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导论论文.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交通运输导论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通运输导论论文.doc(6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交通运输导论论文.精品文档.交通运输导轮教案制作人: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石英一、教学对象和教学目的课程名称:交通运输导轮课程英文名称:总学时:32(课内)+8(课外); l 讲课学时:26;l 自学学时:8(课外,含自学、作业、project);l 学生报告与交流:4(课内,必要时另用课外2学时); l 实践学时:2(课内)学 分:2开课单位: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二、教学内容(见下)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1 实践教学:学时:2,详见教学大纲2 学生报告与交流:课内4学时,必要时另用课外2学时。时间在最后一周,学生自愿报名,统一安排。预先准备报告(pp
2、t文件等),每组报告与讨论共计20分钟左右。四、作业与考试安排作业 10%平时 20%期末考试(闭卷) 70%五、主讲教员主讲教师:石英 讲师 shiying课程组成员:运输专业同学 本科 负责课程设计,实践课安全,学术报告及讨论参考资料参考教材:1 谢如鹤.交通运输导论.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8学习资料2 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运输研究所.“十一五”时期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思路研究. 宏观经济研究,2005年3期3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54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45 人类交通的历史与现状6 国家精品课程导航7 交通运输概论网络课程8 交通运输设备网络课程9 运
3、输经济学10 交通规划11 航空航天博物馆12 13 14 空客A38015 桥梁16 陈航,交通运输地理17 国家测绘局,网络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和世界地图第一章 绪论2第二章 交通运输历史与发展5第三章 交通运输设备24第四章 中国交通运输布局36第五章 综合运输系统及其评价44第六章 交通运输与环境56第七章 交通工程理论65第一章 绪论重点:1、了解交通运输的战略地位2、掌握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技术经济特点及适用范围3、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战略交通运输对于国家的意义主要表现在:经济功能,社会公益功能,宏观调控功能,国防功能,其它功能。一、交通运输业的生产特点(1) 运输生产是在流通过程中完
4、成的;(2) 运输不改变劳动对象的属性和形态,只是改变其空间位置;(3) 劳动对象十分庞大,且所有权不属于交通运输部门;(4) 交通运输业的产品不能储存,不能调拨;(5) 交通运输业的生产分布在一个相互联系的广阔空间里,是一个巨大的露天工厂。二、交通运输的技术经济的评价指标体系1、 送达速度、2、 投资方面、3、 运输成本、4、 能源消耗、5、 运输能力、6、 运输的经常性和机动性、7、 占用土地、8、 安全性、9、 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三、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点与适用范围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如果你们是某一旅游公司的策划人员,现在要设计一条关于“十一”黄金周的旅游线路,从广州成都重庆武汉广
5、州,重头戏是游三峡,总的交通费用控制在1500左右,作为策划人员,景点之间将会选择怎样的交通运输方式(投影各景点间的交通方式、时间以及价格供学生选择)广州成都重庆武汉广州A、飞机4小时810元B、火车2天250元C、汽车3天400元A、坐船2天80元B、飞机1小时480元C、汽车8小时120元A、汽车2天300元B、坐船4天400元A、汽车2天300元B、飞机2小时800元C、火车1天180元C、飞机3小时700元各种运输方式各有优势,同时也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因此要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取长补短、本着“多快好省”的原则,根据运输对象的特点和运输要求,选择合理的路线和运输工具。1、铁路运
6、输铁路运输的技术经济特点:(1) 适应性强。依靠现代科学技术,铁路几乎可以在任何需要的地方修建,可以全年全天候不停业的运营,受地理和气候条件的限制很少,具有较高的连续性,而且适合于长短途旅客和各类不同重量和体积货物的双向运输。(2) 运输能力大。铁路是大宗、通用的运输方式,能够负担大量的运输任务。(3) 安全性高。随着先进技术的发展和采用,特别是近二十多年来,铁路广泛采用了计算机和自动控制等高新技术,铁路运输的安全程度越来越高。(4) 运送速度较高。常规铁路的列车运行速度一般已接近或高于100km/h,高速铁路允许多旅客列车时速可达200km/h以上。(5) 能耗小。由于铁路运输轮轨间摩擦阻力
7、小,铁路单位运量的能耗比汽车运输小得多。(6) 环境污染程度小。铁路对环境和生态平衡的影响程度比航空、汽车小,特别是电气化铁路。(7) 运输成本较低。铁路的单位运输成本比公路运输和航空运输低得多,有的比内河运输也低。铁路运输的适用范围:(1) 在国土幅员辽阔的大陆国家,铁路运输是陆地交通运输的主力;(2) 在铁路建设比较发达到国家,全国铁路线路连接成网,四通八达,再加上主要矿、厂、港、林都有专用线或专用铁道相通,可以方便地实现门到门运输,有较大的吸引力;(3) 适合于经常、稳定的大宗货物运输,不仅是中长途距离运输,也包括短距离运输;(4) 中长距离的一般货物运输也比较适用于铁路运输;(5) 适
8、合于中长距离合短途的城际旅客运输;(6) 现代快速市郊旅客列车适合于大城市周围通勤、通学和日常交通道。2、公路运输公路运输的技术经济特点:(1) 经济技术指标好;(2) 机动灵活,可实现门到门运输;(3) 货损货差少,安全性、舒适性不断提高;(4) 送达速度快;(5) 原始投资少,资金周转快,回收期短;(6) 与其它运输方式相比,技术改造容易;(7) 单位运输成本较高;(8) 运行持续性较差;(9) 污染环境。公路运输的适用范围:从世界范围来看,各国公路运输的适用范围与各国技术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自然条件及居民消费水平有着密切都关系。(1) 公路运输在中短途运输中的效果很突出;(2) 公路
9、运输的主要功能之一是补充和衔接其它运输方式;(3) 适合于运输高档货物和零担货物;(4) 适合于紧急运输任务;(5) 适合于换装费用较高的运输;(6) 适合于有门到门要求的运输服务。3、水路运输水路运输按航行的区域,大体可分为远洋运输、沿海运输、内河运输三种类型。我国内河交通网基本上由“三江两河”所组成,“三江两河”是指长江、珠江、黑龙江、淮河和京杭运河。内河运输:在江、河、湖泊及人工水道上从事的运输。我国北方港口数量少,大型港口多。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方式优点缺点航空运输速度快、运输效率高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投资大、技术要求高公路运输机动灵活、速度快、装卸方便、对自然适应性强运量小、
10、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高水路运输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运费低速度慢、灵活性差、受自然条件影响大铁路运输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造价高、耗材多、占地面积大、短途运输成本高管道运输运具和线路合而为一、运量大、损耗小、安全、连续性强投资大灵活性差根据五种运输方式的优缺点及运输对象的要求选择正确的运输方式:人或物的位移要求铁路公路航海河运航空从哈尔滨到广州参加贸易洽谈会次日必须报到从重庆到武汉沿途观赏三峡风光从大同运200吨煤炭到武汉走近路,较低运费从天津到上海运一万吨海盐选择最经济的办法从番禺运1千斤活鱼到增城保鲜四、交通运输发展战略关于交通运输的发展战略,普遍认为有三种备选方案
11、。1、 一是滞后型发展战略,即交通运输的发展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运输能力十分紧张,运输需求没有弹性。长期以来我国自觉不自觉的采用了这种战略,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失败的战略;2、 二是超前型发展战略,将运输业的发展放在超前于经济发展的位置上,运输能力有一定的过剩。英美德法等发达国家普遍地采用了这一战略,事实证明这是一种比较成功的战略;3、 三是适应型战略,即基本保持交通运输与经济的同步发展,运输能力基本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运输供给予运输需求都有一定的弹性。日本采用的是这种战略。显然,这也是一种比较成功的战略。我国发展战略的基本思路:在基本适应型发展战略中采用跟进型为优,在交通运输业严重滞后于经济发
12、展的情况下,实施跟进型发展战略的主要任务是消除各种各样的运输薄弱环节。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来看,我国的交通运输业绝对不能再采用已经证明失败了大滞后型发展战略,但我国也不宜采取超前型发展战略。目前,我国需要投资的地方很多,资金紧张。如果实施超前型发展战略,相当一部分资金的边际利用效果将较差,因而是不可取的。而且,我国交通运输业正处于运输方式的“渐变期”,远不到向运输方式的“剧变期”过渡的时期,很难起到大规模刺激经济发展的作用。此外,我国不存在象美国当年西部那样有待大规模开发的土地,交通运输业的先导作用不会那样明显。其基本思路是:1、 在运输能力配置上,优先建设主枢纽及沟通这些主枢纽的主通道;2、
13、 在各种运输方式的综合发展上,加强港口、铁路这两种“龙头”运输方式的建设;3、 在某种运输方式的发展上,重点做好各运输环节、运输设备之间的能力匹配工作;4、 在运输技术的研制与开发上,着重改进现有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性能;5、 各地交通运输发展战略应区别对待。第二章 交通运输历史与发展一、交通简史世界上最早的道路管理机构出现在中国。1804年,英国的特里维西制造成功了牵引着货车在铁轨上行驶的机车。1825年,英国的乔治.斯蒂芬森在斯克顿和达林顿之间铺设了世界上第一条客货两用的公共铁路。到19世纪后半期,铁路成了陆路交通道主要工具。1879年,德国西门子公司第一次用电作动力开动了电车。1807年,
14、美国人罗伯特.富尔顿提出了用蒸气机作船舶动力的方案,起名轮船。二、铁路的历史(自学)参考资料:中华铁路网,铁路百年,网址:课外读物:世界各国高速铁路发展概况在国外高速铁路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各国原有铁路的技术装备和线路状态的不同,各国所采用的方式和技术措施也不尽相同。如有的国家,由于线路不多只改车不改线,是属于单一改车型。从高速线形成过程来看,有的修建新线,有的改造旧线,还有的既改造旧线又修建新线。在高速线的利用上,有的客货混跑,有的只运行高速客运列车。从牵引模式上看,大都采用电力牵引,但发展的最初阶段采用过内燃牵引。在牵引动力上,根据线路状态和停站多少,有的采用动力分散式,有的采用动力集中式。
15、日本 1964年10月日本先于其他国家开通了世界第一条高速铁路东海道新干线(东京新大阪的高速客运专线),采用0系电动车组,最高试验速度为256 km/h,最高运行速度为210km/h。日本加速修建这条标准较高的客用专线是由于日本工业生产迅速增长且绝大部分工业集中在东海岸地区。五十年代末已有34%的工业集中在东海岸地区,可见,高速铁路首先在日本出现决非偶然。 1973年将新干线铁路从新大阪延长到冈山,1975年由冈山延长到博多,形成山阳新干线(新大阪至博多)。1982年6月和1982年11月又分别开通了东北新干线(东京-盛冈)和上越新干线(东京-新泻)。80年代运行于东京-博多线路上的列车由0系
16、换成100系电动车组。100系电动车组由12辆动车和4辆拖车(其中双层客车两辆)组成,拖车加装了旋转式涡流制动机。头车形状也有所改变。100系电动车组的最高速度为230km/h,100系车组(双层)最高速度为270km/h.。在东北和上越新干线上使用的200系电动车组由12辆动车组成。 300系电动车组,其构造速度为300km/h(运行速度为250270km/h),采用交直交牵引装置(三相交流传动装置),车辆高度从4000mm降低到3800mm,采用铝合金制密封式车体,头车形状有所改进,采用了再生制动。 1992年开始开发超高速电动车组,取名为STAR21型电动车组,创意为21世纪用的时速35
17、0km高级豪华列车。 由于日本铁路的既有线路弯道较多,且轨距大都为1067mm,所以铁路高速化的途径是新建准轨客运专线,而不利用既有线路进行改造 法国 法国高速线上采用的电动车组在牵引动力上的布置与日本不同。日本是动力分散式,即列车中动车较多(或全为动车)。而法国是动力集中式,只在列车两端的头车(或与头车相临的客车的一端)装有牵引动力装置。 法国是创造铁路列车试验速度最高的国家。法国第一条铁路线(巴黎东南新干线)于1972年动工,1983年投入运用。运用TGVPSE电动车组,最高运行速度为270km/h. 法国在修建专用线之前就在既有线上推行高速计划。60年代中期旅客列车的最高运行速度普遍提高
18、到160km/h。1975年特快列车的最高速度达200km/h。1969年11月其燃气轮动车组试验速度达248km/h,70年代末又创318km/h记录,1983年9月巴黎东南新干线使用的TGV-A试验列车试验速度达到515.3km/h,创造了轮轨粘着式交通工具速度的最高记录。 在巴黎东南新干线通车后,法国继续扩大高速铁路线,1990年大西洋新干线(巴黎勒芒、图尔)正式通车,采用TGVA电动车组,最高运行速度为300km/h。为了扩大高速铁路网和开通国际联运高速线,法国又修建第三条新干线北方新干线,以便使高速列车与比利时和通过英吉利海峡隧道与英国实现联运业务。 法国还为北方新干线研制了双层高速
19、列车,最高运行速度可达300 350km/h。 法国实现铁路高速化时,不利用既有线路,采用建造新专用线的方法,与日本同属一个类型。 德国 德国发展高速铁路未采用修新线的方式,仅对原技术状态较好的线路进行改造和加固,必要时才修几段新线,使其形成几条高速运行线。其中最长的两条是:汉诺威维尔茨堡和曼海姆斯图加特。与日本、法国两国新修专用线的做法具有明显不同,属于改造旧线实现高速的模式。 德国是铁路客运速度提高较快的国家之一。1962年德国研制的“莱茵金子”号客车的构造速度已达160km/h,1974年ET403型电动车组的最高运行速度为160km/h,1977年提高到200km/h。1985年制造出
20、ICE型高速列车,1988年试验速度达406.9km/h。 由5辆车组成的ICE列车于1985年交付试验。头车和尾车为动车,各长20.8m,自重78.2t,采用三相交流牵引装置,每辆动车的功率为4200kW(持续功率为3640kW),电网供电为交流15kV,16.67Hz。中间3辆拖车的长度均为24.34m。 1989年开始正式制造ICE高速列车,并于1990年投入运用。ICE列车由16辆车组成,属动力集中式电动车组,两端为动车,中间为14辆拖车(根据需要可编几辆拖车)。 英国 英国铁路目前采用改造既有线路的方法来提高列车运行速度,与德国同属一个模式。 英国铁路几乎与法国同时开始规划铁路高速化
21、,但走了弯路,现落在法国后面。英国打算利用旧线开行高速列车。为解决列车过弯道产生的离心力作用,在车辆上加装车体倾斜装置。把带有这种装置的客车组成的列车称为APT列车。由于这套装置技术复杂,且耗资过大, 80年代初决定放弃APT列车的研制。 在研制APT列车的同时,英国开行了准高速列车(HST列车),运行速度160180km/h。在伦敦周围的几条线路上,以及西海岸线上,用内燃机车牵引的客车通过半径为1800m以上的曲线。 英国于1984年在放弃APT列车计划后,进行了东海岸干线的改造,实现了电气化和改造小半径曲线。为这条线路研制了由电力机车牵引的IC225型列车,构造速度为225km/h,试验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交通运输 导论 论文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