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
《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10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精品文档.第一单元 数据收集整理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使学生经历、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教学重点: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能回答简单的问题,能进行简单的分析。教学难点:理解复式统计表的表头,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教具准备:课件、统计图表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索, 1、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见过动物运动会了吗?
2、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电脑展示动物运动的情景) 师:看了动物运动会的场面,你想知道什么? 生: 师:同学们想了解这么多的情况,你打算用什么方法了解这些情况? 生: 2、揭示课题: 板出: 统计二、自主探究,学习复式统计表 1、探讨收集信息的好方法 师:要统计跑步、跳高各有多少只小动物,首先应记录、收集这些信息,各学习小组议一议,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记录这些信息,哪一种方法更简便、更科学一些呢?(学生活动) 2、汇报:(让学生体会用“正”字法记录、收集信息更简便、更科学一些) 3、学生用“正”字法记录跑步、跳高各有多少只小动物。电脑展示动物赛跑过程、学生记录) 4、汇报、整理数据并填入以下相应的
3、统计表里。 各种动物参加跑步情况统计表 种 类 小 兔 小 狗 小 牛 小 猫 只 数 各种动物参加跳高情况统计表 种 类 小 兔 小 狗 小 牛 小 猫 只 数1、识复式统计表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统计表,你有什么好见解? 生: 师:把这两个表编成一个表,那么这个表应反映哪几个内容?请各学习小组议一议。(学生活动) 师:哪个学习小组愿意汇报? 生: (学生汇报后出示简单复式统计表) 只 数种 类项 目小兔小狗小牛 小猫 跑 步 跳 高 2、填写复式统计表 师:怎样把数据填入表里呢?请同学试一试(学生填写、汇报、检查)3、比较单式和复式统计表 师:请同学们观察、比较这个统计表与前面哪两个统计
4、表有什么不同? 生: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前面哪两个统计表比较简单,它们反映运动项目只有1项,我们称它为单式统计表,而后面这个统计表反映2项运动项目,我们称它为复式统计表。 4、简单的分析、交流 师:从这个统计表你发现了参加跑步的有多少只小兔? 生: 师:参加( )的( )只数最多?参加( )的( )只数最少? 生: 师:你还能发现了什么? 生: 5、结:(略)三、应用、拓展1、统计各种动物参加跑步的的成绩师:你还想统计什么? 生: 师:那我们来统计小兔、小狗的跑步成绩。(电脑出示统计表) 小兔、小狗参加跑步成绩情况统计表只数时间 种 类1秒 - 2秒3秒 - 4秒5秒 - 6秒7秒- 8秒8
5、秒以上 小 兔 小 狗 师:我们先来看看小兔、小狗1000米跑所用的时间,那同学可要记好!(电脑逐步展示裁判员汇报运动员的成绩,学生记录,并填入表中) 你还想知道小牛和小猫的成绩吗? 生: 师: 那我们在这个表再添上两行,同学们会填吗? 生: (指导学生填写) 2、学生独立完成教材做一做四:全课小结:(略)五:家庭作业:第一题。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表现数据。 2、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合作意识。
6、教学重点:1、认识、并会绘制条形统计图。 3、能简单分析和预测。教学难点:能根据数据的大小确定用不着格表示几个单位。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车,各种车辆每天都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方便,而且道路上的车辆川流不息。请同学们看,这是一条道路上往车辆的录像片。请同学们帮助记录一下四种车辆的数量。 二、探求新知 1、组织记录。 (1)给学生记记录单 种 类轿 车面 包 车客 车货 车 辆 数 (2)学生记录。 同学们,在观看录像的时候,你是如何记录四种车辆的数量的?交流后明确用“正”字的方法记录既快捷又方便。 (3)再次播放录像,学生记录。 由于车辆过往速度快,学生记录会产生
7、困难,反馈时如果学生记录不全,再次组织学生研究如何记录才能完整。强强调分组合作记录,每人记录一种车辆的数量。 (4)再次记录四种车辆的数量。 (5)整理数据并填入统计表。4、制作统计图。 (1)学生分组讨论。如果运用一个表示1辆或5辆车,最多画几个格?应该怎么办?明确用1个表示5辆车比较合适。 (2)师生共同完成统计图。 先让学生尝试独立绘制条形统计图,然后回答问题。 组织讨论:20分钟后来的第一辆车最有可能是哪一种车?为什么? (3)师生总结绘制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方法。三、巩固应用 1、独立完成 “做一做”。 组织学生提供信息,收集信息,记录数据并填写统计表,完成填空题。第三课
8、时 整理复习复习内容:统计图表复习目标: 1、让学生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有关事例的调查,掌握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并能正确填写复式统计表。 2、合理的、正确的绘制统计图,并能进行简单分析。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复习重点:会填写统计表,绘制统计图。复习难点:能根据统计图表的信息进行分析和预测。 复习过程: 一、揭示复习内容 二、各学习小组讨论; 师:各学习小组议一议,通过学习统计这个内容,你知道了什么知识?(学生活动、汇报) 生: 师:各学习小组再议一议,统计表和统计图有什么不同?三、制作统计图表 1、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看哪种书籍,并将调查结果填入下表,再制成统计图。 本班同学最喜欢看哪
9、种书籍情况统计表 人 数 种类 性 别 连环画 故事书 科技书 其他书 男生 女生 2、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分别制成两个统计图。(具体略) 3、简单分析: 回答下列问题: (1)男生最喜欢看什么书?共有多少人? (2)女生最喜欢看什么书? (3)喜欢看哪种书的总人数最多?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5)你想给书店经理提出什么建议? 四、全课小结(略) 五、家庭作业: 社会调查:请同学们调查统计各家庭户2003年1月2月支付电费的情况,并填入下表: 一 月 份 二 月 份 根据以上统计绘制条形统计图: 1元21元 41元 61元 81元 100 20元 40元 60元80元 100元 回答问题
10、: (1)电费最多有几户? (2)你还能提出别的问题吗?并根据图列算式来解答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 单元要点分析 教材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景,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教学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分一分、摆一摆等方法,形成表像,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建立等分活动与除法的联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数学思考的能力。1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首先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平均分就是把总数分成同样多的份数或每份同样多。在总数中分
11、走同样多的几部份,也就是几个减数相同,这样用除法计算比较简便。2在实际操作中理解除法的含义。通过摆学具我们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也用除法计算。3。通过看一幅图,列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的练习,沟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4知道了除法的含义,记住了26的乘法口诀,那么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就比较容易了。求商时,根据乘法和除法的关系,先想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再想用哪一句乘法口诀。5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与除法含义是紧密相联的,除法的含义有两种,一是把总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二是表示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因此,除法应用题就有两种数量关系。
12、这两种应用题的相同点都是除法含义,用除法计算,都已知要分的总数。不同点是其中的一个条件不同,问题不同,列出的算式不同,单位名称也不同。教学目的: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 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重难点、关键:通过动手操作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计算应用题。能正确迅速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除法的初步认识 第
13、一课时:平均分的认识(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14页例1、例2,练习三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教科书第12页准备春游食品情境放大图或课件;按例1内容,让学生准备实物卡片,准备10张正方形卡片、15个卡片、20根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 一、准备 1出示准备春游食品的情境图。以小精灵聪聪的身份说二(1)班明天要去春游。小朋友正忙着准备春游食品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品。 2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 二、新课 1教学例1,引入“
14、平均分”。 师:我们来帮助二(1)班小朋友准备春游食品好吗?!请各组为二(1)班的5位小朋友分配春游食品。 (1)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每种食品“应该每份同样多”。 (2)动手分一分。分好后,请各组推代表展示分配结果。 (3)让学生观察各组为二(1)班小朋友准备的春游食品,发现:每份中的各种食品同样多。说明: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巩固“平均分”。 (1)出示教科书第13页“做一做”。 请学生看题,并说一说题意。特别请学生说一说“平均分成5份,是什么意思。” (2)让学生用10张正方形卡片代替面包,分一分。分好后,同桌检查一下:是不是分成了5份,每份是不是同样多。然后,按分的结果填空。 3尝
15、试平均分物品。 (1)按教科书第14页例2提出: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 (2)请各组用实物图卡片(或卡片)分一分。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分的结果。 (4)教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最后,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 4独立进行平均分。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矿泉水,独立完成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的任务。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 三、练习 1练习三的第1题。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花,动手往3个花瓶里插花。 说明:想怎么插花就怎么插。最少设计两种插花的方案。 (2)交流。请学生展示自己最得意的插花方案,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16、。 (3)评价。让学生相互评价,欣赏自己的作品。 然后,请学生选出每瓶插同样多枝花的插花方案。 强调:这几种插花方案,都是把花平均插进3个花瓶里。 此题的“插花活动”为使学生对平均分的印象更深,开始可以让学生喜欢怎么插就怎么插,以显示题目的开放性。教学时,还可让学生用画一画的方法,往每个花瓶里插花。借助插花活动,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练习三的第2题。 让学生根据“平均分”概念判断“谁分得对”。练习时,先让学生弄明白题目要求,再让学生独立进行判断。让学生在运用“平均分”概念进行判断的练习活动中,巩固对“平均分”的认识。 3练习三的第3题。 (1)让学生根据题意准备学具卡片。 请学生说一说,
17、准备了几个“梨”,为什么。 (2)让学生独立完成把梨平均放进4个盘里的任务。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分的过程和结果。 四、总结 1请学生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2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还学会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要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可以每次每份放一个,也可以每次每份放两个最后,每份分得同样多。 第二课时:平均分的认识(二)教学内容:巩固“平均分”。(教科书第15页的例题3。)教学目标:1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3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教具准备:筷子
18、、苹果、盘子、小棒、计算机课件。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 1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 把12个苹果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 比较:这两句话一样吗?不同点是什么?(强调“平均分) 二、新授课1出示教科书第15页的例题3。计算机课件演示教科书第15页的例题3的画面。请一个同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每条船限乘4人,24人要租几条船?) 教师:每4人为一小组讨论一下,应该租几条船? 学生汇报:每条船限乘4人,就是每条船只能坐4个人,所以每份是4人;那24人里包含有6个4人,所以应该租6条船。 教师:如果每条船限乘6人,那24人要租几条船?(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
19、再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2练习:科教科书第15页的做一做。 首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图上画的是什么? 提问:一共有几只小动物?每位一双,一双是几根?小熊有12根筷子,每份是2根,可以分几份?够分吗? 教师:这一道题就是问12里面有几个2。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的第4题。 用情境图呈现分萝卜活动。练习时,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根据画面提供的信息和问题,确定“把多少个萝卜平均分给小兔”“按每只小兔几个萝卜来分”,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在学生明白把16个萝卜,按每只小兔4个萝卜分之后,让学生独立“圈一圈”完成分萝卜任务。然后让学生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比如学生说出“没4个萝卜圈在一起”通
20、过圈和说,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2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的第5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问:你是怎样想的?(有18个香蕉,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可以分几个?就是把18平均分成6份每一份是多少?) 提问:香蕉的数量都是18个,为什么两次每只猴子分的数量不一样呢?(因为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所以每一份也就不同。总数相同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少,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份就越多。) 注意让学生交流、展示平均分的结果,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第三课时: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 教学内容:学习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教科书第18页的例题4。 教学目标:l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数学 下册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