 单元 章章末 综合 检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