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一.doc
《人力资源管理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管理一.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人力资源管理一.精品文档.人力资源管理(一 )第一章 绪论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和。人力资源的特性:1、不可剥夺性 2、时代性 3、时效性 4、生物性 5、能动性 6、再生性 7、增值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获取、整合、保持、开发、控制与调整。人力资源管理的活动领域:1、工作分析与设计 2、人力资源规划3、招募与甄选4、培训与开发绩效考核5、薪资与结构 6、奖金与福利。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产业模式、投资模式、参与模式、高灵活性模式。人力资源管理的阶段:1、初级阶段:以劳动关系改善和劳动效率提
2、高为中心2、人事管理阶段:以工作为中心。3、人力资源管理阶段:人与工作的相互适应。4、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阶段: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到企业战略的高度。(累积型效用型协助型)人力资源战略与企业战略的关系类型:整体型、双向型、独立型。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现实挑战:1、经济全球化的冲击 2、多元化的融合与冲突3、信息技术的全面渗透 4、人力的激烈争夺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1、人力资源管理全面参与组织的战略管理过程 2、人力资源管理中事务性职能的外包和人才租赁 3、直线管理部门承担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责 4、政府部门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渐趋一致人力资源管理者所应具备的能力:经营能力、专业技术知识与能力、变革管
3、理能力、综合能力第二章 工作分析基本概念:1、个人层面的相关概念:要素、任务、职责、职位、职务、职业、职业生涯 2、组织层面的相关概念:职级、职等、职组、职系工作分析定义:是运用科学方法收集与工作有关的信息的过程,主要包括该项工作应该承担的职责以及承担该项工作需要的任职资格等方面的信息,工作分析的最终产出表现为职位说明书。工作分析的意义:1、为人力资源管理各项功能决策提供基础。2、通过对人员能力、个性等条件的分析,达到“人尽其才”的效果。3、通过对工作职责、工作流程的分析,达到“才尽其职”的效果。4、通过对工作环境、工作设备的分析,使人与物相互配合,相互协调。5、科学评估员工的绩效,有效地激励
4、员工。工作分析的作用:1、人力资源规划 2、招聘与甄选 3、员工的任用与配置4、绩效评估 5、薪酬设计 6、职业生涯设计工作分析的原则:1、目的原则2、职位原则3、参与原则4、经济原则5、系统原则6、动态原则工作分析的方法:1、观察法 (稳定原则、信任原则、隐蔽原则、详尽原则、代表原则、沟通原则)2、访谈法(尊重原则、互动原则、倾听原则)3、问卷法(开放式、封闭式)4、写实法 (工作日志法、主管人员分析法) 5、参与法(亲自去实践)工作分析流程:1、准备阶段(获得管理层的核准、取得员工的认同、建立工作分析小组、明确工作分析的总目标和总任务、明确工作分析的目的、明确分析对象、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
5、2、收集信息阶段(选择信息来源、选择收集信息的方法和系统、确定收集信息的原则、确定收集信息的内容)3、分析阶段(工作名称分析、工作规范分析、工作环境分析、从事工作条件分析)4、描述阶段(职位说明书、业绩指标、薪酬标准、工作分类依据)5、运用阶段(培训运用工作分析结果的人员、制定运用文件如职位说明书、薪酬制度、考核制度)6、反馈与调整阶段(关注工作内容的最新变化与调整,不断获取反馈意见,修正或更新说明书或分析成果)结构化工作分析方法:1、职位分析问卷法2、美国劳工部工作分析程序3、功能性工作分析方法工作分析的产出: 1、工作说明书(说明书的内容与编制)2、工作规范3、职位说明书第三章人力资源规划
6、人力资源规划广义定义:根据变化的环境对组织的人力资源需求进行分析并为满足这些需求而设计必要的活动。人力资源规划的狭义定义有三点:1、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依据是组织的战略目标和外部环境。2、保证人力资源与未来组织发展各阶段的动态适应3、人力资源规划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也满足个人利益人力资源规划的目标:1、获取并保持一定数量的具备特定技能、知识结构和能力的人员。2、充分利用现有人力资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工作如招聘、培训和开发提供基础3、能够预测组织中潜在的人员过剩或人力不足,并且在供求失衡发生之前,调整组织人力资源需求4、与组织中的业务规划相联系,保持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为优化业务规划提供支持
7、。5、建设一支训练有素动作灵活的劳动力队伍,增强组织适应未知环境的能力为实现组织战略目标提供保障6、减少组织在关键技术环节对外部招聘的依赖性,唤起组织中各层级人员对人力资源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人力资源规划应解决的基本问题:1、 组织的人力资源现状、数量、质量、结构2、 组织为实现战略目标对人力资源的要求3、 如何进行人力资源的预测4、 如何来弥补人力资源规划的理想与现实状态之间的差距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1、 人力资源规划是组织战略的核心部分 2、人力资源规划是组织适应动态发展需要的重要条件3、 人力资源规划是各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起点和重要依据4、 人力资源规划有助于控制人工成本 5、人力资源规
8、划有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1、 岗位职务规划2、人员配置规划(人力分配规划、晋升规划、调配规划、招聘规划、退休解聘规划)2、 人员补充规划4、教育培训规划5、薪酬激励规划6、职业生涯规划制定人力资源规划的原则:1、 兼顾性原则2、合法性原则3、实效性原则4、发展性原则人力资源规划的流程:三个阶段1、 人力资源规划的分析阶段(对组织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分析组织现有人力资源状况)2、 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阶段(预测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人力资源供给、制定人力资源供求平衡政策、制定人力资源的各项规划)3、人力资源规划评估阶段 (人力资源规划的调整和评估)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是指人力资源主管
9、根据组织的战略目标、发展规划和工作任务,在综合考虑了各种因素的影响后,对组织未来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和时间进行评估活动。影响组织人力资源需求的因素: 1、组织外部环境因素 2、组织内部环境因素 3、人力资源自身因素确定人力资源需求的程序: 1、现实人力资源需求 2、未来人力资源需求 3、未来流失人力资源需求人力资源需求的预测方法:1、 德尔菲法(预测筹划、首轮预测、反复预测、表述预测)2、 经验判断法3、趋势分析法4、比率分析法5、散点分析法6、回归预测法7、计算机预测法人力资源供给预测:是指对组织未来一段时间中内、外部各类人力资源补充来源情况进行预测的过程。组织内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1、预测
10、组织内部人力资源状态 2、关于组织内部人力资源运动模式的分析3、人力资源内部供给预测的常用方法(管理者继任模型、马尔科夫法、档案资料分析)人力资源的供求调节有三种供求关系:1、供求平衡2、供不应求(内部调整、内部招聘、外部招聘)3、供大于求(重新安置、裁员、降低人工成本)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建立的定义:是对一个组织的信息流进行收集、储存、分析和控制的综合性方法。组织内部人力资源信息的内容:1、工作信息2、员工信息组织外部人力资源信息的内容:1、组织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其所处行业的各种信息2、劳动力市场信息3、技术信息4、政策法规信息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功能:1、 为组织战略的制定提供人力资源数
11、据 2、为人事决策提供信息支持2、 为组织人事管理效果的评估提供反馈信息 4、为其他有关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信息支持。弹性人力资源规划:是人力资源规划未来发展的趋势,主要以满足组织临时性的人力需求为目标。弹性人力资源规划应重点做好:1、评估2、核心人力资源3、预备性支援人员4、临时人员储备计划第四章人员招募、甄选与录用人员招募的概念:指根据组织人力资源规划和工作分析的要求,把具有一定技巧、能力和其他特性的申请人吸引到企业或组织空缺岗位上,以满足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的过程。人员招募的意义指为企业补充新鲜血液,保持企业的良性循环,使得社会更广泛深入地了解企业,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同时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12、,提高社会劳动力的合理配置。制定招募决策:实质上就是在拟定人员补充政策,目的在于使企业在中长期内,能够合理地、有目标地将企业所需数量、质量和结构的人员补充到可能产生的职位空缺上。提高招募的有效性:1、吸引足够多的求职者2、选择适宜的招募渠道3、组建一支称职的招募队伍。人员招募的基本流程: 1、空缺职位进行职位分析2、确定基本的招募方案3、拟定招募简章、发布招募信息外部招募:1、 招募广告2、人才交流会3、校园招募4、职业介绍机构5、雇员推荐和申请人自荐6、猎头公司人员甄选:是指用人单位在招募工作完成后,根据用人条件和用人标准,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对应聘者进行审查和筛选的过程。人员甄选的意义:
13、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必须有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员工甄选就是为了确保企业发展所需的高质量人力资源而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人员甄选的方法:1、 简历筛选2、测试甄选(能力测试、人格个性与兴趣测试、成就测试)3、面试甄选(阅读工作规范和职位说明书、评价求职申请表、设计面试提纲、撰写面试评价表、面试过程的控制、面试结果的处理、常见的面试错误)人员录用:1、 背景调查2、体检3、做出录用决策4、通知应聘者5、签订试用合同或聘用合同第五章 人员测评方法人才测评的功能:1、甄别和评定功能2、诊断和反馈功能3、预测功能人才测评的作用:1、配置人才资源2、推动人才开发3、调节人才市场人员测评的原理:1、测评的理论基础
14、(人员测评得以实施的原因、人员测评是一种间接的、客观的和相对的测量手段)2、 测评过程的衡量指标(误差、信度、效度、效度与信度的比较、项目分析、常模)测评的类型和目的1、选拔性测评(以选拔优秀人员为目的,原则有:公正性、差异性、准确性、可比性)2、配置性测评(以人员合理配置为目的)3、开发性测评(以开发人员素质为目的)4、诊断性测评(以了解素质现状为目的)5、 鉴定性测评(以考核与验证是否具备某种素质以及具备的程度为目的,原则有:全面性充足性权威性)测试的内容:是指测评所要获取信息的具体对象与范围,它具有相对性。测试内容的筛选时原则:相关原则、明确原则、科学原则、独立原则、实用原则。测评的指标
15、体系:测试内容、测评要素、测评指标和评分标准。测评标准的基本形式:一种是依据测评内容与测评目的而形成的测评指标体系,一种是通过对测评客体外延进行比较而形成的标准。测评指标分为四步:工作分析理论归纳(推演)调查评判预示修订人员测评的常用工具:1、标准化的纸笔测试2、面试(非结构化面试、结构化面试、情境面试、行为描述面试、系列式面试、小组面试、压力面试、计算机辅助面试、一些有关面试的建议)3、心理测验(标准化测验、投射测验)4、基于模拟的测试(公文处理、无领导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管理者游戏)5、管理评价中心第六章绩效考核与管理绩效:是在特定的时间里,特定的工作职能或活动的过程和产出记录。绩效考核:
16、通过系统的方法、原理来评定和测量员工在职务上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效果。绩效管理:是通过对雇员的工作进行计划、考核、改进,最终使其工作活动和工作产出与组织目标相一致的过程。绩效考核的原则:1、“三公”原则2、有效沟通原则3、全员参与的原则4、上级考核与同级考核并行的原则 绩效考核流程:一、确定工作要项 二、确定绩效标准(要明确、要可衡量、要切合实际、要难度适中、要有区分度)三、绩效辅导:1、绩效沟通(计划跟进与调整、过程辅导与激励)2、数据收集(提供绩效评估的事实依据、提供绩效改进的有利依据、发现优秀绩效和不良绩效产生的原因)四、考核实施:1、确定考核者(上级评估、自我评估、下级评估、同事评估、顾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力资源 管理
限制150内