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文献综述.doc





《产业结构文献综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结构文献综述.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产业结构文献综述.精品文档.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问题综述摘要:近几年来,我国学者对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相互关系的研究一直在进行,不同学者选取不同数据,不同方法,不同角度,来分析我国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本文将对近年来的研究做一综述,并进行比较分析。关键字:产业结构;经济增长;综述20世纪以来,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相互关系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要内容。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是在竞争均衡的假设下,认为经济增长是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的结果,总产出函数是资本积累、劳动力增加以及技术变化的长期作用结果。而结构主义非均衡增长理论则认为传统经
2、济增长理论关于竞争均衡的假设在实际中并不成立,结构主义理论认为,实际中这种假设竞争是均衡的是不可能的,由于各个部门的生产技术、产品需求、要素供给等都是各不相同的,生产要素在不同部门的报酬率必然不相同,这样生产要素在不同的部门间流动会使得总产出增加,因而产业结构变动会促进经济增长;反过来,经济增长在不同部门间也是不完全均衡的,经济的增长也会影响到产业结构的变化。现将近期我国有关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讨论做一综述,以期推动人们对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深化。国外学者的研究有Denison在对美国19291957年经济增长分析后,认为其中的12%是由产业结构变动造成的。库兹涅茨(Kuzne
3、ts,1966)分析了美国19481966年经济增长状况,认为经济增长的10%是由产业结构变动造成的,在此基础上,他利用20多个国家的数据进一步研究了伴随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变化。钱纳里(Chenery,1989)通过统计分析得出经济增长与三次产业结构之间的一般性规律:一方面,随着经济增长,第一产业的比重和就业人数比重都趋于下降,第二产业的产值比重和就业人数比重在工业化过程中不断上升,在工业化完成后趋于下降,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和就业人数比重一直处于上升,但在工业化初期变化较慢;另一方面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及其优化升级必然会推动经济增长。(一)对某个或某些省份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胡琦、许峰
4、(2004)利用上海市1981一2002年GDP增长率、三次产业产值构成及其对GDP贡献率,分析上海市的各产业部门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上海市的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发展状况,得出的结论是上海的服务业需要大幅度跨越,服务业的内部结构必须提升,这是经济增长与城市发展的双重需要。许芳(2004)根据GDP的产值构成及劳动力构成,分析了湖南省1978-1999年间产业结构变动的经济增长效应。高更和、李小建(2005)以河南省(19522003年)为例,对产业结构变动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的时间演变进行了研究,认为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渐下降,大体上服从Growth函数,具有长、短波复合变动规律,产业结构调
5、整存在着阶段性和周期性特点。余娟、吴玉鸣(2006)以产出函数模型测算了河南省1978-2002年间产业结构的经济增长效应。李延军(2007)选取样本区间为19782004年的产值结构S1、S2、S3及国内生产总值指数GDPI,运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对河北省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长期稳定的协同互动关系。经济增长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而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也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增长。从长期趋势来看,产业结构调整具有明显的增长效应,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具体可行性。柯军(2008.01)选取安徽省19782006年三
6、次产业产值数据,采用结构层次系数来描述安徽省产业结构升级状况,通过生产函数法来测定安徽省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认为安徽省产业结构升级明显,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安徽省产业结构升级不仅影响着经济增长的规模,而且也影响着要素的生产效率,并且都是正向作用。王琳(2008)采取样本区间为1978-2004年的年度数据,运用协整理论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对长江三角洲16城市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协同关系,产业结构的调整能够显著提升经济增长的水平。夏泽义、许进杰(2009.01)采用19782006年湖南地区数据生
7、产总值、第一产业的产出量、第二产业的产出量、第三产业的产出量以及第二产业中部分二级产业的产出量,即工业产值、建筑业产值、固定资本投资额、从业人员对对湖南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结论:第二产业对湖南经济的拉动作用最大,其次是第一产业;效率最高的是第一产业;最低的是第三产业。林仲豪、陈方(2009)以广东省1978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为载体,在对广东省1978-2008产业结构演变的描述性分析基础上,采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对广东省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证明,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经济增长主要是由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共同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引起了
8、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产值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调整具有明显的增长效应。谢毅、汪独友、曹林峰(2009.05)利用2000年至2007年江苏省及苏北区域的全部产业和各产业GDP的数值,测算苏北地区三次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及进行偏离份额分析,认为产业结构因素和竞争力因素在江苏省都处于劣势地位,使得该地区的总增长额小于假定地区的经济增长额。在苏北经济的增长过程中,第二产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其次是第三产业,而第一产业的作用显得较小。郑春梅、方超、邝雄(2009)利用北京市19872007年各年三大产业产值以及从业人员结构的相关数据,运用计量分析方法,从北京市产业结构的实际出发,基于统计
9、角度的GDP产业结构贡献度测算方法,建立了北京市产业结构的经济计量模型,得出结论:北京市的产业结构变动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产业结构变动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推动作用,符合产业结构理论。于雪原(2010.01)以19962006年统计数据为基础,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方法,研究山东3个经济区产业结构变动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结论认为产业结构的演变趋势符合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产业结构演变的空间差异比较明显,产业结构演进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为产业结构偏离为负值、竞争力偏离份额为正值,产业结构偏离为正值、竞争力偏离份额为正值2种类型;产业结构变迁对山东各区域经济发展影响较大,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
10、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植战略优势产业,应成为今后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梁林炜(2010.04)应用偏离-份额分析模型来从区域环境视角分析广西自治区北部湾南北钦防四个城市的产业结构对城市自身经济增长的影响,并采用19982007年南北钦防的数据来建立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的计量模型,来从地区自身视角分析产业结构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证明得出结论北部湾地区总体的区位优势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其中钦州、北海的区位优势弱于南宁和防城港,北部湾地区在广西这个区域环境下区位优势不明显和产业结构不协调。(二) 对全国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郭克莎(1995)在
11、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变动的理论基础上,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变动进行了研究,从资源配置效应入手,通过定量分析的方法,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产业间资源流动和结构变化对生产率增长和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周振华(1995)以投入产出模型为基础,考察了产业结构内部关联的结构效应及结构弹性效应。并进一步把产业结构作为动态处理,分析产业结构与整个外部其转轨中的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2005)一书中,以产出函数模型测算了我国整体及北京市产业结构变动的经济增长效应,发现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由第三产业拉动。吕铁、周叔莲(1999)采用19791996年全社会和三次产业各自的产出、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数据,计算资源的
12、再配置效应,采用增长因素分析法,得出结论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状况还难以适应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产业结构的问题不仅存在于一、二、三次产业的关系之间,更主要的是在各次产业内部,尤其是工业内部的结构水平较低。葛新元等(2000)对中国19521997年经济增长分析后,认为19%(19531975年)、9.8%(19791997年)的经济增长是由经济行业结构调整贡献的。丁霄泉(2001)通过实证回归分析了我国不同阶段的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出农业及农村剩余劳动力对我国的经济增长还有很大贡献。何忠伟、曾福生(2002)从生产函数出发,推导出投入要素增长率、产出增长率和技术进步增长率之间关系的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产业结构 文献 综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